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文言文阅读之虚词一、(2017安徽四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4 题。元彧,字文若。彧少有才学,时誉甚美。侍中崔光见彧,退而谓人曰:“黑头三公,当此人也。 ”彧姿制闲裕,吐发流靡,琅邪王诵有名人也,见之未尝不心醉忘疲。奏郊庙歌辞,时称其美。彧本名亮,字仕明,时侍中穆绍与彧同署,避绍父讳,启求改名。诏曰:“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 ”彧求复本封,诏许,复封临淮,寄食相州魏郡。会尔朱荣入洛,杀害元氏。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彧闻乐声,歔欷,涕泪交下,悲感傍人,衍为之不乐。自前后奔
2、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衍体彧雅性,不以为责。及知庄帝践阼,彧以母老请还,辞旨恳切。衍乃以礼遣。彧性至孝,事父母尽礼,自经违离,不进酒肉,容貌憔悴,见者伤之。庄帝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李妃为文穆皇后,将迁神主于太庙,以高祖为伯考。时庄帝意锐,朝臣无敢言者,唯彧与吏部尚书李神俊并有表闻。又追尊兄彭城王为孝宣皇帝,彧又面谏曰:“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 ”帝不从。尔朱荣死,除彧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部北叛,诏彧防河阴。及尔朱兆率众奄至,彧出东掖门,为贼所获。见兆,辞色不屈,为群胡所殴薨。彧美风韵,善进止,衣冠之下,雅有容则。博览群书,
3、不为章句。所著文藻虽多亡失,犹有传于世者。(节选自 魏书卷十八列传第六)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 /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B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 常云魏临淮王C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 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D自前后奔叛/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 启常云魏临淮王B 解析 原文标点:自前后奔叛 ,皆希旨称魏为伪,唯彧上表启,常云魏临淮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字:古人有名有字,有的还有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B太庙:封建皇帝为
4、祭拜祖先而营建的庙宇。如欧阳修伶官传序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中的“太庙”即为此意。C河阴:“河”特指黄河, “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阳”则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故“河阴”指黄河以北地区。D避讳:中国封建社会对于君主和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而避讳的方法有代称法、改字法、空字法、缺笔法等。C 解析 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因此河阴指黄河以南地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彧本名叫元亮,因避讳,所以上表请求改名,皇帝因为他谈吐具有风采神韵,且经常自比荀文若,所以认为他可改名为彧。B元彧不忘前朝,敢于劝谏。在梁朝他上表时自
5、称魏临淮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面对一意孤行的庄帝,他一再劝谏。C元彧为人孝顺,心痛族人。他在庄帝继位时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北方;元氏族人被尔朱荣杀害,他得知后抚胸痛哭。D元彧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的文章仍有流传在世的。B 解析 “在梁朝他上表时自称魏临淮王,萧衍没有责怪他但感到不乐”错误,文中并没有提及萧衍感到不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彧抚膺恸哭,遂奔萧衍。衍亦先闻名,深相器待,见彧于乐游园,因设宴乐。译文: (2)陛下中兴,意欲宪章前古,作而不法,后世何观?历寻书籍,未有其事。译文: 答案 (1)元彧抚胸痛哭,便投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
