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 步 探 讨 东 天 山 某 铅 锌 矿 成 矿 模 式所 属 学 院 : 地 质 与 矿 业 工 程 学 院学 生 姓 名 : 刘 亚 楠学 生 学 号 : 107551420138日 期:2015 年 4 月 24 日初步探讨东天山某铅锌矿成矿模式一、区域地质概况:大地构造位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与塔里木板块的结合部位。纵跨两个三级构造单元,北为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南为塔里木陆块北山古生代裂谷系。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长城系古硐井岩群(Ch G.),岩性主要为灰-浅灰色变粒岩、浅粒岩、角闪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夹大理岩薄层。中元古界蓟县系爱尔基干岩群(JxA.
2、),岩性以大理岩、白云岩为主,夹有少量碎屑岩,变质石英砂岩等。区内岩浆活动频繁,侵入岩以中酸性的中泥盆世侵入岩为主,岩性为灰 色 中 粒 英 云 闪 长 岩 、 浅 灰 色 中 粒 花 岗 闪 长 岩 、 为 浅 肉 红 色中 细 粒 二 长 花 岗 岩 , , 以岩基或岩株形式产出,与 中元古界地层接触带产生高温接触变质作用,低温热液作用。区内地层褶皱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控矿断裂构造系统主要为北东向和北北东向。围岩矿化蚀变强烈,主要有硅化、矽卡岩化、褐铁矿化等,是该区寻找矿体的直接标志。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绿泥石等。二、地质特征1、矿区内主要为
3、一套变质岩,岩性有硅镁石钙质白云石大理岩、透闪白云石大理岩、石英岩、娟云母石英片岩、斜长角闪石片岩。岩石受变质变形作用,片理构造发育,导致岩石破碎成碎片状、碎粉状。区内侵入岩发育,岩性为斜长花岗岩,大面积侵入变质岩中,造成岩层产状多变,但总体以北倾为主,倾向 4。 -358。 ;倾角 50。 -78。 。脉岩为石英脉、方解石脉,宽度几-十几公分,均沿岩石裂隙产出。2、矿化蚀变揭露出的矿化蚀变有褐铁矿化、硅化、高岭土化和铅锌矿化。以褐铁矿化为主,在XXTC探槽中见有1段(图1),宽度为5米,褐铁矿化呈星点状、稀疏侵染状分布于大理岩中,与之相伴的有硅化及铅锌矿化,铅锌矿化肉眼见不到,经X荧光分析仪
4、测得锌含量达0.2-2%,铅含量为0.3-1.3%。铅锌矿带矿化带平面上呈带状,透镜状。图1 XX探槽素描图3、物探特征:矿区某激电中梯剖面图如图 2 所示:图 2:激电中梯测量布设位置及剖面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该异常区广泛分布着低阻高极化物质,从一定程度反映了金属硫化物的存在,有效数据段的极化率变化范围3%-8%,电阻率低于 300m,宽度 300-800m。4、 地 球 化 学 特 征该 区 是 一 个 以 铅 锌 为 主 的 综 合 异 常 , 伴 生 Au、 Cd、 Ag、 Bi、 Ba等 元 素 异 常 。 是 一 组 反 映 中 酸 性 岩 浆 及 中 低 温 热 液 活 动 有
5、关 的 元 素 组合 。 主 成 矿 元 素 Pb、 Zn, 具 有 强 度 高 、 浓 集 中 心 明 显 的 特 点 。 其 中Pb 有 两 个 异 常 , 面 积 较 大 的 一 个 达 XX 平 方 千 米 , Zn 异 常 面 积 XX 平方 千 米 。 空 间 位 置 上 Pb、 Zn、 Cd、 Au、 Ag、 B 元 素 套 合 好 。 异 常 周 边中 酸 性 侵 入 岩 发 育 , 区 内 断 裂 为 含 矿 热 液 运 移 和 矿 质 的 沉 淀 充 填 提供 条 件 , 是 亲 铜 类 族 元 素 的 成 矿 有 利 地 段 。 组 合 样 分 析 , Pb 最 大 值为
