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江淮分水岭地区小型泵站出水池滑坡事故探讨论文摘要:本毕业论文对抗旱灌溉站出水池的滑坡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滑坡的性质及其成因,同时提出了合理可行的滑坡处理方案。论文关键词:江淮分水岭地区 小型泵站 出水池 滑坡原因 处理方案一、前言相关才子报道:安徽省定远县地处江淮之间,为江淮分水岭缺水地区,同时也是该区也是膨胀土分布地区;三和三级站位于定远县三和乡境内,属女山湖灌区抗旱灌溉站,为 IV 等小(1)型泵站,设计流量 3.20m3/s,总装机 960kW,设计扬程 19.9m,水泵安装高程 41.7m,出水池底高程为 58.0 m。三和三级站进水渠、出水物土方工程由附近乡镇于 1997、20
2、01 年冬修组织民工人工施工,当年土方填筑工作基本完成,2002 年 6 月泵站建筑工程开始施工至次年 2 月份进水池、泵房、出水池施工基本完成。2003 年春夏期间,天气长期连续阴雨,出水坡出现多次土方滑坡现象,已建出水池发生倾斜,滑坡体下部危及电灌站厂房安全。二、滑坡情况简述1第一次滑坡情况简述及性质2003 年 3 月中下旬,由于连续阴雨,泵房和出水池连接的出水坡(面向泵房方向)及右侧距出水池 70150m 段发生大面积滑坡。根据 3 月 27 日现场勘察资料,出水坡滑坡体下部脚线距机房约 6.0m,上部在距坡面下部约 1/3 高度处,东西方向长约 25.0m,南北方向宽度宽约 35.0
3、m,形成圆弧形状。之后,由于连续阴雨,滑坡情况不断加重。4 月 28 日土方下滑坡体顶部滑裂面跌差已超过 2.0m,最大处约3.0m。6 月中旬按处理方案施工坡脚挡土墙,6 月 29 日挡土墙完工,但滑坡土体未作任何处理。第一次滑坡体按滑坡体厚度可确定为浅层滑动。滑坡体在滑动过程中,滑坡体上部先变形滑动,下部受挤压而向下滑动,按滑坡各部分滑动的先后顺序可确定为推动式滑动。2第二次滑坡情况简述及性质2003 年 6 月 30 日后,天气连续降雨,滑坡加剧,滑坡面上部发展到距坡脚2/3 处,局部接近出水池基础,巨大的滑坡推力压向挡土墙,由于挡土墙砌筑砂浆未到龄期,7 月 3 日出现裂缝,部分墙体倾
4、斜。7 月 8 日,降大到暴雨,软化的泥土下滑推向挡土墙,墙体断裂,局部倾覆。在 7 月中旬的阴雨期间,出水池基础附近的土体又滑动,将出水池下 1m 厚的灰土基础部分带走,出水池产生倾斜至使钢筋混凝土出水池与出水渠浆砌石扭曲坡裂开,止水橡皮破坏。9 月 26 日“三和三级站出水池滑坡处理技术方案讨论会”确定现有的出水池已破坏,不能使用,应予以拆除,以免滑坡体向前发展,倾倒滚落影响泵房安全。根据滑坡体勘测成果分析,两次滑坡形成的滑坡体周界纵向长约 40m,横向长约 60m,滑弧最大深度为 3.7 m。泵房基础高程位于 39.8 高程处,坐落于层泥岩泥岩上,滑坡对泵房基础未产生扰动,对泵房没有影响。第二次滑坡剖面示意图见图 2-2。第二次滑坡较第一次加剧,滑坡面距坡面上面 1/3 处,局部接近出水池的基础,滑坡深度地表以下最大深度不超过 4m;由于第一次滑坡使上部失去支撑,而使上部土体相继滑下。故第二次滑坡可认为是浅层,牵引式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