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2.过程与方法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也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
2、民不断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甲午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破产。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此时,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曾做过怎样的努力? 二、新课学习(一)公车上书教师:19 世纪末,中国又步入一个“乱世之秋” 。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学生:社会方面: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学生: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学生:思想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 (多媒体展示)教师:我们来共同探讨什么是公车上书?学生:“公车上书”意即“举子上书” 。汉朝时,政府用车马接送被
3、征举的读书人,以示礼遇,后来人们就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由于康、梁等是举人,这次上书就叫做“公车上书” 。教师:自读课文找出公车上书的时间、原因、发起人及影响学生:时间:1895 年春学生:原因:签订马关条约学生: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学生:内容: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学生: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公车上书的代表人物思考:公车上书有没有成功?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公车上书”没有成功。作用:标志着维新思想由书生议政,舆论宣传发展成为社会请愿、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并由此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教师: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是维新思想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
4、人救亡图存,此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标志着酝酿多年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已发展为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想一想: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讨论:康有为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1.创办报刊2.组织学会3.开办学堂4.与顽固派论战5.继续上书(多媒体展示准备活动)教师:当时中华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康有为忧国忧民的情怀。正因为康有为对当时时局的深刻预见,和当朝皇帝光绪帝有了共鸣,所以光绪帝破格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二)百日维新 教师:光绪帝(187
5、11908) ,1875 年至 1908 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 。1887 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 。1889 年,太后“撤帘归政” ,而实际上光绪帝仍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思考:光绪帝为什么会支持维新变法?学生:深受感动,不甘作亡国之君;维护清朝统治。学生:亲政后无实权,借变法巩固和强化自己的统治。 (帝党向后党夺权)教师:百日维新的时间?学生:1898 年 6 月 11 日到 9 月 21 日,历时 103 天。教师:百日维新的内容有哪些?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
6、方书籍,传播新思想。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多媒体展示内容讨论:维新变法的结果学生: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9 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了。教师:1898 年是戊戌年,这次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变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但没有触动封建顽固派的实权地位,定宪法等政治主张,没有任用维新派掌管军队。在触碰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时,顽固派发动政变,把变法运动淹没在了血泊之中。(三)戊戌政变教师:在戊戌政变中慈禧太后做了什么事情?学生:废除全部法令(除京师大学堂外) 、囚禁光绪帝于南海瀛台、逮捕维新人士。教师
7、:随着变法法令的全部废除,这场寄托着无数知识分子救国希望的维新变法运动鲜血的洗礼而落幕。于是就有了戊戌六君子喋血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断发走扶桑(多媒体展示戊戌六君子)教师:在民族危难之时,总会有无数爱国人士为了国家以身相许,抱着对信仰的执着,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他们是国家的勇士,民族的脊梁。让我们一起再来回味谭嗣同悲愤而又豪情万丈的遗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教师: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学生:顽固派、慈禧太后、荣禄等。教师: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学生:维新派力量薄弱,手中无权无兵,无力与顽固派抗衡,只有束手就擒。教师: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 ?学生:谭嗣同
8、认为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民众的觉醒,因此“死得其所” 。思考一下,谭嗣同放弃生的机会甘愿一死,值得吗?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但是,谭嗣同把变法失败归结为中国历来没有为变法流血牺牲者是片面的,但他的死,正表现了中华儿女不怕牺牲的英勇斗志,他死得其所.如果谭嗣同和梁启超等人一起逃跑,也不失为明智之举.这样,一来可以为变法保存有生力量,有望他日东山再起,为中国尽力,又可以减少牺牲.但是,不管谭嗣同的选择如何,都已经成为历史,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仍然视他为英雄,戊戌变法的流血牺
9、牲者.教师:这次运动的兴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讨论: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性质。意义: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技的传播;在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多媒体展示)教师:这场运动的结局是什么?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封建顽固派的阻挠破坏(顽固派势力强大)主观原因:1.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2.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多媒体展示原因教师:对于本次运动的兴起与失败从中我们吸取什么教训?学生: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三、课堂总结这次变法运动虽然极其短暂,但它
10、迸放出极其瑰丽壮观的光芒。特别是那大变全变的主旨,伸张民权的精髓,雷厉风行的作风,开千年未有的变革新风。在当时就造成京城内外“舆情翕应,绩效若飞” , “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时尚。后经百年沧桑,不仅光彩不减,反而增添了新的魅力。四、课堂练习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C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2.强学会属于( C )A.地主阶级政治团体B.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资产阶级政治团体D.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组织五、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点2.做练习册【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戊戌变法一课,这次变法运动虽然极其短暂,但它迸放出极其瑰丽壮观的光芒。特别是那大变全变的主旨,伸张民权的精髓,雷厉风行的作风,开千年未有的变革新风。在教学中加入视频或图片加深学生理解。培养学生爱国意识。鸦片战争序幕:公车上书发展: 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1.政治2.经济3.文化4.军事高潮: 百日维新1898 年 69 月结果:慈禧政变、光绪被囚、六君子被杀、变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