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 说 明一、基本资料本合同段为丽攀高速公路B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0+000-K6+919.460,全长6919.460米,全段无断链。1、 任务依据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及所给的参数,计算得到的远景预测年平均交通量为50473辆,按规范选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结合所给定的地形图采用设计车速80Km/h。整个路段的最大纵坡不大于5%,同时为满足纵向排水的需要,纵向坡度不低于0.3%0.5%,路基的宽度为24.5m,中间带宽度3m,行车道宽度27.5m,硬路肩宽度27.5m,土路肩宽度20.25m。最大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2、文件编制文件编制根据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又件编制办法(交
2、通部19%年1月)(本册文件组成仅列出本次设计所涉及篇幅)。3、设计标准与依据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设计荷载路面标准轴载 Bzz-IOO KN桥涵计算荷载公路一I级。设计洪水频率1/100特大桥 1/6504、路线为公路主线,根据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等进行设计。主要技木标准、规范:(1)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2)JTJ 026.1-1999 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3)JTG/T D71-2004 公路隧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4)JTG D80-2006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5)JTG
3、 D20-2006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6)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7)JTJ 018-97 公路排水设计规范(8)JTG D4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9)JTG D50-2006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10)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11)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12)JTG D61-2005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13)JTJ 024-8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14)JTG/T D60-01-2004 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15) JTG BO1 -2014 公路工程技木标准5、沿
4、线自然地理概况(1)区域地质1 ) 地层岩性根据钻探揭露和地表调查,拟建公路通过地段分布地层共 3单元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昔格达组泥岩及粉砂岩(Q1l)、基底为晋宁期花岗岩(),地层特征及分布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黄灰色,浅黄色,主要有强风化花岗岩颗粒及粘性土组成,含 10%左右强风化及弱风化花岗岩小块石。表层见有植物根系,干稍湿,可塑硬可塑,厚度1米。昔格达组泥岩及粉砂岩(Q1l):系第四纪早更新世河湖相沉积。泥岩为灰黄色,由粘土矿物组成,薄层状,具水平层理。粉砂岩为灰黄至青灰色,由粉质砂粒组成泥质胶结,厚层状,层理不明显,泥岩与粉
