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课时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运用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分析总结出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特征以及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在图上标出地势三级阶梯的界线;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处的山脉名称。 2.分析说明我国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运用地形分析总结我国地势特点,地势对其他地理因素的影响。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探讨分析法等教具准备学生地图册、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中国地形知识。二、新课教学(一)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1.分析颜色知地势来源
2、:gkstk.Com来源:gkstk.Com(1)在过去的课程中,我们曾经学过,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高度,哪位同学再来告诉我们:绿色、黄色、蓝色、棕色、白色各表示什么?颜色深浅反映了什么?(绿色表示较低的平原,黄色表示丘陵和较高的地方,蓝色表示海洋,棕色表示高原山地。棕色越深表明海拔高度越高,白色表示海拔更高,蓝色越深表明海洋越深,绿色越深表明地形高度越低。)(2)打开中国地形图,我们看到:我国的东部颜色多是浅色的,有许多黄色、绿色、蓝色,而西部颜色多是深色的,棕色甚至比白色还多,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我国地形西部高,东部低。这就是我国地形的总趋势,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基本特征。)(3)请大家
3、仔细读课本 P27沿北纬 36地形剖面图,同学们发现了什么?一方面,我们发现我国地形总趋势是自西向东降低;另一方面,我们还发现:这种降低的趋势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呈阶梯状下降,这也是我国地形的一个重要特征。(板书:呈阶梯状分布。)来源:gkstk.Com(4)那么,我国地形的阶梯有哪几级?它们是怎样分布的呢?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的图 2.9看一看。(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陆地上自西向东有三级阶梯,如果算上沿海大陆架,就有四级阶梯。)(5)下面让我们进一步看看这几级阶梯都有哪些特点。来源:学优高考网先请一位同学说第一级阶梯。来源:gkstk.Com学生回答: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在我国西部,平均海拔
4、 4000 米以上,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第二级阶梯为界。 (板书: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米以上。)多媒体展示:三级阶梯示意图。通过第一位同学的描述,我们掌握了青藏高原的位置、界线和平均海拔高度。再请几位同学就从这几方面为我们介绍第二级阶梯。学生回答: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北边、东边,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与第三级阶梯为界。(板书: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北边、东边,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下面我们再来看第三级阶梯:它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大多在 500 米以下。 (板书: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
5、 500 米以下。)在第三级阶梯的东面还有一级阶梯,就是近海大陆架,这里地势平坦,水深不足200 米,岛屿星罗棋布。(板书:大陆架:近海水域,水深不足 200 米。)2.练习学知识当我们认识了我国阶梯状地形这一基本特征以后,下面对照课本 P28 图 2.10 完成“活动” 。(1)请在轮廓图上填出三级阶梯的界线山脉,(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去画,允许台下同学提示。)然后让同学判断对错并改正。(2)参照图 2.2,将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和东南丘陵的名称填入表 2.2。位于第一级阶梯的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位于第二级阶梯的有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位于
6、第三级阶梯的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3)读图 2.11,说说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与地势特点的关系。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产生较大落差,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建大型水电站发电。教学小结: 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对气候、河流、交通都有影响。教学板书:地势西高东低 呈阶梯状分布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 4000 米以上第二级阶梯:青藏高原北边、东边,平均海拔 10002000 米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以东的地形,海拔 500 米以下大陆架:近海水域,水深不足 200 米课堂检测1.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上的地形区是_和_,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_ 。2.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_ ,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是_ 和_,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区主要是_和_。3.第三级阶梯向海洋延伸形成近海_,包括_ 、 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南海的一部分。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