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隆中对课中导学案【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习本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二、预习查评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了解的诸葛亮形象。3、有关背景及三国志介绍。三、初读,感知课文。1.对照注释疏通词句,了解文章大意。2.通过自读,基本熟悉文章的内容。3.师生同读。四、细读,思考问题1、第一段为什么简介诸葛亮的身份以及他远大的抱负?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为什么“时人莫之许” ,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2、第二段写徐庶向刘
2、备推荐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 “不可屈致”?3、第三段写刘备三顾茅庐问策, “三顾茅庐”为什么不详细介绍?4、第四段写隆中对策,诸葛亮为什么认为刘备能够实现隆中对的战略思想?五、品读,探究交流1.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解难,自主发现、自主交流。2当时的天下形势是怎样的?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的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根据是什么?4、对诸葛亮的这番话,刘备是什么态度?从这番话看,应怎样评价诸葛亮?5、在对前景形势的分析中,诸葛亮特别强调了什么因素的作用?你是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的?6、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7、结尾写“关羽、张飞等不悦”有什么作用?六、拓展延伸1、你如何评价诸葛亮,请说出自己的理由。2、欣赏有关诸葛亮的诗词,对联。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 江流水不转, 遗恨失吞吴。杜甫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七、作业布置在网上或通过书籍多多了解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并讲给同学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