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风筝》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39213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风筝》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风筝》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风筝》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风筝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风筝 (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风筝 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人间亲情”为主题,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感情。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就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告诉人们:在温馨与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可是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本课作为本单元的开篇,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

2、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感情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段落,深入领会重点语句。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手足之情,珍视家庭亲情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风筝写于 20 世纪 20 年代

3、,而面对的学习群体则是刚进初中的出生于 90 年代末的花季少年,他们也是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作品。由于时代背景的久远,再加上初一学生理解力有限,而鲁迅先生的作品向来思想深奥、意蕴丰富。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及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教学重点是:1、正确朗读,感知文意 2、涵泳品味,体会感情教学难点是: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活动式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

4、兴趣。并且大力提倡自由研讨。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向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三、说学法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学法具体如下:1、 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 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3、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

5、个环节展开。(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风筝,飞吧 ,欣赏美丽的风筝图片,创设情境。(恰当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是导入新课的要求,还能够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审美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从而使教学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自我需求活动。 )这节课,我设计的导语是:风筝是报春的天使,是孩子们的梦想。同学们都放过风筝或看过放风筝的吧?当时是什么心情?(学生各抒己见) 是啊,看见风筝,我们便会忆起诗一样的童年生活,内心充溢着愉悦与激动。可是,鲁迅先生一见到风筝,为什么却感到“悲哀”呢?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写于1925 年的一篇散文风筝 。(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

6、文本,正如新课标建议“利用阅读期待,提高阅读质量” ) 。(二)明确任务,目标引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期望达到的目标。上课伊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这节课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同教学重点)(三)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新课标要求学生“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 首先指名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鲁迅,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的积累。(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活动一:走进文本,了解风筝故事)1、师生合作配乐朗读课文,大屏幕显示思考题: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

7、的故事 ?谈一谈:你听读后有哪些感受?(2、评价朗读3、讲述故事(此环节设计是基于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4、交流听读感受(此环节设计是基于新课标建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过渡:同学们的感受真是丰富多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宝贵的阅读的经验走进鲁迅,把握他在这个故事中的情感变化吧!(五)重点研读,合作探究(大活动二:走近鲁迅,把握情感变化)1、 进行第一个小活动(屏显:活动一:品读 3-4 段品一品:兄弟二人对风筝的态度各是什么?从那些描写可以看出来?(新课标对初中学生提出了“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阅读要求。

8、 )读一读:你能读出这种态度吗?(新课标建议“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评一评:你能评价兄长的做法吗?学生对兄长的评价意见不一,于是教师补充介绍一下当时鲁迅先生的家境:鲁迅于 1881 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他共有兄弟三人: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这次冲突就发生在老大与老三之间。在他 13 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长兄如父” ,作为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弟,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并且做他们的保护人。这样介绍之后,同学们也许就更

9、能理解鲁迅不许弟弟放风筝的原因和“有出息“的含义了。(在学生有疑问和分歧的时候再进行相关背景介绍,有指点迷津的作用,学生豁然开朗)过渡:就是这样一件小事,在 20 多年以后,在已步入不惑之年的鲁迅先生心中又掀起了怎样的情感波澜呢?请同学们探究课文 512 段。2、 进行第二个小活动(屏显:活动二:探究 512 段)想一想:20 年后是什么原因使鲁迅的情感和心理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一说:你能代这兄弟俩给对方说几句话吗?(1) 明确:看了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懂得了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之后,心里沉重起来。(2) 心灵对话(屏显:心灵对话 哥哥(弟弟) ,我想对你说:)(基于新课标建议:阅读

10、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此环节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渡:兄弟二人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当年那件事,是不是也体现了浓浓亲情呢?其实这样的亲情故事在我们的家庭中也经常上演。让我们走进心海,感悟至爱亲情吧!(六)体验反思,拓展文本(大活动三:走进心海,感悟至爱亲情)(屏显:讲一讲:让我们一起荡起记忆的小舟,走进心海.讲一件曾经触动你心灵的事,诉说亲人之间的爱,体现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 1、师:此时此刻,站在这个讲台上,老师的心海也在汹涌澎湃,我想讲一讲我和我的父亲。师深情讲述:我终于读懂了父亲的爱2、师:同学们是否也有过和老师类似的经历呢?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教师

11、的讲述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3、学生讲述自己亲情故事。(35 人)(基于新课标建议: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此环节让学生走出文本,体验反思自己的家庭生活,实现了学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4、师小结:亲情不仅在温柔的话语里,也不仅在细心的呵护中,更在父母严格的管教和兄弟姐妹之间磨擦的火花里。以一颗宽容、谅解之心善待亲人,你会拥有更多的爱!过渡:一出风筝事件,牵动着鲁迅的心,也牵动着千千万万读者的心。这篇散文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七) 探究“风筝”现象1、 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主旨2、 师小结:在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3、 一篇名作,带给人的思考总是深厚而丰富的,思想家的文章尤其如此。当你尝试着从另一个角度解读这篇作品时,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此环节设计基于新课标建议: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