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一坐标图象题,【类型一有关pH变化的图象】,1. (导学号08224799)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如图K6-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 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 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D,2. (导学号08224800)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K6-1-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
2、确的是( ) A. 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 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 C. 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 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D. 滴入溶液体积为15 mL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C,3. (导学号08224801)硫化氢(H2S)是一种具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其水溶液叫氢硫酸。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水溶液叫亚硫酸(H2SO3)。已知相同的条件下,氢硫酸的酸性弱于亚硫酸。室温下向饱和亚硫酸溶液中通入过量的硫化氢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H2SO3 3S+3H2O。则下图中溶液的pH随通入硫化氢体积的变化
3、曲线示意图正确的是( ),B,C,5. (导学号08224803)在进食过程中与进食后测定唾液的pH,发现进食开始至10分钟,唾液的酸性逐渐增强;10分钟至40分钟,酸性逐渐减弱。下列符合此事实的图象是( ),C,【类型二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图象】,1. (导学号08224804)将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逐渐加水稀释,符合溶质质量分数变化规律的示意图( ),A,2. (导学号08224805)下列四个示意图分别表示对应的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向20 时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 B. 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
4、中加入铁粉,B,3. (导学号08224806)某温度时,有W克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温度和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向其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溶解,有部分固体剩余。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的是( ),D,4. (导学号08224807)下列图象关系合理的是( )A. 在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 D. 一定量的石灰石加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不考虑水、氯化氢的挥发),D,【类型三金属与溶液反应的图象】,1. (导学号0822480
5、8)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图K6-1-6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 量为NaMg=Zn生成相同 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 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 23 24 65生成相同质量 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 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2 1 1 A. B. C. D. ,D,2. (导学号08224809)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到过量的锌粉中,图K6-1-7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着时间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是( ) A. 消耗锌粉的质量 B. 剩余稀硫酸的质量
6、C. 生成氢气的质量 D. 生成硫酸锌的质量,B,3. (导学号08224810)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K6-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金属的活泼性NM 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 C相对原子质量NM 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C,4. (导学号08224811)向足量稀硫酸中加入适量的锌粉,下列图象能正确表示其变化情况的是( ),B,5. (导学号08224812)如图K6-1-9所示的是将铁、锌、铝、银分别插入足量的CuSO4溶液后,金属溶解的质量与析出金属的质量关
7、系。图中直线a表示( ),A. 锌 B. 铁 C. 铝 D. 银,C,【类型四化学反应中物质的量的变化图象】,1. (导学号08224813)(2017陕西)将某温度下热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逐渐冷却至室温,下列有关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图象不正确的是 ( ),D,2. (导学号08224814)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B. 在一定条件下,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D. 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A,3. (导学号08224815)(2017青岛)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A. 表示将一定量的 60 硝酸钾饱和
8、溶液冷却至室温 B. 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氢氧化铜和氧化铜固体 C. 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D. 表示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镁粉和铝粉,D,4. (导学号08224816)(2016广东)图K6-1-11是表示在98g 10%的稀H2SO4中逐滴滴入10%的Ba(OH)2 溶液的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是时间,y是pH B. x是水的总质量,y是H2SO4的质量 C. 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沉淀物质的质量 D. x是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y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