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理解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及发展情节中起到的作用。2.了解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善用群众语言的特点。3.能够正确指出本篇小说的三要素。4. 学生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够正确指出本篇小说的三要素。【学习过程】(一)预习 (明确学习目标,布置自主预习)1、作者简介:姚雪垠(19101999),现代作家,原名姚冠三,字汉英,河南邓县人,其作品 1976 年出版的第二卷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另有作品长篇小说戎马恋新苗、春暖花开的时候、长夜等。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38
2、 年 4 月,同年 5 月发表于茅盾主编的 第一卷第三期。小说描写了一个名叫王哑巴、外号叫“ ”的落后农民参加游击队后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游击队员的过程。3、通读课文,标记生字词,梳理结构。(二)展示(展示自学效果,展示学习疑难,合作探究释疑)1、 给下列字词注音: 嚏( ) 擤( ) 瘪 ( ) 舐 ( ) 嗝 ( ) 瞟 ( ) 谩 ( ) 谄媚( )( ) 茶盅( )( ) 霹雳( )( ) 麦秸( )( )2、 解释词语:哽咽: 瞟 : 谩骂: 谄媚:3、“差半车麦秸”的含义是什么?“差半车麦秸”在本文具体指什么?4、快速阅读本文,找出本篇小说的三要素。5、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理清小说的脉
3、络。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不由地想起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写 第二部分(从“ ”到“ ”):写 第三部分(从“ ”到“ ”):写 第四部分(从“ ”到结束):写 6、“差半车麦秸”出场之前,课文先写游击队员用”差半车麦秸”这个外号互相打趣,以及由小烟袋引出的生活片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7、“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思想行为有哪些特点?后来他发生了哪些变化?(三)反馈(总结知识学法,巩固拓展训练)1、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1)他的脖子后面插着一把旧镰刀,腰里插着一根小烟袋,头上戴着一顶古铜色的破毡帽。( )2)“大家都这样叫我。”“哑巴”的脸红了起来,“这是吹糖人的王二麻子给我起的外号”。( )3)吃毕饭,他又擤了一把鼻涕在鞋尖上,打了一个饱嗝,用右手食指往牙上一刮,刮下来一片葱叶子,又一弹,葱叶子从一个同志的头上飞了过去。( )4)他从地里捏起来一小块坷垃,用大拇指和食指把坷垃捻碎,细细地看了一看,拿近鼻尖闻闻,再放一点到舌头尖上品品滋味。( )2、填空:1)差半车麦秸是_代著名作家_于 1938 年发表的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之作。他的著名的长篇小说_,详尽描绘了明末农民起义波澜壮阔,曲折完整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