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在文学史上的意义(1)其一,确立了中国五言诗这一主要样式,同时也为中国七言诗的发展奠立了基础;其二,确立了中国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这三种重要的文学题材,为唐代田园山水诗派、边塞诗派的兴盛开启了道路;其三,从风骨与声律两方面为唐代诗歌的繁盛提供了文学演进的内在动因,对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四,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特色。可以说,只有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演进成果,才能充分理解唐代文学全面繁盛的文学动因,并为学好整个中国文学史打下坚实的基础。(2)人的觉醒-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沉郁悲凉的风格(3)
2、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摆脱了经学附庸的地位而独立成科,成为个人抒发怀抱的行为,发射出夺目的光彩,成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建安时期战乱的现实,人命危浅,经学束缚的解除,使个性得以张扬,于是,叹生命之短促,人生之多艰,悲凉慷慨,刚健清新,便成为建安文学的主要风貌。西晋有过短暂的统一全国的局面,但维持时间极短。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重在哲理思索的玄言诗,之后是东晋的山水田园诗,均在探讨人生的价值。四声的发现和永明体的产生,为我国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百余年,诗歌艺术无论是题材,还是形式和艺术手法的探讨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魏晋南北朝,散文的各种文体发展得相当完备,而且还出现了我国独有的文学样式:骈体文
3、。这一时期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也得到很大发展,产生了如文心雕龙 、 诗品等文学理论巨著。2试分析盛唐气象的形成原因和表现 表现:唐代自开元至大历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唐诗分期者称为盛唐,有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等。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至“安史之乱”爆发以前,是唐代社会高度繁盛而且极富于艺术气氛的时代。唐诗经过一百多年的准备和酝酿,至此终于达到了全盛的高峰。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热情洋溢、豪迈奔
4、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唐代文学的繁荣有客观的社会原因和文学本身发展的原因两个方面。客观原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既给文学发展以物质基础,又使士子充满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学表现出坚实的思想风貌;文化上打破士族门阀垄断的局面,寒素登上文坛,创作群的扩大也带来了文学表现内容的扩大;政治上科举取士、诗赋取士,促进对文学的重视;统治者儒释道三教并用,思想文化开放,文学创作环境宽松自由;随着国家的统一,各种文化相互影响。文学本身的原因:各种文学样式在唐前都经过漫长的发展阶段,其丰富的创作经验可被唐人吸收借鉴;南北文风的融合,去南北文学创作所短、合所长,促进文学走向健康完美的道路。盛唐
5、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等著作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 (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二者(有时合称雄浑)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大致有二。一是盛唐诗人的豪情壮志。诗人们面对当时国势强大、经济文化繁荣的局面,大抵胸襟开阔,意气昂扬,希冀建功立业。他们喜欢描写祖国壮丽的山河,边陲奇伟的风光、紧张的战斗和自己的豪情壮志。他们追求“鲸鱼碧海” (杜甫戏为六绝句 语)的壮阔诗境。这就形成了盛唐诗的雄壮
6、风貌。二是对前代优秀诗歌传统的继承和发扬。盛唐诗人竭力扫除南朝至初唐的浮靡诗风,重视向汉魏古诗、乐府诗学习,注意发扬汉末建安时代明朗刚健的优良诗风。从诗歌本身的继承关系说,盛唐诗的雄浑特征,得力于此。 3.试论述鲁迅的意义其关注的不仅仅是个性解放和家庭婚姻或者革命斗争,而是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最紧要最迫切的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前景等重大问题。不像五四前后先驱者们那么乐观,既不像人生派小说那样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问题的揭露和对爱和美得追求上,也不像艺术派小说那样满足于对自己身边故事的描写或依靠感伤情感打动读者,而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在自己的怀疑中形成了“忧愤深广”的总体特