5、砂岩呈互层状产出,两者都为半成岩状态,都为极软岩。厚度 2米。晋宁期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黄灰色、浅黄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云母次之,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部分矿物已风化蚀变,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面见铁质薄膜充填,岩石较破碎,风化差异较大,岩芯呈碎块状及砂状,块状岩芯手捏可碎,承载为较高,是良好的路基及支挡结构基础持为层该层为场地内下伏基岩,分布于整个场地。拟建公路走廊范围内未发现不良地质现象。各地层设计参数建议值天然岩土名称 状 态天然密度(KN/m3)压缩模量(MPa)容 许承载为(MPa)C (KPa) ()基底摩擦系数粉质粘土 可塑 18 8 0.20 20 18 0.20昔
6、格达组泥岩及粉砂岩 极软岩 19 12 250 20 30 0.35强风化 23.7 35 0.60 50 35 0.50花岗岩弱风化 25.0 6.5104 1.60 120 44 0.70(2 ) 气象 、水文该自然区划属于西南潮暖区(4),气候属亚热带气候日照时间长,雨量充沛,常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根据水文气象资料统计结果,主要气候特点具体表现如下:1)年平均气温 21.8,最热月份为 7月,日最高气温的月平均值为 23.2,极端最高气温 38.7,极端最低气温 1.1。2)降雨雨季中的降雨量平均占全年降雨量的 95.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 1638毫米,年最大降雨量 2000毫米。雨
7、季一般从每年的 3月下旬开始,在 9月底结束,长达半年。雨季的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 81%。年蒸发量 14001600mm,潮湿系数大于 1。年内暴雨较集中的时间为 59 月份3)风季一般出现在 24 月份,风向多为偏南风,风为不等,风速小则 12 米/秒,大则常达到大风标准。年平均风速 1.50米/秒,年最大风速 18.30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为 27天。4)水文地质:地下水埋藏较深,对道路无影响6、占用土地情况公路用地范围内,都为占用土地。7、新技术采用及计算机运用情况设计图纸 80%计算机化,使用CAD软件,纬地道路设计系统二、路线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
8、TG B012014) 。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公路工程部分) 。2、根据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确定如下设计原则:1)在路线布设时,符合本区域公路网规划的要求。2)高速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线形设计组合所考虑的因素应周全,以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3)路线布设时充分体现“服务社会,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当地交通现状、沿线乡镇规划的具体情况,少占良田好地,既要连接所经地区的重要城镇,又不能造成大量的拆迁,影响沿线群众的正常生活。4)能较好的照顾了路线与地方规划的关
9、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总之,本路段路线布设时坚持了“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注重了安全、环保、景观新设计理念,在设计中认真贯彻“一个确保” 、 “两个灵活” 、 “三个协调”的原则,即:从根本上确保行车的安全;灵活应用技术指标和灵活结合沿线条件;以及公路线形自身的协调,线形与结构物的协调和线形与环境的协调。按照要求,全线技术标准按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执行,设计车速 80km/h,根据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规定执行。其主要技术指标及指标执行情况如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计算行车速度(km/h
10、) 80 纵坡不小于(%) 0.3行车道宽度(m) 43.75 最大纵坡(%) 5车道数 4 最小纵坡(%) 0.30.5一般值 2.00 1100 3中间带 中央分隔带宽度(m)极限值 1.00坡长限值(m) 纵坡坡度(%)900 4一般值 2.00 1100 3中央分隔带宽度(m)极限值 1.50坡长限值(m) 纵坡坡度(%)900 4一般值 0.50 缓和坡段坡长不小于(m) 70左侧路缘带宽度(m)极限值 0.5 合成坡度(%) 10.5一般值 3.00 极限最小值 3000中间带中间带宽度(m)极限值 2.00凸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最小值 4500一般值 0.75 极限最小值 20
