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071010 上传时间:2019-02-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线段运算专题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 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压轴题1 (10 分)如图,C 为线段 AB 延长线上一点,D 为线段 BC 上一点,CD=2BD ,E 为线段 AC 上一点,CE=2AE(1)若 AB=18,BC=21 ,求 DE 的长;(2)若 AB=a,求 DE 的长;(用含 a 的代数式表示)(3)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线段 AD 长度的 7 倍,则 的值为 考点: 两点间的距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1)利用 CD=2BD,CE=2AE,得出 AE= AC= (AB+BC) ,进一步利用BE=ABAE,DE=BE+BD 得出结论即可;(2)利用(1)的计算过程即可推出;(3)图中所有线段有

2、AE、AB 、AD、AC 、EB 、ED、EC、BD 、BC、DC 共 10 条,求出所有线段的和用 AC 表示即可解答: 解:(1)CD=2BD ,BC=21,BD= BC=7,CE=2AE,AB=18,AE= AC= (AB+BC)= (18+21 )=13,BE=ABAE=1813,DE=BE+BD=5+7=12;(2)CD=2BD ,BD= BC,CE=2AE,AB=a,AE= AC,BE=ABAE=AB AC,DE=BE+BD=AB AC+ BC=AB (ACBC)=AB AB= AB,AB=a,DE= a;(3)设 CD=2BD=2x,CE=2AE=2y,则 BD=x,AE=y ,

3、所有线段和 AE+AB+AD+AC+EB+ED+EC+BD+BC+DC=4y+3(2y3x)+2x+2x+3(2y3x)+2x+2x+2x+2x+2x=7(y+2y3x+x) ,y=2x,则 AD=y+2y3x+x=3y2x=4x,AC=3y=6x, = ,故答案为: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点间距离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但是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2 (10 分)如果两个角的差的绝对值等于 90,就称这两个角互为垂角,例如: 1=120,2=30,|12|=90,则1 和2 互为垂角(本题中所有角都是指大于 0且小于 180的角)(1)如图 1,O 为直线 A

4、B 上一点,OC AB 于点 O,OEOD 于点 O,直接指出图中所有互为垂角的角;(2)如果一个角的垂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 ,求这个角的度数;(3)如图 2,O 为直线 AB 上一点,AOC=75,将整个图形绕点 O 逆时针旋转n(0n90) ,直线 AB 旋转到 AB,OC 旋转到 OC,作射线 OP,使BOP= BOB,求:当 n 为何值时,POA与 AOC互为垂角考点: 余角和补角;角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 新定义分析: (1)根据互为垂角的定义即可求解;(2)利用题中的“一个角的垂角等于这个角的补角的 ”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3)分 0n75,75n90 两种情况讨论可得 n

5、 的值解答: 解:(1)互为垂角的角有 4 对:EOB 与 DOB,EOB 与 EOC,AOD 与COD,AOD 与AOE ;(2)设这个角的度数为 x 度,则当 0x90 时,它的垂角是 90+x 度,依题意有90+x= (180x) ,解得 x=18;当 90x180 时,它的垂角是 x90 度,依题意有x90= ( 180x) ,解得 x=126;故这个角的度数为 18 或 126 度;(3)当 n=75 时 OC和 OA 重合,分两种情况:当 0n75 时,COC=n, AOC=75n,POB=BOB=n,AOP=180( POB+BOB)=1802n,AOPAOC=90,|(180

6、2n)(75 n)|=90 ,0 n 75,n=15;当 75n90 时,AOC=n 75,POB=BOB=n,AOP=180( POB+BOB)=1802n,AOPAOC=90,|(180 2n)(n 75)|=90 ,解得 n=55 或 115,75n 90,n=55 或 115 舍去综上所述;n=15 时,POA与AOC互为垂角点评: 主要考查了互为垂角和补角的概念以及运用互为垂角的两个角的差的绝对值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角之和为 180解此题的关键是能准确的从图中找出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计算出结果3 (8 分)如图(1) ,长方形纸片 ABCD,点 E、F 分别在边 AB、CD 上,