6、,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乐游园会见元彧,于是设宴奏乐招待他。(2)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但是行事不合法度,后代人将怎样看待?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样的事情。元彧,字文若,从小很有才学,当时很受赞美。侍中崔光见后对人说:“黑头发就担任三公的,应当就是这个人了。 ”元彧仪态闲雅,谈吐言辞美妙。琅邪王诵也是很有名气的人,见了元彧之后,也不能不为之心醉,忘却疲劳。他奏祭祀郊庙时所用歌词,当时人也大加赞美。元彧原名叫亮,字仕明。当时侍中穆绍跟他同署办事,为了避讳穆绍父亲的名字他便上表请求改名。皇帝下诏说:“仕明谈吐具有风采神韵,经常自比三国时的荀文若,可改名为彧,以取同一体类相似之美。 ”元彧
7、又请求恢复本来的封爵,皇帝下诏答应,恢复临淮王的封爵,寄食邑于相州的魏郡。正值尔朱荣进入洛阳,杀害元氏族人。元彧抚胸痛哭,便投奔萧衍。萧衍也早就听说了他的名声,十分敬重礼待他。萧衍在乐游园会见元彧,于是设宴奏乐招待他。元彧听到歌声嘘唏而哭,涕泪交加而下,悲伤感动旁人,萧衍为之不奏乐。和元彧一样前来梁朝投奔叛降的人,都迎合旨意称魏为伪朝,只有元彧上表时总是自称魏临淮王。萧衍体谅元彧的本性如此,也不责怪他。当知道庄帝继位时,元彧便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返回,言辞十分恳切。萧衍便以礼相送。元彧非常孝顺,侍奉父母极尽礼节,自从母亲去世以后,再也不吃酒肉,面容憔悴,见到的人都为之伤感。庄帝要追尊父亲武宣王为
8、文穆皇帝,庙号肃祖,母亲李妃为文穆皇后,准备把神主迁入太庙,以孝文帝为伯考。当时庄帝心意坚决,朝臣没有人敢劝说,只有元彧和吏部尚书李神俊有表上奏。庄帝又追尊他哥哥彭城王为孝宣帝。元彧又当面劝谏说:“陛下恢复宗室基业,心中想仿效远古,但是行事不合法度,后代人将怎样看待?遍寻书籍记载,没有这样的事情。 ”皇帝不肯听从。尔朱荣死后,任元彧为司徒公。尔朱世隆率领部下在北方反叛,皇上下诏令元彧驻守黄河以南地区。当尔朱兆带兵突然到达时,元彧从东掖门出城,被敌人抓获。见到尔朱兆时,他神色不变,不肯屈服,为群胡殴打而死。元彧美于风韵,善知进退,是衣冠士族之中很有容量和规矩的人。他博览群书,但不为章句之学,所写
9、的文章,虽然大多散失,但仍有流传在世的。二、(2017湖北百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58 题。孙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瑷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觉言:“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 ”守悦,推其说下之他县。王安石早与觉善,引用之。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 ”神宗曰:“朕亦疑之。”其后王、吕果交恶。青苗法行,觉奏条其妄。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曰:“不意
10、学士亦如此!”始有逐觉意。会曾公亮言畿县散常平钱 注 ,有追呼抑配之扰,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遂以觉为反覆,出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易以石,高丈余,长百里,堤下化为良田。徙福州。闽俗厚于婚丧,其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数,葬埋之费亦率减什伍。连徙亳、扬、徐州。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问吏:“法何如?”曰:“死。 ”觉止诛其首,后遂为例。进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数月,以疾请罢。哲宗遣使存劳,赐白金五百两。卒,年六十三。觉有德量,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觉枉驾
11、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又作文以诔,谈者称之。有文集 奏议六十卷, 春秋传十五卷。(选自宋史孙觉传 ,有删改)【注】 散常平钱:青苗钱。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 而讯之/曰/ 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 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B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 疑而讯之/曰/ 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C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 而讯之/曰/ 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D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 /疑而讯之/曰/ 我耕于野与