6、 234 g/g, Zn 最 大 值 557 g/g, Au 最 大 值 6.2ng/g( 见 表 1) 。清白山铅锌(Ht193)综合异常特征表(表1)异常编号 异常下限 面积 均值 极大值 衬度 NAP 值 浓度分带 异常排序Pb-94 28 13 135.85 234 5.43 70.5 3 2Pb-96 28 4.5 44.73 44.7 1.79 8.1 1 41Zn-92 100 10.6 338.5 557 3.76 39.8 3 4Au-177 2.5 7.1 6.2 6.2 2.48 17.5 2 58Au-181 2.5 7.2 3.85 4.7 1.54 11 1 81C
7、d-124 490 10.6 3850 3850 19.25 204.1 3 9Cd-123 280 1.7 360 360 1.8 3.1 1 80Bi-124 0.71 6 1.6 1.6 3.81 23 2 55Bi-126 0.42 1.5 0.51 0.5 1.21 1.8 1 127Ba-52 1730 6 2480.5 2852 2.07 12.5 1 14Mg-105 4.2 25.3 6.62 9.5 1.89 47.9 2 2Cr-103 93 3.6 130 130 1.4 5 1 58Ni-76 50 1 54.39 54.4 1.36 1.4 1 72B-130 55
8、 3.1 58.85 62 1.07 3.3 1 122B-131 55 11.8 105.13 186 1.91 22.5 2 18Ag-126 120 1.7 134 134 1.12 1.9 1 111备注:含量单位 Au 为 ng/g,其它元素为 ug/g,面积单位平方千米。三、 初步建立矿床模式1、构造位置为大陆裂谷长期沉陷的断陷盆地。2、成矿环境盆地长期沉陷,接受了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矿床形成于同沉积断裂附近或由同沉积断裂控制的盆地中。成矿流体属弱酸性中低温热卤水,沉积成矿的盆底局部水体为还原环境。3、赋矿岩石以白云石大理岩为主的宁静海相沉积岩。4、成矿时代 矿区的成矿时代可能有
9、中元古代和晚华里西期两个时期。5、矿物组合矿石的主要金属矿物是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次为黄铜矿,还可见少量其他一些铁、铜、铋、钼的硫及硫砷化物等矿物。主要脉石矿物是石英、方解石、铁白云石、重晶石、白云石及菱铁矿等。6、矿石矿物组构矿石多为细粒结构、次可见交代结构,条带及条纹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块状构造、细脉及网脉状构造。7、围岩蚀变常见的围岩蚀变有硅化、钠长石化、白云石化及铁白云石化、重晶石化、菱铁矿化及绿泥石化。8、矿床成因初步探讨 根据该矿床矿体为层状,受层位和岩相控制,矿石有条带状构造等特点,在中元古代时已形成了热卤水成因的铅锌矿床。到了华里西晚期,受到岩浆热液作用,使矿层进
10、一步改造。因此是一个中元古代同生沉积后期改造的复成矿床,表生氧化淋滤成矿期,矿体经长期的表生氧化淋滤作用, 使地表原生硫化物氧化, 形成黄褐色铁帽。目前,该矿床工作程度和研究程度较低,成因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 张正伟,彭建堂,沈能平,朱笑青,肖加飞,刘燊,戚华文,周灵洁等著.西昆仑碳酸盐岩层控一改造型铅铮矿床成矿模式与找矿评价M.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1.2 裴荣富主编.中国矿床模式M.中国地质出版社,1995:77-80.3 许典葵, 黄智龙 , 邓红, 李文博 , 李晓彪 , 周家喜, 陈东.云南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的矿床模型J.矿物学报,2009-06,29(2):236-242.4赵一鸣,吴良士等著.中国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规律M.地质出版社,2004:10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