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2016年苏教版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案(4).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13147 上传时间:2018-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年苏教版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案(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案(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案(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案(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2016年苏教版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案(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5-2016 学年苏教版必修五罗密欧与朱丽叶 教案课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 (节选)课型 新 授 主 备人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戏剧创作。2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3认识罗密欧、朱丽叶爱情悲剧的时代意义和社会意义。重点难点1欣赏戏剧语言 。2体会东西方文化表情达意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主 要 内 容(教师填教法或点拨的方法,学生填知识要点或反思)一.二.【预习导引】爱情题材历来被文学界称为“永恒的题材” 。我国古代从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到乐府诗中的孔雀东南飞 ,到清代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 ,无不体现这一永恒的题材。其实不仅中国如此,外国也如此。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写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就

2、是一部以爱情悲剧为题材的戏剧。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莎士比亚,学习他笔下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创设情景】一作家作品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城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从 1590 年起至 1612 年止的二

3、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 学生识记:1威廉莎士比亚( 1564 一 1616) ,英国著名戏剧家,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2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 ,喜剧仲夏夜之梦 、 威尼斯商人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 、 奥赛罗 、李尔王 、 麦克白 ,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 3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同时代人本琼生称誉他是“时代的灵魂” ,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 二剧本背景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早期

4、作品,它是根据意大利民间故事写成的一部悲剧。当时正是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相继发展起来的一次中世纪后期的思想文化运动,即文艺复兴运动。这个时期是欧三.洲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母体内孕育的时期,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其主要内容:第一用人性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其中个性解放是针对封建社会宣扬的禁欲主义,要求劳动人民克制欲望、放弃斗争、放弃现实的幸福而提出的,它肯定现实生活,认为现实幸福高于一切,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

5、要是宣扬这种人文主义思想, 罗密欧与朱丽叶就是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一部具有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 三简介罗密欧与朱丽叶剧情意大利维洛那城的凯普莱特和蒙太古两个家族有世仇,他们之间常常发生流血事件。 一天,凯普莱特家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蒙太古的儿子罗密欧在朋友怂恿下,戴上假面具去参加。舞会上,他与凯普莱特的女儿朱丽叶一见钟情。但经过化装的罗密欧还是被朱丽叶的堂兄提伯尔特认出,两人差点打了起来。舞会结束后,罗密欧偷偷跳进凯普莱特家的花园,想再看看朱丽叶。朱丽叶此时正好站在阳台上,喃喃自语,表达自己的爱恋之情。罗密欧十分激动,也向他倾吐衷肠。直到天亮,两人才依依惜别。第二天,罗密欧把二人的感情告诉了修道

6、院的劳伦斯长老。长老表示支持,并暗中主持婚礼,希望借此结束两家的宿怨。结婚的当天中午,罗密欧和朋友班伏里奥、茂丘西奥在大街上与提伯尔特相遇,发生冲突,茂丘西奥被刺死。罗密欧忍无可忍,也拔剑刺死了提伯尔特。这使两家的仇恨更加激化,罗密欧也因此遭放逐。罗密欧走后不久,凯普莱特就逼迫朱丽叶与帕里斯伯爵结婚。朱丽叶焦急万分,请求劳伦斯长老帮助。长老急中生智,一面让朱丽叶在婚前的夜晚服下他的假死药,一面派人送信给罗密欧,让他适时赶来带走朱丽叶。朱丽叶依计行事,可是送信的人却没有如期找到罗密欧。罗密欧听到朱丽叶的死讯,悲痛欲绝,匆匆回到维洛那城,来到朱丽叶的墓地。 后刺死帕里斯,自己喝毒药而死,朱丽叶醒后

7、见爱人已死,也自杀而死。后两家人终于醒悟和好。【学生活动】一理清思路 1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文 2讨论思路 明确:课文节选部分是全剧的第二幕第二场,简称“阳台会” 。是讲两人花园相会的。表白热烈而真挚,体现了他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未来的人文主义思想。概括主题: 作品深刻的社会意义首先在于它的鲜明的反封建倾向。作家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对人文主义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写成悲剧,而且明确地把悲剧的根源归咎于陈旧的封建意识,从而把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杜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中世纪衰朽而野蛮的伦理观念,指向现实的封建势力。 二研习文本 (一)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情节。请同学划分文章层