7、征。 论文原创试析鲁迅的新诗观及其当代意义内容提要:鲁迅先生的新诗观主要有两点:新诗要有情思性和韵律美。该问在论述鲁迅新诗观的基础上对当代诗坛提出了要求,要沿着鲁迅所提倡的新诗道路不断前进与开拓,实现新诗在 21 世纪的伟大复兴。自 1917 年 2 月新青年上发表胡适白话诗八首始,中国新诗已经走过了近九十个春秋。时下,新诗作者如同雨后春笋,多如牛毛,写诗的确实比看诗的人要多得多。诗刊杂志早已鲜人问津,哪怕是在象牙塔内。究其原因,新诗太晦涩,太冗长,太做作,令人望而生畏。诚然,当代的新诗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诗人们除了西方的“后现代”、“后诗歌”,他们一无所有。鲁迅先生的“新诗观”为我们解决当代新
8、诗的困境指明了出路。鲁迅先生是二十世纪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大学者,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对中国新诗的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首先,新诗必须要有情思性。鲁迅先生反对无病呻吟之作,诗歌创作要有自己情感的投注。他指出:“诗歌不是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感情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诗歌是本以抒发自己的热情的。”1(P236、238)“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2诗歌创作是容不得半点虚假做作的,读者要在诗里行间读出诗人所要传达的情思,引起共鸣,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新诗。同时,鲁迅先生反对在感情浓烈的时候作诗,“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
9、太露,能将诗美杀掉。”因为“诗歌较有永久性情随事迁,即味如嚼蜡。”3(P97)这里他指出不能为写诗而写诗,诗歌创作要重视情感的酝酿。他在给汪静之的信中说:“情感自然流露,天真而清新,是天籁,不是硬做出来的。然而颇幼稚,宜读拜伦、雪莱、海涅之诗,以助成长。”4(P702)这信写于一九二一年六月十三日,鲁迅先生何以说汪诗“颇幼稚”呢?只要读一下他的蕙之风就知道,有些诗感情太直露,没有一定的情感积蓄。从中不难看出,鲁迅先生非常重视新诗的情思性,但抒情诗最好要写在痛定思痛之后。其次,新诗要有韵律美。白话诗是以打破旧体诗创作格律束缚而起家的。没有了格律的禁锢,诗歌创作的自由度增加了,但诗歌的质量却越来越
10、不尽如人意。1926 年 5 月,闻一多先生在诗的格律一文中引用 Bliss Perry 教授的名言:“差不多没有诗人承认他们真正给格律缚束住了。他们乐意带着脚镣跳舞,并且要带别个诗人的脚镣。”提出“诗之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5(P139)新诗也要有韵律,这一点鲁迅先生也非常赞同。1934 年,他在致窦隐夫的信中说:“我只有一个私见,以为剧本虽有放在书桌上和演在舞台上的两种,但究以后一种为好;诗歌虽有眼看的和嘴唱的两种,也究以后一种为好;可惜中国的新诗大概是前一种。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我以
11、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6(P556)先生的观点简单概括就是“无韵不成诗”,有韵的诗歌才会流传。后来他在给蔡斐君的信中重申了这一点:“诗须有形式,要易记,易懂,易唱,动听,但格式上不要太严。要有韵,但不必依旧诗韵,只要顺就行。”7(P220)固然,新诗创作不同于旧体诗创作,不必拘泥于平仄字数,但要有新诗的格律。“但白话要押韵而又自然,是颇不容易的,我自己实在不会做,只好发议论。”6(P556)这自然是鲁迅先生的谦虚之辞,可以说,鲁迅先生是身体力行的。我们试以先生的白话诗而已集题辞为例,便可窥见先生之功底:这半年我又看见了许多血和许多泪,然而
12、我只有杂感而已。泪揩了,血消了; 屠伯们逍遥复逍遥, 用钢刀的,用软刀的。 然而我只有“杂感”而已。 连“杂感”也被“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时, 我于是只有“而已”而已!8(P242) 查先生之白话诗作,每诗必韵,读来琅琅上口,确实已经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清代沈德潜在他的说诗啐语中谈到:“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鲁迅先生对新诗韵律美的要求真可谓真知灼见。我们认为,鲁迅先生的新诗观对当前的诗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新诗创作要有真情实感。当代的诗人多的是呻吟煽情之作。一些诗人打着踏寻古人遗迹的旗帜,故作风雅,临场赋诗,或宣传广告,或辞藻堆砌,或艰涩难懂,诗情全无,实在不忍卒读。
