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哈三中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学年第一学段考试生物(文)试卷一、选择题1. 人体的内环境是指( )A. 组织液 B. 血液 C. 细胞内液 D. 细胞外液【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体内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2.正常情况下,下列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 呼吸酶 B. 葡萄糖 C. 血红蛋白 D. 纤维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考查对内环境成分的理解和识记。内环境中含有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以及细胞代谢所产生的代谢废物、激素、递质等信息分子和抗体等。【详解】呼吸作用发生在细胞内,呼吸酶位于细胞内;葡萄糖属于内环境成分;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纤维素属于植物多糖,不属于内环境成分。选 B。【点睛】关于内环境成分的两个易错点:(1)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血浆蛋白是血浆中 200多种蛋白质的总称。(2)纤维蛋白原纤维素纤维蛋白原是血浆蛋白的一种;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3.分析有关人体内部分体液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 A为组织液 B. B 为淋巴C. C为血液 D. D 为细胞内液【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考查对内环境组成及其物质
3、交换关系的理解。根据图中箭头的单双以及其方向可判断各组分的名称。【详解】淋巴液起源于组织液,终止于血浆,据此可判断 B为淋巴,A 为组织液,C 为血浆,则 D为细胞内液,血浆不等于血液,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C 项错误,A 项、B 项、D 项正确。【点睛】巧用单、双箭头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单方向(箭头)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 pH保持不变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本
4、题考查内环境稳态,考查对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及意义的理解。明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A 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血浆蛋白的含量有关,B 项正确;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C 项错误;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 项正确。5.下列有关血浆的叙述,错误的是A. 血浆渗透压约为 77kPaB.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值为 7.357.45C. 血浆的 pH值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的离子有关D. 血浆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答案】A【解析】【
5、分析】本题考查内环境,考查对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理解。明确内环境理化性质的正常范围及其维持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A 项错误;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值为 7.357.45,其 pH值能够保持稳定,与其中含有的 HCO3、HPO 42等缓冲物质有关,B 项、C 项正确。包括血浆在内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D 项正确。6.反射弧的组成不包括A. 感受器 B. 中枢神经 C. 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
6、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反射弧的组成成分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但是不包括中枢神经,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反射弧的五个组成成分,识记五个组成成分的名称,注意区分神经中枢和中枢神经。7.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两侧的电位称为静息电位,这是由于A. K+外流 B. Na +外流 C. K +内流 D. Na +内流【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细胞内钾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钠离子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钾离子有通透性,造成钾离子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
7、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详解】根据题意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故选 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静息电位形成的机理,注意区别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的不同,前者是钾离子外流,后者是钠离子内流。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A. 不消耗能量 B.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 神经递质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 D. 兴奋以电信号形式传递【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兴奋传递机制的理解。兴奋传至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
8、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详解】胞吐作用消耗能量,A 项错误;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使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B项正确;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神经递质不进入突触后膜,C 项错误;在突触中信号的转化形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 项错误。【点睛】区分突触前膜、突触、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形式:(1)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2)突触: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9.关于神经中枢的说法,错误的是A. 脑干中有呼吸中枢 B. 大脑皮层中存在语言中枢C. 脊髓中存在膝跳反射等反射的低级中枢 D. 下丘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答案】D【解析
9、】【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神经中枢及其功能的理解。明确各神经中枢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脑干中有呼吸中枢,大脑皮层中存在语言中枢,控制人类的听、说、读、写,脊髓中存在膝跳反射等反射的低级中枢,A 项、B 项、C 项正确,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D项错误。10.以下关于人脑的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短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B. 言语区 V区受损伤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 学习和记忆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 D. 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人脑的功能,考查对人脑功能的理解。人脑不仅具有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反射活动的功能,还具有语言
