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机制的探讨(正文).doc

上传人:myk79025 文档编号:5090192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机制的探讨(正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机制的探讨(正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机制的探讨(正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机制的探讨(正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机制的探讨(正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机制的探讨范新宇 陈宇摘要兴城古城是一座具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明代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作为辽西走廊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兴城古城的保护工作于 20 世纪 80年代初期开始,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将部分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予以保护,并保存了完整的明代古城格局,完整的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及地域文化特色。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作为保护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其保护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社会的演变,产权制度的变革,导致了原有邻里空间的异化,致使部分空间特质的流失。其次,由于古城中普遍存在的居民自主更新行为,造成了传统建筑形态特征的渐失。再次,原有的民

2、俗景观受到现代生活冲击,使街区的文化氛围逐渐淡化。最后,相关的保护政策对这种潜在破坏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引导,将会使古城整体风貌的保护变得更加难以操控。对上述问题分析中不难发现,兴城古城的街区保护与居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从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对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机制的探讨:一是空间保护与产权划分相结合机制,二是民居建筑保护与建筑更新相结合机制,三是民俗景观恢复与加强公众参与相结合机制,从而更好的引导兴城古城得到整体保护。1 兴城古城历史街区现状分析1.1 城域空间环境古城城池位于兴城城区的中心,总占地面积为 67.76 公顷。城墙围合成正方型,周长为 3274 米,高为 8.88 米,底

3、宽 6.5 米,顶宽 5 米,是典型的军事防御型城池。内部环境主要由传统的街坊构成,居住功能构成主体,沿街道呈南北东西纵横分布形态丰富,均匀地分布在由十字大街分割出的四个街区内,形成居住功能为主导的传统城市形态。城池内主要商业店铺沿十字大街两侧分布。其他功能散落于居住街坊中,如学校、剧院、工厂和行政建筑等,这些建筑多数是由原有的庙宇与府衙改造更新而成。现存的城墙是古城原有的内城边界,其外部还具有护城河及外城城墙,但这些部分已经消失殆尽,由自由布置的居住街坊所取代。古城的外围环境面积约为 30 公顷,以居住功能为主导。街区呈现自然生长的状态,建筑肌理与城池内部相同,呈小尺度院落形态布局。总体来讲

4、,古城内的布局承袭了古代严谨的城市规划结构,其规划与发展受到了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与统治思想的影响,同时它的建立有着强烈的军事防御目的,整体特色非常突出。1.2 保护要素及其特征兴城古城目前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存,包括完整的城市格局、完好的历史遗存、传统的合院形式、别致的建筑造型等,其保护要素非常广泛,具体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古城的空间结构。古城城池内外保留的传统城市空间结构,保留了具有传统特色的城区空间特征。空间结构及其特色在保护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它代表了古城历史发展的历程,蕴含了古城传统风貌的主要特征。二、古城的建筑遗存。在各个时期所遗留的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主要包括明代、晚清与民国三个时

5、代的建筑型制。具体内容包括城墙体系、大面积的民居街坊、分布在街道与街坊中的府衙、庙宇、及构筑物等。其中民居占据了古城的大部分空间,是构成风貌的主体。三、古城的生态环境。古城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失去这些我们就难以看到古城选址的根据及传统生活与自然的关联,这些元素与历史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四、古城的民俗文化。是在古城内潜在蕴含的代表地方特色的生活活动及民间文化,包括节日民俗、生活方式以及有关民间文学典故等内容。从分析中可以知道,兴城古城在整体上可划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两大部分,同时又包含与这些物质形态息息相关的人文环境,以及与历史地段在时空上有直接联系的社会、经济与文

6、化纽带。2.兴城古城传统街区保护更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兴城古城是一个承载平民生活的老城区,其整体上处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在城市动态发展过程中恢复和延续原有的历史风貌,避免建设性破坏是保护的关键问题。但由于意识与经济水平的局限,以往的保护活动只是围绕一些重点的文物建筑进行,这种静态保护方式忽视了时代的发展对历史街区中建筑与景观空间的保护问题,从而使城市风貌及历史文化随时代的变化与城市的更新逐渐地开始失落。2.1 传统街坊邻里空间的异化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传统街坊空间正逐步地受到侵蚀,这种侵蚀被称为空间异化。空间异化过程是缓慢的,往往会被人忽略,若