13、“为赋新词强说愁”,这种诗有留存之必要吗?新诗创作要韵律和谐。这就要求诗人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传统。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现在有些人不是开始反思五四了吗?五四在文化上有些偏激,割断了传统,一味的西方化。其实早在1922 年春年轻的闻一多先生就开始反思,他说:“如今做新诗的莫不痛诋旧诗的缚束,而其指摘律诗,则尤体无完肤。唉!桀犬吠尧,一唱百和,是岂得为知言哉?夫文学诚当因时代以变体,且此处二十世纪,文学尤当含有世界底气味;故今之参借西法以改革诗体者,吾不得不许为卓见。但改来改去,你总是改革,不是摈弃中诗而代以西诗。所以当改者则改之,其当存之中国艺术之特质则不可没。”9(P166)我们
14、不得不钦佩闻先生的远见卓识。五四的反传统,文革的十年浩劫,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伤痕:对传统敬而远之。文学底蕴的欠缺是当代中国人的通病。我们只有接受传统文化典范的熏陶,我们身上的文化含量才会有所累积,我们的精神气象才会从容与厚重。10(P282)也只有如此,我们的新诗创作水平才会提高与进步。中华民族是一个诗的民族,五千年的璀璨文化给世人留下了多少名篇佳作。现在我们要实现诗歌的伟大复兴,必须以鲁迅先生的新诗观为指导,但愿新诗创作能在 21 世纪的中国开出奇葩。4 试论古希腊文学的意义(1) 希腊神话诞生於原始时代,流传数千年,具有永久的魅力。人们,尤其是巫祝,瞽师 或乐工的口耳相传,对保存古代神话起
15、很大的作用。然而,古代的文学家们起的作用更大 可以说,希腊罗马神话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源泉和土壤,古希腊罗马文学又是后人了解 希腊罗马神话的丰富宝藏。(2)希腊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 文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神话丰富了文学艺术,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 以新的生命。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移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希腊神话在欧洲引起广泛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诗人文学家都 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素材。.希腊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通过罗马文学输入欧洲,经过文艺复兴时期,对欧洲 文艺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影响。神话丰富了
16、文学艺术,卓越的文学艺术又反过来给古代神话 以新的生命。西方文化正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互相推移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希腊神话在欧洲引起广泛的注意和浓厚的兴趣。诗人文学家都 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素材。然而,诗人引用神话典故,往往不仅仅是为了神话本身的瑰丽,而是借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他们往往借景抒情,取譬言志,抒发忧愤,针砭时弊。济慈以凡人恩底弥翁和月 亮女神恋爱故事为题材的 (Endymion)表达他对至善至美的爱情与幸福的追 求。雪莱的(Adonais)借维纳斯的情人阿多尼斯为野猪残杀的神话表达他 对济慈的悼念。希腊神话所描述的古人不屈服於命运的顽强意志,以及神和英雄们
17、以超人 的力量和大自然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都激动了浪漫主义诗人,启发了他们的遐想;浪 漫诗人的诗歌又赋予古老的神话以新的生命。雪莱、拜伦(Byron)、朗费罗(H.W.Long- fellow)等诗人都曾作诗讴歌为人类偷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在拜伦笔下,普罗米修斯确 实凛凛有生气,成为反抗压迫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力量的化身。雪莱的诗剧塑造了这位不屈的斗士的新形象,全剧情绪振奋,调子昂扬,色彩鲜明,充分表 现了诗人对革命的向往,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在了二十世纪,由於工业文明的不良后果日趋明显,社会矛盾日渐尖锐,人们痛感文 明的堕落,理想的崩溃,信仰的瓦解,道德准则的失坠,热切渴望新的美好而有意义的
18、生 活方式和精神文明。文学家更喜爱用意味深长的神话故事抒发苦闷和愤懑,对现实生活中 的不合理现象进行抨击。正如理查德蔡斯(Richard Chase)所说,神话是肯定人们 生活中文化和个人方面的种。5 谈论你学习大学语文的收获和建议首先从大学语文的文章选择方面说,大学语文课程主要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兼顾历史、哲学、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这些作品能够体现高尚的理想、人格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深刻反映历史和现实生活中为人们所密切关注的问题,表现真挚的思想感情、智慧理性、审美价值,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批判地继承和借鉴前人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感受和思想,对学生
