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地上册人口与人种(8)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133501 上传时间:2019-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上册人口与人种(8)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地上册人口与人种(8)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地上册人口与人种(8)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人口与人种(8)【世界人口的分布】1.由于人口分布涉及“人口密度”这个概念,所以在导入这一部分内容教学后,可先组织学生按活动 1 开展活动。(1)指导学生根据举例写出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人口密度该地区的总人口数该地区的总面积(2) 指导学生根据所提供的资料计算人口密度,并把计算所得的数据填入表中。2. 学生掌握“人口密度”这一概念后,指导学生读图 4.5“世界人口的分布” ,要求学生据图说出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3. 按课文活动 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理解世界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1)先指导学生在世界人口分布图上找出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等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

2、米 200 人以上地区)和人口稀疏区(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地区、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亚洲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区、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等) 。(2) 对照图 3.17、图 3.21 和世界地形图填写下表:地区 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mm)地形类型或地表特点亚洲东部 1020 1000 平原亚洲南部 20 1000 平原欧洲 010 5001000 平原人口稠密区北美洲东部 1020 500 平原撒哈拉大沙漠 20 200 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地区1020 200 沙漠亚马孙平原 20 2000 平原亚洲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地区10 500 平原、山区人口稀疏区青藏高原 10 1000 高原(

3、3)说明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匀的。 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 200 人以上地区,是世界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两个地区都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这里聚居的历史悠久,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和北美洲东部这两个地区都是工业发展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从自然条件分析:这四个地区都分布在中低纬度,气候较为适宜;同时,都在平原地区(亚洲东部是中国的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亚洲南部是印度的恒河平原,欧洲主要分布在中欧和西欧平原,北美洲东部主要是五大湖地区) ,所以,自然条件都比较优越。图中人口密度在每平方千米 1 人以下地区,是世

4、界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如非洲的撒哈拉大沙漠;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如南美洲的亚马孙热带雨林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如亚洲和北美洲北部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南极洲更是无定居人口的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如中国的青藏高原。这些地区的自然条件不适合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人口稀少。【人口问题】1.按课文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现在世界上人口增长速度之快。(1) 先指导学生计算出,每年增长 8 000 万人口,那么,每天、每小时、每秒钟所增长的人口数:每天增长 219 028 人(一年按 365.25 天计算) ;每小时增长 9 126

5、 人;每秒钟增长 2.5 人。(2) 然后指导学生计算出,如果按每年增长 8 000 万人口,那么,经过多少年,全世界又将增长 10 亿人口。2.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并组织学生围绕图 4.7“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补充有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方面的图片、资料;并按课文活动 2,通过这一活动,以扩展学生对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认识。教师可从世界粮食问题、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消耗等方面启发学生展开讨论。(1) 先要求每位学生用一张小纸,就“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这个问题,至少写出课本图 4.7 所列举以外的某一个方面的影响。(2) 然

6、后,在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某一个方面的影响。由组长带领小组同学归纳出本小组所列举的“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某几个方面的影响。(3)由组长或小组推荐的同学代表本组,将归纳的“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的某些方面的影响在班上宣讲。(4)最后,全班展开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归纳。3. 读图 4.8“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 ,说明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城市的物质生活条件较乡村好,城市的文化、教育等条件较乡村好。在指导学生读图 4.8“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 ,分析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主要原因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学校所在地区的

7、实际及自己所见所闻,说明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一些原因。4.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提出“人类为什么要控制自己的数量”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5.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结合图 4.8“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示意”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听到的,围绕“乡村人口为什么要向城市迁移”这个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对于乡村学生,可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6.按课文活动 3,组织学生开展活动。(1)先要求每位学生用一张小纸,就“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个问题,写出至少一个实例。(2)然后,在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实例。由组长带领小组同学归纳出本小组所列举的“乡

8、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实例。(3)由组长或小组推荐的同学代表本组,将归纳的“乡村人口涌入城市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的实例在班上宣讲。(4)最后,全班展开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归纳。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可以为城市提供大量的劳动力,有力地支持城市建设;但是,另一方面,则可能造成城市人口过多而引发城市物质供应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社会治安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等一系列城市人口问题。特别是对于城市学生,可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人种的分布】1.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 4.10(教师也可适当补充有关的照片) ,从肤色、眼色、发色、发型、头型等方面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各自的体质特

9、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说明美洲的印第安人、因纽特人都属于黄种人;南亚的印度人则属于白种人。2.组织学生按课文活动 1 的步骤,结合读图 4.11“世界人种的分布” ,说出世界三大主要人种的分布。3. 组织学生按课文活动 2 的要求,展开讨论。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现今世界三大人种“大范围的集中分布”与“小范围的零星分布”这种空间分布特点形成的一些原因。教师可补充说明:当时欧洲的一些殖民者,用廉价纺织品、铜器、猎枪等工业品,向当地酋长换取奴隶,或大肆搜捕非洲黑人,运往西印度群岛或美洲其他地方,高价卖给那里的矿山主和种植园主,再把换取到的棉花、烟草等廉价原料运回欧洲;然后又把这些原料加工成工业品,运往非洲换取奴隶。这种在大西洋上进行的罪恶的循环贸易,被后人称之为“三角贸易” 。4.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师可适当补充不同人种共同创造人类文明的实例,使学生确立“世界上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的观念。 按活动 2 的要求,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