8、次结构 明确:一两人独白,表达相思 二两人对白,说爱盟誓 三两人定情 ,不忍离别 (二)回放电影片断,请学生配音,创设情境 1教师引导:大家知道,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也在发展变化着,为了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感情,我们先来回放电影中的经典片断,帮助大家回顾一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历程。分析人物的感情有什么样的变化,表现男女主人公什么样的爱情追求。 2利用多媒体放映。(指明两位学生为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配音。) 镜头一:舞会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花园中不期而遇,互诉衷肠。朱丽叶说:名字有什么? 我们叫玫瑰的那种花换成别的名字还不是一样芬芳。罗密欧要是不叫罗密欧,同样会那么可爱完美,这本来

9、和名字没有关系。罗密欧,抛弃你的名字吧,为了换取跟你本身毫无关系的空名,把我整个儿拿去吧。罗密欧对于姓氏的态度更为激烈、率直:你只要把我叫做爱,我就重新受洗,重新命名,从今以后,永远不再叫罗密欧。真正的爱情,使他们变得勇敢而无畏,他们背着父母到劳伦斯神父的寺院里秘密成婚,最后他们为了反抗封建家族势力和封建的包办婚姻不惜以死殉情,谱写了一曲最为悲壮动人的爱情颂歌。 3朗诵指导:两位同学的精彩配音一定会令其他同学叹服,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选几组同学即兴配音,其余同学作评价,找出差距所在,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朗诵指导。 4学生讨论问题后,教师小结:这场戏表现一对恋人的相思,盟誓和定情。从两

10、人独白,倾吐相思之情,到互吐衷肠,起誓明志,再到两人定情,不忍分手,感情经历了仰慕赞美,到忠贞坚定,最后是惆怅不舍,感情不断的强化深化,展示热恋中青年男女丰富优美的心灵世界。这场戏把爱情圣洁化和诗化,表现热恋中男女纯洁美好的感情,赞扬了他们超越世俗仇恨之上的对幸福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歌颂了追求中所显现的勇敢忘我忠诚高尚等品质。三人物形象分析 罗密欧和朱丽叶,分别是具备什么思想性格的人物形象?明确: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因家族间的世仇而不能联姻,结果自杀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同时歌颂了青年男女纯洁坚贞的爱情,表达了作者早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剧中的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位名门闺秀。她热

11、爱生活,天真纯洁,在同罗密欧相爱之前是一个循规蹈矩、惟命是四.从的贤淑少女了。月夜中,她自言自语,道出了对罗密欧的爱慕与思念,当心上人突然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她放下了少女的矜持,果敢地冲破了封建束缚,彻底抛弃了封建家族观念,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显示了她是一个坚定果敢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资产阶级新女性。罗密欧也是一个具有人文主义生活理想的新时代青年,为了追求个人幸福生活,他敢于挣脱封建伦理观念的束缚。他出身于名门贵族,热爱生活,有理想,为了纯洁的爱情,他视死如归,虽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这显示了人文主义者为追求幸福生活,实现生活理想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四品味语言重点体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感情,讨论本文的

12、主题 。1教师引导:在刚才的那段对白中,我们感受到了男女主人公那刻骨铭心的爱,听到了他们热烈挚诚的心声为了纯洁的爱,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姓氏,抛弃那种狭隘的家族荣誉观念。 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浏览课文,圈点能表现罗密欧与朱丽叶心情的语句,作旁批。 3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性格和感情。4请学生找出自己喜爱的句子,品位文章语言深刻的内涵。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5分组讨论本文的主题 。明确: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反封建:伦理观念,封建势力 宣扬:人生理想,争取自由爱情和做人的基本权利 五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既是戏剧,也是一首长篇叙事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恋情,真是惊天地泣鬼神。这种纯洁、高尚、悲壮的爱情,使无数世