7、连接 EF,将BEF 对折,点 B 落在直线 EF 上的点 B处,得折痕 EM;将 AEF 对折,点 A 落在直线 EF上的 A处,得折痕 EN(1)若 AF: FB:BE=2:3:1 且 FB=6,求线段 EB 的长度;(2)如图(2) ,若 F 为边 DC 的一点,BE= AB,长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48,求三角形FEB 的面积考点: 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两点间的距离;三角形的面积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1)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 BE=BE,进而利用 AF:FB :B E=2:3:1 求出BE 的长即可;(2)利用三角形面积与矩形面积关系以及同高不等底三角形面积关系得出即可解答

8、: 解:(1)将BEF 对折,点 B 落在直线 EF 上的点 B处,得折痕 EM,BE=BE,AF: FB:BE=2:3:1 且 FB=6,BE=BE=6 =2,线段 EB 的长度为: 2;(2)由题意可得出:S AFB= S 矩形 ABCD=24,F 为边 DC 的一点,BE= AB,SFEB= SAFB= 24=9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同高不等底三角形面积关系,正确根据图形关系得出三角形面积是解题关键4 (8 分)已知 D 为直线 AB 上的一点,COE 是直角, OF 平分 AOE(1)如图 1,若COF=34,则 BOE= 68 ;若COF=m,则 BOE= 2m ;

9、BOE与COF 的数量关系为 BOE=2COF (2)在图 2 中,若COF=75,在 BOE 的内部是否存在一条射线 OD,使得 2BOD 与AOF 的和等于BOE 与 BOD 的差的三分之一?若存在,请求出 BOD 的度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当射线 OE 绕点 O 顺时针旋转到如图 3 的位置时, ( 1)中BOE 和COF 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若不成立,求出BOE 与COF 的数量关系考点: 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1)由COF=34 , COE 是直角,易求 EOF,而 OF 平分AOE ,可求AOE,进而可求BOE,若 COF=m,则

10、BOE=2m;进而可知BOE=2 COF;(3)由前面的结论,当COF=75,得到 BOE=275=150,并且EOF=AOF=9075=15,再根据 2BOD 与AOF 的和等于BOE 与BOD 的差的三分之一,可得到关于BOE 的方程,解方程得到 BOD=15,因此在 BOE 的内部存在一条射线OD,满足条件;(2)由于COE 是直角,于是 EOF=90COF,而 OF 平分AOE,得出EOF=(180 x)2,FOC= (180x)2+90=(360x)2,由此可得出结论解答: 解:(1)COF=34,COE 是直角,EOF=9034=56,又 OF 平分AOE,AOE=2EOF=112

11、,BOE=180112=68,若COF=m ,则 BOE=2m;故BOE=2COF;故答案是 68;2m;BOE=2COF ;(2)存在理由如下:如图 2,COF=75,BOE=275=150,EOF=AOF=9075=15,而 2BOD 与 AOF 的和等于BOE 与BOD 的差的一半,2BOD+15= (150 BOD) ,BOD=15(3)BOE 和 COF 的关系不成立设BOE=x,则EOF=(180x)2,FOC=(180x)2+90=(360 x)2,BOE+2FOC=360点评: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

12、中心的距离相等;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互余互补的含义5 (8 分)点 A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a,点 B 对应的数为 b,且 a、b 满足|a+3|+(b2) 2=0(1)求线段 AB 的长;(2)如图 1 点 C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 x,且 x 是方程 2x+1= x5 的根,在数轴上是否存在点 P 使 PA+PB= BC+AB?若存在,求出点 P 对应的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3)如图 2,若 P 点是 B 点右侧一点,PA 的中点为 M,N 为 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 P点,当 P 在 B 的右侧运动时,有两个结论:PM BN 的值不变; PM+ BN 的值不变,其中只有一个结论

13、正确,请判断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菁优网版权所有专题: 应用题分析: (1)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 a 与 b 的值,即可确定出 AB 的长;(2)求出已知方程的解确定出 x,得到 C 表示的点,设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m,由 PA+PB= BC+AB 确定出 P 位置,即可做出判断;(3)设 P 点所表示的数为 n,就有 PN=n+3,PB=n2,根据条件就可以表示出 PM=,BN= (n2) ,再分别代入 PM BN 和 PM+ BN 求出其值即可解答: 解:(1)|a+3|+ (b 2) 2=0,a+3=0,b2=0,a=3,b=2,AB=

