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忻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5081709 上传时间:2019-02-06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23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忻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忻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忻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忻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忻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二一七年七月.目 录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展望 .- 6 -一、 主要成就 .- 6 -二、面临挑战与机遇 .- 10 -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 13 -一、总体思路 .- 13 -二、基本原则 .- 14 -三、发展目标 .- 15 -第三章 调整结构 优化布局 .- 19 -一、 “三区三带” 布局 - 19 -二、四区百园示范 .- 22 -三、五大业态推进 .- 25 -第四章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 30 -一、增强科技驱动能力 .- 30 -二、创新农业经营方式 .- 32 -三、深化农村改革 .- 34 -第五章 统筹协调 均衡发

2、展 .- 36 -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 37 -二、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 38 -三、推动经营主体协调发展 .- 40 -.第六章 补齐短板 绿色发展 .- 42 -一、夯实发展基础 .- 42 -二、改善生态环境 .- 43 -三、强化农业环境保护 .- 45 -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 46 -第七章 富裕农民 共享发展 .- 48 -一、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 48 -二、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 49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 53 -四、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 55 -第八章 保障措施 .- 57 -一、加强组织领导 .- 57 -二、

3、健全投入机制 .- 57 -三、强化人才培养 .- 58 -四、强化金融支撑 .- 58 -五、创新治理机制 .- 59 -六、强化法制保障 .- 59 -.前 言“十三五”时期是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忻州市农业农村的实际和未来发展的趋势要求,忻州市发改委和忻州市农委组织编制了忻州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年) 。 “十三五”期间,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六大任务为抓手,以“三区三带” 为总体布局,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完善五个保障,紧紧围绕四个坚持

4、(坚持品牌化战略、坚持产业化实施、坚持市场化推进、坚持信息化服务) ,提升以小杂粮和草牧业为主的优质特色农业,开辟优化农业结构新途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多元服务主体,深入推进九大脱贫攻坚工程,拓展农业外延功能,努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形势展望一、主要成就“十二五” 以来,忻州市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发展、强基增后劲”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综合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生产

5、实现历史性突破,产量连续四年刷新历史新高,保持在 30 亿斤以上。蔬菜、肉蛋奶等“ 菜篮子 ”产品品种丰富,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 97%以上。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标准化生产持续推进。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6550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010 年的 3.97:1,缩小到3.58:1。全市贫困人口由 77.1 万人减少到 35.24 万人,平均每年 8.37 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近一倍。图 1-1 忻州市 2011 年2015 年农村经济各项指标对比.图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耕地质量明显提高, “十

6、二五”期间累计改造中低产田 142.76 万亩。全市供水能力大幅提升,2015 年全市农业用水量达到 4.09 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514%。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57.96%。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 95.5%以上。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 “十二五” 期间,全市农产品加工业迅猛发展,2015 年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71.08 亿元。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电子商务、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2015 年休闲农业销售收入超过 1.8 亿元。适度规模经营呈

7、现新局面。以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到 2015 年,全市注册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9430 个。土地流转面积 82 万亩,流转率达到 13.23%。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十二五” 以来,在 1251 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开展了“四化、四改” 、 “五个一工程”、两 轮 “五个 全 覆 盖 ”、 “生 态 治 理 工 程 ”和 “城 乡 清 洁 工 程 ”等 建 设

8、 工 程 ,.76.03 万 农 民 喝 上 干 净 水 , 乡 村 公 路 实 现 村 村 通 、 街 巷 全 部 硬 化 ,72 个 村 完 成 生 活 污 水 治 理 , 农 村 人 居 环 境 显 著 改 善 。专栏 1:“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成就序号 类别 指 标 2011 年 2015 年 年均增长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54.89 64.50 4.1其中:农业增加值(亿元) 32.94 27.46 -4.4畜牧业增加值(亿元) 17.05 30.70 15.8林业增加值(亿元) 3.22 4.18 6.7渔业增加值(亿元) 0.17 0.23 7.81 农业生