19、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综合素质,这必定会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产生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理性智慧的启迪,更多的是对感性经验、真情实感的体悟。其次,大学语文更加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大学语文课程在突出人文性的同时,也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始终坚持把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与追求。根据以读促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紧抓语文素养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水平的进步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四个环节。大学语文课程以经过反复筛选的古今中外精美的文章为实体,注重题材的广泛性,文体的多样性,每篇选文各有特色,整体丰富多彩,力求以典范性的选文,体现出各体文章的表现方法与写作
20、风格,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反复诵读、揣摩,领会各体文章的写作特点和写作方法;通过必要的习作锻炼,提高学生汉语的阅读能力、文字的应用能力与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戴望舒写的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即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加强人文性,注重工具性,目的
21、是要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人文性与工具性是不可分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必须通过人本与文本的统一这个途径来实现。大家讨论大学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应用性等,不管这个性那个性,说到底是综合性,大学语文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基础课程。 经过小学、中学阶段的学习,也许有人对语文早已丧失应有的敬重与兴趣,大学语文的讲授,固然要解决学生汉语阅读中的障碍,但不能重蹈中学时代枯燥识记的覆辙。现在的大学语文课程,应该继续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当然仍要注意,但还得兼顾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人生哲理性,总目标仍是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与人文精神
22、。最后我想就我们的语文老师赵敬立老师及他的教授做些感慨。在我没到大学之前,想象中的语文课堂是充满人文气息,没有应试的压力,老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学生如饥似渴的接受文学艺术的沐浴。在大一的时候,我们也上大学语文,但是与我的期望距离太大。老师在讲台上就是读课文,然后介绍作者,最后把课文一讲就万事大吉了。我丝毫没感到语文的神奇,依然是在为应试敷衍着,让我对语文失去兴趣。到了大二,我们的语文就由赵敬立老师教。不得不承认,赵老师是个博学的老师,真的是出口成章,满腹经纶。赵老师在讲台上很有大师的风度,让我不由肃然起敬,听他上的课让给我学到很多,做人做事。他在陈述自己的观点时,也不忘让我们自己分析与思考。赵
23、老师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神奇与魅力,上课的时候我就像在享受文字的魅力!大学语文真的不一样,希望每位大学语文教师都把语文教得很好,使我们的汉字艺术绽放光彩!离开大学就没有老师会再给我上语文课了,但我会一如既往的深爱着文字。大学语文确实给我带来了惊喜,她让我重拾了自信,不再沉浸在往日的荣耀,也让我走出了那一层心头的阴影,更重要的是大学语文让我认识到,写文章是可以不拘一格的,是可以没有固定的版式和格局的,只要用心去感悟,用心去表达,便是一种进步,便是一种成功。于是我用我手写我心,表达着我在生活中的感悟,表达着我内心的世界,并且希望可以与更多的人分享这一份感悟。大学语文带我走出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同时让我领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惬意,学习大学语文我学会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我的思想升华了。现在我敢大声地说,我们在时间的洗礼中成长了,当然这不单单是年龄上的增长,更重要是思想上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