11、00土路肩宽度(m)极限值 0.75竖曲线凹形竖曲线半径(m)一般最小值 3000停车视距(m) 11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70视距行车视距(m) 110 凸形 12000公路用地不小于(m) 3m视觉所需最小竖曲线半径值(m)凹形 8000极限最小半径(m) 250 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 6V一般最小半径(m) 400V60km/h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m) 2V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m) 2500 一般值 24.5最大半径不应大于(m) 10000路基宽度(m)最小值 21.5平曲线最小长度(m) 140 最小坡长(m) 200平曲线超高横坡不大于(%) 1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12、m 70 路拱横坡(%) 1.52.0丽攀高速公路 B 合同段 6919.460 公里,本合同段起始点与公路清延线相接。3、路线布设路线设计按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14) 、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公路工程部分)的规定执行,结合地形、地质、工程量、拆迁赔偿、环境保护等具体问题进行路线平纵面布设。本路段平面线形要素的组合较多,一般情况按直线回旋线圆曲线回旋线直线的顺序组合,另外因适应地形采用了 S 型平曲线。以上平面线形设计均满足路线设计规范的规定。本设计中路线设计部分均为设计任务书所提供。本路段纵坡
13、设计时尽可能结合地形使填挖方相对平衡,减少弃方。4、路线控制点本合同段起点桩号 K0+000,终点桩号K69+919.460,全长6919.460米。主要控制点桩号 K2+454.936 K3+526.704 K4+854.614 K5+870.2015、本合同段主要技木指标主要技术指标表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设计速度(公里/小时) 80 路线总长(米) 6919.460路线增长系数 0.899平均每个交点占有路线长度(米) 1729.865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 600/2平曲线长占路线总长(%) 53.13直线最大长度(米) 1828最大纵坡(%) 1.9935最短直坡长(米/个) 1724
14、.8466最长坡长/(对应坡度%) 1845.1927平均每纵坡点占有竖曲线长度(米) 3459.73凸形 22500竖曲线最小半径(米/个)凹形 117200路基宽度(米) 24.50改渠 无其他工程改路 3处三、路基部分说明书1、 设计标准按JT GBO l-2014公路工程技木标准确定路基设计标准。路基全宽为24.5米,其中行车道 27.5米,中间带3米 (其中左侧路缘带 0.5米,中央分隔带2米),硬路肩22.5米,土路肩20.75米。平面设计线为中央分隔带中心,纵断面设计线为中央分隔带外侧。正常路拱下行车道横坡为2%,硬路肩横坡为3%。路基设计洪水频率1/100。2、 一般填方路基设
15、计H8m时,边坡坡率 1:1.51.5;1.5,下边坡率为 1:1.75,上下边坡之间为折线形,设平台 1.5m。3、 半填半挖及填挖交界处路基设计为了减少半填半挖路基及纵向填挖交界处的路基纵横向不均匀沉降,设计中采用了铺设土工格栅的方法。当半填半挖段落的纵横向坡度均大于 1.5时,并且段落长度大于 25米时,在路基顶面和天然地面交界面处以下设置两层土工格栅,分别位于交界面(路基顶面)以外 1520米处,沿交界面方向铺筑格栅,垂直方向(横向)设置格栅长度 6米,其中深入挖方段 1-2米。当路基处于纵向填挖交界处时,在填挖交界面以下设置两层土工格栅,分别位于路基项面以下 15米、20 米处,沿交
16、界面方向铺筑于路基范围的土工布,垂直方向(纵向)设置格栅长度 60米,深入挖方段 1-2米。同时为保证路基稳定,在填挖交界处设置横向盲沟。并与挖方路段纵向盲沟相联接。4、陡坡路基设计陡坡路堤设计结合地形、地质条件、边坡高度等进行综合设计。当地面横坡陡于 1.5 时 ,对基底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 1-2 米,阶面设置向内倾斜 4%横坡。5、挖方路基设计路堑边坡坡率主要根据岩层产状与路线关系、岩体力学性质和开挖高度确定。当挖方高度大于 8米时,在 8米处设置 1.5米宽边坡平台,向外倾斜 4%横坡。浅填低挖段路基设计采用流线形的路基横断面,土质和软质岩石挖方边坡的坡脚、坡顶,以及路堤路肩、坡脚
