收藏 分享(赏)

3.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18575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1 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和体会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2)理解并掌握诗中文言字、词的意义。2.能力目标 :(1)学习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联想、想象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2)鉴赏本诗的构思和意境。3.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和豪迈的气概.。教学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介 绍李白及写作背景; 通过诵读,

2、体会唐代古体诗的特点;理清诗歌脉络;初步感知浪漫主义手法.教学过程:导入: 作者生平以及本诗背景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 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 701 年)出生在西域的碎叶。幼时 5 岁随父迁居锦州昌隆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使。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 、 “功成身退”是他一生 的愿望。从二十五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结交名流 ,对社会生活有所体验,同时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从而实现“济苍生” “安社稷”的抱负.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的推荐,唐玄宗于

3、是召他到长安.李白进京本想借此机会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把他看作一文学侍从,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并不重用他,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权贵 的谗毁、排挤 ,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天宝三年 (公元 744 年)唐玄宗即“赐金还乡” 。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政治抱负未能实现,使他对当时政治腐败,获得较深认识.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

4、,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天宝四年秋 (公元 745 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 ,即由东鲁南下吴越故地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本诗就是在他南下吴越与友人离别前所作,以表其心情.解题都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那我们从这双明眸中读出了些什么呢?诗题中的“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像手法.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吟: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 ,古诗中的一种体式,即乐府诗体的

5、一种体裁,属古体诗,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其形式较为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节奏多变,有四字、五字、七字等句式.也由诗人情绪决定.其它的如“歌” 、 “行”等。留别:留恋作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此诗是一篇临别赠友表心情之作,故题又名为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旧诗分“古体”和“近体”,始于唐朝.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

6、前较少格 律限制的称为古体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古体诗。学生听范读并纠正读音。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1.入梦的原因:“海客谈瀛洲, 烟波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2.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我欲因之梦吴越.”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都说梦是难以捉摸的,今天,我们就围绕它来捉摸捉摸。梦嘛!总有个入梦前梦中梦醒。我们可以再详尽些,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

7、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我来起个头:从我欲因之梦吴越 ,我们把第一段概括为“入梦缘由”其余的是: 梦游历程 梦醒时分醒梦留别 课堂小结阅读诗歌,绝不可断章取义。反复阅读,从宏观上去把握诗脉、诗意是很有必要的.这节课,我们紧扣“梦游”,运用抓关键句的方法,理清了诗歌的脉络.这就为理解诗歌的蕴含的情感和主题奠定了基础。希望同学们掌握这种方法,不断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布置作业:反复诵 读诗作,试分析诗歌的手法和主题.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具体研习诗歌,重点鉴赏“梦游”的意境;探究“梦”的深刻含义,把握诗歌主旨。教学过程:集体朗读全诗 具体研习诗歌(一) 诵读并分析段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幅

8、画面,这便是入梦缘由,大家齐读段并思考: 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 四字下标示双横线 ),游的是天姥山,诗人却首先谈瀛洲 ,有何用意?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海归来的人谈到海中仙山瀛洲,(大海) 烟波浩渺(瀛洲) 实在难以寻求;三山: 蓬莱、方丈、瀛洲,古代传说中东海中的三座仙山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越地人谈到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有时能够目睹. 明确:“烟涛微茫”的瀛洲与 “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 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陪衬,铺垫的手法使诗一开始就带有神奇的色彩,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

9、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姥山直插云霄遮断天空,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 五岳: 东岳泰山 (山东)、西岳华山(陕西) 、中岳嵩山(河南 )、北岳恒山 (山西)、南岳衡山(河南)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那高达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对它象要拜倒,向东南方向倾斜.明确: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 .作者将它与五岳、赤城、天台进行比照,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更见天姥山的气势不凡,把其高耸无比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它纵可连天,横可遮天,五岳赤城不在话下,万丈天台拜倒脚下.事实上天姥山只不过是浙东一

