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1

类型【中考备战策略】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11讲 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 (含13年中考典例)课件 鲁教版.ppt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5172711
  • 上传时间:2019-02-11
  • 格式:PPT
  • 页数:71
  • 大小:964.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中考备战策略】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11讲 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 (含13年中考典例)课件 鲁教版.ppt
    资源描述:

    1、第11讲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温馨提示: 1.可燃物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伴随有发光、发热等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电灯泡通电后发光、发热。 2.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有发光、发热现象。在缓慢氧化的过程中也有热量的放出,只是不易察觉,如铁生锈、食物腐烂等。,温馨提示: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是不能人为改变的,因此只能将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考点三 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标识,考点四 化石燃料,例 1 (2013兰州)5月14日上午,兰州市城关区一家存放婴儿纸尿裤的仓库发生火灾,迅即赶到的消防官兵用水枪将大火扑灭。关于燃烧与灭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2、是( ) A从燃烧条件看,纸尿裤属于可燃物 B燃烧产生的大量浓烟对空气会造成污染 C水枪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纸尿裤的着火点 D存放纸尿裤等易燃物时不可堆得过密,解析:用水灭火时,水主要是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C说法错误。 答案:C 方法总结: 注意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能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例 2(2013潍坊)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进行灭火 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迅速盖灭 C室内着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扑灭森林火灾,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解析:本题考

    3、查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室内着火时,若立即打开所有门窗,会使室内空气流通,为可燃物提供充足的氧气,加大火势。 答案:C,例 3(2013扬州)以玉米秸秆等富含纤维素的草本植物生产的乙醇(可做生物汽油)被称为“第二代生物燃料”,俗称“草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纤维素、蛋白质均含有C、H、N等元素 B纤维素、淀粉遇到碘水均不变蓝 C“草油”可适当缓解石油的紧缺 D“草油”是利用草本植物提炼出来的石油,解析:本题考查化学与燃料的有关知识。纤维素的化学式可用(C6H10O5)n表示,不含有氮元素,A错误;淀粉遇碘水变蓝色,纤维素则不能,B错误;“草油”能生成乙醇,而乙醇作为可再生燃料可以适当减缓石

    4、油的紧缺,C正确;“草油”是利用玉米秸秆等草本植物生产的乙醇,不是石油,D错误。 答案:C,1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的能源 B“二手烟”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因为香烟的烟气中不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C将塑料废弃物切成碎片后填埋于土壤中 D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答案:A,2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 答案:A,3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

    5、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答案:A,4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下列图标不适合在加油站使用的是( ) 答案:D,5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起来的实验事实是( ) A B C D 答案:B,6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6、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答案:D,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填空。 (1)炒菜用的铁锅手柄是用_(填“热固性”或“热塑性”)塑料做成的。 (2)“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3)铁制品易生锈,请列举两种常用的防锈方法:_、_。 答案:(1)热固性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3)刷漆、涂油(答案合理即可),8三国演义里描述的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借助东风火烧了曹营的木船而大败曹军。 已知曹营的木船是可燃物,该燃烧还需要具备下列两个条件: (1)木船与氧气

    7、(或空气)接触。 (2)_。,(3)你给曹军的灭火建议及所依据的原理是:_、_。 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 将燃烧的木船与其他船隔离 移走可燃物,考点训练11,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C,2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是( ) 答案:A,3环境、能源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等场所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B化石燃料面临被耗尽的危险,人类正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C氢气极易燃

    8、烧,燃烧的产物是水,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 D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它不可能成为未来的新能源 答案:D,4(2013娄底)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骑自行车上学 B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保护森林,C用淘米水浇花 D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如一次性木筷、塑料杯等 答案:D,5(2013广安)近年,在广安桂兴发现了一块大型气田,有效缓解了我市广大居民的用气问题,该气田气体主要为甲烷,甲烷属于有机物中的烃类物质,已知

    9、烃类物质的化学式可用通式CnH2n2表示,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烷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甲烷属于可再生资源,C我市大量出租车用该气体作燃料 D由此通式可知丁烷的化学式应为C4H10 答案:B,6(2013陕西)小勇同学根据已有的化学知识,向家人提出了下列建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用燃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棉纤维和真丝 B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胃酸过多时,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 D用煤炉取暖时,为防止热量散失,应紧闭门窗 答案:D,7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中学生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从化学角度看,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明火检

