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北省七校联考2018-2019高二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版).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51914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8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七校联考2018-2019高二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湖北省七校联考2018-2019高二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湖北省七校联考2018-2019高二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湖北省七校联考2018-2019高二11月期中联考历史试卷(PDF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二 期中联考 历史 试题 第 1 页 (共 6 页) 高二 期中联考 历史 试题 第 2 页 (共 6 页) “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二 11 月期中联考 历 史 试 题 命题人: 宜昌一中高二历史备课组 审题人: 襄阳五中高二 历史 备课组 考试时间: 2018 年 11 月 20 日 16:20-17:50 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 “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 此制度 下,逐渐酝酿出

2、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 ”材料中的 “此制度 ”是指: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中央集权制 2. 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解释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评判的能力。基于下列史料可以得出的历史解释是: 时间 史实 周平王 47 年 晋之曲沃庄伯弑主国晋孝侯 周平王 49 年 郑伯弟段作乱 周桓王 2 年 卫弑其君桓公 周桓王 10 年 宋太宰华督弑其君殇公 A. 封邦建国,众星拱月 B. 王室衰微,诸侯兼并 C. 礼崩乐坏,等级不存 D. 宗法破坏,贵族内讧 3.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 13 人

3、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 B. 使王国领地缩小,加强中央集权 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君主专制 4. 右 图是描绘集市场景的东汉画像砖拓片。 对该拓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政府对 “市 ”管理严格 B. “市 ”的 交易时间不限 C. 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D. 草市作用已经十分显著 5从整个科举考试史的角度看 ,唐代的科举制尚处于早期和探索阶段。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据此可知唐代的科举制度: A.

4、考生的名望决定结果 B. 继承了前代的遗风 C. 主要受制于士族门阀 D. 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6.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 说: “唐代中央政府的组织似较汉代进步了,但以地方政府论,则唐似不如汉 唐室之崩溃,也可以说即崩溃在此一制度上。 ”解决这一制度问题的措施有: A. 实行节度使制度 B. 创立三省六部制 C. 任命文官做知州 D. 分割宰相的权力 7. 据明史 陈循传记载:景帝时, “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萧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票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中央政治斗争激烈 B. 明朝政治贿赂风行 C. 内阁对皇权有

5、一定制约 D. 内阁权力达到顶峰 8在古代通过 “丝绸之路 ”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 “丝绸之路 ”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A使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使中 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 9. 史料记载,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由此可见,清朝军机处 A. 地处内廷

6、,专管军务 B. 参与政务,涉及广泛 C. 机构完备,人员精干 D. 架空内阁,威胁皇权 10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 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 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材料可用来研究: A 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 B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D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1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 “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 ”这反映了洋务派: A重视商品生产 B反对官员的贪腐 C重视民

7、间资本的引入 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12 1876 年,李鸿章在会见日驻清特命全权公使森有礼时说: “阁下赞赏模仿欧风,废弃旧来服制,犹如将自国的独立委身于欧洲的制度,岂不是遭人唾弃,羞耻之事? ”这表明李鸿章: A主张中体西用 B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 高二 期中联考 历史 试题 第 3 页 (共 6 页) 高二 期中联考 历史 试题 第 4 页 (共 6 页) 13.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 :“毛泽东的成功归功 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 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 ,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 ”据此

8、可推知材料 : A. 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 肯定了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C. 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 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14美国月刊发表了记者西奥多 怀特从中国发回的采访稿,该采访稿称 1937-1938 年中国 “从沦陷区逃出难民共 2500 万人 ”,之后该说法反复出现在关于中国抗战的权威报道里。 20 多年后,怀特在个人传记里纠正了这 一说法,事实是全国赈济总署 1937-1938 年 “共向难民营发放 2500 万顿饭 ”。从史学研究角度看,报刊的采访文稿: A不具有史料研究价值 B都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史料价值需鉴别考证 D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