10、处灵秀之地,是一座并不巍峨的山,与天台并峙,较五岳却是小巫见大巫,这便是用了陪衬、夸张的手法营造一个神奇的氛围,神奇的色彩、神奇的氛围,将我们一步步引向那梦幻的境界,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由此可见,诗人写天姥山的神奇高大,表达了诗人对天姥山的景仰和向往之情.(二) 诵读并分析段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诵读段,并思考:或以时间为序 ,或以地点为序, 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来源 :学科网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

11、剡溪.我想依据越人的介绍,梦游吴越, 一夜之间就飞过洒满月光的镜湖. 湖光月色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美丽的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谢灵运住过的地方现今还在,清清的溪水荡漾,猿猴的啼声凄清.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我脚上穿着谢灵运(穿的那种 )木屐,身子登上直入云霄的山路。诗人在月光照耀下飞渡镜湖的情景,这是谢公登山住宿过的地方,眼见渌水荡漾,耳闻清猿啼鸣,有人有物、有声有色,景色十分清幽、幽雅,开启诗人继续梦游的迫切心情.谢公何许人也,作者提及他有何用意? 明确:谢灵运是南朝有名的山水诗人 ,他喜欢游山.这是人文景观,丰富内容,增添文学色彩.1.月夜渡湖清幽雅致在这一节中,诗人用了

12、非常传神的字“飞” “送”两字,这两个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 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飞”可见速度之快,“飞” “送”两字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诗人一夜间飞过镜湖、飞到剡溪,且又有明月相伴、相随、相知、相送,真够罗曼帝克的,然而这些又是非梦难以实现的.我们可以将这几句概括为四字:入山情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上到)半山腰就看到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听到空中天鸡的鸣啼 . 千岩万转路不定, 迷花倚石忽已暝.山岩重叠,不知道拐了多少弯,我迷恋着花,依倚着石,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千岩: 重叠的山岩。万转: 山路弯曲不断。不定: 没有定向。可见山花迷

13、人.这段文字,我们同样可用著屐登山情景来概括,黎明时分,东方的海上涌出一轮红日,作者却登得心情愉悦,艰难之旅,便如青云,直上九霄;四周途中是苍莽的群山,耳际是桃都山顶天鸡的叫声.那景象如同一幅神奇的画面.此乃梦中特有的境界.2.(白昼) 著屐登山雄奇壮观正当迷恋缤纷的山花时,天忽然黑了.夜幕降临,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熊咆龙吟殷岩泉, 熊在怒吼,龙在长吟,像雷鸣般的声音,震响在岩石和泉水中间。 殷:(yn) 雷声,此处用作动词,作“ 震动“讲。 栗深林兮惊层巅. 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 栗:(l )颤抖,使动用法。惊: 震惊,使动用法。层巅: 重叠的山顶。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黑云沉

14、沉啊将要下雨,水波摇动啊升起烟雾。 澹澹: (dn) 水波摇动的样子 . 这是第三幅画面:夜幕降临,熊咆、龙吟、电闪、山石、泉水、深林,乃至峰峦都为之发抖,再加上天气也急剧变化着,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描写了一幅迷茫恐怖、光怪陆离 、神奇迷离之景.这里采用了楚辞句法,不仅使节奏发生变化,而且使读者联想起楚辞的风格更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云青” “水澹”两句烟雨朦胧与上句照应,舒缓语气,也为下文仙境的出现作了铺垫.景物步步变幻,梦境步步延伸,随迷幻的色彩步步加浓,我们感觉到梦幻的高潮将要到了.3.(傍晚) 山中奇景神奇迷离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电闪雷鸣,山峦崩塌。 丘峦:

15、山峦。崩: 倒塌。摧: 断裂。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青色的天空广大无边望不见底,日月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阙.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乘着风,云中的神仙啊纷纷降下. 霓: 虹的一种,主虹外边的虹,内红外紫,称霓。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老虎鼓瑟啊鸾鸟驾车,排列的仙人啊象麻一样难以数清。 这里写神仙出场的情景:纷至沓来的神仙 ,穿着彩虹做的衣裳,以轻风为骏马,老虎为他们弹着琴瑟,鸾鸟为他们驾车,它们雍雍穆穆,浩浩荡荡,济济一堂,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此番情景,好一个“洞天”,好一个令人心往神驰的

