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类型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doc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5137765
  • 上传时间:2019-02-10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3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doc
    资源描述:

    1、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篇一:八年级上物理通过透镜看世界测试题教案教科版八年级 4.7 通过透镜看世界同步测试1.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当你出门前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2. 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焦耳 D瓦特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C、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D、平面镜只能成等大的像4. 医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 8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

    2、,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像。5.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人照相时,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 u 和镜头焦距 f 的关系是( )篇二:清风语文精编教案学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 7 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试题 教科版第四章第 7 节 通过透镜看世界测试题1.中学生要注意仪容仪表,当你出门前整理衣着时,所选用的是(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2. 历史上第一次尝试进行光速的测量,也是第一个把望远镜用于天文学研究的物理学家是( )A伽利略 B牛顿 C焦耳 D

    3、瓦特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使用幻灯机时,为了在屏幕上得到正立的像,幻灯片应倒立放置C、只要是放大镜,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能成放大的像D、平面镜只能成等大的像4. 医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 8 所示。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于 ,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 像。5.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用照相机给人照相时,在胶片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离镜头的距离 u 和镜头焦距 f 的关系是( )A.B. C. D.6小丽用照相机对远处的同学进行拍照,拍出

    4、的底片如图乙所示,若相机的焦距不变,要使底片的像如图甲所示,则()A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前伸B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后缩C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远些,镜头要往后缩D小丽离被拍同学的距离近些,镜头要往前伸7. 学习和生活中常用到下列光学器具:显微镜 穿衣镜 潜望镜 老花镜 汽车观后镜 近视镜。其中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制成的是 ()A B C D8.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物体射出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视网膜上成的像是()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参考答案:1、A;2、A;3、C ;4、凸透镜;虚;5、 B;6

    5、、B;7、C;8 、B篇三:王斌物理说课稿通过透镜看世界物理说课稿通过透镜看世界 满城区市头村中学 王 斌尊敬的各位评委和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满城区市头村中学的王斌,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通过透镜看世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这六个方面来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七节,是在学习了透镜对光的作用和成像规律知识后进一步展开对透镜成像规律应用的学习,是透镜对光的作用和成像规律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对宇宙及其微观世界的探索,让同学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改变世界

    6、的科学,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又是对物理学习的深化与推动。本节教材的特点是:第一、强调动手,锻炼能力;第二、拓展视野,激发兴趣。二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底子薄,但是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同时又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让他们认识到物理学对日常生活和当今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三教学目标(一)依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知道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2)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

    7、作用。2过程与方法(1)体验利用两个透镜组成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实验操作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宇宙世界和微观世界进行观测的兴趣。(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3)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树立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二) 、重点与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重点:让学生利用凸透镜自行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的两个动手操作过程。 难点:是如何启发并正确指导学生完成这两个实践活动。(三) 、教具应用学生器材:学生光具座、两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组凹透镜、食盐颗粒。 教师器材:生物显微镜一台;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四.教

    8、法学法为使学生顺利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景创设法 :通过创设情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能力。3. 交流讨论法: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思维产生碰撞,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叶圣陶因此在学习方法上,我给于学生以下指导:1、任务引领法:每个小组确认自己的任务,有得放矢,集中方向,团结一心,用已有的任务引导本组学习。2、小组合作探究法:团队力量胜于个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3、自主学习法:我们教学的根本在于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如何在课堂中学会主动的有

    9、效的学习是每一位学生的最终目的。五.教学过程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个环节:(一) 、配乐欣赏 引入课堂 遥远的宇宙空间 奇异的微观世界歌德曾经说过, “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学习。 ”因此我在这里应用了情境创设法教学,让学生通过欣赏观看未知世界的图像来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建立本节课良好的开端。同时引出问题:科学家是如何观测到遥远的宇宙世界和看清奇妙的微观世界的景象呢?引出望远镜和显微镜,板书课题第七节通过透镜看世界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架望远镜和显微镜,重温科学家的探索历程吧!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入课堂。(二) 、 “动手做

    10、 ”实践活动- 制作望远镜和显微镜本节包括两个“ 动手做”实践活动。教学中,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和交流讨论法。将学生分成两队六小组,每组有组长,副组长和三名成员,各有分工。三组望远镜制作、三组显微镜制作。这样既可以组内交流,又可以在两队之间比较,体现竞争与合作。第一步,提出目标、任务引领:晴天时,利用自制望远镜观测狼牙山英雄纪念碑与目测纪念碑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望远镜发挥了什么作用?利用自制显微镜观测食盐颗粒有什么样的形状?显微镜发挥了什么作用?设计意图:每个小组确认团队的任务,有得放矢,集中方向,团结一心,用已有的任务引导本组探究。第二步,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和规范。首先,透镜属于玻璃制品,