9、产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51 1.93 6.3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633.8 646.5 0.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148.5 150.25 蔬菜总产量(万吨) 56.49 73 6.6肉类总产量(万吨) 12.73 15.73 5.42 农产品 供给禽蛋总产量(万吨) 6.37 6.8 1.7.奶类总产量(万吨) 11.44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97.5 97 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194.7 200 0.73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44.6 57.9 13.3耕地保有量(万亩) 633.02 633.44 农业灌

10、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478 0.5 0.022森林覆盖率(%) 18.4 草原植被综合覆盖率(%) 65 68 3化肥年总用量(万吨/折纯量) 16.09 12.39 4 农业可持续 发展水平农药年总用量(顿) 438 403.23 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家) 4760 9430 18.6家庭农场(个) 2256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万人) 1.2 专业种养殖大户(万个) 0.155 0.3838 25.45 农业组织方式带动农户数(万户) 9.52 18.69 1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4135 6550 12.26农民收入水平贫困总人口(万人) 77.1 35.24 -54

11、.29注:带为五年累计数。二、面临挑战与机遇“十三五” 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从总体看,世界经济复苏曲折缓慢,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农产品生产、价格和劳动力转移形成的叠加影响不断加深。从内部看,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确保供求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更加明显;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加重,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提价增收、转移就业增收空间收窄,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从我市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农业

12、发展的基础尚不稳固。耕地质量整体偏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善,旱地、中低产田、有机质含量在 1%以下的耕地面积占到全市耕地面积的 75%以上。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偏关县、保德县等 11 县分别列入国家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治理区。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问题仍普遍存在,水资源调蓄能力依然较弱,农业用水矛盾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滞后,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依然存在。科技支撑作用发挥不足。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特别是农科教结合不紧密,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足,特别是在关键技术、关键环节上,攻关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有待提高,农业信息

13、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不足,特别是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较薄弱,推广人员老化、素质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农村生产要素流失严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发展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凸显;农村资金外流、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问题依然突出,加快建立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合理补偿机制的要求更加迫切。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工业“三废” 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地下水超采,化肥、农药等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农业循环经济还处在

14、起步阶段,现有耕地掠夺性经营情况较为普遍。农业废弃物利用率不高,农业内源性污染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任务十分艰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农村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彻底改变。全市有国家级贫困县 11 个,贫.困村 2222 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 45.5%;贫困人口 35.24 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的 15%。这些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山区,位置偏僻、条件恶劣,贫困群众的文化程度偏低,生产技能落后,脱贫难度较大。展望“十三五 ”,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不断积蓄,大力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解决好“ 三农” 问题作为全部工

15、作的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连续推出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增加三农投入。补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短板,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一是外部拉动更加强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共同发展格局加快建立,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实施、全省“ 一核一圈三群” 城镇化建设等,都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提供了强劲拉动力。二是政策环境更加良好。在贯彻落实国家、省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基础上,忻州市出台了杂粮振兴、北方农牧交错带建设、脱贫攻坚等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全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转型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农业基

16、础设施加快改善,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农民发展规模经营主动性不断增强,收入稳步提高,为转型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四是市场空间更加广阔。经济发展和人口数量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农产品和农业.多种功能需求潜力巨大,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带动力。五是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忻州作为山西中部重要的城市,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区域内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杂粮之都”美誉,适宜粮食、蔬菜、林果、花卉、畜牧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地理位置上,毗邻“三省五市” ,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成型,区位优势明显。六是改革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农村土地确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经营制度

17、等农村改革综合推进,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逐渐破除,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理顺,新主体、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综合判断, “十三五”时期,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处于补齐短板、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优化农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明显进展。第二章 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按照“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和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

18、实省委“一个指引、两手硬” 的重大思路和要求,按照省政府转型综改系列部.署,坚持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动农业现代化,不断巩固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势头。按照打造知名品牌、壮大龙头企业、培育营销主体、建设产业基地、创新经营模式“五环联动” 的思路,全力推动农业内部生产、加工、销售的三次产业分工,提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按照“三区三带布局,四区百园示范,五大业态推进”的总体规划,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补齐“三农” 发展短板,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消除贫困人口。走出一条切

