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共 6 课时)第 3 课时 物质的量一、设计思想物质的量的概念及有关的简单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认知这一概念时的最大障碍在于其抽象性,同时“物质的量” 、 “摩尔”等极具混淆性新名词的集中涌现,不利于学生对这一概念的认知。如果学生对概念认识不清晰,势必影响后面的有关计算,尽管这些计算仅仅是简单的乘除关系。因此,本课主要解决物质的量在联系微观方面的问题,同时也渗透这一概念对化学研究的意义。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认识,采用观看动画、竞赛、举例、分析、辨析、猜测等各种形式,使学生充分体验这一抽象概念的形成。同时通过大量熟悉的生活实例的类比,
2、使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概念的形成过程占本课一半以上的时间。在充分认识抽象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有关微粒数的计算已不再畏惧,但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角度考虑,以及为后续学习中摩尔质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作好合理的方法铺垫角度,本课的设计中注重学生在归纳的基础上得出计算式,并进一步应用计算式解决问题。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清晰认识,需要教师的教学有一条清晰的线索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本课设计从思想方法确定、集合体方法采用、集合体量的确定、物理量的规定、微粒数和物质的量的转化等环节层层递进,使学生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引导下逐渐形成对抽象概念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
3、技能(1)知道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了解化学中引进物质的量的重要性。(2)学会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2.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2)学会选用合适的集合概念来计量物质。(3)学会从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抽象出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本质,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三、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四、教学用品药品:米、纸。仪器:托盘天平、
4、直尺。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PPT 课件。五、教学流程1. 流程图1主 2活 动 :说 说 常 用 的量 词 3曹 冲 称 象视频 4如 何 称一 粒 米 、 量一 张 纸5形 成 “集 合 体 ” 6说 说 :生 活 中 的“集 合 体 ”7微 观 粒子 的 统 计9物 质 的 量 的 含 义 10概 念 辨析1国 际 单位 制 中 的 基本 物 理 量12物 质 的 量 的概 念 的 关 键 点13练 习14寻 找 规律16巩 固 练习15物 质 的量 与 微 粒 个数 的 换 算 17小 结 和结 束 本 课2. 流程说明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3456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
5、生理解和形成“集合体”的思想,并感受生活中经常在使用“集合体”作为计量方法。789通过对分子、原子等微粒特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对微观粒子的计量也必须建立“集合体”,从而引出“物质的量”,并让学生初步理解物质的量所蕴含的基本内容。101112认识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通过概念的辨析,寸步厘清“物质的量”的含义。13141516借助练习,寻找构成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关系的桥梁,能够开展两者之间的换算工作。17共同小结,结束本课。六、教学案例1.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学习主题引入活动:请你先说生活中你常用的量词。讲解一双、一打、一个世纪等表示的含义。尽可
6、能多说几种。为学习开展做伏笔。构建“集合体”问题 1用一双、一打、一个世纪等表示有什么好处?问题 2体现一种什么思想?(聚少成多,积小为大)视频“曹冲称象”的动画。提问刚才动画中讲的是什么故事?有没有想过在这一故事中蕴含着什么思想?(化整为零,变大为小)议一议 如何用一个最小刻度为 0.1 g 的托盘天平,称出一粒米的质量。(可先称量 100 粒大米的质量,再换算。 )反思用了什么思想方法?(提示:聚少成多,积小为大,将一定数量的米变为一个集合体。 )动一动 用平时用的直尺量出一张纸的厚度。请学生叙述自己的怎么做的。(不直接量,而是把一定数量纸变为一个集合体后再量)找一找 集合体在生活时常使用
7、,找一找自己在哪些方面使用过?(买餐巾纸)(不是说张,包就是对一定数量餐巾纸的集合体)(买米是也不会买几粒米,而买多少斤、多少公斤、一袋、二袋等等,斤、公斤、袋都是集合体。 )方便。思考。观看、思考曹冲称象。思考。说出自己的方法。积小为大实践运用集合体思想回忆并叙述包理会集合体的意思引导学生建立“集合体” 。体验并感悟“集合体”的意思。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设问化学研究中经常会涉及微观粒子,学过的微观粒子有哪些吗?微观粒子是大还是小?讲解分子和原子都很小很小,肉眼都无法看见,如:小小的一滴水中大约含有 16710 21 个水分子。设问如果一个一个来统计分子、原子的个数方便吗?要不要利用集合体的形式
8、来表示?讲解化学上,把表示分子、原子等微粒的集合体称之为物质的量,符号:n;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mol科学家通过测量,规定 6.021023 个微观粒子为一个单位,称为 1 摩尔,因此 1mol 任何物质都约含回答:分子和原子等都很小。感受微粒之小。不方便。要。开始形成物质的量概念。明确要表示分子、原子的个数也要用集合体。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6.021023 个微粒概念辨析想一想 关于 1molH2O 和 1molH2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相同;B、分子数相同;C、含有的氢分子数相同;D、含有的氧分子数相同。讲解:摩尔也是一个单位,就像千克一样。单位千克对应的物理量是质量,
9、摩尔对应的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媒体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的物理量。 (见相关链接)板书物质的量1是个物理量,符号:n2表示物质所含的微粒的多少3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41mol=6.0210 23 个微粒, 6.021023 化学上又称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强调1摩尔概念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 。2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例: 1 mol 氢分子、3 mol 氧原子、5 mol 二氧化碳分子等31mol 任何微粒的数目都约为 6.021023 个。例:1 mol 碳原子约含有 6.021023 个碳原子;1 mol 氢
