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 2018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全真试题附答案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帖子下面(往下拉)下载 WORD 编辑的 DOC 附件使用! 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期末全真试题学校 班级 姓名 一、积累运用(28 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3 分)A、跳踉 ling 自诩 x 警惕 t 赐给 cB、嗥叫 ho 牛仔 zi 滑稽 j 头衔 xinC、赫然 h 够呛 qing 陛下 b 撬去 qio D、膺惩 yng 弥漫 m 称职 chn 区寄 u 2、下列词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在方格内改正。 (4 分) 横
2、行无际 不屑一顾 昂首阔步 凶神恶煞 按捺不住 奄奄一息 如怨如诉 万籁具寂 殚智竭力 无以复加 下流无耻 喜笑颜开 赅人听闻 随声附和 钦差大臣 不可救药 3、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欠妥的一组是( ) (3 分) A、我对他起初并无信心,姑妄从之。 姑妄从之:姑且按照他的办法来做。 B、贼易之。 易:容易。 C、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不可救药: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D、把全世界的地下宝藏都指点给他。 指点:指出来使人知道。 4、对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 (3 分) A、 最后一片叶子作者欧 亨利英国小说家。 B、 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 ,
3、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族故事集。 C、 农夫和蛇选自伊索寓言相传为希腊被释的奴隶伊索所作。 D、 童区寄传的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5、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 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人家” 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6、默写填空。 (5 分) 停车坐爱枫林晚,_。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
4、寐,_。 晴空一鹤排云上,_。 _,岁岁重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_。 7、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 (3 分) 示例: 书名:三国演义 人物:诸葛亮 故事:草船借箭 书名: 人物: 故事: 8、参加下列综合性学习活动。学校举办“推广普通话活动周 ”,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4 分) (1 )请你设计一条富有感染力的宣传语。 (2 )你认为在活动周中应开展哪些语文活动?请列举三项。 (3 )就学校如何推广普通话问题,请你向校长提出一条富有创意的建议。 (4 )一个时期以来,广播电视上方言节目频频出现。校报记者请你结合此
5、现象谈谈对推广普通话的看法。二、 阅读理解(42 分) (一)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 9-12 题。 (14 分)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 ”市者良久计曰: “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
6、;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 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日莫敢过其门,皆曰:“ 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9、解释加点的文言词语。 (4 分) 布囊其口。 囊: 恐栗,为儿恒状。 栗: 郎诚见完与恩。 诚: 吏护还之乡。 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4 分) 力上下,得绝。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11、文章是如何体现区寄胆识过人、智勇双全的?(3 分) 12、结尾一段对表现区寄有什么作用?(3 分)
7、 (二) 阅读下列课内现代文语段,完成 13-17 题。 (15 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的,有念“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 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
8、柚” 的 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3、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_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气氛,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_和_。 (3 分)14、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 严而不厉”性格的是( ) (3 分)A、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B、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D
9、、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5、有人对 “低下去,静下去”这六个字,加了圆点,并且从不同角度加以批注,其中最合理的一句是( ) ( 3 分) A、不写成“静下去,低下去”而写成“ 低下去,静下去”,这样记叙合理,符合声音的变化实际。 B、不写成“ 低了,静了 ”,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 ,这样体察入微,呈现声音的变化动态。C、不写成“不明显,听不清” ,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 ,这样照顾周到,表明并非被先生的读书声压低、吞没。 D、不写成“放小,变静”,而写成 “低下去,静下去”,这样用词讲究,暗示并非被先生的读书声吸引而放小音量或停止读书。
10、16、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文字加了标点符号,这是因为( ) (3分) A、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 B、学生读得快,先生读得慢。 C、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 D、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 17、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A、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B、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C、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 ,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 D、段末“拗”字生动描写了先生读书无限陶醉的神态。(三) 阅读下文,完成 18-21 题。 (13 分)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
11、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 20 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 200 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使当起了“义工” ,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
12、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 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 “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舞台上,一出卖苗郎 、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
13、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 ”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8、题目是 “冬季到台北
14、来看雨”,文中也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人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D、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与荔枝蜜一课写法相同。 19、第 段中 “紧紧” 、 “抓”、 “久久”和“颤巍巍” 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3 分) 20、第 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找出来写在下面。 (3 分)21、文中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肥嘟嘟”等语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从文中再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4 分) 三、写作(50 分) 22
15、、从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1 )请以 我二十年后某一天的日记为题,写一篇 600 字以上的文章。(2 ) “人间自有真情在,爱心暖如三春晖”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着父子之爱、母女亲情,也常见邻里间和睦相处,亲友间真诚相待,同学间友谊真挚,师生间情感依依请截取你熟悉的一段生活,以“ 真情”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600 字。附: 期末测试题答案 一、积累运用 1、 B 2、忌 俱 嬉 骇 3、 B 4、 A 5、 D 6、 霜叶红于二月花 将军白发征夫泪 便引诗情到碧霄 人生易老天难老 不尽长江滚滚来 7、如:西游记 孙悟空 三打白骨精。 8、 ( 1) 答案示例普通话是我们沟通的
16、桥梁。 (2 )答案示例演讲、辩论会、朗诵会、故事会、对口词等。(3 ) 答案示例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施以正面影响。把普通话纳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 (4 )答案示例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地方文化和地方传统的问题。推广普通话并不意味着要消灭方言,但也不宜任意扩大方言的影响。普通话虽作为正式交流用语,但不必在任何地方都使用普通话,那样不现实。推广普通话应考虑我国的实际,不能一刀切,不能操之过急。 点拨:第(1)小题应明确活动的意义、宗旨、特点等,只要涉及其中一个方面即可。第(2 )小题符合背景要求,具有语文活动的特点,能举出三项活动即可。第(3 )小题只要能给学校提出符合要求的建
17、议,且有一定的创意即可。第(4 )小题只要能就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及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推广普通话的方法等问题中的任何一个问题谈出自己的见解,不违背国家语言文字法,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 9、囊:口袋,这里作动词。 栗:通“栗”,发抖。诚:果真,表示假设。 之:往。 10、 用力地上下磨动,绳子断了。 做两个主人的奴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主人的奴仆呢? 11、文章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他的品质,如伪儿啼哭、以缚背刃、以利诱贼、疮手勿惮、哭叫报官等。 12、结尾通过劫缚者不敢过其门的侧面描写,烘托区寄精神的震撼力量。(二)13 、读书 静悄悄 人声鼎沸(或放开喉咙)14、B 15、A 16、D 17、C (三)18、D19、盼到亲人来临,内心十分激动、喜悦。 20、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21、黄澄澄红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