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 过 程课题 有余数除法的认识 教案序号 1授课时间 2009 年 2 月 9 日 课型 新授(教学目标)教学目的要求1、让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特点。2、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考。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在独立思考和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培养积极参加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教点学难重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准备等教具表格,情境图,小棒板书设计有余数
2、的除法9 个面包平均分给 4 人,怎样分呢?94=2(个)1(个)读作:9 除以 4 商 2 余 1答:每人分 2 个。第 1 课时 个性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野炊吗?想帮野炊的同学解决问题吗?野炊时大家一共带了 9 个面包,要平均分给 3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平均分给 9 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二、运用情景探求新知。1、 图上这些同学出去野炊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想帮助他们解决吗?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小组讨论一下。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学生说,师板书可能出现的问题。投影出示“面包”问题:9 个面包现在要平均分给 4 个人,怎样分呢? 1)四人小组用学具分,
3、每小组选一人填写统计表。2)各组代表汇报分的结果,请一个学生代表用学具演示。每人分几个 分给几人 还剩几个3 3 1 9 2 4 13)根据表格进行小结:同学们把 9 个面包进行了平均分后,你发现了什么?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9 个面包平均分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平均分后没有剩余 ;另一种是平均分后有剩余,余下的数叫余数,这种现象叫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2、 根据分的结果推导除法算式。教师板书:94=2(个)1(个)结果是平均分给 4 个人,每人分 2 个,还余 1 个。读作:9 除以 4 商 2 余 1。3、 结合算式讲解算式中每一部分的名称。4、 同位互相说一说算式各个部分的名称,读一读算式。三、试一试。师:其他的食品怎样平均分呢?小组的同学互相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口述教师课件演示。学生独立写出其他除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自己写的算式。四、巩固练习。1 、先摆一摆,再填空。)个每个一份,分了()份,还剩()个?)个,平均分成份,每份()个,还剩()个。指名交流自己写的算式。2、 自主练习第一题。作业布置(按学生情况分层次设计)3、 在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吗?先小组说,再全班说。同位互相说说每道算式中的各部分名称,再读一读算式。五、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知道了平均分后剩余部分叫余数,学会了列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