10、原子约含有 6.021023 个氢原子;1 mol 铁原子约含有 6.021023 个铁原子;1 mol 水分子约含有 6.021023 个水分子;1 mol 二氧化碳分子约含有 6.021023 个二氧化碳分子。作出自己的判断:B认识基本物理量。充分认识物质的量的含义。思考、回答。对概念形成较清晰的界定。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的关系找一找 根据下列数据,你能找出摩尔与微粒个数的关系吗?媒体显示微粒 (个数) 物质的量 (摩尔)1(6.0210 23) 1 mol 水 2(6.0210 23) 2 mol 水3(6.0210 23) 3 mol 水设问找到规律吗?你能写出已知物
11、质的量计算微粒数目的计算式吗?归纳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微粒数目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讲解一般用 N 代表微粒数,n 代表物质的量,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思考与教师一起发现规律。知道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关系。NnN A例如:3 摩尔氢气含有多少个氢分子?(1.80610 24)练习(见相关链接:练习一)提问如果已知物质的微粒数,能否知道它的物质的量呢?能否写出它的计算式?n=N/NA例如:1.80610 24 个水分子是多少摩尔水?(3mol)巩固练习 (见相关链接:练习二)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思考、回答。巩固知识。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描述本课重点1. 新的单位摩尔2. 新的物
12、理量物质的量3. 物质的量和微粒数间的转化:物质的量(n) 微粒数(N )23(6.01) 梳理概念。 回顾总结作业布置 书本 P56练习部分 P20(二) 记录 巩固2. 主要板书第二章 浩瀚的大气23 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四、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1) 是个物理量,符号:n(2) 表示物质所含的微粒的多少(3) 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4) 1 mol6.0210 23 个微粒,6.0210 23 又称阿佛加德罗常数2注意点(1) 摩尔概念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2) 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3) 1mol 任何微粒的数目都约为 6.021023 个3
13、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之间的换算物质的量(n) 微粒数(N )23(6.01) 3. 相关链接 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物理量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长度 米 m质量 千克(公斤) kg时间 秒 s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物质的量 摩(尔) mol电流 安(培) A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练习一1 mol 氢气含有多少个氢原子?(1.20410 24)1.5 摩水含有多少个水分子?(9.0310 23)0.04 mol 二氧化碳含有多少个二氧化碳分子?(2.40810 22)1 摩尔水中多少个氢原子?(26.0210 23) 练习二6.021022 个氧分子是多少摩尔氧分子?(0.1)1.8
14、061024 个水分子是多少摩尔水?(3)2. 011023 个氢分子中含有多少摩尔氢原子?(1) 科学史实“摩尔”的来源摩尔作为一个基本单位,其定义是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基础的,即为:“摩尔是一系统的基本单元量。该系统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与 0.012 kg 碳12 的原子数目相等。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定义中的 0.012 kg 碳12 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定义值,而其近似值就是 6.021023 这个数值。 阿佛加德罗生平简介:意大利化学家。1776 年 8 月 9 日生于都灵市一个律师家庭,1856 年
15、7 月 9 日卒于都灵市。1792 年进都灵大学法律系学习,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后,曾开业当律师。1800 年弃法从理,十分勤奋,1820 年被聘任都灵大学理科教授。自 18 年被为都灵科学院院士后,还担任过意大利教育委员和度量衡学会会长贡献与成就:阿佛加德罗在化学上的重大贡献是建立分子学说自从 1809 年盖吕萨克发表了当气体进行化学反应时,其体积成简单整数比的定律后,这给道尔顿的原子论出了一道不能解决的难题。为了使道尔顿原子论走出困境,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基本论点是:(1)许多气体分子是由两个原子组成的,如氧气、氮气,它们决非是单原子的。 (2)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同数个分子。虽
16、然,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学说是正确的,解决了道尔顿原子论与盖吕萨克定律的矛盾,但是,当时的化学界受柏济力阿斯的二元说影响很深,认为同一种原子不可能结合在一起。于是,阿伏加德罗的分子说,遭到泊济力阿斯为首的,也包括道尔顿在内的化学家的反对,致使这一光辉成就埋没达十年之久,在他生前未能使该学说取得化学界的公认。直到 1860 年,阿伏加德罗的学生康尼查罗把老师的学说写成化学哲学教程概要小册子,并在德国卡尔斯鲁厄欧洲化学家学术讨论会上散发,才引起著名化学家迈尔等的注意和承认,之后,阿伏伽德罗学说才被化学界所接受。如今,阿伏加德罗的同温同压下同体积气体有同数个分子已被实验证明,故这一假说已成为阿伏加德罗定
17、律。现在, 一摩尔物质所含的分子数已被测定为 6.021023,为了纪念阿伏加德罗的伟大功绩,被命名为阿佛加德罗常数。它是自然科学中的基本常数之一。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物质的量及摩尔的理解总是有点模糊。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生活中在计量方面经验,运用这方面的知识来建立“集合体”的思想,并把它迁移到学习过的微观粒子统计上来。在学生对微观粒子的统计也产生需要使用“集合体”的感觉时,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并将它与其它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作比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一个全新的概念的接受必定有个过程,这样缩短这个过程,是教师加以研究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有了相应经验作铺垫。比直接提出对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一些。6.021023 这个数字教师给出后,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简单的计算体会这一数字给出的科学依据,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一数字的印象。从教学实际效果来看,在阶段练习中学生没有大困难,但一旦综合,还会有一部分学生陷入混乱。因此,一定要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及时辅以适当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