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 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 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 ,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 ,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7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词人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答案 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百姓涂炭、朝廷腐败、奸臣横行,国家处于风雨飘
2、摇之中,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未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8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的写法?请简述理由。答案 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解析 此题答案较开放,不限定分析哪一首,也不要求两首比较分析,只要将一点分析清楚即可,分析未扣住“夜闻鸟鸣”的不对。阅读下列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 分)破阵子李 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
3、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 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 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注 沈腰潘鬓:南史沈约传载“约与徐勉素善(约)言己老病, 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后人以“沈腰”作腰肢消瘦的代称。潘岳秋兴赋载“斑鬓发以承弁(帽)兮” ,后人以“潘鬓”作鬓发斑白的代称。八百里:牛名,晋王恺有名牛八百里 ,王恺与王济比射落败,王济遂命杀牛做炙。10两首词在整体构思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作简要说明
4、。答案 李词将亡国前太平景象,家国一统,山河广阔,花草艳美的追忆与当前沦为囚徒的现实进行对比,表现了对故国的眷恋及亡国之痛。辛词则借梦中飞赴前线,沙场点兵的盛况与而今英雄垂暮,无所作为的现实对比,表现收复中原的豪情及报国无门的悲愤。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 78 题。(6 分)江 汉杜 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7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 “孤月” “落日” “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答案 “片云” “孤月”意境凄凉,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郁闷;“落日” “秋风”意
5、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8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答案 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从“落日心犹壮”中可以看出作者虽然已届暮年,仍然壮心不已,因为“落日”比喻“暮年” 。也可以回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因为“不必取长途”句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之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 910 题。(6 分)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 犹自不
6、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故山,家乡。9这首词中的“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的景象的目的是什么?答案 描绘了春晚寂静、灯光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作辅垫(或为后文抒发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情作辅垫)。10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答案 词的后两句表达了词人岁
7、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双调蟾宫曲旅况阿鲁威理征衣鞍马匆匆。又在关山,鹧鸪声中。三叠阳关 ,一杯鲁酒,逆旅新丰。看五陵无树起风,笑长安却误英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11 “笑长安却误英雄”一句中的“笑”字意蕴丰富,试结合这首元曲的主旨加以说明。答案 这首元曲抒写了诗人羁旅行役中怀才不遇的慨叹。一个“笑”字,既包含着书剑飘零的凄楚、功业无成的自嘲和无奈,也表现了蔑视功名利禄的旷达和乐观。弦外有音,余韵无穷。12把这首元曲的“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句从写法和艺术效果上予以赏析。答案 “云树蒙蒙,春水东流,有似愁浓”三句,使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用有形之物描绘无
8、形之情,借浩荡江水苍茫云树,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愁情。望江南(超然台作)苏 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超然台,作者在密州任上,动工修葺外园北旧台,并由苏辙命其名曰“超然” 。(1) “烟雨暗千家”中“暗”字,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2 分)(2)词的下阕蕴含了词人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 分)(1) “暗”字,既描绘了暮春时节烟雨笼罩千家万户的暗沉沉的景象,又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 (2 分)(2)附简评:寒食,在清明前两日,寒食过后,重新点火,且应返乡扫墓。但是,此时诗人却欲归不得,因此生发出对故国、故人不绝的思念和仕途坎坷的无奈感慨。但诗人又不沉溺于这种苦闷之中,借煮茶来自我排遣,寄情诗酒,又体现了他洒脱超然的情怀。要点: 因清明(寒食节)所生的难解乡愁 仕途坎坷的无奈 寄情诗酒的洒脱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