19、合忻州实际、富有忻州特色、造福忻州农民的特色现代农业道路,为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产业富农。与三区三带布局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地域特色种植、生态规模养殖、品牌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拓宽农民增收空间。坚持生态兴农。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路子,推广新型种养模式,进行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形成产业布局合理、资源高效利用、生产生态安全、环境持续改善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坚持创新强农。推广新技术,大力推进智慧农业;开.拓新市场,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和休闲农业;培育新农民,大力打造新型职业农民队

20、伍。坚持改革活农。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产权流转体系等,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坚持多措惠农。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不断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倡导“万众创业、大众创新 ”,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拓宽外部渠道,落实支农政策,盘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坚持依法治农。加强农业法制建设,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发展、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稳定,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在法治框架下活动。三、发展目标到 2020 年 , 全 市 农 业 现 代 化 建 设 取 得 明

21、 显 进 展 , 农 产 品供 给 体 系 质 量 和 效 率 显 著 提 高 ,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更 加 合 理 ; 农 民收 入 持 续 稳 定 增 加 , 农 民 生 活 达 到 全 面 小 康 水 平 ; 新 农 村 建 设取 得 突 破 , 贫 困 人 口 全 部 脱 贫 , 城 乡 发 展 更 加 协 调 ; 农 业 生 态明 显 好 转 ,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 显 著 增 强 ; 农 村 经 济 体 制 改 革取 得 重 大 进 展 , 法 治 建 设 有 序 推 进 , 农 村 社 会 和 谐 稳 定 。农 业 产 业 结 构 。 农 林 牧 渔 业 增

22、 加 值 达 到 75 亿 元 , 农.产 品 规 模 以 上 龙 头 企 业 加 工 企 业 产 值 与 农 业 总 产 值 比 达 到1:1。 农 业 的 观 光 休 闲 、 文 化 传 承 等 功 能 进 一 步 拓 展 , 农 村 一二 三 产 业 融 合 程 度 不 断 深 化 , 农 业 农 村 服 务 业 快 速 发 展 。农 产 品 供 给 能 力 。 粮 食 综 合 生 产 能 力 稳 定 在 160 万吨 以 上 ; 蔬 菜 、 水 果 、 肉 蛋 奶 总 产 量 分 别 达 到 100 万 吨 、 49万 吨 、 25 万 吨 、 8 万 吨 、 15 万 吨 以 上 ;

23、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水 平稳 步 提 升 ,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例 行 监 测 总 体 合 格 率 稳 定 在 97%以 上 。农 业 物 质 技 术 装 备 水 平 。 高 标 准 农 田 比 重 持 续 提 高 ,新 建 高 标 准 农 田 130 万 亩 , 耕 地 地 力 等 级 提 高 1 个 等 级 ; 新 增农 田 有 效 灌 溉 面 积 20 万 亩 , 农 业 灌 溉 用 水 有 效 利 用 系 数 达 到0.6; 农 作 物 耕 种 收 综 合 机 械 化 水 平 达 到 63%左 右 ; 培 训 培 育新 型 职 业 农 民 累 计 达 到 4 万 人

24、 , 农 民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进 一 步 提 高 。农 业 生 产 经 营 组 织 方 式 。 现 代 农 业 经 营 主 体 不 断 壮 大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社 健 康 成 长 , 多 种 形 式 的 适 度 规 模 经 营 稳 步 发 展 ,全 市 年 销 售 收 入 在 100 万 元 以 上 的 农 产 品 加 工 龙 头 企 业 达 到240 个 以 上 , 农 产 品 加 工 龙 头 企 业 销 售 收 入 达 到 105 亿 元 以 上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社 达 到 1.2 万 家 以 上 。脱 贫 攻 坚 与 农 民 收 入 水 平 。 农 村 居 民

25、 人 均 可 支 配 收 入达 到 9000 元 , 年 均 增 长 6.6%左 右 , 贫 困 地 区 农 村 居 民 人 均纯 收 入 年 均 增 长 率 高 于 全 市 平 均 水 平 , 到 2020 年 实 现 贫 困 人.口 全 部 脱 贫 。农 业 资 源 利 用 与 生 态 环 境 保 护 。 基本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化肥、农药零增长, 农 作 物 秸 秆 综 合 利 用 率力 争 达 到 95%以 上 , 畜 禽 粪 便 污 染 基 本 得 到 治 理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与 公 共 服 务 。 农 村 水 电 路 气 房 等 基 础 设施 建 设 不 断 加