14、|32|=5答:AB 的长为 5;(2)2x+1= x5,x=4,BC=6设点 P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 m,PA+PB= BC+AB,|m+3|+|m2|= 6+5,令 m+3=0,m2=0 ,m=3 或 m=2当 m3 时,m3+2m=8,m=4.5;当3 m 2 时,m+3+2m=8, (舍去) ;当 m2 时,m+3+m2=8,m=3.5点 P 对应的数是4.5 或 3.5;(3)设 P 点所表示的数为 n,PN=n+3,PB=n2PA 的中点为 M,PM= PN= , N 为 PB 的三等分点且靠近于 P 点,BN= PB= (n2) PM BN= (n 2) ,= (不变) PM+

15、BN= + (n2)= n (随 P 点的变化而变化) 正确的结论是:PM BN 的值不变,且值为 2.5点评: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运用,分段函数的运用,数轴的运用,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运用,去绝对值的运用,解答时了灵活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是关键6 (12 分) (1)已知数轴上 A、B 两点分别表示3、5,则 AB= 8 ,数轴上 M、N 两点分别表示数 m、n,则 MN= nm (2)如图 1,E、F 为线段 AB 的三等分点,P 为直线 AB 上一动点(P 不与 E、F、A 重合),在点 P 运动过程中,PE 、PF、PA 有何数量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考点: 两点

16、间的距离;数轴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到 AB 和 MN 的长;(2)分 P 在 A 左边,P 在 AE 上,P 在 EF 上,P 在 FB 上,P 在 B 右边,五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解答: 解:(1)由图形可知,AB=5(3)=8,MN=n m;(2)P 在 A 左边, PEPA=PFPE,即 2PEPF=PA;P 在 AE 上,PE+PA=PFPE,即 PF2PE=PA;P 在 EF 上,PE+PF=APPE ,即 2PE+PF=PA;P 在 FB 上,PE PF=APPE,即 2PEPF=PA;P 在 B 右边, PEPF=PAPE,即 2PEPF=PA故答

17、案为:8,nm点评: 考查了数轴、两点间的距离,关键是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以及分类思想的运用7 (4 分)把一张纸剪成 5 块,从所得纸片中取出若干块各剪成 5 块,再从以上所得纸片中取出若干块,每块又剪成 5 块,如此进行下去,到剪完某一次后停止时,所得纸片总数可能是( )A2011 B 2012 C 2013 D2014考点: 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根据剪纸的规律,每一次都是在 5 的基础上多了 4 张,则剪了 n 次时,每次取出的纸片数分别为 x1,x 2,x 3,x n 块,最后共得纸片总数 N,根据数的整除性这一规律可得出答案解答: 解:设把一张纸剪成 5

18、块后,剪纸还进行了 n 次,每次取出的纸片数分别为x1,x 2,x 3,x n 块,最后共得纸片总数 N,则N=5x1+5x1x2+5x2xn+5xn=1+4(1+x 1+x2+xn) ,又 N 被 4 除时余 1,N 必为奇数,而 2011=5024+3,2013=5034+1,N 只可能是 2013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必须探索出剪 n 次有的纸片数,然后根据数的整除性规律求得进行判断8 (10 分)如图,已知数轴上点 A 表示的数为 8,B 是数轴上一点,且 AB=14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5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t0)秒(

19、1)写出数轴上点 B 表示的数 6 ,点 P 表示的数 85t (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2)动点 Q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3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 P、Q同时出发,问点 P 运动多少秒时追上点 Q?(3)若 M 为 AP 的中点,N 为 PB 的中点点 P 在运动的过程中,线段 MN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线段 MN 的长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1)根据已知可得 B 点表示的数为 814;点 P 表示的数为 85t;(2)点 P 运动 x 秒时,在点 C 处追上点 Q,则

20、 AC=5x, BC=3x,根据ACBC=AB,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分当点 P 在点 A、B 两点之间运动时, 当点 P 运动到点 B 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求出 MN 的长即可解答: 解:(1)点 A 表示的数为 8,B 在 A 点左边,AB=14,点 B 表示的数是 814=6,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 5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t0)秒,点 P 表示的数是 85t故答案为:6, 85t; (2)设点 P 运动 x 秒时,在点 C 处追上点 Q,则 AC=5x,BC=3x,ACBC=AB,5x3x=14,解得:x=7,点 P 运动

