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读懂诗歌之尾句直捣黄龙学生.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77609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懂诗歌之尾句直捣黄龙学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懂诗歌之尾句直捣黄龙学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之尾句直捣黄龙导言:一般诗人都喜欢在诗的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洪运在客斋随笔中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 ”对结尾留心则可直捣黄龙(老巢)1、以景结句“结句需要放开,含有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 ,这是前人的创作经验。 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 “烟花” 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

2、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又如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 日暮客愁新 。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 。【鉴赏】这是一首抒写羁旅之思的诗。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 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颇有特色的。第三句写日暮时刻,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

3、低, “低” 和“旷”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第四句写夜已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近 ”和“清”也是相互依存、相互映衬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种极富特色的景物,只有人在舟中才能领略得到的。诗的第二句就点出“客愁新” ,这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2、抒情结句这类诗歌,往往是在前面作充分的铺垫、蓄势之后,在结尾之处才水道渠成地将浓烈感情喷薄而出。如 渭城曲 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4、关无故人。 【评析】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又如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赏析】首 句 言 “五 月 天 山 雪 ”, 扣 紧 题 目 。 五 月 , 在 内 地 正 值 盛 夏 。 但 是 , 天山 孤 拔 , 常 年 被 积 雪 覆 盖 。 以 轻 淡 之 笔 徐 徐 道 出 自 己 内 心 的 感 受 : “无 花 只 有寒 ”。

5、 “寒 ”字 , 隐 约 透 露 出 诗 人 心 绪 的 波 动 , 何 况 寒 风 之 中 又 传 来 折 杨 柳 ( 为 乐 府 横 吹 曲 , 多 写 行 客 的 愁 苦 。 ) 的 凄 凉 曲 调 呢 !春 天 在 边 疆 是 看 不 到 的 ,人 们 只 能 从 笛 曲 之 中 去 领 受 , 去 回 味 。 诗 人 写 “闻 折 柳 ”, 当 亦 包 含 着 一 层 苍 凉寒 苦 的 情 调 。 他 是 借 听 笛 来 渲 染 烘 托 这 种 气 氛 的 。 “晓 战 随 金 鼓 , 宵 眠 抱 玉 鞍 。 ”古 代 出 征 要 敲 击 钲 、 鼓 , 用 来 节 制 士 卒 进

6、退 ,五 、 六 两 句 , 写 的 正 是 这 种 情 况 。 语 意 转 折 , 已 由 苍 凉 变 为 雄 壮 。 诗 人 设 想 :自 己 来 到 边 塞 , 就 在 天 山 脚 下 , 整 日 过 着 紧 张 的 战 斗 生 活 。 白 天 在 钲 、 鼓 声 中行 军 作 战 , 晚 上 就 抱 着 马 鞍 子 打 盹 儿 。 这 里 , “晓 战 ”与 “宵 眠 ”相 对 应 , 当 是 作者 有 意 在 概 括 军 中 一 日 的 生 活 , 其 军 情 之 紧 张 急 迫 , 跃 然 纸 上 。 “随 ”字 , 摹 状士 卒 的 令 行 禁 止 。 “抱 ”字 , 描 绘 士

7、 卒 夜 间 警 备 的 情 况 。 二 句 写 的 是 士 卒 的 生 活场 景 , 而 他 们 守 边 备 战 , 人 人 奋 勇 , 争 为 功 先 的 心 态 则 亦 尽 情 流 露 出 来 。 尾 联 “愿 将 腰 下 剑 , 直 为 斩 楼 兰 ”, 是 借 用 傅 介 子 慷 慨 复 仇 的 故 事 , 表 现 诗人 甘 愿 赴 身 疆 场 , 为 国 杀 敌 的 雄 心 壮 志 。 “直 ”与 “愿 ”字 呼 应 , 语 气 斩 截 强 烈 ,一 派 心 声 , 喷 涌 而 出 , 自 有 夺 人 心 魄 的 艺 术 感 召 力 。3、 以 理 结 句 ( 哲 理 诗 )以 理

8、 结 句 的 诗 , 往 往 是 在 前 面 感 性 形 象 的 认 识 的 基 础 上 , 揭 示 出 一 定 的哲 理 。如 登 飞 来 峰 王 安 石 飞 来 山 上 千 寻 塔 , 闻 说 鸡 鸣 见 日 升 。 不 畏 浮 云 遮 望 眼 , 只 缘 身 在 最 高 层 。 【 鉴 赏 】 这 是 一 首 登 高 览 胜 之 作 。 起 句 写 飞 来 峰 的 地 势 。 峰 在 杭 州 西 湖 灵 隐 寺2前 , 而 峰 上 更 有 千 寻 之 塔 , 足 见 其 高 。 此 句 极 写 登 临 之 高 险 。承 句 写 目 极 之 辽 远 。 承 句 用 典 , 玄 中 记 云

