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業工程的歷史演進,工業工程的起源與定義,起源 1776 Adam Smiths 國富論 定義 工業工程,是一種運用數學、物理、社會科學,以及工程的分析、設計等專業知識與技術來設計、改進、建立人員、物料、裝備等整體系統,並對此種系統可能產生的結果,加以預測、認定、評估的專業工程科技。,工業工程之父泰勒,轉捩點 受到 George Wentworth 之影響 成為一位機械工程師 發表論文 1895 在ASME提出論文 1903 第二次在ASME提出 1907 在美國社會機械工程會報提出 1909 在ASME提出,吉伯萊茲,受泰勒影響極大 1912 微動作研究 動素(therbligs)分類後的基
2、本動作 用工業相機拍攝分解動作 實例:磚塊生產改善,IE的歷史演進,愛默生 效率與組織貢獻大 管理聖他費鐵路 效率獎金制 提出效率十二大原則 創意,常識,競爭協議,工作紀律,公平處理事務,可靠立即充實的記錄,工作分派,標準與過程,標準化狀況,標準作業,書面的實作標準與指令,效率獎勵。,IE的歷史演進,費堯 特別強調工業的經營哲學方法 將工商企業的經營區分為六大類 技術 商業 財務 安全 會計 行政,IE的歷史演進,工業革命後 生產機械化 機器時代 如何提高生產效率,IE的歷史演進,工程師泰勒科學管理之父 甘特,泰勒,發表科學管理原理 貢獻 用科學方法來確定工作標準 不同計件工資率 工頭專業化
3、腦力革命 工業工程的基礎 明確工作時間與方法,甘特,曾發表三本著作 五項貢獻 工作與獎金制 甘特管理時間對工人非常有利 倡導工人訓練 揭諸工商社會責任 甘特圖來計量管理結果 甘特圖,甘特圖,IE的歷史演進,世界經濟大恐慌 西電公司之霍桑工廠 莫吉遜應用於動作研究的常識 羅易、梅納德、史第美頓時間與動作研究及工資獎勵公式 興巴拉斯動作與時間研究 麥蘇遜工業工程手冊,IE的組織,1912 促進科學管理的學會 1915 泰勒學會 1920以前工業工程師學會 1922 美國管理學會 1948 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工業工程之進展,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 時間與動作研究 生產管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 作業研究
4、 太空時代 電腦技術、人體工程、決策分析 人工智慧、專家系統、研究實驗室,我國IE實施情況,35年:貴州大安航空製造廠 建立零件及裝配之標準 40年:兵工署之兵工廠推行工時制度 49年:裕隆汽車製造廠實施工作衡量 54年:大同公司開辦工作研究講習班 55年:美商飛歌公司於淡水成立工業工程部 負責傳統IE之工作項目 紡織公司、塑膠公司、電子工廠、機械製造業 長庚醫院、旅館、運輸業、超級市場、百貨公司、政府機構、生產工廠及家庭工作 花旗銀行,工業工程的功能,方法工程:製造程序分析、不良品減少、廢料再生 工作衡量:工作研究、時間衡量 控制功能:物料管理、品質管制、生產管理 工作評價:標準設定、提案改
5、善、獎工制度 成本分析:標準單位成本、產能分析 廠房佈置:製程安排、人員規制、產能需求計劃等,近代工業工程的功能(一),人力與組織 人力研究、工作衡量、加班研究、組織分析與設計、工作評價、人力精簡研究 成本控制 標準成本制度之建立、產量分析 方法工程 廠房佈置、物料流程、工作研究、保養維護修理、作業改善、作業分析 作業研究與系統設計 產品組合、運輸分配、應用數學模式、統計分析,近代工業工程的功能(二),績效衡量與評估 訂立標準、衡量生產部門的績效 設備規劃與專案評估 設備需求規劃、專案研究 管理制度的推動與設計 如 TQC、MBO、QCC 經濟效益評估 投資效益分析、工程經濟應用,近代工業工程
6、的功能(三),資訊技術 程式設計、系統分析 自動化技術 如 CAD、CIM、FMS 等 其他 操作維護、訓練推廣、獎金制度、工業安全,IE 扮演的角色,Material & Production Control IE Quality Control & Quality Assurance Financial Control Coordinator Manager,Programmer & System Analyst Consultant Others: Auditor 各行各業各種職務,IE 的未來展望,方法研究 協助設計 Robot 工作衡量 提高白領階級生產力 新的品管方法 TQM、IS
7、O,新的製造方式 電腦輔助CAXX、智慧型製造系統 整合資訊科技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導入 人因工程 Human Factor 之應用,IE 在花旗銀行(一),產品介紹 組織 目標 扮演角色 工作內容,IE 在花旗銀行(二),目標 I 工作合理化與舒適化 改善工作品質與服務品質 提高效率與生產力 降低成本 提昇競爭能力,目標 II Customer -以客為尊 Competition-領先同業 Change - 以變應變,IE 的生涯規劃,個人需求 錢多、事少、離家近 努力方式 產品附加價值、生產力、時效性 企業需求 創造產品利潤、制度規劃、以廠為家,IE 的工作方向變遷,工廠管理 品質管理 生產管理 製程管理,自動化OR 應用 系統發展 經營企劃,IE 精神,There is always a better 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