13、俗的爱情显得黯然失色。六布置作业 围绕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题或人物形象的塑造写一篇 700 字左右的评论文章。 提示:把握作品,深入分析,可就其值得借鉴或给人以启示的某一方面作评价。 七板书设计爱慕 歌颂独白 罗密欧 朱丽叶深有矛盾不顾安危罗密欧与朱丽叶 对白 罗密欧 朱丽叶抛弃矜持期盼重逢分手 罗密欧 朱丽叶去而复返【建构新知】1怎样理解该剧所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提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五.六.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一种思想体系。它反对一切以神为本的旧观念,宣传人是宇宙的主宰;反对封建思想,赞美爱情是人类最崇高的感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本是一见钟情,互生爱慕,但受封建

14、家族世仇的影响,却难成眷属。面对伦理观念的重重阻隔,他们秘密相会,互诉衷情,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追求着自己的幸福生活,成为封建秩序的叛逆者。特别是该剧的结尾,两个世仇之家面对着儿女的尸体幡然醒悟,言归于好,则象征着腐朽的封建家族的没落和年轻一代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理想的胜利,象征着作者所宣传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胜利。2如何理解该剧的语言特点? 提示:罗密欧与朱丽叶是一部诗剧。节选部分较好地体现了莎士比亚戏剧诗化、散文化的语言特点。 剧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明、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是诗的语言,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如文中多处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太阳” “大海” “鲜花”等比喻朱丽叶,

15、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来说,既显得生动,又富有意蕴。再如文中朱丽叶与罗密欧的爱情表白,热情洋溢,音韵和谐,犹如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而罗密欧在临别时对朱丽叶的祝福简直就是一首抒情诗了。 【知识运用】西厢记中张生高中状元,最终与莺莺成为眷属。罗密欧与朱丽叶中两人相爱,双双以死告白天下,一个以美满收场,一个却以悲怆结局。在反封建的题材上,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异曲同工,可结局却迥然不同,你怎样理解这种现象?思维提示:中西戏剧的比较:1关于爱情剧。中西都有大量的爱情剧。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作家同情、歌颂为追求自由恋爱而献身的男女,憎恨、谴责、控诉破坏爱情的恶势力,是中西爱情剧的

16、共性。2西方更多的是从悲剧的角度去表现“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观念。中国戏曲更多的是从喜剧的角度去表现同样的观念。所以,大多表现为“悲欢离合(大团圆) ”的公式。西方的则为“悲欢离亡” 。3西方的爱情剧多侧重于两个人的爱情心理。中国的爱情剧大多与国家、社会相联系,从更大的社会背景去描写爱情。明确: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传统的差异,是使两部剧作结尾迥异的主要因素。中国人自诗经 、神话以来,都在追求一种爱情婚姻的美满和社会生活的和谐。儒学中“大同” 、 “中庸” 、 “仁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因而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爱情故事往往是饱经挫折与坎坷之后终成眷属。但是西方人自希腊神话产生

17、以来,文学作品中悲剧的色彩尤为浓重。这就与西方渐次出现的人文主义思想分不开。但是悲喜剧在中西方都有存在,因而作家个人的构思亦有不同。倘使张生与莺莺有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样的结局,也未为不可,只是中国老百姓不一定买帐。同样罗密欧与朱丽叶也终成眷属,主题中的反封建意识也就受到削弱。因而两剧结尾的不同正反映一种现象:社会背景不同,群众欣赏口味不同,作品构思不同,结尾亦有不同表现。规律点拨:文艺来自生活,学会站在生活的高度来欣赏文学作品,并且要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课堂训练】1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注音写汉字。妒忌(d j) 墙垣(yun) 怂恿(sng yng)矜持(jn) 蓓蕾(bi li)乳媪(o)通宵(xio)达旦 气冲云霄(xio)2根据原著,理清人物身份及其之间的关系。(1)凯普莱特家族的人(从朱丽叶的角度说 )父亲 凯普莱特表哥 提伯尔特 被强迫的婚姻对象 帕里斯(2)蒙太古家族的人(从罗密欧的角度说 )父亲 蒙太古 仆人 鲍尔萨泽好友 茂丘西奥 (3)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婚人 劳伦斯(4)亲王的亲戚 帕里斯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