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pptx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61913 上传时间:2019-02-03 格式:PPTX 页数:40 大小:3.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20版高考地理(人教)一轮复习课件:第十二章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2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二章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3-,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采集、渔猎,原始平衡,土地,不协调,自然资源,迅速激化,-4-,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 环境空间 ,从环境中获取 物质和能量 。 (2)人类消费活动的 废弃物 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向环境 索取资源 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污染: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 自净能力 。,-5-,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特别提醒发展中国家一般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口增长很快,环境承受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

2、加之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因此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更严重。,-6-,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 发展 问题。 2.可持续发展。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 发展 。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 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 目的 。,(3)基本原则: 公平性 、共同性、 持续性 原则。,-7-,易错辨析可持续发展三个基本原则中,“公平性”强调享有的平等,侧重的是“权利”;“持续性”强调发展的协调,侧重的是“发展”;“共同性”强调保护的必然,侧重的是“义务”。,-8-,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1)走可持续

3、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人口基数 大 、素质 低 ,结构不合理。 资源 相对短缺 的问题将长期存在。 深刻的环境危机: 环境污染 仍在发展; 生态破坏 范围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2)行动纲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9-,4.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概念: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 经济 资源和 环境 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2)原则:资源输入 减量 化、资源 再利用 和使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3)基本途径:工业模式 清洁生产 ;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10-,考向一,考向二,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典题

4、研析 (2017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其灰分和硫分含量较低,所生产的冶金焦供应全国并出口。据调查,1998年山西省有1 800余家小焦化企业。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实施,山西省逐步关停这些小焦化企业,至2014年已形成4千万吨级焦化园区和14个500万吨级焦化园区,极大地改变了该产业污染严重的状况。下图示意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素养提升14,-11-,考向一,考向二,(1)分析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原因。 (2)指出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焦化产业运输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 (3)推测山西省建立大型焦化产

5、业园区后,在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中,对减少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素养提升14,-12-,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素养提升14,-1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命题立意 本题以山西焦化企业布局的变化为载体考查生产、运输过程中的污染及其治理措施,渗透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答案 (1)(企业规模小,数量众多,)技术水平低,设备落后,(生产过程中)能耗大,废弃物排放量大,污染点多面大。 (2)(企业分散,单厂原料和产品的量较少,采用公路运输,在运输过程中,)所用汽车(卡车)数量多,尾气排放量大,原料和产品装卸、运输过程中存在煤炭散落、煤粉漂浮等问题。 (3)生产过程:(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可

6、以采用清洁技术和设备,(减少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采用控制排放和回收再利用等技术和设备,(减少废弃物排放量,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运输过程:(由于生产集中,)可以修建铁路专用线,采用封闭运输。,-14-,考向一,考向二,整合构建 1.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原理(1)箭头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素养提升14,-15-,考向一,考向二,(2)箭头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

7、使环境质量下降。 (3)箭头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恶性的反作用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素养提升14,-16-,考向一,考向二,2.环境问题的形成机制及表现,素养提升14,-17-,考向一,考向二,3.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典型案例,素养提升14,-18-,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19-,考向一,考向二,即时训练 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 A.重金属盐 B.氮、磷营养物

8、C.固体废弃物 D.泄漏的石油 (2)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 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 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 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 (3)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 A.赤道附近 B.大洋中部 C.中、低纬近海 D.高纬近海,素养提升14,答案,解析,-20-,考向一,考向二,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典题研析 (2018江苏卷,111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素养提升14,-21-,考向一,考向二,(1)20022015年期间,该区域(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

9、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D.人均GDP增长是以工业废水排放量的增加为代价的 (2)该区域工业废水排放量在2005年发生转折,最可能的原因是( ) A.经济增长放缓 B.人口规模减小 C.环保政策变化 D.工业生产萎缩,素养提升14,-22-,考向一,考向二,思路分析,素养提升14,-2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命题立意 本题以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地图信息获取能力的同时,凸显我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显著成效,人地协调观地理素养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 答案 (1)C (2)C,-24-,考向一,

10、考向二,整合构建 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素养提升14,-25-,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26-,考向一,考向二,2.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素养提升14,-27-,考向一,考向二,3.循环经济与低碳经济,素养提升14,-28-,考向一,考向二,即时训练 (2018广东惠州一模)江侗乡“稻鱼鸭系统”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根据多山少地、降水充沛的自然条件,形成了在水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该耕作方法不使用农药、化肥。下图示意“稻鱼鸭”农事安排。据此完成下列各题。,素养提升14,-29-,考向一,考向二,(1)对“稻鱼鸭”耕作方法

11、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2)“稻鱼鸭”系统产生的效益有( ) 农产品品质优良 有效控制病虫草害 一年三熟产量大 增加了土壤肥力 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 A. B. C. D.,答案,解析,素养提升14,-30-,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环境问题成因、协调途径的分析思路 典题研析 (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

12、息地范围的变化。,-31-,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32-,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思路分析第(1)题,结合图示信息分三个阶段来描述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注意从 面积大小 、碎片化和 分布范围 等角度概括其变化。第(2)题,结合上题的结论分别分析两次栖息地变化的人为原因。要将图文中的有用信息与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对应起来。第一次变化: 大规模伐木 使栖息地面积退缩; 修建108国道 使栖息地碎片化。第二次变化: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使植被得

13、到恢复,栖息地面积有所 增加 ;108国道隧道通车后 人类活动 干扰减少,碎片化趋势减弱。第(3)题,注意“道路建设”的限定条件。从尽量避开、预留 生态通道 ,减少 植被破坏 ,修复已破坏的植被等角度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33-,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命题立意 本题以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的变化为主线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注重对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素养的考查。 答案 (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

14、、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34-,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思维建模 环境问题成因、协调途径的分析思路,-35-,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36-,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即时训练 (

15、2016上海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精准扶贫,需要厘清贫困的主要原因。,-37-,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材料一 云南省怒江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98%以上。 材料二 怒江州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全州土地总面积的41.31%。 材料三 怒江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梯级电站建设淹没了部分谷地农田。,-38-,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1)说明影响怒江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原因。 (2)简述怒江州经济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39-,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答案

16、 (1)主要问题: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规模已经超出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大,地表破碎,境内可利用土地较少。人类活动原因: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较多,梯级电站开发淹没部分谷底农田。 (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及初级农产品加工业;利用国家级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资源,适度发展生态旅游业。,-40-,考向一,考向二,素养提升14,解析 第(1)题,根据表格数据概括影响怒江州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人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小于人均实际建设用地面积;适宜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少于实际建设用地占总面积比重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紧缺,用地规模已经超出可供建设的土地资源。结合材料一和图示,从自然角度分析:地形特征可利用土地少;结合材料二、三从人文角度分析:生态功能保护区占地面积大;梯级电站建设占用谷地农田。第(2)题,怒江州生态脆弱,且土地资源紧缺,不可能通过扩大用地规模来发展经济,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出发,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地势起伏大,亚热带季风气候,生物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农林产品加工业;森林资源丰富,生态良好发展生态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