9、: “桃 都 山 有 大 树 , 曰 桃 都 ,枝 相 去 三 千 里 。 上 有 天 鸡 , 日 初 出 照 此 木 , 天 鸡 即 鸣 , 天 下 鸡 皆 随 之 。 ”以 此验 之 , 则 “闻 说 鸡 鸣 见 日 升 ”七 字 , 不 仅 言 其 目 极 万 里 , 亦 且 言 其 声 闻 遐 迩 , 颇具 气 势 。 虽 是 铺 垫 之 笔 , 亦 不 可 等 闲 视 之 , 实 景 语 中 的 高 唱 。 且 作 者 用 事 , 深具 匠 心 。 如 典 故 中 “日 初 出 照 此 木 , 天 鸡 即 鸣 ”, 本 是 “先 日 出 , 后 天 鸡 鸣 ”, 但王 安 石 不 说

10、 “闻 说 日 升 听 鸡 鸣 ”, 而 说 “闻 说 鸡 鸣 见 日 升 ”, 则 是 “先 鸡 鸣 , 后 日 升 ”。 诗 人 用 事 , 常 有 点 化 , 此 固 不 能 以 强 求 平 仄 , 或 用 事 失 误 目 之 , 恐 意 有 另 指 。转 句 “不 畏 ”二 字 作 峻 语 , 气 势 夺 人 。 “浮 云 遮 望 眼 ”, 用 典 。 据 吴 小 如 教 授考 证 , 西 汉 人 常 把 浮 云 比 喻 奸 邪 小 人 , 如 新 语 慎 微 篇 : “故 邪 臣 之 蔽 贤 ,犹 浮 云 之 障 日 也 。 ”王 句 即 用 此 意 。 他 还 有 一 首 读 史

11、有 感 的 七 律 , 颔 联 云 :“当 时 黯 暗 犹 承 误 , 末 俗 纷 纭 更 乱 真 。 ”欲 成 就 大 事 业 , 最 可 怕 者 莫 甚 于 “浮 云遮 目 ”、 “末 俗 乱 真 ”, 而 王 安 石 以 后 推 行 新 法 , 恰 败 于 此 。 诗 人 良 苦 用 心 , 于 此诗 已 见 端 倪 。结 句 用 议 论 结 合 写 景 ,显 得 非 常 自 然 .“身 在 最 高 层 ”拔 高 诗 境 , 有 高 瞻 远 瞩的 气 概 。 转 、 结 二 句 , 绝 妙 情 语 , 亦 千 古 名 句 ; 作 者 点 睛 之 笔 , 正 在 结 语 。 若就 情 境

12、说 , 语 序 应 是 “因 为 身 在 最 高 层 , 所 以 不 畏 浮 云 遮 目 ”, 但 作 者 却 倒 过 来 ,先 说 果 , 后 说 因 ; 一 因 一 果 的 倒 置 , 说 明 诗 眼 的 转 换 。 这 虽 是 作 诗 的 常 法 , 亦见 出 作 者 构 思 的 精 深 。 以 “浮 云 “为 喻 ,反 映 诗 人 对 当 时 保 守 势 力 的 蔑 视 ;“不 畏 “二 字 ,道 出 .“身 在 最 高 层 ”的 独 特 感 受 . 又如 题西林壁 苏 轼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 只 缘 身 在 此

13、山 中 。【 简 析 】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但 诗 人 不 是 抽 象 地 发 议 论 , 而 是 紧 紧 扣 住 游 山 谈 出 自 己 独 特 的 感 受 ,借 助 庐 山 的 形 象 , 用 通 俗 的 语 言 深 入 浅 出 地 表 达 哲 理 , 故 而 亲 切 自 然 , 耐 人 寻味 。 这就是一句格言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再 如 登 鹳 雀 楼 王 之 涣 白 日 依 山 尽 , 黄 河 入 海 流 。欲 穷 千 里 目 , 更 上 一 层 楼 。【 鉴 赏 】这 首 诗 写 诗 人 在 登 高 望 远 中 表 现 出

14、 来 的 不 凡 的 胸 襟 抱 负 , 反 映 了 盛 唐 时期 人 们 昂 扬 向 上 的 进 取 精 神 。 后 两 句 写 所 想 。 “欲 穷 千 里 目 ”, 写 诗 人 一 种 无 止境 探 求 的 愿 望 , 还 想 看 得 更 远 , 看 到 目 力 所 能 达 到 的 地 方 , 唯 一 的 办 法 就 是 要站 得 更 高 些 , “更 上 一 层 楼 ”。 “千 里 ”“一 层 ”, 都 是 虚 数 , 是 诗 人 想 象 中 纵 横 两 方面 的 空 间 。 “欲 穷 ”“更 上 ”词 语 中 包 含 了 多 少 希 望 , 多 少 憧 憬 。 这 两 句 诗 , 是

15、 千 古传 诵 的 名 句 , 既 别 翻 新 意 , 出 人 意 表 , 又 与 前 两 句 诗 承 接 得 十 分 自 然 、 十 分 紧密 ; 同 时 , 在 收 尾 处 用 一 “楼 ”字 , 也 起 了 点 题 作 用 , 说 明 这 是 一 首 登 楼 诗 。4、以问结句(反问、设问)如 忆江南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赏析】这首词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 “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

16、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词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 !”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又如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

17、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后两句“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诗歌散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