26、 强 , 科 教 、 文 化 、 卫 生 、 体 育 全 面 发 展 , 社 会 保障 体 系 更 加 健 全 。专栏2 :“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序号 类别 指 标 2015年 2020年 年均增长 (%)农林牧渔增加值(亿元) 64.50 75 3农业增加值(亿元) 27.46 30 1.8畜牧业增加值(亿元) 30.70 45 8林业增加值(亿元) 4.18 5.3 5渔业增加值(亿元) 0.139 0.17 41 农业结构农林牧渔服务业(亿元) 1.93 2.52 5.5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150.25 160 1.27蔬菜总产量(万吨) 73 100 6.5水果总产

27、量(万吨) 12 49 32.52 农产品供给 水平肉类总产量(万吨) 15.73 20 5.禽蛋总产量(万吨) 6.8 7.5 2奶类总产量(万吨) 11 15 6.4水产品总产量(万吨) 0.3 0.45 8.45油料总产量(万吨) 2.5 3 3.7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97 97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 200 220 1.923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57.94 63 5.06耕地保有量(万亩) 633.44 不低于596.608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0.5 0.6 0.1森林覆盖率(%) 18.4 21 2.6草原植被综合

28、覆盖率(%) 68 70 2化肥年总用量(万吨/折纯量) 12.39 不超过 13 4 农业可持续 发展水平农药年总用量(吨) 403.23 不超过 500 农民专业合作社数(家) 9430 12000 4.9家庭农场(个) 2256 2500 2.15 农业组织方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万人) 1.2 5 年累计 4 万人 -.专业种养殖大户(个) 3838 7000 12.7带动农户数(万户) 18.69 20 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550 9000 6.66 农民收入水 平脱贫总人数(万人) 35.24 0 -100注:带为五年累计数。第三章 调整结构 优化布局以农业供给

29、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产加销一体”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市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产业结构,构建特色现代农业生产功能区,打造农业生产新业态,实现将我市建设成为草茂林丰、农牧融合、生态良好、资源循环、农民富裕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特色农业发展区的总体目标。一、 “三区三带”布局按照“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特色明显、功能融合互补”的原则,依据山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构架,统筹考虑忻州市各区域特点和现状,构建东部山区农牧生态复合发展区、中部盆地粮菜高效保障区、西部高原农林牧草融合发展区三大区域;打造东部自然山水与生态农业旅游融合互动带、中部

30、温泉休闲与现代农业观光融合互动带、.西部黄河民俗文化与特色产业融合互动带三大产业带,推动区域主导产业实现跨越发展。东部山区农牧生态复合发展区。主要包括代县、繁峙县、五台县和五台山景区。区内重点布局优质杂粮、中药材和草牧产业。中部盆地粮菜高效保障区。主要包括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区域内重点布局优质高效粮食、蔬菜、水果产业。西部高原农林牧草融合发展区。主要包括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区域内重点布局优质杂粮、油料、草牧业。东部自然山水与生态农业旅游融合互动带。主要包括代县、繁峙县、五台县和五台山景区等。以特色农产品观赏五台山自然风光、雁门关长城景观、红色旅游

31、为开发主线,打造集自然景观与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农业带。中部温泉休闲与现代农业观光融合互动带。主要包括忻府区、定襄县、 原平市等。以北合索村温泉、奇村温泉、顿村温泉、大营温泉、汤头温泉、忻府禹王山庄、原平同川梨乡、定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开发主线,着力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带。西部黄河民俗文化与特色产业融合互动带。主要包括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等。以偏关老牛湾、特色文化“河曲二人台” 、保德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开发主线,着力打造文化观光农业带。专栏 3:三区三带分布范围.序号 名称 范围1 东部山区农牧生态复合发展区 代县、繁峙县、五台县、五台山景区2 中部盆地粮菜高效保障区 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3