7、不加以重视将会导致古城空间形态、建筑型制、民俗文化逐步丧失并难以恢复。传统空间的异化过程有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方面是客观社会发展中的自然演变,另一方面是保护对传统空间控制的缺乏。目前古城区内的多数院落都经过较长时间的演变,进入现代后家庭制度发生变革,由原来的封建大家庭转变为现代核心家庭。在转变的过程中,一个传统院落的产权被多次分割,空间形态变得较为复杂与混乱。这种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院落被多家使用,并将其分割成为多个院落使传统院落变得破碎零乱。同时空间的重新划分导致一些原有厢房、门楼与院墙传统空间要素被划入到公共空间中无人维护。2.2 居民自主更新行为自古以来古城内居住建筑的维护与更新

8、方式都是居民自发完成,由于缺乏有关部门的管理与监督,这些维护与更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没有约束性的破坏行为。其中,最为主要的破坏活动主要体现在对现存传统建筑的不成熟维修活动。由于居民对旧建筑的型制缺乏基本的常识使改造变成了对传统建筑的破坏,加之现代建筑材料的介入,传统建筑被混凝土、瓷砖等不符合原有格调的材质所覆盖,使其失去以往的风貌,变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 。同时,随着人口增长、古城内空间紧缺,导致居民自发的翻建的建筑不符合古建筑保护的要求,破坏了城区的公共空间,使具有传统地域特色的合院式的民居变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单体建筑。2.3 约束不足和引导机制的缺乏兴城古城保护的不良问题中不仅包含上述众多客

9、观原因,其保护行为本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破坏行为的约束不足,二是没有建立良好的引导机制。历史保护中的约束主要是通过法律法规来对破坏行为进行一系列的限制,使其破坏减少到最小。兴城古城在保护过程中还没有建立成熟全面的法规,在最近 2004 年制定的葫芦岛市兴城古城保护暂行办法中多数内容只是针对了文物建筑,对于古城空间保护以及民居更新方式的约束相当模糊,难以对古城内时常发生的破坏性更新一搞糟进行约束。另外,在兴城古城保护中不只是约束的问题,对于城区内的社会生活与保护之间的形成协调则需要用引导的办法来实现。由于古城区仍然承载重要的居住功能,保护行为不可以与生活活动和居民利益发生

10、严重冲突,所以要在古城中保持传统生活氛围就不太可能用强制的方法来实现,而是需要通过建立引导的机制来完成。对于这方面的工作在兴城古城的保护中还没有正式涉及,对于保护工作来讲是缺失的一环。3.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机制的建立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古城区环境主体的街区建筑及空间是保护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其保护规模巨大,保护内容繁多,并承载着重要的社会功能,所以不可能用单一静态的方式去实现其整体保护,实施方法也不能仅仅通过工程技术措施来进行,在其动态变化的过程中保护更新问题十分的重要。整合社会动力最为有效与最为重要的方式就是建立合理完善的保护更新机制,使古城历史街区的保护能够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得到良

11、性循环,因此机制的建立也必须与历史街区中的居民生活利益紧密相连。3.1 空间保护与产权划分相结合引起古城历史街区的中的空间的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家庭制度变革所产生的产权分割。如果想要在保护更新的过程中能够对空间的这种演变加以遏制,并在今后的更新中逐步的恢复传统街坊空间的面貌,关键在于把产权与空间对应关系结合起来进行统一的调整与控制。有效的产权调整能够建立在居民对空间本质利益的基础上,给街区空间的恢复提供可靠的平衡依据和条件。这个机制的建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产权与空间对应现状的登记。由于古城中街区空间格局很大成分是在自然过程中形成的,所以存在产权界限不清晰的状况一定存在。通过重新的调查

12、登记,进一步了解其分布状况,并分清哪些空间需要调整,哪些空间存在不良产权状况,不良空间形态下的产权应该记录,并成为今后调整的对象。二、平衡体系的建立。产权问题涉及到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有一整套平衡体系作为支撑。如进行空间改造,就必须保证在居民回迁后得到至少与从前一样的空间条件,如果有困难,就需要通过资金补偿作为平衡。同时这个系统不但要对空间大小进行平衡,还要对加减空间的质量做评估,并作为等价置换的依据。三、约束体系的建立。一旦空间格局按方案调整好后,不再发生矛盾,就需要将产权与空间形态形成整体模块固定下来,不允许有对其两者进行分割与合并的行为出现。这样可以保证在今后的产权更替过程中与空间紧

