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运动和力复习课 物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课标考纲要求 : 1:认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了解定律的建立过程及理想化的实验方法。 2: 知道 二力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平衡条件由一个力确定另一个力 . 3:了解物体的惯性,能用物体的惯性 解释 自然界和生活中的 有关现象 4:了解摩擦力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探究 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中考命题形式: 1:上述考点常以填空、选择题 出现。 2:中考主要考查学生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填空、选择) 。 3: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了解,运 用上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4:考查对力和运动关系,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填空、选择)
2、 大胆说出来: 1、你知道那些知识点?哪些易错知识点? 2、了解(知道学会)哪些物理研究方法? 3、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个实例吗?如教室中的某个现象? 力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状态不改变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状态 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不受力 受平衡力 受非平衡力 物体受力情况 物体运动情况 力和运动 命题点: 平衡力判断及应用 力的作用 效果 1 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静 止不动时,她受 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 对 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 力” )运动员将跳板压弯,说明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 _ 平衡力 状态 图说物理,回归课本 命题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小明骑自行车上学途中,为了减
3、小车速,要捏紧车闸,这是通过 _的方法增大摩擦 (2016宿迁 12改编 ) 命题点: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如图所示,旅游鞋的鞋底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主要是通过 _来 _ (选填“增大”或“减小” )摩擦 (2016扬州 2改编 ) 增大压力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命题点:平衡力的判断及应用 牛顿第一定律 4 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是因为运动员和降落伞作为整体受到的重力和阻力是一对 _(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 )假设在下降过程中跳伞运动员和伞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跳伞运动员和伞将会_ (教材素材改编题 ) 匀速下降 平衡力 命题点:惯性的理解 4如图所示,锤子的锤头变松了,人们常
4、用锤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 _(选填“锤头”或“锤柄” )的惯性,其质量越 _(选填“大”或“小” ),越容易套紧 锤头 大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2、如图所示,吊在天花板下面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某一天,吊线突然间断开的同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则电灯将( ) A竖直向下匀速运动 B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C保持原来静止状态 D竖直向上匀速运动 C 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在不受力时, 原来静止的仍然保持静止 考点二:二力平衡 2、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水杯,如题 2图所示,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水杯的重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 B、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桌面的压
5、力 C、水杯的重力与水杯对地球的吸引力 D、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水杯的支持力 A 考查对二力平衡的理解 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 的区别 相互作用的力 平衡力 受力物体 力的变化 作用在 不同的两个物体 上 同时产生 同时变化 同时消失 作用在 同一物体 上 一个力变化,另一个力不一定变化,可能会变为非平衡力 易错点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 F的作用,其 F-t和V-t图象分别如乙、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 t=1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闯关考点三:摩擦力 5 3 一 命题点 1 力学知识综
6、合题 1 (2016重庆 A卷 5题 3分 )中国已成为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全球最大应用市场,在第二届中国 (重庆 )国际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论坛暨博览会上,如图所示是 送餐机器人工作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餐盘相对于机器人是运动的 B餐盘中食品受到平衡力作用 C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过程中机械能增大 D机器人在水平地面匀速前行时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玩转重庆中考真题 类型一 结合单一背景考查 B 第 1题图 1 (2013重庆 A卷 5题 3分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车受力被拉动后惯性增大 B使木筏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人 C水桶提得越高,它
7、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小 D弹簧被拉长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第 7题图 类型 二 结合多背景考查 D 2如图所示,关于生活中力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足球被福娃踢出后,会在惯性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前运动 B小张用吸管喝饮料,是利用了嘴对饮料的作用力将其吸入口中 C运动鞋底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鞋子与地面的摩擦力 D小王没有将地面上的箱子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摩擦力 第 9题图 C 命题点: 1 使小车静止从斜面同一高度自由滑下的目的 (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 2改变水平面上的材料 (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3转换法的应用 (通过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来表示阻力
8、的大小,运动的距离越远,表示所受的阻力越小 )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控制小车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同,改变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 ) 实验突破 实验一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5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继续运动的原因 (小车具有惯性 ) 6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 (参见 P8考点梳理 ) 7实验推理 (科学推理法 ) 8小车在水平面停下来的原因 (受到阻力的作用 ) 9实验探究方法 (科学推理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 ) 实验结论: 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物体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做匀速直线运动 演示实验 在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 同一小车从静止下滑 到达斜面底端速度相同 棉布表面 木
9、板表面 比较小车滑行的距离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_(只要求写出一种即可 ) ( 2) 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通过的距离越 _ ( 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 在水平面上滑动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 _运动 (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 (5)在水平面滑行的小车受到的重力和小车对水平面的压力 _(选填“是”或“不是” )一对平衡力 珍爱生命 文明伴我行 由图
10、片的现象你能提出哪些物理问题并何解释? 实验二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命题点 : 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参见 ) 2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的目的 (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运用了二力平衡的原理 ) 3转换法的应用 (通过弹簧测力计示数即拉力的大小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 ) 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a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只改变压力的大小 ) b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只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 5表格数据分析与结论总结 6实验方法的改进 (实验过程中很难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装置不需要木块做
11、匀速直线运动也能方便、准确地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 实验结论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 例 2 (2016黔东南州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所用器材有:木块、长木板、棉布、毛巾和弹簧测力计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知识,从而测出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1)实验中,若将木块由平放改为竖放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实验中,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增大水平拉力,木块仍保持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_;如果增大运动中木块受到的拉力,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_;如果增大木块匀速运动的速度,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_ (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补 充 设 问 ( 3)某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所示,实验中 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补充设问题图 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