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备课人:朱伟一、教材的地位、特点与作用离子的形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可把学生的注意力由关注物质的宏观组成转移到微观构成的研究上;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同时也为复分解反应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在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从而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能力。()方法与过程目标:要求学生学会“猜想交流、探究新知”的学习方式。能在创设情景下,积极主动的从事各
2、种化学活动且探究新知,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辨证唯物主义观重点:离子的形成点:难点:离子的表示方法三、教材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处在网络时代的学生大多数很喜欢上网,于是我就投其所好,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学会离子的符号表示。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思维能力的发。四、学法指导在第三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许多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构成的,本课题
3、介绍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粒子。由于本课题的知识形成较抽象,所以在教学中,一是成立学习小组,互帮互学;二是通过“创设情景、猜想假设、探究新知、评价交流、联想反思”等形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过程:知识回顾、情境引入当钠原子和氯原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是如何得失电子的?氯化钠又是怎样形成的?1、导入利用课件演示动漫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钠原子和氯原子得失电子后带电荷吗?定义: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钠离子、氯离子分别带什么电荷?我们发现:钠离子带正电荷;氯离子带负电荷。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阴离子。钠
4、原子用 Na 表示氯原子用 Cl 表示钠离子、氯离子又怎样表示?Na+ 镁离子 Mg2+ 氯离子 Cl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 1 时,1 常省略不写。离子符号的意义:Cl表示氯离子带 1 个单位的负电荷;Mg2+表示镁离子带 2 个单位的正电荷。离子的表示失去 1 个电子得到 1 个电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Na+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ClNaCl 电荷平衡不显电性2、写出常见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让学生自己去小结书写离子的规律。3、教师小结。(1)离子:因()而带电荷的原子叫离子。如:Na+ Cl- OH- SO 42-(2)离子的分类:带正电的离子如();带负电的离子。如()(3)离子的写法: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明电量和电性(电量为 1 的可省略不写)(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得失电子 化学变化 离子得失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