32、 西部高原农林牧草融合发展区 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 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4 东部自然山水与生态农业旅游融合互动带 代县、繁峙县、五台县、五台山景区5 中部温泉休闲与现代农业观光融合互动带 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6 西部黄河民俗文化与特色产业融合互动带 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根据全省“十三五”期间提升总体布局,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产业,按照“调结构、强产业、做特色、优品质”的总体思路,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围绕人民多层次需求,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全面提升粮食、杂粮、蔬菜、干鲜果、畜牧、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发展质量,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专栏 4:“十三五”时

33、期农业产业布局序号 产业 县(市、区) 建设目标玉米 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五台县、代县、 繁峙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等1 粮食杂粮代县、五台县、繁峙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宁武县、静乐县等稳定粮食产能,调减玉米种植面积,适度扩大杂粮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尽快形成具有明显优势的集中连片特色杂粮区2 蔬菜 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等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和质量安全水平,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片区3 干鲜果 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代县、五台县等发挥区域优势,以提质增效为主线,以打造忻州优势特色品牌为重点,形成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干鲜果生产优势区

34、.二、四区百园示范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按照“ 保生态、强特色、提收入 ”的总体思路,鼓励具备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在全市重点打造忻定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神五岢特色优质杂粮示范区、东西两山功能农业示范区、繁代台草牧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 100 个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力争到“ 十三五 ”期末,区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基础设施建设、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农村收入等主要指标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试验田、样板区。忻定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引领示范全市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以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园)为重点,打造高效 农 业 示 范 区 、 优 质 农 产 品

35、主 产 区 、 产 业 融 合 发 展 引 领 区 , 充分 发 挥 辐 射 带 动 作 用 , 示 范 引 领 全 市 现 代 农 业 、 特 色 农 业 的 发 展 。肉牛 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 神池县、五寨县等奶牛 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繁峙县、河曲县等肉羊 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五台县、代县、 繁峙县、神池县、偏关县等绒山羊 岢岚县 、五寨县、宁武县、保德县、河曲县 等猪 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代县、繁峙县等鸡 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代县、繁峙县等4畜牧业特种养殖繁峙县、静乐县、五寨县、岢岚县、偏关县、德保县等加快优质肉牛、肉羊等草食畜发展,强化标准化养殖园区

36、建设,推广标准化管理技术,提升草食畜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稳定猪、鸡生产,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适当发展特种养殖,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发展生态循环中央模式,形成津京唐特别是太原都市圈重要的畜产品供应基地5 中药材 繁峙县、五寨县、静乐县、五台县等 稳步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和规模,打造中药材生产基地.神五岢特色优质杂粮示范区。以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为目标,以各种类型的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为重点,以“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为主要内容,打造特色杂粮优势区、品牌农业引领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实现区域内农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东西两山功能农业示范区。以适应居民消费新需求为目标,以提升绿

37、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水平为重点,以发展功能农业,提高高端功能农产品供给能力,使农产品供给品种和质量上更契合消费者需求为主要内容,打造功能农业核心区、高端农产品开发区和健康特色产品集成区,实现区域内农产品结构提档升级。繁代台草牧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构建山地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重点,以生态恢复和农林牧草融合发展为主要内容,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优质畜产品主产区和农牧结合样板区,努力开创“粮丰林茂,农畜双丰” 的新局面。专栏 4:“十三五”时期忻州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一县一业一园区” 的思路,按照“提质一批、扩张一批、建设一批” 的思路,全面启动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力争“ 十

38、三五”期间,全市建成 100 个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其中特色种植园区 35 个(设施农业园区 25 个,优质水果园区 10 个) ,规模养殖园区 35 个,农产品加工园区 10 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4 个,休闲观光园区 10 个,物流电商园.区 5 个和 1 个市级“杂粮之都 ”综合园区。 “提质一批”就是在原有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基础上,瞄准打造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以规模化特色种植业为基础,突出企业主体,集聚产业、集聚要素,统筹布局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等功能板块,推动特色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扩张一批”就是依托现有龙头企业产业基础,瞄准打造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合企业品牌,聚合企业