12、甲/遇强以梃与我/ 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B 解析 原文标点: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文中指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人。B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神宗、哲宗。D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任免、考核、升降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D 解析 “掌管文武官员任免”错,武官任免不是由吏部掌管。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13、正确的一项是( )A孙觉关心百姓。他在合肥任职时,反对官府不利民之政;他在湖州改造堤坝,为民谋利;他纠正福建婚丧的不良风俗,有利百姓。B孙觉有见识。孙觉认为,吕惠卿能言善辩,有才华,因利益而屈身于王安石,王安石却不明白。后来事实证实了孙觉的看法。C孙觉得罪王安石,遭到驱逐。他对青苗法有看法,王安石得知后对他很不满,就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趁机把孙觉逐出京城。D孙觉有德行、度量。他早年与王安石交好,后被王安石贬斥,王安石退职后,他主动和王安石来往,王安石死后,他写文章悼念,被人称赞。C 解析 “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与原文不符,应是恰好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8把文中画横
14、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译文: (2)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译文: 答案 (1)百姓正难以吃上饭,难以用威势来督促他们。如果用米来交换,(他们) 一定尽力,这样做可以除去祸害而得到利益。(2)王安石看了,非常生气,孙觉正好因为有事到中书省,王安石用言语动摇孙觉。孙觉,字莘老,高邮人。刚二十岁,跟从胡瑗学习。胡瑗的弟子有千人,挑选那些老成的人成立了经社,孙觉年纪最小,庄重地处于他们中间,大家都推崇佩服他。考中进士,调任合肥主簿。年成干旱,州府督促百姓捕捉蝗虫交给官府,孙觉说:“百姓正难以吃上饭,难以用威势来督促
15、他们。如果用米来交换,(他们) 一定尽力 ,这样做可以除去祸害而得到利益。 ”州太守听后感到高兴,推广他的办法下达到其他县。王安石很早就和孙觉交好,推荐任用他。当时吕惠卿掌权,神宗向孙觉咨询,孙觉回答说:“吕惠卿善辩而有才能,超过常人几等,但为了利益的缘故,委屈自身于王安石,王安石不明白,我私下为他担忧。 ”神宗说:“我也怀疑这件事。 ”后来王安石、吕惠卿果然交恶。青苗法推行,孙觉上奏分条陈述青苗法荒诞。王安石看了,非常生气,孙觉正好因为有事到中书省,王安石用言语动摇孙觉,说:“没想到学士你也这样!”开始有了驱逐孙觉的想法。恰逢曾公亮说京都近旁县的青苗钱,有追叫摊派的现象,王安石趁机请求派孙觉
16、去察看虚实。孙觉接受命令后,又上奏说不愿意去。于是认为孙觉出尔反尔,外调担任广德军知军,改到湖州。松江大堤被淹没,大水给百姓带来灾难。孙觉把大堤换用石头来砌,高一丈多,长一百里,堤下化作良田。调任福州。福建的风俗很看重婚丧,费用没有限度。孙觉(把费用)定为中等程度,使得服装费用不得超过一百贯。命令下达,嫁娶的费用以百位数来计算,葬埋的费用也都减少了十分之五。接连调任亳州、扬州、徐州。徐州盗贼很多,抓到五个杀人者,其中一人还是少年,(孙觉)怀疑并审问他,他说:“我在田野耕地 ,和甲相遇,他强行把棍子给我,半夜挟持我东去,让我在门口等着,不知道其他情况。 ”孙觉问吏人:“依照法律该怎么办?”吏人说
17、:“死罪。 ”孙觉只杀了他们的首领,后来便成为惯例。升任吏部侍郎。提拔为御史中丞,几个月后,因病请求罢官。哲宗派使臣慰劳他,赏赐白金五百两。去世,享年六十三岁。孙觉有德行度量,被王安石所驱逐。王安石退居钟山,孙觉屈驾去叙旧,和他几个晚上从容交谈;等到王安石死去,又作文章来哀悼他,议论的人称赞孙觉。著有文集 奏议六十卷, 春秋传十五卷。三、(2017安徽省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后面题目。何师俭,字桐叔,浙江山阴人。以纳赀,于康熙六十年选授兵部员外郎。奉职勤恳,常数月不出署。雍正元年,迁广西右江道佥事,部请留任一年,世宗命以升衔留任,赐人葠、貂皮。师俭以执法却重贿,忤要人,因诬以避瘴故
