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1 页例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试商。教学设计思路1在学习本课题以前,己经认识了等分除和包含除的含义,有余数的除法又是他们后续学习除法试商的重要基础知识。带余数除法与整除除法比较。其列式意义是相同的,前者只是多了一个“余数”。关于本课题,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与其三个知识的教学相匹配:例 1 ,学生通过动手平均分 9 支铅笔,使他们认识余数的含义;例 2 ,学生经过包含
2、分 11 个小方块。得到一列有余数除法的横式,作为学生探究和发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材料;例 3 ,使学生学会试商的方法(即括号内最大能值几)。2把除法人为地分成等分除和包含除,那么商和余数就有不同名数之别,反映出教材的教学重点不够凸现,容易分神学生学习注意力。为此,我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做出重大的变革和尝试,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3除法的本质可能是物品之间的平均分配(东西),所以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一一分豆子作为教学的起点,可能更符号学生的实际;商和余数不带名数就可以避免教材内容程式化的弊端,以更加突出教学重点;用分豆子把三个知识点穿起来,具象操作表象操作形式操作,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有
3、真正意义的获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让学生看情景图,描述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情景,续编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一共有 23 盆花,每组摆 5 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二、尝试解决问题教师:算式怎样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4)教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 23 张圆片表示 23 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教师:这 3 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学生:题目要求每组摆 5 盆,现在只剩下 3 盆,给每组再分一盆,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教师:23 盆花,每组摆 5 盆,摆了 4 组,还剩 3 盆,这里剩下的 3 盆,就是余数。教师:这道题的得数怎样写呢?(让学生先说一说。)教师: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 4,再在商的后面打 6 个小圆点,写上余数 3。(板书:23543)教师:这里商 4 表示什么?(4 组)(板书单位名称“组”。)这里余数 3 表示什么?(3 盆)(板书单位名称“盆”。)教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着写一写。(指名学生演板展示竖式的写法。)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竖式中各步所表示的意思,介绍竖式中的余数。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