17、应取消折角,采用贴切自然的圆弧过渡。设计中未划分相应的具体段落,施工时应结合地质情况和施工信息,进行动态设计。6、 特殊路基7、 清表碾压(1)清表碾压下沉量按 h=15cm计算,当路堤高小于 80厘米时,原地压实度应达到 96%,如原地面处于潮湿地段,应考虑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压实度。(2)穿越水田段,清除水田内耕植土,换填开山石渣。8、路基填筑(1)路基填筑填方路基宜选用级配良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砾(角砾)石类土应优先选作路床材料(应充分利用路段内较丰富的矿渣碎石)。自路基顶面向下 80厘米范围内要求填筑碎石土、碎砾土及山皮土,碎石含量要求大于 25%,对路基填筑的远运土要求 CBR值大于
18、 80路基填筑前必须进行室内试验 。路基压实度及填料强度要求详见下表路基压实度(重型)及路基填料最小强度项目分类 路基表面以下深度( cm) 压实度(% ) 填料最小强度(CBR) 填料最粒径(cm )路床 080 96 8 10土路堤 80150 94 4 15填方路基 下路堤 150 以下 93 3 15零填及路堑路床 080 96 8 10注:台后填料的路基压实度要求达到 98%,在设置土工格栅的路段,土工格栅层 8厘米厚范围内路基填料粒径不大于 6厘米。(2)路堤填筑时必须分层,每层松铺厚度不得超过 30cm。(3 )为保证路基的压实度,填方路堤两侧各超宽填筑 50cm,一并压头,最后
19、削坡成设计宽度 。(4 )路基填实结合部、路基填土小于 1.5 米的路段及土质挖方段,应在路基顶面以下 80厘米范围内全部换填透水性材料,保证无原状土。9 、土方调配土石方调配中, 填方为压方,挖方、利用方、借方、弃方均为自然方,土石方计算时自然方与压方的换算系数按石方 0.92、普通土 1.16、硬土 1.09,填方总数量包含路基填前清表、碾压沉降土方,并已扣除路基换填透水性材料及台后换砂的数量,土方表中不包 含横、纵向挖台阶数量,清表土不参与调配,作为弃方填筑在填方两侧坡脚处 。四、防护排水说明书路基防护排水设计参照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结合本合同段设计理念,及
20、当地自然景观,地质状况,水文条件等,做出以下设计说明。1、防护当填方边坡高度小于80米时采用植草+灌木防护,填方高度大于80米时采用拱形骨架或预制硅空心六角网格防护,骨架内植草+灌木,当路堤的地面横坡度大于1:2.5时,经验算路堤的抗滑不满足要求时,采用抗滑挡墙防护,当边坡受冲刷、浸泡时,边坡采用浸水路堤防护,下部基础为75号浆砌片石砌护,防护高度高于设计水位0.5米以上。土质挖方路段采用植草+灌木防护,边坡坡率为1:2.5或1:1.5 时采用人字形骨架防护,当深挖路堑的岩层产状和路线顺层或边坡级数较高,且边坡表层为强风化时采用锚杆或锚索框格防护,框格内采用三维植物网,当路堑边坡级数较高,边坡
21、表层为弱风化,岩层稳定,采用1:0.75或1.1的坡率时,采用泥浆防护。进行客土喷播绿化,选择植物时要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友,尽可能采用乡土植物种类,并且模拟自然群落,采取乔、灌、草合理配置。主要施工工艺如下(1)边坡清理,尽可能将坡面平整,以利于客土喷播施工,同时增加坡面绿化效果。主要清理岩面碎石、松散层等,保证施工前坡面的凹凸度平均为15厘米,最大不超过30厘米,同时对于光滑岩面需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以免客土下滑。(2)锚杆施工,主锚杆间距20米,主锚杆深度10米 ,次锚杆间距10米,次锚杆深度0.5米。主次锚杆直径分别为16毫米及10毫米。施工顺序依次为钻孔、插入锚杆、泥浆固定
22、、外端涂防锈剂。(3)挂网施工,钢丝网为镀锌低碳钢丝,施工时自上而下放卷,相临两卷钢丝网要有 10厘米重叠并分别用铁丝或尼龙连接,至少每隔1米间距用锚杆或锚钉与岩面固定。(4)客土喷播,主要材料为岩石绿化料(特制产品)有机成分含量大于80%,N ,P ,K含量不小于5%, PH值4 5-6 0,进口特制绿化剂主要由保水剂(100倍以上)、高分子凝结剂、植物生长剂等组成,长效复合绿化专用肥肥效一般可长达2-3年,当地土料尽量使用当地肥土或熟土。客土厚度视坡面岩石风化程度、岩石硬度、岩缝密度等清况为6至10厘米。施土时选用专用客土喷播机将客土材料和植物种子加入客土喷播机,加水搅拌均匀即可进行喷播,
23、调节输送泵压力、出风量,使混合料均匀输送至喷枪口,持枪的工作人员根据输送压力、出料量、喷射坡面至枪口距离适当调节出料孔口大小,使混合料均匀喷射至坡面,自上而下分二次实施喷播,第一次喷播厚3厘米,待客土稳定后(10 20分钟),再喷播第二次至设计厚度,喷播时在岩性破碎、岩质坚硬坡段喷层厚度可适当增加。(5)养护管理,喷播后及时加盖无纺布,30-45天后揭布。由于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及高速公路粗放型管理的灌木种及草种,成坪后一般不需要人工养护管理,前期若天气长期持续干旱则应适当予以浇水管理。施工时,注意和厂家及设计代表及时联系,可选择典型路段进行实验,并以此指导全线施工。2、排水全线路面排