16、雍雍穆穆、富丽堂皇的神仙极乐世界! 仙境的光明,仙境的辉煌,仙境的欢乐,让人心往神驰.诗写到这里,梦境达到了至高点,诗人的幻想也到达了极致.4.(夜晚) 仙人登场( 洞中仙乐) 和穆富丽再回首,想一想,仙境前的昏暗与仙境出现后的光明,细作比照,似乎又想映射点什么,只记得一句歌词“阳光总在风雨后”,至于这一疑问嘛,我们还是带到后面去仙人们的盛会,盛会的欢乐,“李仙人”似否也有一分呢?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如此景象令我的魂魄忽然惊动,恍然站起身来,又长叹不已。 悸: 心惊。嗟(ji): 叹词。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 烟霞. 醒来时身边只有睡过的枕席,刚才(梦中) 所

17、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 梦境突然地消失了.从这一节的四字纲要:梦醒时分,我们便可看出结果,用“梦醒时分 ”中的一句歌词来说“早知道伤心总是难免的,又何必在每一个梦醒时分.”套用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一句话“欢乐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心一落千丈 身直坠深渊 再用一幅直观的图来描述前前后后,那就是由现实梦幻现实连缀起来所有的梦都破灭了.一个“失”字中隐含了诗人多少堕入虚空的无奈的叹息。 (男生齐读本段) 最后,诗人在低徊失望中吟留作别。自由熟读“梦游天姥”部分,力求背诵.(三) 诵读并分析段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18、水. 人世间行欢作乐也象这样虚幻,自古以来许多事情(像) 东流的水一样 (一去不复返)。 此: 指诗人梦游天姥的奇遇。 有句话说得好“艰难时世最容易使人躲尽危难,消残壮志”历经坎坷的诗人,也不禁发出“世间行乐如流水,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感慨!慨 叹人生如梦! 真有点“南柯一梦” “一枕黄梁”式的感喟,它包含对人生多少深沉的感触,这便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李白由被召见时的兴奋到被排挤放还的失望的经历,这一梦游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其心理过程的折射、其人生经历的折射. 感慨之余,作者终于表露心迹: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告别你们离去了什么时候回来? 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想

19、要行走的时候就骑上它去访问名山。 君: 指东鲁的朋友。且: 将。青崖:青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低头弯腰去伺候权贵,使我不能够开心开颜。 开心颜: 开心开颜,心情愉快,露出笑容。 分析: ,其意在此。 “别君”二字照应题目“留别”.我之所以离去,去访山寻仙,要过神仙日子,去游名山胜境.是为什么?明确:是为了远离这里黑暗的现实 ,去效法谢公,徜徉山水之乐.最后两句,是全诗的诗眼,它较好点明了主题,其有两种观点 :一则认 为,表现了其消极避世,向往自由的思想;一则认为,表现了其蔑视权贵,讥讽现实的思想.你们怎么看呢?说其消极避世吧,却又不像桃花源式的完全置身于世外,说其讥讽

20、现实吧,却又不像屈原那般愤世嫉俗.总的来说,在他的身上集“儒、道、侠”三者于一体,有儒家的积极用事,有道家的消极避世,又有侠客的仗剑豪情,但他的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是显而易见的。小组讨论归纳本文的艺术特点1、想象丰富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吸取了楚辞及一些神话故事中的内容与艺术特点,运用比喻、对比、衬托、夸张等方法,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引人入胜,耐人寻思.传说中的瀛洲与现实生活中的天姥比,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写天姥的高而且大“连天向天横”

21、、 “天台一万 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夸张.连用五岳、赤城、天台,又一起用来衬托了天姥的高大衬托.所以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2、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作者为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让句型多变化,节拍有缓急,显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七言古诗) 课堂小结古来优秀的送别诗作不可胜数,而李白的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诗人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无忧无虑、温馨和睦的神仙极乐世界.同时也让我们感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蔑视权贵的崇高精神.生活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的我们,应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充分张扬生命个性,为祖国更灿烂的明天贡献自己的青春才华。布置作业:有感情地熟读并背诵整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