39、力量,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延伸生产、科研、流通等产业链条,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入园创业就业等多种形式,实现产业园规模扩张。 “建设一批” 就是抓住开发区改革创新的机遇,在农业发展特色明显、生态良好、产业融合有潜力的地方,高标准、高水平、高起点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区,聚集产业、企业、企业家、形成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要素集约、服务集中的新格局,打造农业新兴产业的“集聚区 ”1、种植园区:忻府区金山出口香瓜设施种植园;忻府区富村园温室园;忻府区欣欣生态园;原平市双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原平市王家庄聚满园设施蔬菜示范园区;河曲县南元设施农业示范园区;保德县繁庄塔设施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保德县兴旺庄设

40、施农业园;偏关县老营日光温室蔬菜园;原平市北岗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原平市王家庄西街设施农业示范园;原平市醇阳镇郑家营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定襄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五台县阳白设施农业园区;五台县郭家寨晶作设施蔬菜园;繁峙青园设施农业园区;宁武县怀道食用菌园区;宁武县化北屯设施蔬菜园区;岢岚县光伏食用菌园区;岢岚县闫家庄惠农康蔬菜园;忻府区有机黑糯玉米种植园;五台县万寿菊育苗种植园;五台县鼎盛福樱桃种.植园;代县无公害水稻种植示范园;代县长城中药材种植园;繁峙县东山黄花菜种植园;静乐县黑枸杞种植示范园区;河曲县富硒杂粮种植园区;繁峙县麻地沟中药材种植园区;繁峙县大丰收黄芪种植园;静乐县欣丰中药材种植园;

41、五寨县大同沟黄芪种植园;五寨县黄土坡中药材种植园;五寨县峰子头药材种植园;河习头优质酥梨示范园;兴旺庄优质苹果示范园;杨胡优质葡萄采摘示范园;万林源玉露香酥梨园;东南贾酥梨园;于家沟水果园;大烟旺酥梨示范园;鹿蹄涧优质水果示范园;赵家庄优质白水杏园;寺沟白水杏种植园。2、畜牧业园区:杨方口“4+1”大象生猪养殖园;怀道“4+1”大象生猪养殖园;银山湖奶牛场;华巍养殖有限公司;如亮养殖专业合作社,鼎庚农场;鑫懿康养殖合作社;沃野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丰绿玉养殖专业合作社;天河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田源毛驴养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万棉肉牛育肥场;绿洲兔养殖专业合作社;顺喜种羊场;晋岚绒山羊育种中心;河滩奶牛

42、育种有限公司;青羊岭种羊场;旺荣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玉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晋北肉牛养殖合作社;永丰禽业有限公司;棉园种羊场;科发养殖专业合作社;犇腾乳业有限公司;原平农场奶牛场;闫庄镇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神丰源养殖专业合作社;豆村镇兴农养殖专业合作社;富云牧业有限公司;裕丰畜牧有限公司;祥牧业有限公司;晋神五和畜牧科技有限公司;黄河养殖专业合作社;金亥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鼎盛种猪繁育有限公司。3、物流电商园区:忻州市电商产业集聚区;山西省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晋北小杂粮基地产业园区;静乐县电商产业园区;山西.沱兴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十万亩有机农业种养殖基地有机农副产品加工及国际销售平台;繁

43、峙县众创产业园区;4、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园区:北合索乡北合索村;山西凤凰山生态植物园有限公司;子干梨花观光农业;灵境藜麦基地;鹿蹄涧文化旅游园;宁武县西马坊鑫鑫农家乐;山西峰源恒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窑子上村“显圣寺 ”佛教文化旅游示范点;森泰绿源;周通农业生态园;河曲县南元村农业示范观光园区;康熙枣园;丰厚连仙桃葡萄采摘园。三、五大业态推进根据忻州市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按照“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产业规模、调长产业链条、调活经营模式”的总体思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坚持走绿色生态路、打特色优质牌,着力打造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功能农业、安全农业五大农业新业

