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形图 (第 2 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坡的陡缓;2.能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3.了解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作用各是什么。过程与方法.通过在地图上查找信息,使学习地图的过程变为一个使用地图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学习地理必须使用地图的习惯,懂得地图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重点与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时按排】2 课时(第 2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
2、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怎样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地表的高低起伏和各种地形类型呢?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在概略地表示地面的起伏状况。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等高线地形图”及以它为基础绘制的“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 。二、新课学习(三)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我们把一个区域内海拔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称为等高线。将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2.等高距: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
3、上,等高距是相等的。3.等高线地形图:多条等高线按一定比例缩小后投影到平面上,就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地形图。视频: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活动:探索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如何绘制这座“山”的等高线地形图呢?先将三枚硬币由大到小依次叠放在一起;按叠放关系,用笔把它们的轮廓描画在一张白纸上。认识山地不同的地形部位:读图认识山顶、鞍部、陡崖、山谷、山脊4.山地基本地形部位山峰(顶)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等高线数值最大的地方,闭合曲线中心(点)等高线向低处弯曲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 两个山顶之间低地(点) 等高线重合的地方(线) 区分山顶与盆地的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密集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表示缓坡。拓展延伸:巧记地形部位
4、利用握紧的拳头记忆地形部位:让学生左手握拳,手背向上放在桌面上。用笔在手背上画等高线,手背部关节突起的部位相当于山顶,关节间的部位相当于鞍部,手指的背部相当于山脊,手指缝相当于山谷。小指和拇指的外侧相当于陡崖。把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握住拳头就是立体的地形。口诀:线疏则缓,线密则陡,线交则崖,凸高山谷凸低脊,两山相连为鞍部。活动:读图哪幅图表示山谷,哪幅图表示山脊。 (a 是山谷,b 是山脊)请完成对应地形图的绘制。哪里代表陡崖,哪里代表缓坡(如图)活动:把代表各种地形的字母填写到图中适当的位置:山峰-A ,山脊-B ,山谷-C ,陡坡- D,缓坡-E ,鞍部-F ,陡崖-G 。 (如图)
5、活动:思考此图是攀登珠穆朗玛峰时用到的登山线路图,请结合等高线知识分析登山队员是沿着山的什么部位向上攀登的,并说明他们选择此路线的原因。 (山脊;是为了防止雪崩,也是因为走山脊不容易迷路,风雪也小一些。 )总结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作用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缓陡;根据等高线闭合的形状判断山地不同部位(四)分层设色地形图1.定义:在等高线地形图的不同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颜色,这种以一定次序的颜色、色调的变化来显示地势伏起状况的地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2.着色原则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绿色:平原;黄、褐色:山地和高原;白色:雪山冰川;
6、浅蓝到深蓝: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常常用“陆高海深”图例来表示海拔高度的变化 。3.作用:比较容易判读出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优点:醒目,有立体感。阅读: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按一定比例沿着地表某一方向所作的垂直断面图,它能更直观地显示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度陡缓。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它的绘制步骤是:先按一定比例给出某地形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在特定方向上画一条剖面线;然后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一一投射到间隔高度相同的平行线上,得到不同的交点,把这些点用平滑曲线依次连接起来,这个地形区剖面线位置的地形剖面图就绘好了。地形剖面图的作用是能更直观地显示垂直方向的地面起伏和坡
7、度陡缓。拓展延伸:【妙招巧记】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颜色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分布密集是陡坡,缓坡分布较稀疏;高原平原都平坦,高低要靠颜色辨;坡度陡缓和高低,山地丘陵来辨析;沿着剖线作剖面,高低陡缓特直观。三、课堂练习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某处等高线呈弯曲状,若曲线向高处方向凸出时,该处的地形部位应是下列的(D)A. 鞍部 B. 山脊C. 陡崖 D. 山谷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C)A.山地 B.丘陵C.平原 D.高原3.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图中 A 点海拔是 400 米, B 点海拔是 800 米;它们之间相对高度
8、是 400 米。(2)从地形部位看, 甲是山顶;乙是山脊;丙是山谷;丁是鞍部。(3)若某游客打算从 M、N 两条路线登山,哪条路线更容易?为什么?M 路线较容易。因为 M 处等高线分布稀疏,山体坡度缓。(4)甲、乙、丙、丁四个地方,可能有河流(小溪)经过的是? 为什么?丙地。 原因是位于山谷,属于集水区域。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了什么?(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五、作业布置1. 28-29 页复习题。2. 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各有什么作用?【板书设计】地形图(第 2 课时)(三)等高线地形图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等高线 定义等高距 着色原则等高线地形图 作用山地基本地形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