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代诗歌鉴赏之情感1.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5178604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之情感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情感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情感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情感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古代诗歌鉴赏之情感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诗歌鉴赏情感一,一、学习目标: 1体味古代诗词的思想情感 2探寻把握诗词情感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 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诗词情感,如何把握诗歌的情感,1.利用好题目和注释如寇准春日登楼怀归。 陆游书愤 杜甫春夜喜雨 李绅悯农,北陂杏花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北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王安石变法失败,被迫闲居江宁。此诗写于他晚年闲居之时。陂,水池。 依据注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在诗中借杏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宁愿为理想献身也绝不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2.利用好诗词的章法 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前人将绝句(同样可以运用于律诗)的章法

2、归结为“起”、“承”、“转”、“合”,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起:开篇便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承: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转: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

3、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合:在前句基础上直抒胸臆,似一吐郁结于胸的不快,又似无可奈何沉重一叹。一个艰难时世中老病孤愁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痛惜!,3.善于抓敏感字句,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红色字词即为敏感字词,这些字词向我们强烈地表达出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4.分析关键字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通过分析修辞把握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在诗人眼中,蜡烛有心有情,她不

4、愿看到有情人分手,替他们流泪到天亮。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写得如此多情,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分手时的不舍与内心的悲伤溢于言表。,6.依据常理、常情与非常理、非常情进行初步推断,诗歌中的常理、常情包括: 望月而怀远,闻笛而思乡; 见柳而惜别,觉雁而念归; 水流愁不断,寒霜冷何堪; 落花春易逝,梧桐秋含悲; 芳草萋萋含离恨,雨打芭蕉有别情; 寒蝉凄切高洁士,杜鹃声里寓哀伤; 长亭灞桥送客处,登高凭栏志难酬。,春去而生叹(惜春、伤春、年华易逝),秋来而生悲(思乡、虚度年华、壮志难酬); 爱菊爱梅,心有高洁;爱松爱竹,胸怀坚贞。 利用常理、常情,抓诗中主要意象,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把握

5、住诗中的情感。,春夜闻笛 李益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益(公元748829年),字君虞,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 ,这首诗是诗人谪迁江淮时所作。试分析这首诗的情感。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迁客)的思乡之情及欲归而不得的无奈与惆怅。,同时又要注意诗歌中的一些非常理、非常情,它们表面上看起来不合常理、常情,但却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现,可以说,不合常理处,必有深情。 如:夜深不寐、乐景不喜、相逢不笑、离别不伤、有家怕回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曾经被朝廷流放到广东罗定县一带,后来偷偷地从那里逃回家乡,这首诗

6、就是逃跑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 后两句写了一个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诗人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而且这种矛盾之情越接近家乡时就越强烈,导致诗人特别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担心会变成现实。,虚堂 寇准,虚堂寂寂草虫鸣,欹枕难忘是旧情。 斜月半轩疏树影,夜深风露更凄清 注: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因刚直不阿,两次罢相。本诗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作者因暮年迁谪,难忘旧情的凄楚之感。,梦中作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 注:1这首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

7、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2酒阑:酒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重山端午 元舒頔,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诗歌散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