24、水以漫排方式为主,当路线位于凹曲线底部时局部采用集中排水。全线由截水沟、泄水槽、急流槽、排水沟、集水井、暗边沟或梯形明边沟排除路面及坡面水,与沿线的桥梁、涵洞形成了地面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的强度和边坡的稳定性。排水沟及路基外沟渠之间用引水沟相连,将排水沟里的水排入沟渠中。根据沿线的地下水情况在挖方路基及边沟下设置盲沟及渗沟以排除影响路基稳定的地下水。对挖方边坡有裂隙处,采用引水管将水引出,排至坡面外。挖方段路面排水采用漫排方式,土路肩顶面和路面的中面层顶面相齐平,边坡水经过边坡急流槽与路面水汇入边沟。边沟采用一种型式即梯形边沟。暗边沟路段每隔1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路面或边坡水流入集水井后通过暗
25、边沟排除。连接暗边沟的集水井考虑与挖方边坡急流槽及超高段中分带集水井的横向排水管相应,集水井设置间距一般为10米,当遇有挖方边坡急流槽或超高段中分带集水井的横向排水管亦可对设置间距值适当调整。3、环境保护设计在保证汽车高速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同时,兼顾了与地形、地物及周围景观的协调,在高速公路用地范围内增设绿地.填方段边坡多以植草、植树为绿化型式,挖方段在梯形边沟处植草绿化、边坡也多进行植草及网格防护,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景观协调。取土场取土后采取绿化及防护,弃土区进行碾压加铺草皮,防止水土流失,尽可能造田还田。4、注意事项(1)路基纵向排水设计图中的排水方向若与实际不符,可按
26、实际清况调整。(2)注意路基截水沟和隧道洞口的截水沟相连通。五 、 桥涵规模1、 本合同段共设置特大桥 1座,规模如下:起点桩号:K2+600 终点桩号:K3+250 全长650m2、本合同段共设置小桥1座,规模如下:起点桩号:K1+575 终点桩号:K1+600 全长25m3、 本合同段共设置涵洞通道2道,均为钢筋混凝土拱涵,跨径为4米。六、 隧道本合同段内设置 2处隧道,规模如下:1、起点桩号:K4+060 终点桩号:K4+720 全长660m2、起点桩号:K5+980 终点桩号:K6+760 全长780m七、沿线筑路材料通过现场调查,本合同段所在地附近内有丰富的筑路材料可供工程建设时利用
27、,具体如下1、路基填料本合同段路线所经区域均为山岭地区,路基填料可利用挖方路段开挖的土和经过处理的石方、纵向利用来填筑路堤,不足部分可在沿线山丘、岗地就地取土填筑。2、 砂 、石料本合同段砂购买,运距为10公里。矿渣碎石较丰富,可根据需求取用或征用。3、石灰需要购买,运距为十公里。4、 水泥当地有水泥厂,水泥需求可由该厂供应。5、 钢材、木材当地有钢材厂,钢材需求可由该厂供应。项目所在地森林茂密,木材生产丰富,沿线均可供应。八、其他1、 本说明未涉及部分详见其它册文件及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2、 若施工中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请及时与设计代表联系。九、关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14
28、)执行情况本合同段施工图设计按 公路工程技木标准(JTG BO1 -2014) 规定的设计内容进行设计。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别林斯基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统 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乌申斯基书籍 举世之宝 梭罗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书是唯一不死的东西 丘特书籍使人们成为宇宙的主人 巴甫连柯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 卡莱尔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 科洛廖夫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 库法耶夫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书籍便是这种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雨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