    10、查燃气是否泄漏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D火场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答案:A,8(2013南京)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火上浇油”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 A增加可燃物,可以使燃烧更旺 B增大氧气的浓度,可以使燃烧更旺 C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答案:A,9(2013永州)如下图所示,点燃甲、乙两支蜡烛,甲燃烧一会儿熄灭,乙在空气中正常燃烧,这一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 A具有可燃物 B有氧气或空气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有着火点 答案:B,10(2013武威)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

    11、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 C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与氧气隔绝,解析: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A正确;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错误;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

    12、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二是隔绝氧气,故D正确。 答案:C,二、填空题(共63分) 11(4分)(2013天津)倡导“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环境。 (1)下列举措不能达到“低碳”目的的是_(填字母)。 A提倡使用节能灯 B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C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出行 D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2)为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答案:(1)D (2)2CO26H2=C2H44H2O,12(8分)(2013南平)“火

    13、”的掌控与应用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发展。 (1)古人“钻木”可“取火”,“钻木”的目的是_(从燃烧的条件回答)。 (2)古人掌握了鼓风提高燃烧温度的技术后,才有陶器向瓷器的发展,陶器、瓷器属于_(填选项)。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解析:(1)从燃烧的条件可知,木头是可燃物,并且与氧气接触,钻木头时,木头温度升高,当木头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木头便燃烧起来。 (2)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以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卤素化合物、硼化物以及硅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硼酸盐等物质组成的材料,而瓷器的材料主要是各种硅酸盐,陶器、瓷器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13(18分)(2013佛山)实验是

    14、化学的灵魂,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 (1)燃烧的条件实验中,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的可燃物是指_,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控制_不燃烧。,(2)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三次使用玻璃棒,其中第二次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提纯后的食盐还含有少量的CaCl2和MgCl 2等可溶性杂质,将该食盐溶解后,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量的_(填化学式,下同)溶液,过滤,向滤液中加_调节至pH7,再将滤液蒸发结晶,即可得到更纯的氯化钠。,解析:(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可燃物是燃烧的条件之一,该实验

    15、的可燃物是指酒精,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控制棉花不燃烧。(2)溶解、过滤、蒸发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搅拌使溶解加快;引流使液体顺利进入漏斗中;搅拌使液体均匀受热,防止液体外溅。将该食盐溶解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镁,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可以除去氯化钙,过滤后,向滤液中加稀盐酸可以除去剩余的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钠的化学式是Na2CO3,氯化氢的化学式是HCl。,答案:(1)需要可燃物(或物质具有可燃性) 酒精 棉花 (2)引流 Na2CO3 HCl,14(6分)(2013宁波)2013年4月25日晚8点,台州市的一金属堆场发生火灾,十多吨金属镁发生爆燃后发出刺眼的白光,将夜空映

    16、照得如同白昼。消防指挥部立即动员力量,寻找沙土进行灭火。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高温条件下遇水反应释放出氢气。 (1)利用沙土灭火的原理是_。 (2)本次火灾消防员不能用水来灭火,其原因是_。,答案:(1)使可燃物隔绝空气 (2)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甚至发生爆炸,15(12分)(2013东营)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从远古时代就懂得钻木取火。钻木之所以能取火,是因为_。,(2)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有关化学品泄漏或爆炸事件一次次给我们敲响警钟。因此,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绝不允许违章

    17、操作。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_。,(3)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在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持续燃烧_,原因是_。,答案:(1)钻凿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转化为热能,钻凿处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就发生燃烧 (2)ABD (3)火柴头斜向下时 此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16(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1)图一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 (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_。,(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

    18、口罩住白磷(如图三),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_。“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该反应是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1)从图一的实验示意图分析可知:图一中的热水起到加热铜片及把白磷与外界空气隔绝的作用。(2)图二中白磷和红磷放入密闭的试管中,可以防止燃烧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而图一的燃烧产物直接排入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3)试管内应为空气(或氧气),以满足白磷燃烧所需要的氧气;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钾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答案:(1)加热铜片和隔绝空气(或氧气) (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 (3)空气(或氧气) 放热 2K2H2O=2KOHH2,三、实验题(7分) 17煤是一种化石燃料,煤燃烧生成的SO2气体会污染环境,有一种煤每燃烧1 t就会释放出53.3 kg的SO2。若将产生的SO2用熟石灰来吸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那么燃烧5 t这种煤产生的SO2在理论上需用多少千克含杂质20%的熟石灰来吸收?(计算结果取整数),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中考备战策略】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梳理 第11讲 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 (含13年中考典例)课件 鲁教版.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517271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