10、、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功能。【详解】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 项错误;言语区 V区为阅读中枢,受损伤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B 项正确;学习和记忆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C 项正确;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脊髓,D 项正确。11.与胰高血糖素发生拮抗作用的激素是A. 肾上腺素 B. 甲状腺激素 C. 胰岛素 D. 抗利尿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考查对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明确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均可以升高血糖,表现为协同作用,A 项错
11、误;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与血糖调节无关,B 项错误;胰岛素是降血糖的唯一激素,与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C 项正确;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与血糖调节无关,D 项错误。12.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饥饿时肝糖原可以转化成血糖 B. 人体血糖浓度约为 0.8-1.2g/LC. 胰岛 B细胞可以分泌胰高血糖素 D. 胰岛素可以降血糖【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考查对血糖平衡及血糖调节机制的理解。明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来源及其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补充血糖,A 项正确
12、;人体血糖浓度保持相对稳定,约为 0.81.2g/L,B 项正确;胰高血糖素由胰岛 A细胞分泌,C 项错误;胰岛素可以通过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贮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D 项正确。13. 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是()A.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C. 胰岛素 D. 生长激素【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成分,当食物中缺碘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则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增多,故 A正确,BC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
13、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以下哪个不是激素调节的特点A. 微量、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C. 作用范围比较局限 D.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考查对激素调节特点的理解。明确激素发挥作用的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激素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在动物体内激素含量少,但可以发挥高效的作用,A项正确;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后,通过体液运输,B 项正确;激素随体液运到全身,作用范围比较广,但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C 项错误,D 项正确。15.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为反射弧 B. 体液调节的反应
14、速度一般比较缓慢C. 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 D. 体液调节的作用时间比较短暂【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考查对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特点的理解。可在明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用方式的基础上判断各选项是否正确。【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 项正确;体液调节因子通过体液传送,反应速度一般比较缓慢,但体液调节因子在体液中存留时间较长,作用时间比较长,B 项正确,D 项错误;神经调节可准确支配效应器的活动,作用范围准确,但比较局限,C 项正确。【点睛】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反应速
15、度 迅速 较缓慢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16.在寒冷环境条件下机体通常不会A. 汗腺分泌减少 B. 毛细血管舒张 C. 骨骼肌战栗 D. 肝脏产热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考查对体温调节机制的理解。在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减少散热、增加产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详解】在寒冷环境条件下,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以减少散热,同时通过骨骼肌颤栗产生大量热量,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有机物氧化分解,促进产热,A 项、C 项、D 项不符合题意,B 项符合题意。17.渗透压感受器位于A. 血管 B. 下丘脑 C. 心脏 D. 垂体【答案】B【解析】【分
16、析】本题考查水盐平衡,考查对水盐平衡机制的理解。下丘脑中存在渗透压感受器,是水盐调节的中枢。【详解】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可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从而引起行为调节和生理调节,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平衡。选 B。【点睛】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2)传导: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渗透压。(4)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18.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 病毒感染人体 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
17、体清除病毒B. 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 剧烈运动HC0 3-发挥作用血浆 pH值稳定D. 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考查对免疫、体温调节、内环境稳态、植物向光性的理解。明确体液免疫过程、体温调节机制、植物向光性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抗体是由效应 B细胞分泌的,A 项错误;外界温度降低,刺激冷觉感受器,从而引起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通过减少散热、增加产热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B 项正确;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以和血浆中的 HCO3-发生反应,维持血浆 pH值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单侧光照使植物
18、体生长素从背光侧运到向光侧,促进背光侧的生长,导致向光弯曲,D 项正确。19.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皮肤属于免疫器官 B. 免疫细胞是指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C. 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D.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考查对免疫系统组成的理解。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明确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皮肤不属于免疫器官,A 项错误;免疫细胞是指发挥免疫作用的细胞,包括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B 项、C 项正确;免疫活性物质是
19、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D 项正确。【点睛】本题容易判断皮肤为免疫器官,错因在于认为皮肤参与第一道防线的组成,应属于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和集中分布的场所,皮肤不具有上述功能,因而不属于免疫器官。20.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的是A. 皮肤将病毒病菌阻挡在体外 B. 体液中的溶菌酶杀灭细菌C. 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菌 D. 体液中的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考查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理解。明确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皮肤将病毒、病菌阻挡在体外,属于免疫的第一