    11、为了防止落地而造成损坏,应该让学生在简易光具台上进行操作,并轻拿轻放,这样也利于使多个透镜光轴重合。其次,应禁止学生用手触摸透镜的玻璃表面,以免玷污,养成爱护实验器材的习惯。第三,要避免学生将调整好的“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观察的现象发生。设计意图:培养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体现课堂安全教育。第三步,分组制作,交流探究。因为望远镜和显微镜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而充满神秘感的,因此学生在得知本节课的内容后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不会有明确的思路,这时,我会提出以下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问题:1一个凸透镜放大效果如何?2两个凸透镜叠加放大效果是否更好?3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的搭配放大效果如何?4透镜

    12、间的距离改变,效果是否会变?5多个透镜组合效果如何? 组装探究:让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带着这些问题,进入动手操作阶段。教材中也提供了相关的指导,我没有限定学生的操作规程,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在操作过程中,因为透镜比较多,可以鼓励学生作不同的尝试,包括采用两个凸透镜、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两个凹透镜、多个透镜等多种组合,其中还可以对透镜焦距作选择,对观察方向作选择等等。在实现望远和者显微功能后,可以让学生改变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观察望远或显微效果的变化。整个探究过程采用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来完成,在自制显微镜制作成功后,适时出示教具教学显微镜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重温显微镜的构造(在生

    13、物课上已经学习) 。 观察总结:在各组学生都已经调整好自己的望远镜后进入观察,进行比较。 (晴朗的天气,三组一起观察远处狼牙山上英雄纪念碑,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而另外三组制作的显微镜我们用来食盐颗粒的形状。这样做突出小组的成就感。 ) 。这样的环节目的在于增加学生的动手兴趣。在操作基本完成之后,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操作心得,总结出望远镜、显微镜的基本组成。并回答动手做之前的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不完整的,教师应给予指导。板书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作用。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到在这里就完成了教学的重点,同时也突破了难点。(三) 、课堂展示 体验成就各小组展示本

    14、组的望远镜,看哪一个组或哪一个同学做的望远镜精致、美观、适用。评选出来的作品,写好名字,将收入学校的科技作品室保存,以作纪念。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就感,成就感是永远的动力。(四) 、深化课堂 挖掘潜力提出问题: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构造和基本作用,那么望远镜和显微镜工作原理的光路图又是怎样的呢?我们有兴趣的同学呢,希望你们在课下根据我们原来的学习,绘制一下,看一看我们哪一组绘制的更准确!设计意图:让我们的优秀生能吃的更好!更大程度的发挥和挖掘他们的能力。(五) 、物理欣赏 体验魅力 对于望远镜与显微镜发展历史,分别简单说明伽利略望远镜、开普勒折射望远镜以及牛顿反射望远镜的性能以

    15、及适用范围等,并且可以结合本册教材中涉及的哈勃太空望远镜,说明望远镜的重要用途以及技术变革等等。对于显微镜也可以做这样的简单介绍,如介绍从胡克发明的第一台显微镜到目前常用的显微镜进而到电子显微镜、扫瞄隧道显微镜的历史沿革等。在涉及的内容中,学生往往因为不了解这些望远镜的原理而产生疑问,可以让他们通过查询资料获取相关信息。发挥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对历史的回顾之后,可以让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和教师自己搜索的一系列图片,体会自然界的奇异与和谐,例如因为太远而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月球上的环形山,因为太细微而无法感知的西瓜表皮上的绒毛等等。此外,可以比较肉眼和望远镜、显微镜这些仪器的分辨能力的差别,让

    16、学生体会科学技术扩展人类视觉的能力。正常人眼最多能分辨大约为 0.1mm 的细微物体,而隧道显微镜可以看到直径数量级为 10-10nm 的原子;人的正常视力(指小数视力 1.0)能够在 5m 之外分辨边长约 7.3mm 的“E”字,而哈勃太空望远镜的“视力”是看到约 16 000km 外的萤火虫!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科技的推动作用,意识到科技的无穷力量,意识到自然界是可以为人类所认识的,从而又一次验证物理学是认识世界的学科和改变世界的学科,激发了学生长久学习物理学的兴趣。适时留下课下作业: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撰写一篇关于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科学小品文,为大家介绍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种类和各自在不同领域所发挥的用途。设计意图:再次激发学生在课下学习物理,和对宇宙空间及微观世界的观测拓展视野的兴趣,唤起对宙空间及微观世界的憧憬!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操作与自由分析始终贯穿整个教学。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我对物理课堂的快乐教学、激励教学的宗旨,不断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不为一时的得失,而失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快乐。(六) 、课堂评价 强化训练,巩固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通过透镜看世界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513776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