18、留部。侍郎李绂昌言曰:“今部曹不名一钱,才者尤劳瘁,苟得郡,争趋之,况监司耶?”期满,复请留,加按察司副使衔。司疏奏皆出其手,他司事难治者亦时委之。三年,出为江南驿盐道副使,上召对,勉以操守,复赐人葠、貂皮,许上疏言事。四年,调广东粮驿道副使。岁大祲,师俭以存留米五万石给饷,饬所属缓征。或疑专擅获咎,师俭曰:“请而后行,民已苦箠楚矣!”总督孔毓珣与巡抚杨文乾不相能,以师俭署盐法道,欲引以为助。文乾疑为毓珣党,令买铜,将以赔累困之。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珣弹事,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令署按察使,毓珣又疑师俭暱文乾。及文乾卒,劾师俭违禁开矿,侵蚀铜价。逾年,署巡抚傅泰会鞫,事始白。上知其
19、无罪,命往陕西佐治军需。师俭在兵部,谙悉诸边形势扼塞、战守机宜、刍饷缓急。至凉州,每集议,指画如素习,总督查郎阿深重之。署凉庄道参政。师过凉州,檄至肃州支饷。两路遥远,师俭即以凉州所蓄给之,师行无乏。一日羽书数过,师俭策必调取生兵,峙餦以待。已而果然。肃州师将行,飞檄令截取公私骡马,官民皇皇。师俭曰:“在道官商皆赴肃者,若官顿於途,货弃於地,非军前所宜。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檄虽严,吾自当之。 ”於是官商皆安,军事亦无误。寻调补西安盐驿道副使。关中旱,诏以湖广米十万石自商州龙驹寨运陕西。师俭董其役,未半,大雨谿涨,骡马少,不足供转输。商於
20、山中无顿积所,水次隘,运艘不齐。师俭以秋穀将登,请止运,民亦不饥。军中马缺,檄取驿马。师俭谓:“置邮传命,如人身血脉,不能一日废。 ”拒不可,事竟寝。擢按察使,数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贵势贤亲不徇纵。十三年,以目疾乞休。高宗即位,赦诏至,时目已失明,令吏诵案牍,谛听,得邀赦典者,立出之而后上陈。留两月,毕其事始归。后卒於家,陕西祀名宦。(节选自清史稿 列传八十七何师俭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 /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B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 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
21、解送之烦/ 是获两利也C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 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 是获两利也D迸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 得人与货亦省 /刍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正确断句为“进剿未有定期,何如听其至肃,释所载而后供役,军前得人与货,亦省刍荛解送之烦,是获两利也”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考点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中的“进剿未有定期( “何如”表转折断开)何如听其至肃(并列成分) 释所载而后供役( 主语变化)军
22、前得人与货(并列 )亦省刍荛解送之烦( 主语转换) 是获两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做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 ”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D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 项中“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
23、见识短浅”表述错误。刍荛之见: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雍正元年,何师俭被提拔到广西担任右江道佥事。因为他执法公正、拒绝受贿,被他得罪的权贵就诬告他想逃避瘴气,于是他又被滞留在兵部担任员外郎。B何师俭调任广东的那年,庄稼歉收,何师俭担心老百姓遭受疾苦,就自作主张把存留的五万石粮拿出来作为应急粮饷,并告诫下属官吏暂缓征收赋税。C何师俭在兵部时,就对各个地方的地势要塞、攻打守备的时机和军粮供应的情况很熟悉。到凉州后,他对每次集会讨论的事情都了如指掌,受到总督的赏识。D何师俭晚年时已双目失明,但是仍然勤于政事,有时还让随从官吏把文书的内容