13、密结合在一起,约束了空间形态因产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现象。四、凭证与监督。机制建立后还需要在法律方面有相应的凭证。这要求在土地使用权凭证上加入保护的特殊内容,如院落建筑空间格局图示及大小的证明,并受到执法部门的监督。一旦违反规定将受到追究,惩罚条件应在今后的保护法规中有所对应。3.2 民居保护与建筑更新相结合民居的保护在古城的整体保护中是一个难题。古城中的民居是砖木结构的囤顶建筑,维护的年限相对较短,因此民居更新的发生频率是非常高的。除了少量被定位为文物的民居外,多数普通民居要想延续传统建筑的形态就必须在其更新的环节中得到控制与把握。对于保护更新机制的建立涉及到资金、方案与施工等诸多问题。要想

14、真正与保护结合在一起就需要借助民居的自然更新过程,否则就会造成社会问题。民居保护与建筑更新相结合机制具体可以建立下几个方面:一、更新申请制度的建立。对于居民的自主更新行为必须在法规上予以制止。代替这种自发行为的是更新申请制度。在居民有对自家房屋翻盖或维护需要的时候,向官方提出申请,提出对更新建筑功能的要求,得到审核后在其监督与控制下进行更新活动。二、方案与施工控制。官方控制的内容包括方案与施工两个部分。更新的建筑平面格局与样式方案必须由官方指定,保持传统建筑的形态与样式,同时也需要有选择的结合居民对建筑功能的要求。施工由指定的工程单位完成,保证材料使用的一致、技术措施的适当和工程质量的保证。三

15、、资金结合机制的建立。古城民居因为其数量的巨大,对其实施保护更新在整体上是需要耗费巨大资金的活动,凭借地方财政难以支持。在居民有更新自然需求的时候,其对自家房屋的资金投入是合理的,因此这部分资金需要切实的结合进来,并作为保护更新主要的经济支撑。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对资金缺乏的住户进行补贴,提高其对保护更新的积极性。四、监督反馈机制。在保护更新中由于涉及到居民对其投入的与施工方的介入,因此必须杜绝侵犯居民利益的事情,如工程质量问题以及环境问题等。因此必须在建设期间管理部门与居民必须共同监督施工过程,同时在投入使用后也要建立反馈档案,以再次对居民反应的问题进行环境上的调整。五、日常的独立维护。由于对建

16、筑的日常维护是繁多的琐事,所以居民可以建立在官方监督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独立维护项目,这些项目包括门窗的修理,建筑涂料的刷新等。但材料样式必须由官方统一指定。3.3 民俗景观恢复与加强公共参与相结合民俗景观是一种非物质化的文化遗产,它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长久文化积淀,对其有效保护对古城文化保护的重要环节之一。提炼长久蕴含在古城中的文化特质,使最具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化更加明晰,并引导城市居民的行为更加倾向于传统文化特色的生活方式,使其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一、环境引导机制。对于居住环境与公众环境的创造能够有效的引导人们从事传统文化活动。尤其可以表现在居民的生活场景中。古城的居

17、民传统活动一般在室内围绕灶房和卧室,在室外主要是围绕院落。院落之间连接紧密,院墙低矮,使人的交往距离很近。邻里关系往往非常亲密,院落活动也促成了这种邻里间的社会交往。因此在民居环境的创造中可以打造更多的传统空间元素来引导居民行为的发生,进而加强了其参与性的实现。二、活动引导机制。对于古城特有的风俗应采用传统节日活动来实现引导。这种活动应由官方首先发起,其次将其传导到居民当中。如对传统节日中的一些用品进行发放,设立专门传统节日用品商店,使居民在逐渐的熏染中唤起对传统活动的自觉参与。同时鼓励并支持传统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使其为旅游服务,并成为居民就业选择的部分。4.兴城古城保护发展的展望兴城古城保

18、护是一个长久发展的过程,以上对保护更新机制的探讨只是其保护过程中的一小部分。在未来的古城保护中还需要完善很多工作,解决很多新出现的问题,因此必须在新的视野下对古城区进行新的定位。总之,古城保护发展的前景是广阔的,其价值的凸显还需要通过更多的方式加以保护与延续。5.参考文献1 EvansG,ShawP. The Contribution of Culture to Regeneration a Review of Evidence. London: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20042 MilesM. Interruptions Testing the Rhetoric of Culturally Led Urban Development. Urban Studies, 20053 兴城城建局.兴城县城镇总体规划,1979:10114 天津大学.兴城古城保护规划,19875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规划系.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20046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兴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7 沈阳建筑大学城市规划系.兴城古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20048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兴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