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4 课 大道之行也一、翻译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修:培养。 为:是。 与:通“举” ,选拔。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崇尚和睦。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所以。 亲:以为亲,用作动词。这里可以译为奉养、赡养。亲:名词,指父母。 子:以为子。这里 用如动词,可以译为抚育。子:名词,指子女。译: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所终:终其天年,养老
2、送终。 所用:为社会效力。 所长:顺利成长。 矜:通“鳏” ,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分:职业。 归:女子出嫁。译: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已。恶:憎恶。 译: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3、是谓/大同。是故:因此。 闭:杜绝。 兴:发生。 乱 :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闭:关闭。译: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 (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二、课文分析1文章思路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 概述“大同”社会的总体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 ” 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 ” 总结全文。结构:总分总。2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 大同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的?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4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如果有,那么你觉得当时的社会是怎么样的呢?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 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 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 等在 “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繁,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5全文结构(第 1 句)“大同”社会的总体特征。(第 2 至 3 句)“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精神生活)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物质生活)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思想观念)(第 4 句)总结全文。6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相同点:人人平等、社会安定、团结和睦、民风淳朴7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 义。()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8出自本文中的成语天下为公、鳏寡孤独、老有所终、夜不闭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