20、道防线,A 项不符合题意;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杀菌物质杀灭细菌属于免疫的第二道防线,B 项、C 项不符合题意;体液中的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D项符合题意。21.下列细胞中,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是A. 吞噬细胞 B. B 细胞 C. T 细胞 D. 记忆细胞【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考查对免疫过程的理解。明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吞噬细胞吞噬抗原的过程不具有特异性;B 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均可以特异性的识别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选 A。【点睛】巧记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22
21、.下列关于免疫失调所引起的疾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一旦接触过敏原,必会发生过敏反应 B. 过敏反应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C.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D. 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免疫,考查对免疫功能异常类型的理解。明确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的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过敏反应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遇到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A 项错误;过敏反应属于二次免疫反应,一般发作迅速、反应强烈,B 项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C 项正确;艾滋病可以通过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
22、播三种途径传染,D 项正确。23.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萌发的种子B. 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C. 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生长D. 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考查对生长素合成、运输、分布和作用的理解。明确生长素的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和生理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根尖、芽尖和幼嫩的种子,A 项错误;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吲哚乙酸,B 项正确;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促进细胞生长,C 项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在生长旺盛部位分布较多,D
23、 项正确。【点睛】本题容易判断 A项正确,错因在于混淆了萌发的种子和幼嫩的种子。萌发的种子是指成熟后将要发芽的种子,幼嫩的种子是指还没有发育成熟的种子。24.在如图所示实验中,胚芽鞘能弯向光源生长的是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发现,考查对胚芽鞘向光性机理的理解。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锡箔纸不透光,据此可判断胚芽鞘能否对单侧光发生反应。【详解】中的胚芽鞘尖端可以感光,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促进背光侧生长,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中的胚芽鞘尖端被锡箔纸包裹,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光,将直立生长。选C。【点睛】 “两看法”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25.顶端优势是由于A
24、. 顶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 B. 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C. 顶芽与侧芽生长素浓度相等 D. 顶芽生长素浓度大于侧芽浓度【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考查对生长素作用实例的理解。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运输,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较为敏感,侧芽生长受到抑制。【详解】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抑制的现象,A 项错误;根据分析,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顶芽生长素浓度小于侧芽浓度,B 项正确,C 项、D 项错误。26.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B.
25、A、B、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依次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C. 生长素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D. 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考查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理解。图中“0”线以上代表促进生长, “0”线以下代表抑制生长。【详解】据图可知,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对根、芽、茎的作用均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表现为两重性,A 项正确;A、B、C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强,依次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B 项正确;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高浓度时抑制生长,C项错误;D 点位于“0”线以上,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
26、生长具有促进作用,D 项正确。27.水平放置盆栽的幼苗,一段时间后根向下弯曲生长,茎向上弯曲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根向下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茎向上弯曲生长不能体现B. 茎向上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根向下弯曲生长不能体现C. 根向下弯曲生长和茎向上弯曲生长都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D. 根向下弯曲生长和茎向上弯曲生长都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考查对生长素作用实例的理解。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靠地一侧分布较多,但由于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表现为根向下弯曲生长,茎向上弯曲生长。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指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在高浓度下
27、抑制生长。【详解】根的靠地一侧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靠地一侧的生长,而背地一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背地一侧的生长,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茎的靠地一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靠地一侧的生长,背地一侧生长素浓度较低,生长较慢,所以表现为向上弯曲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选 A。28.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通常不会用于A. 解除顶端优势 B. 培育无子番茄 C. 促进插条生根 D. 疏花疏果【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考查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理解。明确顶端优势原理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运
