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语文讲义(导论).doc

上传人:saw518 文档编号:5084125 上传时间:2019-0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语文讲义(导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语文讲义(导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语文讲义(导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国语文讲义(导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国语文讲义(导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语文讲义 王书婷 2007 年春1第一讲:导 论占用学时:2 学时重点提示:、什么是文学?评价文学的标准?了解、学习中国文学应该注意的三个方面文学本位(内在的艺术美) 、史学思维(发展的观点) 、文化学视角(文化背景、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中国文学的分期、发展与演进。一、关于文学中国文学历史悠久,现在不能确定起源的年代。最早的文学是口传的,有文字记录的是从公元前十一世纪,也就是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出现的时候起。若论历史的悠久,只有古希腊文学、古印度文学可以与中国文学相比;若论文学的传统绵延不断,任何别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不能与中国文学相比。学习中国文学的任务,是了解并描述中国文学演变的过程,

2、把握其发展规律。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源阶段,文史哲是混沌不分的;随着文学史的不断发展,文学逐渐成熟,具有了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那么,文学究竟是什么?(文学与历史、哲学甚至新闻的区别又是什么?) 什么是文学?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也称意识形态或观念形态,是指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社会制度、精神和道德状况、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艺术门类之一。艺术,如雕塑、戏剧、音乐、舞蹈、摄影、电影、建筑、曲艺、书法等等。艺,本意是种植的意思,引申为技艺。艺术起源于劳动,Ars (ars 是拉丁文,英文的词源。有人为、技术等义。自然的反面。 ) _art 本意技术。在古代技术

3、等于艺术。建立一门完善的美学理论所要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必须把技艺的概念同真正艺术的概念区别开来。 考林伍德艺术原理艺术本质上是一种感性知觉地把握世界的方式。它关注的不是物质层面是精神层面。艺术承诺的是情感之真,不是事实之真,也不是道德之真。中国语文讲义 王书婷 2007 年春2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以情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创造审美对象。形象、意象、典型、意境对于文学,我们只能描述,提供一个认识和比较的思路而无法定义。资料一:文学: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是以 语言为手段的形象的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 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历史: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也指某种事物的 发展 过程和

4、个人经历(历史的本体)。过去事实的记载(书面 历史);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问。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最一般规律,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思维对 存在的关系是其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其基本派别。在阶级社会里,哲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很强的阶级性;新闻:报纸、电视、通讯社、广播电台等新闻机构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情所作的报道。讨论:虽然四者都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但是由于看 问题 的角度不同,目的不同,因而最后达到的效果或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同 样一个秋天,文学家可能会发出“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慨叹;历史学家可能会忠实的记载:年月日,立秋;月日,白露;哲学家则总结

5、出这样的规律:经过了春天的播种和夏天的耕耘,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而新闻记者的笔下,可能会有 这样的文字:年的初秋,雅典奥运会场上中国健儿们争金夺银,捷 报频传,再 创奥运奇迹可见,尽管都是以语言为工具的、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比之历史学家的注重事实,哲学家的注重思考,新闻的注重 时效,文学关注的更多的是人们的情感。 资料二:鲁迅先生在日本东京留学期间曾经师从章太炎先生学习国学。有一天章太炎提问文学的定义如何。鲁迅是这样 回答的:“ 文学和学说不同。学说所以启人思,文学所以增人感。 ”可见鲁迅 认为文学至关重要的要素就是要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中国语文讲义 王书婷 2007 年春3文学的起源(中

6、国的感物言志说)从发生学的意义上说,文学源于社会生活。中国早有“ 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的说法。对中国文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 感物说”,便是用生生不息的大千世界激发了主体的人生感受来解释文学何以发生的。 文学的起源(西方的摹仿说)摹仿( imitation)最初是指祭祀活动中巫师表演的歌舞,后来转化为哲学术语,表示对外在世界的再造或复制, “摹仿说”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强调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摹仿是艺术的本质,一切艺术都是摹仿的产物,并强调不同的艺术在摹仿的对象、媒介和方式上,也有各自的特点。 评价文学的标准文学的成就取决于作品感动读者的强度

7、。一部文学作品越是越是能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的,其成就也就越高。作品越是体现出人性的需要,就越是能与读者的感情相通。首先,文学是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的、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那么,是否决定文学作品价值的首先是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呢?并不尽然。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有所欠缺,但它们仍然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这类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感人至深的情感。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据四部丛刊影明济美堂刊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卷六引;文字与通行本略有不同。 描写的是单纯的游子思乡之情,却有着巨大的艺术感

