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重点:吟哦讽诵,熟悉文本,梳理文中思路,感受作者多角度介绍景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1、作者简介:二、认真读课文,理解结构层次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2 自然段):写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及黄山的地理位置、面积。第二部分(3 自然段):写地质史上,黄山的形成。第三部分(418 自然段):写黄山诸景。第一层(414 自然段):写黄山峰、石、松。第二层(15 自然段):写黄山的烟云。第三层(1617 自然段):写黄山日出。第四层(18 自然段):写黄山的温泉。三、本文写作角度变化很多,有悬想历史的,有从空中俯视山景的,有让你身临山中边攀登、边观赏的,也有如听导游解说的。请你
2、说说文章写作角度是怎样转换的。讨论并归纳:第 3 自然段说形成种种奇特的造型:“奇峰怪石林立,真是峰峰有奇观,处处是仙境”。这句应该是下面写景的总起句,这句角度是从高空俯视。通过“游人们来到黄山,自然要浮想联翩,寻根问底”过渡到第 4 自然段“巍峨黄山,群峰挺拔。天都峰使游人望而生畏。”第 5 自然段过渡到让你身临山中从下而上攀,第 6 段写“登上”天都峰绝顶,第 7 段“穿过”一线天,“再过”蓬莱三岛,“直上”玉屏楼文殊洞顶上看到“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 第 8 段自然而然对黄山松进行了一番介绍。第 9 段继续登上最高峰,再沿“百步云梯”而下,第 9、10、11、12 自然段写了黄山 3 个巧石。“螺蛳”、“飞来峰”、“猴子观海”。第 13 段对黄山石进行归类。第 14 自然段是写黄山的峰石的美是经过人类智慧的点化。第 15 段由前面写黄山的静态美过渡到黄山动态美“黄山烟云”的描写。转换的句子是“特别是云雾的飘舞,使黄山呈现出静中有动的美感。”第 16、17 段用“然而”转折过渡到对黄山日出的描写。第 18 自然段用“游艺机人下山后”转换到对黄山温泉的介绍。总之全文角度变化多端,但转换过渡自然,使全文浑然一体。四、朗读,请同学起来朗读自己喜欢的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