28、输,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不能通过施加生长素类似物解除顶端优势,A 项符合题意;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用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授粉的花蕾,可获得无子番茄;生长素可促进插枝生根;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用于疏花疏果,B 项、C 项、D 项不符合题意。29.使水稻患恶苗病的物质是A. -萘乙酸 B. 赤霉素 C. 乙烯 D. 青鲜素【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其他植物激素,考查对各种植物激素作用的理解。恶苗病是由于水稻感染赤霉菌所引起疯长现象,不是由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引起的。【详解】-萘乙酸是生长素类似物,青鲜素可以抑制发芽,二者均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使水稻患恶苗病的
29、物质;水稻感染赤霉菌后,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引起水稻疯长,导致恶苗病的出现。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选 B。30.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种植、保存方面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可用乙烯利催熟香蕉 B. 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产生 一淀粉酶C. 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不稳定 D. 用赤霉素处理芦苇,使其纤维长度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明确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所属的种类及各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乙烯利分解可产生乙烯,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A 项正确;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产生 一淀粉酶,B 项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
30、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的优点,C 项错误;赤霉素可促进细胞的伸长,用赤霉素处理芦苇,可使其纤维长度增加,D 项正确。31.下列化学物质中是生长素的为A. NAA B. IAA C. GA D. 2,4-D【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和其他植物激素,考查对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其他植物激素简称的识记。明确生长素及其类似物、其他植物激素的简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NAA 是 -萘乙酸的简称,和 2,4-D都是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的类似物;GA 是赤霉素的简称,IAA 是吲哚乙酸(生长素)的简称,选 B。3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赤霉素促进种子休眠 B. 脱落酸能
31、延缓叶片的衰老C.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成熟 D.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
32、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详解】A. 赤霉素还有解除种子休眠和促进种子萌发的生理作用,A 错误; B. 脱落酸可以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B 错误;C. 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C 错误; D.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D 正确。3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赤霉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 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C. 乙烯的主要合成部位是发育中的种子D. 脱落酸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其他植物激素,考查对各种植物激素合成部位的识记。熟记各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部位是解答本题的关
33、键。【详解】赤霉素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发挥作用,主要合成部位和生长素相同,都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A 项正确;细胞分裂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尖,B 项正确;植物各个部位都可以合成乙烯,C 项错误;脱落酸的主要合成部位是根冠、萎蔫的叶片等,D 项正确。3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脱落酸能够抑制细胞分裂 B. 赤霉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C. 2,4-D是一种植物激素 D. 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其他植物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考查对植物激素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不属于植物激素。【详解】脱落酸通过抑
34、制细胞分裂抑制生长,A 项正确;赤霉素和生长素都可以促进果实发育,B 项正确;2,4-D 是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C项错误;植物激素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 项正确。35.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 一块水田里的全部生物 B. 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C. 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D. 生活在某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大熊猫【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考查对种群概念的理解。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之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据此可判断各选项所表述的是否是一个种群。【详解】一块水田里的全部生物包含多种生物,不属于一个种群,A
35、项错误;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的树不属于同一物种,不是一个种群,B 项错误;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属于多个物种,不属于同一种群,C 项错误;生活在某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大熊猫属于同一物种,属于一个种群,D 项正确。【点睛】本题易错选 C项,错因在于对物种的概念不理解,认为所有的鱼属于同一物种。鱼有不同的种类,如鲫鱼、鲤鱼、鲢鱼等。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36.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A. 样方法 B. 五点取样法 C. 标志重捕法 D. 黑光灯诱捕法【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明确各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及其操作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6、。【详解】样方法适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五点取样法是样方法的取样方法,不属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标志重捕法适于调查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选 B。【点睛】 “两看法”选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37.在种群的下列特征中,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A. 出生率和死亡率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种群密度【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特征,考查对种群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明确各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