21、7 秒时追上点 Q(3)线段 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 7;理由如下:当点 P 在点 A、B 两点之间运动时:MN=MP+NP= AP+ BP= ( AP+BP)= AB= 14=7,当点 P 运动到点 B 的左侧时:MN=MPNP= AP BP= (AP BP)= AB=7,线段 MN 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 7点评: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9 (12 分)如图 1,已知AOC=m,BOC=n且 m、n 满足等式|3m420|+ (2n40)=0,射线 OP 从 OB 处绕点 0 以 4 度

22、/秒的速度逆时针旋转(1)试求AOB 的度数;(2)如图 l,当射线 OP 从 OB 处绕点 O 开始逆时针旋转,同时射线 OQ 从 OA 处以 l 度/秒的速度绕点 0 顺时针旋转,当他们旋转多少秒时,使得POQ=10 ?(3)如图 2,若射线 OD 为AOC 的平分线,当射线 OP 从 OB 处绕点 O 开始逆时针旋转,同时射线 OT 从射线 OD 处以 x 度/秒的速度绕点 O 顺时针旋转,使得这两条射线重合于射线 OE 处(OE 在 DOC 的内部)时,且 = ,试求 x考点: 几何变换综合题;角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1)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求得 m=140,n=20,即得AOC

23、=140, BOC=20,从而得到结果;(2)设他们旋转 x 秒时,使得POQ=10,则AOQ=x,BOP=4x分当射线 OP 与射线 OQ 相遇前,当射线 OP 与射线 OQ 相遇后,两种情况,结合旋转的性质分析即可;(3)设 t 秒后这两条射线重合于射线 OE 处,则BOE=4t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COD 的度数,即可求得BOD 的度数,再根据 = 即可求得COE 的度数,从而得到 DOE、BOE 的度数,即可求得结果解答: 解:(1)|3m420|+(2n40 ) 2=0,3m420=0 且 2n40=0,m=140,n=20,AOC=140, BOC=20,AOB=AOCBOC

24、=160;(2)设他们旋转 x 秒时,使得POQ=10则 AOQ=x,BOP=4x 当射线 OP 与射线 OQ 相遇前有: AOQ+BOP+POQ=AOB=160,即:x+4x+10=160,解得:x=30;当射线 OP 与射线 OQ 相遇后有: AOQ+BOPPOQ=AOB=160,即:x+4x 10=160,解得:x=34答:当他们旋转 30 秒或 34 秒时,使得POQ=10;(3)设 t 秒后这两条射线重合于射线 OE 处,则BOE=4t OD 为 AOC 的平分线,COD= AOC=70,BOD=COD+BOC=70+20=90 ,COE= 90=40, DOE=30,BOE=20+

25、40 =60即:4t=60,t=15,DOE=15x,即:15x=30解得 x=2点评: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角的计算应该认真审题并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 (10 分)如图 1,已知AOC=2BOC ,AOC 的余角比 BOC 小 30,(1)求COB 的度数;(2)经过点 O 作射线 OD,使得 AOC=4AOD,求BOD 的度数;(3)如图 2,在AOB 的内部作EOF,OM、ON 分别为AOE 和 BOF 的平分线,当EOF 绕点 O 在 AOB 的内部转动时,请说明AOB+EOF=2MON 考点: 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1)设B

26、OC=x,则AOC=2x,根据, AOC 的余角比BOC 小 30 列方程求解即可;(2)分两种情况:当射线 OD 在 AOC 内部 当射线 OD 在AOC 外部,分别求出BOD 的度数即可;(3)OM、ON 分别为AOE 和BOF 的平分线,可得MOE= AOE,FON= BOF,所以MON=EOF+ ( AOE+BOF) ,即可得2MON=2EOF+AOE+BOF=AOB+EOF解答: 解:(1)设BOC=x ,则AOC=2x,依题意列方程 902x=x30,解得:x=40,即COB=40 (2)由(1)得,AOC=80,AOB= AOC+BOC=120,当射线 OD 在AOC 内部时,

27、AOD=20 ,则BOD=AOBAOD=12020=100;当射线 OD 在AOC 外部时, AOD=20 则BOD=AOB+AOD=120 +20=140;(3)OM 、ON 分别为AOE 和 BOF 的平分线,MOE= AOE, FON= BOF,MON=EOF+ ( AOE+BOF) ,2MON=2EOF+AOE+BOF=AOB+EOF即AOB+EOF=2MON点评: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角的计算,还用到了方程的思想注意(2)要根据射线 OD 的位置不同,分类讨论,分别求出BOD 的度数11 (12 分)如图 1,点 A、 B 分别在数轴原点 O 的左右两侧,且 OA+50=OB

