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古代诗歌.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5177234 上传时间:2019-02-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诗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古代诗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古代诗歌在线作业 第 5 批次一、简答题1、答:赋、比、兴,是诗经中常见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经艺术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法就是铺陈直叙,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 ,就是比喻,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 ,就是起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答: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如“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 ,表现其求奇求险的审美追求;以文为诗,表现在以议论为诗、以赋为诗和打破诗歌的和谐节奏、工稳句式,用散文的方法来写诗等方面。3、答: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构成辛弃疾词的基本内容;辛词常显示出军人的勇毅和豪迈

2、自信的情调,对那些勇于报国的志士,他由衷地加以赞美,与之同声同应,彼此勉励;对庸俗圆滑、面对民族危亡无所作为的官僚,辛弃疾有一种本能地厌恶,词中勾勒这类人物的丑态;辛弃疾怀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宏图,却事与愿违,诗歌也展现英雄没落的悲叹和壮士闲置的愤懑;闲居时期,他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4、答:古诗十九首是抒情诗的典范,许多诗篇以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古诗十九首擅长以比兴手法抒情,许多诗篇兴发巧妙,与情感结合得非常自然;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自然精炼、生动含蓄,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其“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二、

3、名词解释题1、答: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关于离骚的题意,历来有多种解释,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他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中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 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 ”2、答:新乐府运动,指中唐贞元、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核心,以创作新题乐府来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革新运动;这一运动始于杜甫,以元结、顾况为先驱,张籍、王建、李绅为过渡,到元、白形成高潮;他们以诗歌干预现实,讽喻政治,力求发挥诗歌

4、的社会作用,具有通俗的特点。3、答:南宋后期出现了一批漂泊江湖的诗人,多为平民布衣,身份卑微,其中大多数人对国事政治不甚关心,但也不甘于清贫寂寞的隐逸生活。他们热衷于交游、结社、互相标榜,以干谒公卿、献诗卖文为生,创作倾向大致相似,后人以其气味皆相似,故称为江湖诗派。推崇贾岛、姚合的诗风,抒发歆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政。4、答:杜甫创作了很多战乱题材的诗歌,再现了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的破坏;诗人在表现战争的同时,交织着“忧国”与“忧民”的心理矛盾,这类诗歌以著名的“三吏” “三别”为代表;“三吏”指新安吏 、 潼关吏 、 石壕吏 , “三别”指新婚别 、 垂老别 、无家别 。三、论

5、述题1、答:李白的诗主要是讴歌理想抱负;傲视权要,揭露社会黑暗现实;失败的打击,理想的破灭,诗歌交织着自信与无奈、昂扬与颓废等思想矛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和同情;与朋友的交游,表现深厚情谊。艺术成就:色彩鲜明;想象丰富;结构跌宕跳跃;擅长七言古诗、乐府歌行,情感豪放跌宕。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他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李白的诗歌,其个人的风格特点明显,有的雄浑虬劲,有的清新飘逸,有的豪放不羁,有的汪洋恣肆,总之是纵横飘逸,发兴无端

6、;他轻尧舜、笑孔丘、揖天子、交诸侯,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显然是狂傲放旷的典范,他愿意亲近自然,歌咏山川,张扬天性,他还好习剑术,酷爱饮酒,不但好诗,而且任侠,这些都丰富了他的个人魅力。2、答:在理论上,李清照确立了词体的独特地位,提出词“别是一家”说;李清照强调诗词分野;词以婉约为正宗,强调词应高雅、流畅、轻灵、严守声律,典重而富于情致。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第一,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说,旨在通过严分诗词疆界,确立词的独特个性,从而达到尊体的目的。而这一观念是在词体繁荣,词学争论纷起的背景上形成的,是对前人及同时代词理论的继承、总结和发展,所

7、以集中体现了一代人的意识。可以看出,尊崇词体在李清照的时代已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倾向,说明了词人对于词这种文学形式的自觉。第二,词“别是一家”的理论也表明了词这种由民间发展起来的俗文学,快要走完作为俗文学的路,开始了向雅化道路的转折。从我国文学发展的趋势看,由俗到雅是各种文学样式发展的基本规律,诗是这样,词、曲、小说也大致如此。当着一种产生于民间的俗文学,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这种文学形式便露出了雅文化的端倪。李清照词论所体现的“尊体”观念就是词由俗转雅的理论标志。3、答:元好问提倡恢复施工的风雅传统;推崇建安诗人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反对绮靡婉艳;主张作诗为文要“诚”

