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污水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BOD、COD的试验与探讨.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5090128 上传时间:2019-02-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BOD、COD的试验与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污水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BOD、COD的试验与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污水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BOD、COD的试验与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污水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BOD、COD的试验与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污水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BOD、COD的试验与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污水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 BOD、COD 的试验与探讨摘要:对本公司污水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 BOD、COD 的试验进行了总结,并就“BOD、COD 的去除率”与“混凝剂(絮凝剂)种类”以及“相同的混凝剂(絮凝剂)不同的沉降时间和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一级处理;BOD5 ;CODcr;混(絮)凝剂在有机污染物含量不高而没有必要进行“生物处理” (即二级处理) ,但又要去除部分有机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中;或是在城市污水处理流程中,为了减轻二级处理的“ 运行负荷”从而整体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时,我们都可考虑通过在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 BOD 和 COD 来达到以上两个目的。我公司总排水

2、沟的污水性质就属于第一种情况,污水悬浮物(SS)的含量平均值高达 2800mg/L,但有机污染物含量低,主要是来自本公司的精细厂和农药厂所排放的生产污水,其中 BOD5 的年平均值为 25mg/L,CODcr 的年平均值为 130mg/L。这些平均指标都符合国家二级排放标准要求。但为了确保在经过一级处理后的公司污水的所有控制指标都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我们考虑所选用的混凝剂(絮凝剂)除了能有效的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的同时,还要能最大限度的去除污水中 BOD 和 COD。以下试验数据和图表是我们对去除BOD 和 COD 所做的相关试验的总结。1 BOD 去除率试验表一:本次试验原液的 BOD5

3、 值为 37mg/L,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铁”配制后的投加量为 1mL/L 废水)混凝剂浓度(mg/L) 5 10 15 20静置时间 15min 后BOD5(mg/L)33(去除10.8%)29(去除21.6%)31(去除16.2%)28(去除24.3%)静置时间 30min 后BOD5(mg/L)25(去除32.4%)28(去除24.3%)25(去除32.4%)28(去除24.3%)静置时间 45min 后BOD5(mg/L)21(去除43.2%)25(去除32.4%)23(去除37.8%)23(去除37.8%)表二:本次试验原液的 BOD5 值为 37mg/L,混凝剂 “聚合氯化铝”配制

4、后的投加量为 1mL/L 废水)混凝剂浓度(mg/L) 5 10 15 20静置时间 15min 后BOD5(mg/L)34(去除8.1%)29(去除21.6%)29(去除21.6%)23(去除37.8%)静置时间 30min 后BOD5(mg/L)30(去除18.9%)23(去除37.8%)27(去除27.0%)22(去除40.5%)静置时间 45min 后BOD5(mg/L)28(去除24.3%)22(去除40.5%)24(去除35.1%)22(去除40.5%)表三:本次试验原液的 BOD5 值为 37mg/L,絮凝剂 “聚丙烯酰胺”配制后的投加量为 1mL/L 废水)混凝剂浓度(mg/L

5、) 5 10 15 20静置时间 15min 后BOD5(mg/L)31(去除16.2%)26(去除29.7%)25(去除32.4%)23(去除37.8%)静置时间 30min 后BOD5(mg/L)30(去除18.9%)22(去除40.5%)23(去除37.8%)23(去除37.8%)静置时间 45min 后BOD5(mg/L)26(去除29.7%)22(去除40.5%)23(去除37.8%)21(去除43.2%)2 COD 去除率试验表一:本次试验原液的 CODcr 值为 119mg/L,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配制后的投加量为 1mL/L 废水)混凝剂浓度(mg/L) 5 10 15 20

6、静置时间 15min 后CODcr(mg/L)89(去除25.2%)87(去除26.9%)97(去除18.5%)100(去除16%)静置时间 30min 后CODcr(mg/L)85(去除28.6%)86(去除27.7%)95(去除20.2%)88(去除26.1%)静置时间 45min 后CODcr(mg/L)84(去除29.4%)80(去除32.8%)83(去除30.3%)83(去除30.3%)表二:本次试验原液的 CODcr 值为 119mg/L,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配制后的投加量为 1mL/L 废水)混凝剂浓度(mg/L) 5 10 15 20静置时间 15min 后CODcr(mg/L