9、高 15 1928 年至 1937 年,是近代中国史上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工业经济增长率平均达到了 8. 7,究其客观原因是: A国民政府奉行国家主义 B国民政府奉行自由主义 C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深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 16 1937 年 3 月 8 日,苏联向中国政府提供相当于五千万墨西哥元的贷款,用于购买苏联飞机、坦克和其他军事技术装备。 1939 年 6 月 16 日,苏联政府又向中国政府提供 1. 5 亿美元信用贷款。苏联大规模援助中国,从其战略利益出发,主要意图在于: A使日本陷于中国战场的泥潭之中 B帮助国共双方改善对抗关系 C与美国争夺对蒋介石政权的控制权 D

10、与日本争夺 对远东地区的控制权 17 “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用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中共中央这一指示针对的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8. 把握历史主干知识和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应该填写: 18941912 年 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19211935 年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19351945 年 19491956 年 民族独立,获得新生 A.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C.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D. 抗日救亡,民族复兴 1

11、9下图是 1949-1956 年人民日报中 “战争 ”、 “和平 ”与 “建设 ”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 50 年代以来: A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 B世界局势趋于缓和 / C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 D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20. “一五 ”计划期间,针对 “年年增长 的商品粮食与工业原料的需要同现时主要农作物一般产量很低 ”的矛盾,毛泽东指出 “个体所有制的生产关系与大量供应是完全冲突的 ”。为此采取的解决措施是: A. 制定科学合理的路线方针 B.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C.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D. 对国民经济实行战略调整 21. 右表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 ,该著作是: A. 周恩来

12、飞往万隆 B. 周恩来与日内瓦会议 C. 尼克松总统访华 D. 面向未来:田中访华与中日邦交正常化 22. 造成灾难的一个很明显的原因,就是那种浪漫主义的想法,以为把人民巧妙的组织起来,便能增加生产力,精神比经济因素对生产更有效力。基于这种认识,中共当时: A.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 发动 “大跃进 ”运动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开展 “人民公社化 ”运动 23. 1980 年与 1975 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 6884 万亩,总产量却增加 674 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 53 万亩,总产量增加 652 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 3626 万亩,其总产量分别

13、增加 70%和 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 的统销政策 24. 1919 年,某新潮社社员暨新潮杂志主要撰稿人在面临个人婚事抉择时看重八字、命书,认为:“这些命书,无论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听其主持,不得不看为一生绝大的纪念品 ”。该事例说明: A. 新潮社是一个保守社团 B. 新式青年仍可接受传统婚俗 C. 国人尚未认同西式婚俗 D. 八字、命书决定时人的婚姻 第 3 章 从 “ 大三环 ” 到五大国第 16 章 泾渭分明两阵营第 19 章 中美两大国的对话第 21 章 惊涛陡立的 6 月

14、 15 日会议第 34 章 万国宫 时钟停摆了高二 期中联考 历史 试题 第 5 页 (共 6 页) 高二 期中联考 历史 试题 第 6 页 (共 6 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 3 小题,共 52 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20 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在秦汉魏晋南北 朝时期创立并逐步成熟的,基本标志是中央专门监察机构的出现和地方监察体系的初具规模,秦设御史大夫,且为副相,在郡设监郡御史监察郡政。汉设御史府,与丞相府并重;丞相遣刺史往地方监察,郡守以下设督邮,负责属地监察。魏晋时御史台独立,成为皇帝直接领导的国家专职监察机关,中央监察机构初步统一,监察职权有所扩大。唐

15、宋时御史台内分设台院、殿院、察院三个各有侧重、分工合作的系统,在地方则建立起多重监察制。明清时,御史台易名为都察院,官员设置有所缩减,比较简约精干,大体与中央六部和地方十三布政使司行政系统相适应;分工比较明确 ,各司其职。 改编自纪宝成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材料二 :清政府 1908年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虽然它仍然规定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但它首先要求 “上自朝廷,下至臣庶,均守钦宪法,以期永远率循,罔有逾越 ”;其次规定不经议院议决,君主就不能颁布法律, “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 ”,君主也无权 “以命令更改废止 ”。这种一切权力都是法律监督对象的宪政观念