44、态。(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统筹粮经饲,突出特色产业,推进杂粮、干鲜果、蔬菜、草食畜协调发展。做强做精杂粮产业。加大优质杂粮品种培育和先进技术推广力度,扩大优质杂粮种植规模。加大农机装备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加快杂粮生产全程机械化。加大优质杂粮产地产品认证力度,建设全国优质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加强杂粮方便食品的研发生产,培育扶持一批杂粮加工龙头企业,推动杂粮全产业链开发,把我市打造成全省优质杂粮开发示范基地和产销.中心,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做大做优果菜产业。稳定并适当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水平和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特色蔬菜,创建省部级蔬菜标准园 20个

45、。以转型升级和突出特色品牌建设为重点,加大集成技术推广力度,建设忻定盆地边坡丘陵夏杂果基地、原平、代县优质梨基地、黄河沿岸两红(红枣、海红)基地、东西两山优势新特果(大果沙棘、钙果、黑枸杞、大果榛子)四大果业基地区,发展特色瓜菜 5 万亩、果业 10 万亩。 做优做强畜牧产业。坚持“草畜结合,强牧富民” 的指导思想,依托规模养殖园区、规模养殖场(区) 、家庭牧场和规模养殖户建设,构建畜牧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以羊、牛、驴为重点的草食畜牧业,促进草牧一体化发展。提升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禽业,打造环芦芽山地区绒山羊产业带,不断提高现代畜牧业发展质量。同时积极引进一批国内外畜牧知名加工企业落户忻州,提高奶

46、业产业化水平。 (二)大力发展功能农业。坚持农产品营养化、功能化发展方向,面向中高端市场,推进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大力发展藜麦、黑枸杞、中药材等高附加值农产品,加快忻州特色农产品药食化、功能化、主食化、副食化。实施中药材产业崛起工程,突出抓好晋北原料药基地建设,依托东西两大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建设东部五台山、恒.山和西部管涔山、云中山两大中药材产业基地,发展 5 大道地中药材及食药同源产业,把功能农业培育成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新的增长点。(三)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品牌蕴含着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和信赖。坚持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企业品牌建设。继续加大“ 三品一标” 认证力度。健全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生

47、产、加工及流通标准化建设。农业生产标准化率达到 30%以上。以产业为依托,建立品牌管理体系,整合现有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全省顶尖、全国叫响的“ 忻 ”字号知名品牌。(四)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加快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推广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果菜沼畜循环发展等绿色种养模式。持续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围绕“ 山、水、路” 三大主体框架,继续实施干线通道及城郊乡村绿化、主要河流水源保护与生态修复、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森林质量提升、林业生态保护、退耕还林扶贫六大工程,加快构建 “一核两区三河五路”生态建设新格局,着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五)大力发展安全农业

48、。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要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和监管制度,强化源头治理,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实施农产品“身体证” 计划,建立健全黑名单制度,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实现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全覆盖,打通质量监管最后一公里,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要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专栏 5:农产品提质增效重大工程1、粮食高产稳产工程。按照“镰刀湾” 地区种植结构调整要求,按照减玉米、扩杂粮的思路,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创建 10 个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推进粮食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和结构转型。示范片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2、

49、杂粮产业振兴工程。实施杂粮振兴工程,突出打造十大优势特色杂粮之乡,主推十大先进实用技术,建设百个以上杂粮高产规模示范区(村) ,培育百个以上杂粮产销合作社,做强十大杂粮加工龙头企业,认证百个以上“三品一标”杂粮产品,创建百个以上杂粮电商营销平台,打造十大特色杂粮名优品牌,创建一个杂粮科技研发与产品展示中心,兴建一个大型杂粮批发交易市场及综合园区。到规划期末,全市杂粮总面积稳定在 300 万亩以上,新技术推广率达到 80%以上。杂粮农机参与率达到 100%,杂粮生产全程机械化率在 20%以上。杂粮优质高效新品种使用率达到 80%以上。杂粮农产品加工率达到 40%以上,商品率达到 60%以上。3、蔬菜产业提升工程。在稳定现有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坚持巩固、完善、提高、发展的原则,推进蔬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推.动蔬菜加工产业,开展净菜加工、包装等初级加工,以及脱水蔬菜、冻干蔬菜、方便食品、预制菜肴等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到规划期末,全市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 35 万亩左右,总产量达到 100 万吨,产值突破 16 亿元。4、水果产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农业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