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景物描写的方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1、各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 ,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
2、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歌中写景时常用修辞及作用:a、比喻:对景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景物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b、拟人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c、夸张为了强调和突出,
3、通过对景物形象的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景物的特征。2、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 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 “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3、动静结合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
4、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例 1: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挂”字化动为静。例 2:王维的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 例 3:王籍的入若耶溪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也是以声写静。以动衬静。例 4:“山舞银蛇,原驰蜡像”是以动写静。例 5: 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第三句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这一句是静景描
5、写,第四句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这一句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4、虚实结合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例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想像中美好的仙境。例 2 :踏莎行 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
6、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 “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例 3:李煜虞美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故国”是回忆中的景物。例 4: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春风十里”,实景“尽荠麦青青”,昔盛更显今衰。想像是虚写的关键,虚是为实服务的。例 5:柳永雨霖铃 “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设想别后的情景: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想像中别后的凄凉景象倍增眼前断人肠的离愁。5、五:渲染(绘色绘声绘形)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7、,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例 1:绝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例 2:鹅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鹅洁白的羽毛浮于绿水之上,红掌拨动,绿水泛波,红、白、绿三色对比有寒有暖,鲜明而协调,在蓝天、白云之下,在绿草如茵的碧水、清澈见底的池塘边, “白毛”与“绿水”比美,“红掌”与“清波”争胜,多么绚丽的画面,多么富于童趣和生活气息。真可谓状物如在目前。例 3: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8、 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6、观察角度的变化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例 1: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写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后两句描绘的秋山近景。例 2:苏轼的题西林壁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7、白描工笔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
9、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那么,白描法绘景有什么特点呢?一是绘景的语言要朴素、简洁,只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景物的特征,突出景物的特色。二是景物描写鲜明、准确,它要求的是既简洁,又传神。如:江中口占 荒江鸥浪远,薄暮水云低。千里一帆过,凭舷风满衣。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如苏轼的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总结方法:这首诗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何特点?这首诗1、先判断
10、采用什么方法;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该方法达到的效果;3、还应考虑这样写对表达作者的情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或某几句)是怎样(或如何 )写景的?赏析下面这首诗歌夜 雨 寄 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答:主要采用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前两句写现实情景,凄凉的环境。后两句写想象未来相会时的景况,描绘了一幅良宵美景图,含有欢聚的情绪。离愁是实,欢聚是虚。形象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分析本诗运用的表现手法极其效果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夜静的赞美,诗的前三句
11、都在着力刻画“静”,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然而给读者的感觉恰好相反,以动破静,以声破静,愈见其静。绝 句 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分析本诗的表现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反衬诗人强烈盼望归家的心情,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抒 发了作者长久旅居他乡的感慨。昭君怨咏荷上雨 杨 万 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下片将雨滴比作真珠、水银,雨珠在荷叶上活蹦乱跳,形同一粒粒的珍珠。形象地写出水珠在荷叶上滚动聚合的状貌。这样写使得所写景物生动、形象,很富有动感。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用语言概括这首诗使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画面.答:用白描手法,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