8、,要写“性情” ,强调抒写客观实际所激发的真情实感;提倡“自然” ,主张情性之“真” ,倡导雄劲豪放的诗风,提倡多元继承的诗风。归纳起来为以下几点:a、主张写诗要心诚情真,反对矫情伪饰。元好问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中说:“何谓本?诚是也。 ”所谓“诚” ,就是论诗绝句三十首中反复强调的“真” 。元好问认为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是诗歌具有感染力的根本。 “不诚无物” ,如果心口不一,言不顾行,写出来的作品想要去打动别人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十分赞赏阮籍诗中的高横气度:“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磊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论诗之五) 他认为阮籍诗笔纵横,犹如大江奔流,正是他高尚情怀的宣泄和胸

9、中不平之气的喷发。从这一观点出发,他在论诗之六中尖锐地嘲讽了潘岳的轻躁趋利,谄事权贵,却又托赋闲居 ,伪装清高:“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 ,争信安仁拜路尘。 ”在这里,作者从人品着眼,批判潘岳作品不真不诚。为了使作品达到“真”而“诚” ,元好问还提倡用亲身体验,切身感受写诗。 论诗之二云:“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他认为从眼所接触的实境,激发诗情,自能写出入神之句。 “见得真,方道得出” ,如果没有现实生活感受,只是凭空虚拟,便不会有真情实境。所以他鄙夷江西诗派,认为他们那种拙劣的形式模拟,既得不到杜甫的“古雅” ,又失却了李商隐的“精纯” 。他告诫人们不要步

10、江西诗派的后尘。b、强调诗的思想内容。元好问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反对诗人躲在书斋里空发幽思,徒兴感叹。 论诗之十九深刻地批评了陆龟蒙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陆龟蒙生活在国家动乱、人民多难的晚唐时代,可他不作忧国感愤之辞,而徒兴春草输赢之叹。这是元好问所不满的。元好问重视诗歌的社会内容的主张还体现在他对杜诗的评价之中。唐代元稹论杜诗,特别推重杜甫“铺陈始终,排比声韵”的排律,认为在这方面李白“尚不能历其藩翰” 。对此,元好问颇不以为然:“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壁,争奈微之识碔砆。”(论诗绝句之十)认为排比

11、铺张只不过诗之一体,在杜诗中并非上乘,杜诗中最有价值者别有所在。这里既透露了元好问对诗歌艺术形式的看法,即崇尚自然雄浑,而反对过分讲求声律对偶,同时又反映了他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看法,因为杜诗里最有价值处,在于它的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意义。c、提倡刚健豪壮之风,反对纤丽浮艳之气。元好问论诗以建安风骨为准则。他认为好诗要有风骨,有风云悲壮之气,应能表达诗人豪放的情怀与远大的抱负。因之,他对建安诗人曹氏父子、刘桢和晋代刘越石等人十分推重。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论诗绝句之二) 作者称曹、刘为 “两雄” ,有虎气,赞美刘越石那种具有“清刚之气” ,以

12、悲壮见长的诗才是上品。他还推重李白的“笔底银河落九天”和韩愈的“江山万古潮阳笔” 。尤其对北朝那首引吭高歌、浑然天成的敕勒歌 ,他更是赞叹不已:“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论诗绝句之七)在他看来,慷慨悲壮的诗歌流传绝少了,幸亏还有北齐斛律金能发慷慨之声,以存古风。另一方面,他对绮靡纤丽的齐、梁诗风十分不满,主张扫除诗中的儿女之情,对儿女情多,风云气少的张华、李商隐、温庭筠,和以写“女郎诗”见长的秦观,都进行了无情的讥嘲。d、崇尚自然真淳,反对夸多斗靡、卖弄才情的文字游戏。他十分向往陶渊明诗歌的朴素真淳、自然天成的风格:“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13、。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认为能达到陶渊明这样天然真淳的境界,才是诗的极致。他还盛赞谢灵运,说谢的“池塘生春草”是“万古千秋五字新” 。由于崇尚陶、谢风流自然的高韵,所以他也重视继承这一风格的白居易、柳宗元。他反对夸多斗靡的诗风,认为“斗靡夸多费览观,心声只要传心了。 ”(论诗绝句 之九)诗歌既是传达心声,意尽就该言止,无须多所铺张。所以他指斥次韵和诗是“窘步相仍死不前,俯仰随人亦可怜” 。批评矜多炫巧的苏、黄诗作,井把它比作“沧海横流” 。 e、崇尚古雅,反对俳谐怒骂。元好问论诗以唐人为指归,尤其推重杜甫。 论诗绝句之二十八云:“古雅难将子美亲” ,认为杜诗最得 “古雅”之长。所谓“古雅” ,就是指风雅比兴的传统,也指温柔敦厚的诗教。他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中竭力赞美唐人诗歌既寓不平之气,而又穷而不怨,怨而不怒,辞旨深婉,实际上就是以古雅为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诗歌散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