8、染力,千百年来传唱不衰。 由此看来,文学作品是一种以情动人的东西,它通过打动读者的感情,而使读者获得某种精神上的愉悦。因此,我们对文学的描述是:以语言为工具的、以感情来打动人的、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那么评价文学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文学的成就取决于作品感动读者的强度。一部文学作品越是能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的,其成就也就越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中国语文讲义 王书婷 2007 年春4作品可以给读者以巨大的感动呢?作品越是体现出人性的需要,就越是能与读者的感情相通。而“人性”又分为两种“一般人类本性”与“历史的发生了变化了的人性” 。 “一般人类本性”不受客观条件

9、压抑的“最无愧和最适合与他的人类本性” ,充分体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历史的发生了变化的人性”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中人类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一部分人性需求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及上层建筑建筑的需要。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一直到今天,人类为了获得“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的人类本性”的社会,也即为了人类本性不受压抑,却不得不在无数个世纪里“自我克制” ,压制并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人类本性,在这样的条件下悲壮地、一步一个血印地向前行进。就文学作品来说,它要在自己那个时期里感动读者,必须与当时的“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相适应,这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然而,如果它仅仅是或主要是与其中的那个时代

10、所需要的、却不符合“人类本性”的内容相适应,那么,在那个时代过去以后,它的魅力也就在很大程度上甚或全部消失;如果它较多地与其中符合“人类本性”的内容相适应,那么,在那个时代过去以后,它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动后世读者的心。 综上所述:对于学习中国文学我们应有如下的几点看法:、立足于文学本位。要重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文学不同于史书。因而文学作品才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作家作为文学创作的主体是在其次的位置,最外围才是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史学思维。所谓史学思维就是说在文学鉴赏中我们应大概掌握其所在文学史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文学现象承传流变的过程;、文化学视角

11、。前面已说过,文学的发展与人性的发展可谓是息息相关的,那么文学的演进与文化的演进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古代的文学家往往同时又是史学家、哲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渗透着深刻的文化内涵。例如先秦诗歌与原始巫术、舞蹈;两汉文学与儒术独尊;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佛学;唐诗与唐代的音乐绘画;宋诗与理学和禅学等等。有了文化学视角,文学的理解才能够更加深入。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发展与演进:、中国古代文学史断限:上古近代,概括划分为:上古文学:先秦两汉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文学自发的时期,孕育期、奠基期。突出特点是文学尚在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文体 各种文体都已经显现了雏形:散文可以追溯到

12、甲骨卜辞;诗歌可以追溯到诗经 、 楚辞 、汉乐府;小说可以追溯到神话传说、 左传 、史记等历史散文以及诸子散文中的小故事;辞赋则有楚辞开启先锋。中国语文讲义 王书婷 2007 年春5思想 中国文学的思想也是孕育于这一时期。诸子散文所包含的儒道思想影响着此后数千年的作家作品。文学观念 儒重视文学的经世致用的社会功能(诗言志、思无邪、温柔敦厚) ;道重视文学的审美价值(法自然) 。文学创作群体 士大夫(宋以后出现市民文学)中古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达到顶峰。文学观念 曹丕典论论文:“诗赋欲丽” ,首次指出文学必须有美感,将文学与非文学作出区别。西晋陆机文赋

13、里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强调了“情”对于诗的重要意义,也就是指出了情感对于文学的重要性。萧纲、萧绎的意见是: 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萧纲:诫当阳公大心书 )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如文者,惟须绮穀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 (萧绎:金楼子立言 ) 要求文学有强烈的感情和艺术上的美,此外不应对文学有所束缚。至此文学的独立地位和价值得到肯定。而个体价值与个性在文学中也得到一定的重视。文学创作趋向个性化,文学观念趋向多样化。文学形式 诗歌的五言、七言、律体,五绝、七律、七绝等等;五七言古体诗到唐代发展到鼎盛阶段;散文的骈偶手段突出,文体更加

14、丰富多样,有檄、碑、诔、序、记、书信等各体文章;唐代的“古文运动”针对盛行于六朝时的骈体文提倡散文的“散体化” 。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初具规模。习惯上把这一时期的小说分成“志怪”和“志人”二类。而深受六朝志怪影响的唐传奇的出现代表着有意识的文学创作,在中唐达到极盛,标志着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词出现了变文、词等新的文体。近古文学: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中国语文讲义 王书婷 2007 年春6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起并达到顶峰。这个时期文学的特点是市民文学的兴起以及化俗为雅的文学观。宋 散文,唐宋八大家的文学语言和文体(散体化)至此完成,所确定的文学语言和文体模式一直延续到