37、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选 D。【点睛】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相互关系38.种群的空间特征一般不包括A. 均匀分布 B. 随机分布 C. 垂直分布 D. 集群分布【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特征,考查对种群空间特征的理解,明确种群空间特征的各种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种群的空间特征是指种群中的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三种类型,垂直分布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选 C。39.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数量才会呈“J”型曲线增长A. 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 B. 环境恶劣C. 没有捕食者 D. 在实验室内的理想条件下【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
38、种群的增长,考查对种群“J”型增长条件的理解。正确理解“理想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种群在实验室内的理想条件下才会表现出指数式增长, “理想条件”应指温度适宜、食物充足、空间充足,且没有捕食者,并不是只有食物受到限制,选 D。40.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中, 一直不变B. 在种群“S”型增长模型中,种群数量为 K/2时,具有最大的种群增长速率C. 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中,N t=N0 t ,N 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时间,N t表示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D. 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保持在 K值(
39、即环境容纳量)固定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的增长,考查对种群增长模型的理解。明确种群增长模型中 、增长率、增长速率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在种群“J”型增长模型中,N t=N0 t ,N 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 为时间,N t表示 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 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种群表现为指数式增长, 一直不变, A项、C 项正确;在种群“S”型增长模型中,种群数量为 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 项正确;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在 K值(即环境容纳量)附近上下波动,而不是固定不变,D 项错误。【点睛】 “J”型增长中 和增长率的关系 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
40、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增长率。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 N0 t1 N0 t)/N0 t100%(1)100%。二、非选择题41.下图为人体神经元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_内流,使兴奋部位形成动作电位,表现为_(填“外负内正”或“外正内负”或“零电位” ) 。(2)中的物质释放到的方式是_。(3)若刺激 A点,图中电流计 B将偏转_次。(4)若某患者体内产生抗体,该抗体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这种疾病属于_。A.过敏反应 B.自身免疫病 C.免疫缺陷病【答案】 (1). Na + (2). 外负内正 (3). 胞吐 (4). 2 (5). B【解析】【
41、分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免疫,考查对兴奋传导、传递过程、免疫功能异常的理解。图中电流计的两个电极都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分别为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突触间隙、突触小泡。【详解】 (1)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由于少量 K+外流,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Na +内流,使兴奋部位的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兴奋传导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通过胞吐的方式把其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3)刺激 A点,兴奋将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先后传到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处,图中电流计 B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4)某患者体内产生抗体,该抗体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神
42、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这种由于自身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点睛】分析第(3)小题时,容易判断为指针不发生偏转。错因在于对兴奋传导方向理解不准确。在体外实验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兴奋将以局部电流的形式沿神经纤维双向传导;在动物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上是单向传递的。42.如图表示用切取的胚芽鞘中段和琼脂块共同研究生长素在胚芽鞘内运输的实验,图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请据图回答:(1)甲实验结果:胚芽鞘 C的生长状况为_(填“直立生长”或“向左弯曲生长”或“向右弯曲生长”或“不生长” ) ;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_(能,不能)由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运输到
43、下端。(2)乙实验结果:胚芽鞘 D的生长状况为_(填“直立生长”或“向左弯曲生长”或“向右弯曲生长”或“不生长” ) ;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_(能,不能)由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运输到上端。(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单方向地运输,这种运输方式称为_。【答案】 (1). 向左弯曲生长 (2). 能 (3). 不生长 (4). 不能 (5). 极性运输【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考查对生长素运输方向的理解和实验设计。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图中 C、D 上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右侧,若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则会促进右侧的生长。【详解】 (1)甲实验中,供应块
44、中的生长素可以向下运输,C 上的琼脂块含有生长素,右侧生长较快,胚芽鞘 C向左弯曲生长;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2)乙实验中,供应块中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接受块,胚芽鞘 D上的琼脂块不含有生长素,表现为不生长;这一现象说明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运输到上端。(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不能由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运输到上端,这种运输方式称为极性运输。【点睛】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的区分:不是从空间位置的上下区分的。在形态学上,分生迅速,向上或者向下延伸的是上端;分生缓慢,不延伸或者延伸很少的是下端。(1)对于地上部分而言,树枝是形态学上端,而树干是形态学下端。 (2)对于地下部分而言,根尖是形态学上端,根基是形态学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