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原晋祠英语导游词范文 3 篇篇一:山西晋祠导游词山西晋祠导游词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 25 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圣母殿和其中的 42 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 ,殿高 19 米,面宽 7 间,进深 6 间,殿的四周有围廊。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
2、“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 40 度,但仍充满了生机。隋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难老泉,素有“ 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 。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 17,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诗人都曾写过赞美难老泉的诗。篇二:晋祠导游词晋祠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三晋瑰宝- 晋祠。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我叫郝胤凡,是来自太原市滨河小学四年级的小导游。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共同游览晋祠,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令各位满意,让我们共同度过这一美好的时光吧!大家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吧:“不
3、到晋祠,枉到太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第一次到太原的人啊,不去参观晋祠,就犹如没有来过太原一样,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参观的。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条路线进行。我们今天的浏览从中线开始。首先来到金人台,这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 ”。尤其以西南隅的铁人有名,它号称“山西第一美男子” ,历经八百多年,却未有任何锈迹,是四尊铁人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尊,大家还可以用手去摸一摸他的手和腹部,这样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哟!再往前就是
4、三宝之一的圣母殿了。它是晋祠的主体,殿前廊柱上有八条手工雕刻的木质蛟龙盘旋而上,大殿内无一立柱,空间宽阔,大殿正中供奉着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即这里的主人-圣母,其周围分布有四十二尊侍女雕像。这些雕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圣母殿前北侧有一棵周柏,树的年龄将近三千年。它为什么是侧卧着呢?原来呀,这里面还有一段凄美的周柏“爱情故事” 。相传在圣母殿南北两侧栽种有“公母”两棵周柏,南侧为“母” 。一日,不知为何突然死去。北侧的周柏看到“爱人”死去,一直向“爱人”所在的南殿生长,越长越倾斜,以至于即将跌倒倾覆。后来的一天,在这棵“公”周柏的下方,生长出一株小周柏
5、支撑住了它,而这棵小周柏被人们看成了“母”周柏的化身。这便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了。篇三:山西省晋祠导游词山西省晋祠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非常欢迎你们来到晋祠。我是你们的导游小萌,下面为大家介绍晋祠。人云: 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位于太原市区西南 25 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
6、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
7、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 30 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 唐叔虞祠 。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 ,这也是山西简称晋 的由来,祠堂也改名
8、为晋王祠,简称 晋祠。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 550559 年) 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 581600 年) ,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 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 ,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 976983 年) ,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 10231032 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
9、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 公元10231032 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 女郎祠 ,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 43 尊(含后补塑 2 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
10、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 。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 1097 年) ,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
11、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 晋祠之铭并序 。 全碑 1200 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 南海眼 ,出自断
12、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 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在晋祠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近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横遭婆线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
13、次她趁获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近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晋祠南部,名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 38 米,七级八角形。在奉圣寺附近,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苍郁古朴,独具一格。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 1756 年) 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集会,人来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 膏药灵应、能汉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
14、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枯槐宜生。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拂袖扬长而去。说来真巧,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生枝展芽,甚为茂盛。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叫复生槐。实际上,俗话说得好:千年柏、万年松,老槐一睡几百春。这株枯槐复生,大约是因为多年长睡而碰巧苏醒的缘故。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古为唐地,西周初年成王之弟叔虞封于唐,其子燮因境内有晋水而改唐为晋,后人祀叔虞于晋水之源,因称晋祠。自山海经始,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齐、隋、唐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唐太宗李世民曾以 六合为家的英雄气魄,用经仁纬义 的华丽文笔,对
15、悬瓮山的雄伟,晋水的秀丽做了拟人化的评赞:其施惠也;则和风溽露是生,油云膏雨斯起;其至仁也;则霓裳鹤盖息焉,飞禽走兽依焉;其刚节也;则治乱不改其形,寒暑莫移其操;其大量也:则育万物而不倦,资四方而靡穷。莹氛雾而终清,有英俊之贞操;住方圆以成象,体圣贤之屈伸;日注不穷,类芳猷之无绝。年倾不溢,同上德之诫盈。对于晋祠的建筑及夜景,也作了诗意的描写: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株树。李白诗曰: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郭沫若诗曰: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隋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芊沼布葱
16、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林徽因说:晋祠的布置又像庙观的院落,又像华丽的宫苑;全部兼有开敞堂皇的局面和曲折深邃的雅趣。大殿楼阁在古树婆娑池流映带之间,实像个放大的私家园亭。晋祠志载: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的美是多方面的,出于偏爱,这里多仅从建筑学和美学的角度,对晋祠古代建筑做出粗略的分析。祠祀的形成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与自然同处于一种既隔绝对立又浑然一体的矛盾状态,又因其文明的低下而无法窥探自然界的奥秘。便常以自己的思维去比附周围的世界,于是只能简单地把物看成是有灵的,与自己相关的生命体。对于原始人类来说自然不仅有生命,而且是巨大而神秘的,对人具有不可抗拒
17、的威力和魅力,精神在物质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点。于是自然崇拜便产生了。当人们把动植物中个别的崇拜对象当做本族的祖先或与本族祖先有血缘关系或本族生活有根本的关联成了其保护神的时候,又以想象重构这一崇拜对象,并当作本族的名称标志时,就出现了图腾崇拜。随着农耕方式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自然崇拜逐渐被归纳为天地崇拜。人们用美妙的传说创造了日月星辰、山川河海诸神并赋于他们超人的能力和形象。又承定居的生活方式,出现了祖先信仰。祖先崇拜是从人们重视父系传宗接代开始的,陶祖和石祖的出现标志着图腾崇拜的衰落和祖先崇拜的兴起。敬神尊祖也就进而成为古代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观念。晋祠是奉祀晋国首任诸侯唐叔虞的祠宇,曾名唐叔虞祠、晋王祠。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说:山海经曰:悬瓮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昔智伯遏晋水以灌晋阳。其川上溯,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左右杂树交荫,希见曦景。至有淫朋密友,羁游宦子,莫不寻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