28、,点 B 对应数是90(1)求 A 点对应的数;(2)如图 2,动点 M、N、P 分别从原点 O、A 、B 同时出发,其中 M、N 均向右运动,速度分别为 2 个单位长度/秒, 7 个单位长度/ 秒,点 P 向左运动,速度为 8 个单位长度/秒,设它们运动时间为 t 秒,问当 t 为何值时,点 M、N 之间的距离等于 P、M 之间的距离;(3)如图 3,将(2)中的三动点 M、N、P 的运动方向改为与原来相反的方向,其余条件不变,设 Q 为线段 MN 的中点,R 为线段 OP 的中点,求 22RQ28RO5PN 的值考点: 数轴;两点间的距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1)根据点 B 对应的数求得

29、 OB 的长度,结合已知条件和图形来求点 A 所对应的数;(2)由 M、N 之间的距离等于 P、M 之间的距离列式为,列方程求出 t;(3)由 M、N 之间的距离等于 P、M 之间的距离列式为,列方程求出 t,并求出RQ,RO 及 PN,再求出 22RQ28RO5PN 的值解答: 解:(1)如图 1,点 B 对应数是 90,OB=90又 OA+50=OB,即 OA+50=90,OA=120点 A 所对应的数是 120;(2)依题意得,MN=|(120+7t) 2t|=|120+5t|,PM=|2t(90 8t)|=|10t 90|,又 MN=PM,|120+5t|=|10t90|,120+5t

30、=10t90 或120+5t=( 10t90)解得 t=6 或 t=14,t0,t=14,点 M、N 之间的距离等于点 P、M 之间的距离(3)依题意得 RQ=( 45+4t)( 604.5t)=105+8.5t,RO=45+4t,PN=(90+8t) (1207t)=210+15t,则 22RQ28RO5PN=22(105+8.5t) 28(45+4t)5(210+15t)=0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数轴及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根据 M、N 之间的距离等于P、M 之间的距离列出方程求出 t12 (12 分)已知:A、B、C 为数轴上三个运动的点,速度分别为 a 个单位/秒、b 个单位/秒和

31、 c 个单位/秒(a、b、c 为正整数) ,且满足|5 a|+(b 3) 2=1c(1)求 A、B、C 三点运动的速度;(2)若 A、B 两点分别从原点出发,向数轴正方向运动,C 从表示+20 的点出发同时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几秒后,C 点恰好为 AB 的中点?(3)如图,若一把长 16cm 的直尺一端始终与 C 重合(另一端 D 在 C 的右边) ,且 M、N分别为 OD、OC 的中点,在 C 点运动过程中,试问:MN 的值是否变化?若变化,求出其取值范围;若不变,请求出其值考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轴;两点间的距离菁优网版权所有分析: (1)根据条件可以得出 c1 的整数,就可以得出

32、1c0,在根据|5 a|+(b3) 20 就可以求出 c 的值,再由非负数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2)设 x 秒后,C 点恰好为 AB 的中点,就有方程 3x+ (5x 3x)=20x,求出其解即可(3)设 OC=a,则 OD=16+a,根据中点的定义就有 ON、OM 的值,就可以求出MN 的值而得出结论解答: 解:(1)|5 a|+(b 3) 2 是非负数,1c0c 为正整数,所以 1c0,1c=0,c=1;|5a|+( b3) 2=0,5a=0,b3=0,a=5; b=3;答:A 点的运动速度为 5 个单位长度 /秒;B 点的运动速度为 3 个单位长度/ 秒;C 点的运动速度为 1 个单位长度/秒;(2)设设 x 秒后,C 点恰好为 AB 的中点,由题意,得3x+ (5x 3x)=20x,解得:x=4答:4 秒后,C 点恰好为 AB 的中点;(3)不变,MN=8理由:设 OC=a,则 OD=16+aM、N 分别为 OD、OC 的中点,ON= OC= a,OM= OD= (16+a)=8+ aMN=OMON,MN=8+ a a=8点评: 本题考查了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运用,行程问题的数量关系的运用,数轴的运用,线段中点的运用,非负数的性质的运用,解答时求 A、B、C 三点运动的速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运用中点的性质求 MN 的值是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