24、读给自己听。在家中去世后,陕西曾修建祠堂来纪念这位名臣。A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A.根据原文第一段“雍正元年,迁广西右江道佥事,部请留任一年,世宗命以升衔留任,赐人葠、貂皮。师俭以执法却重贿,忤要人,因诬以避瘴故留部”可以推断 A 项中“于是他又被滞留在兵部担任员外郎”系曲解文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明年,文乾入觐,上示以毓珣弹事,亦及师俭,乃知师俭非阿毓珣者。译文: (2)擢按察使,数平疑狱。吏有故入人罪者,必按如法,虽贵势贤亲不徇纵。译文: 解析 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
25、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明年” “示”“擢” “数” “徇”等实词和定语后置句、判断句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答案 (1)第二年,杨文乾入朝拜见皇帝时,皇帝让他看孔毓珣弹劾他的奏章,弹劾中也涉及了何师俭,才知道何师俭不是阿谀孔毓珣的。(2)升任按察使之后,多次查清疑难案件。有故意陷害别人的官吏,也必定按法律惩办他们,即使是显要权贵亲近之人也不徇私放纵。何师俭,字桐叔,浙江山阴人。通过捐财物在康熙六十年被选任为兵部员外郎。他工作勤恳,经常几个月都不出官府。雍正元年,升职为广西
26、右江道佥事,兵部又奏请让他留任了一年,世宗皇帝下令使他升官衔留在兵部做事,并赐给他人参、貂皮。何师俭因为严格执法拒收贿赂,得罪了显要人物,被诬告是因为想逃避广西的瘴气故意留在兵部不走。侍郎李绂直言:“现在部里各司官员都不值钱,有才干的人尤其劳累不堪,如果能外任为官,大家都争着去,更何况部里监司呢?”一年期满后,又请求留任,又被加授按察司副使官衔。司里的疏书奏章都出自他手,别的部门有难以处理的事有时也交给他办。 雍正三年,外任为江南驿盐道副使,皇帝召他面见对谈,勉励他保持操行,又赐给他人参、貂皮,准他直接上书谈事。雍正四年,调任为广东粮驿道副使。那年广东遭受大灾,何师俭用存留的五万石米粮供作应急
27、粮饷,约束所属官吏暂缓征收税赋。有人担心擅自作主会犯错获罪,何师俭说:“先请示下来再施行,老百姓就要困苦不堪了。 ”总督孔毓珣与巡抚杨文乾相敌视,因为何师俭任盐法道,都想拉拢何师俭作为自己的助力。杨文乾怀疑何师俭是孔毓珣的同党,就令何师俭买铜,打算让他陷入赔钱的困境。第二年,杨文乾入朝拜见皇帝时,皇帝让他看孔毓珣弹劾他的奏章,弹劾中也涉及了何师俭,才知道何师俭不是阿谀孔毓珣的。(他就推荐 )让何师俭担任按察使,孔毓珣又怀疑何师俭亲近杨文乾。等到杨文乾去世,孔毓珣便弹劾何师俭违反禁令开矿,侵扰铜价。第二年,代理巡抚的傅泰会审之后,事情才真相大白。皇上知道何师俭无罪,便命他前往陕西辅佐、管理军需。
28、 何师俭在兵部,熟悉了各边境地区的形势和重点、战与守的分寸、粮饷供应的缓急。到凉州之后,每次开会议事,指点事务就像做习惯了的一样,总督查郎阿很看重他。让他代理凉庄道参政。军队经过凉州,传达下来的公文让他们到肃州领取饷银。两边路途遥远,何师俭就用凉州所存的银两先支付军需,使军队行动不缺粮饷。有一天行军公文过往好几遍,何师俭想到肯定有新军队调动过来,就(提前)支好帐篷等着。不久果然是这样。肃州军队将要行经此地,送来急信要求截住、征用沿途公家和私人的骡马牲畜,地方官和百姓都人心惶惶。何师俭说:“这路上的官员商人都是赶往肃州的,如果官员困在路上,货物丢在途中,都对军队行动不利。进军剿匪还没有定期,不如
29、让他们都先到肃州,放下人员、货物之后再供军队役使。军方得到了人员和货物,也省去了交接押运的麻烦,两方面各得便利。文书说得虽严,我来承担这个责任。 ”就这样官员商旅都安心了,军事也没有耽误。 不久何师俭补缺调任西安盐驿道副使。关中发生旱灾,下令把湖广地区的十万石米粮从商州龙驹寨送往陕西。何师俭主持这次运输,没运过一半,天降大雨,河溪水涨,骡马又少,不足以供应运输所需。商於山里没有积存粮食的地方,水路也不通畅,运输的船也不齐备。何师俭以秋粮收获在即为由,请求停止送粮,百姓也不会挨饿。当时军中缺乏马匹,发文要征用驿站用的马匹。何师俭说:“设置邮政驿站传达命令,如同人身体的血脉,一天也不能废掉。 ”拒
30、绝了征用文书,这事最终就没有实行。 升任按察使之后,多次查清疑难案件。有故意陷害别人的官吏,也必定按法律惩办他们,即使是显要权贵亲近之人也不徇私放纵。雍正十三年,何师俭以眼病为由请求退休。高宗登上帝位之后,大赦的诏命下达,当时何师俭已经双目失明,就让吏员将文书读给自己听,遇到赦免名单上有名字的人,立刻就释放了,然后再上报。停留任上两个月,做完了自己的事务才回家。后来何师俭在家中逝世,陕西为他修建祠堂来纪念这位名臣。四、(2017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
31、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年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抄。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或有告朗欲逃亡者,执以诣卓,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朗因曰:“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