15、五四时期;诗歌,文人和学者合而为一,一方面延续中晚唐诗风中注重日常生活描写的一面,一方面在诗歌中增加议论说理的成分,体现出化俗为雅的美学追求;从唐中叶后兴起的曲子词经五代时温庭筠、李煜的发扬光大到了宋代便蔚为大观,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小说:则传承唐传奇出现了流行于“瓦舍” 、 “勾栏”中的“说话” ,而话本的内容主要是“小说”和“讲史” ,标志着市民文学的兴盛;戏剧:在宋代也初露端倪,表演以“滑稽唱念”为主,南宋时期南戏的流行。元 戏曲和小说成为新兴的文学样式,走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前沿。表现出世俗生活的众生相及其美学情趣。元曲元杂剧和元散曲的成熟与繁盛;白话小说在元代也得以继续发展元后期出现了里

16、程碑意义的两部巨著三国志通俗演义和水浒传 (罗贯中、施耐庵) (其中后者在明代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工) 。明清 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是这一时期文学的新趋势。在商业经济的刺激下,反映市民生活和思想趣味的文学作品占据了主要地位。戏曲牡丹亭 、 桃花扇等;白话长篇小说金瓶梅 、 西游记 、 儒林外史 、 红楼梦 ;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近代文学。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期。(2) 现当代文学:诗歌:新诗八十余年的发展世纪初的“尝试”、20 年代中期的新月派与象征派、30年代现代派、40 年代穆旦与九叶派、80 年代朦胧诗、90 年代先锋派。中国语文讲义 王书婷 2007 年春7小说

17、:散文:戏剧:、文学演进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春秋战国之际社会社会政治经济的大变革带来文化上的百家争鸣,与之相适应,文学也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资料:两个社会文化因素直接影响着先秦诸子的产生:一、人为的社会人群变迁 导致士阶层的隆起;在周礼的 规制中,社会各 阶层界限分明,等级森严。而当春秋时,周礼逐渐废弛,等级制度有所松动,士阶层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可能会沦为庶人,面 临生存危机;另一方面也可能会 获取更多利益,上升 为大夫;而同时一些贵族也可能沦落为士, 农家子弟优秀者也可能上升 为士。二、教学体制变革导致私 门教学盛行。在原来周礼的 规 制中,各类人才均来自官府开办的学校。旧有教学

18、体制破坏后,春秋晚期,私门办学之风兴起,成为培养造就人才的主导方面。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德行的培养,就是所 谓“礼失求 诸野”。比 较典型的就是孔子、孟子的教学方式。这两个因素导致了先秦诸子这个特殊的知识群体应运而生。由于诸子来源于不同的学术渊源和地域文化,于是各派学术自由滋长,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个时期,文学还不是纯粹的文学,而是一种制度下的活动。汉代大一统的政治背景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对汉赋的出现和汉代散文的特点有直接的影响。资料:汉武帝采纳了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立起完整的社会 统治思想,并在政治制度上把读经 和士人求官谋禄的出路密切

19、 结合,使 读书人全都成为儒生,而董仲舒所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 统治思想,它吸收了孔孟思想中若干有用的成分,又糅合阴阳家和法家思想,形成一种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 为目的,融政治、宗教、伦理、刑法为一体的实用学。所谓“士人”,就是地主阶级中的读书人,其中最活 跃的,是京都的太学生。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文学活动的文人群,他 们仅仅或主要凭藉文学才能而得官 职,并以文学写作 为自己的主要事业。辞赋是汉代文学的主流。 “曲终奏雅”、 “劝百讽一” 。汉代文学始终就是处在两难的境地中:它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哪怕是表面上)成为儒学实践的一部分,才能得到认可而获得发展的可能;而为了这种认可,它又必 须压抑自身的文学特 质而难以发展。 中国语文讲义 王书婷 2007 年春8汉末的黄巾起义及军阀混战,影响了建安时期一代人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建安文学的新局面。南北朝的对峙造成南北朝文风的不同,隋唐的统一以及唐代广泛的对外文化交流又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繁荣。宋代理学兴起,士人入仕机会增多,以及印刷术的发展,对宋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元代士人地位低下,文人走向市井,直接推动了元杂剧的发展。明中叶以后,商业经济繁荣,市民壮大,反应和适应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文学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清朝初年民族矛盾突出,在文学创作上也有所反映。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更引起重大的文学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