7、)93(去除21.8%)112(去除5.8%)111(去除6.7%)98(去除17.6%)静置时间 30min 后CODcr(mg/L)82.9(去除30.3%)109(去除8.4%)105(去除11.8%)98(去除17.6%)静置时间 45min 后CODcr(mg/L)78(去除34.6%)103(去除13.4%)93(去除21.8%)93(去除21.8%)表三:本次试验原液的 CODcr 值为 119mg/L,混凝剂“聚丙烯酰胺”配制后的投加量为 1mL/L 废水)混凝剂浓度(mg/L) 5 10 15 20静置时间 15min 后CODcr(mg/L)93(去除21.8%)89(去除

8、25.2%)101(去除15.1%)98(去除17.6%)静置时间 30min 后CODcr(mg/L)90(去除24.4%)88(去除26.1%)85(去除28.6%)86(去除27.7%)静置时间 45min 后CODcr(mg/L)85(去除28.6%)85(去除28.6%)78(去除34.5%)83(去除30.3%)根据上面两大试验所取得的数据,我们绘制了“沉降时间与 BOD 去除率折线图”、 “沉降时间与 COD 去除率折线图” 、 “混凝剂浓度与 BOD 去除率折线图”及“混凝剂浓度与 COD 去除率折线图”详见如下:( 沉 降 时 间 与 BOD去 除 率 折 线 图 )10.8

9、32.443.28.118.9 24.316.229.701020304050( 沉 降 时 间 15、 30、 45min)(BOD去除率%) 系 列 1系 列 2系 列 3系列 1:浓度为 5mg/L 的聚合氯化铝铁;系列 2:浓度为 5mg/L 的聚合氯化铝;系列 3:浓度为 5mg/L 的聚丙烯酰胺。(沉 降 时 间 与 COD去 除 率 折 线 图 )25.2 28.6 29.421.8 30.334.624.4 8 6010203040( 沉 降 时 间 15、 30、 45min)(COD去除率%) 系 列 1系 列 2系 列 3系列 1:浓度为 5mg/L 的聚合氯化铝铁;系列

10、 2:浓度为 5mg/L 的聚合氯化铝;系列 3:浓度为 5mg/L 的聚丙烯酰胺。( 混 凝 剂 浓 度 与 BOD去 除 率 折 线 图 )10.821.6 16.2 24.38.121.637.816.229.7 32.40102030401 2 3 4( 混 凝 剂 浓 度 5、 10、 15、 20mg/L)(BOD去除率%) 系 列 1系 列 2系 列 3系列 1:聚合氯化铝铁静置 5minBOD 数值;系列 2:聚合氯化铝静置 5minBOD 数值;系列 3:聚丙烯酰胺静置 5minBOD 数值。( 混 凝 剂 浓 度 与 COD去 除 率 折 线 图 )25.2 26.918.

11、5 1621.85.8 6.717.625.215.101020301 2 3 4( 混 凝 剂 浓 度 5、 10、 15、 20mg/L)(COD去除率%) 系 列 1系 列 2系 列 3系列 1:聚合氯化铝铁静置 5minCOD 数值;系列 2:聚合氯化铝静置 5minCOD 数值;系列 3:聚丙烯酰胺静置 5minCOD 数值。通过图表分析,我们知道“BOD 5、COD cr 的去除率”与下列因数有关:1与所选用的“ 混凝剂” 有关,不同的混凝剂在相同的条件下对BOD5、 CODcr 的去除率也是不同的。2与所用混凝剂的“ 浓度 ”有关,同一混凝剂使用不同的浓度,在相同条件下对 BOD

12、5、COD cr 的去除率也是不同的。3与“沉降时间 ”有关,同一混凝剂、同一浓度在相同条件下,经过不同的沉降时间,BOD 5、COD cr 的去除率也不同。此外,污水的温度、PH 值及各种盐类存在对 BOD、COD 去除率有无影响,以及上述“浓度 ”、 “沉降时间”与“去除率” 是否成“正比关系 ”等诸多问题,还有待继续试验、研究和探讨。但无可置疑的是,在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 BOD、COD的量并不会很多(去除率大约在 30%左右) ,因为在一级处理中能被混凝强化去除的都是些悬浮性的和呈胶体状的有机物,溶解性的 BOD 和 COD 是很难去除的。它们只有在后续的生化处理中才能被有效去除。结束语:试验说明,在污水的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 BOD 和 COD 是可能的,为此,我们广大水处理工作者可通过该“工序 ”来选择更为适宜的污水处理工艺,或通过在一级处理中强化去除 BOD 和 COD,为后续二级生化处理能更有效、经济的运行做些“ 伏笔 ”。参考文献1 中国给排水, 2009 第二期2 水处理工程师2000 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