16、的诞生、传播和逐步被接受是法律监督近代化的最大成就。在传统的监督体制中,监 察机构独立承担着整饬吏治的职责。近代逐步确立了集立法、行政、司法和审计监督等各种法律监督于一体的综合监督体制和分权制衡的法律监督原则。随着报纸、电台等新式传媒工具的出现和 “庶政公诸舆论 ”等立宪指导思想的公布, “庶人不议 ”的禁令解除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专制出现了松动,人们第一次可以合法地指陈时政,议论国事。同时 “党禁 ”的解除使得政党政治第一次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些新生事物为中国法律监督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刘双舟简 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17、6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监察制度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原因。( 10 分)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监察制度建立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4 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 :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从今天广东出发,可达东南亚和南亚。汉在徐闻县南七里(今广东徐闻县),置左右侯官管理。汉武帝时有外国使者来进献,汉武帝派译长带上黄金和丝绸出海,到这些国家交换明珠、璧琉璃、奇石、 异物。 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过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

18、、明州、杭州、密州等 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款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 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 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

19、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 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变化的特点。( 6 分) (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市场规模、形成方式、主导国家、商品类型和市场作用等方面分析中国古代丝路架构的市场与 19 世纪中期的世

20、界市场的区别。( 8 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 分) 材料一: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从秦汉时代至鸦片战争之前的二千年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几乎都居全国港口的中心地位。 1842 年,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是广州港由宗主国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并在外贸地位上逐渐衰落的转折点。 1843年到 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 1430担增加到 3662担,而同时期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 46655担。 摘 编自程浩试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对外贸易地位的变化及其原因等 (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广州港发生的变化。( 4

21、分)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 “千古未有之变局 ”。 ( 2)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结构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 19 世纪 6090 年代上海工业近代化存在的几类企业的名称和性质?( 6 分) 材料三: 1990年 4月,中央政府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长远战略着眼,做出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的决策,现在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中国 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政府开发浦东的有利

22、条件和历史意义?( 8 分) “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 11 月期中联考 历史 参考 答案 1-5:BDBAB 6-10:CCABC 11-15:DDBCD 16-20:ADDAB 21-24:BBAB 1.答案: B。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实现最高权力转移的制度,而材料描述现象属奴隶社会时期,故 A 项错误;西周形成了天下一统的观念,得益于分封制对国家的管理,与材料 “ 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 ” 相符,故 B 项正确;宗法制的原则主要适用于家族内部,而非不同家族之间,故 C 项错误;中央集权制度始于封建社会时期,故 D 项错误。 2.答案: D。 3.【答案】 B。【解析】材

23、料没有 “ 郡 ” 的信息,排除 A,在四国旧地分封皇子 13 人为诸侯王,王国的领地变小了,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B 正确, D 错误;材料无法体现 “ 取代异姓诸侯王 ” ,排除 C。 4.A. 5.B 6.C 7.C 8.A 9.B 10.C 11.D 12.D 13.B 14答案: C.【解析】西奥多 怀特的采访稿有误,但在很长时间均被作为史料使用,说明报刊采访文稿的史料价值需鉴别考证。故答案为 C 项。西奥多 怀特的采访稿可以反映当时的中国难民生 活,上述错误只是个别现象,说明报刊的采访文稿具有史料价值,排除 A 项; B 项说法绝对,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西奥多 怀特的采访稿有误

24、,不能说明报刊的采访文稿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排除 D 项。 15.D 16.A 17.D 18.D 19. 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中 “ 战争 ” 一词使用频率下降, “ 建设 ” 、 “ 和平 ” 词汇使用频率上升可以得出, 50 年代以来,特别是和平共处项原则的提出,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故 A 项正确。 50 年代仍处于两极格局之中,世界局势并未趋于缓和,故 B 项错误 。 C 项是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三大改造完成是 1956 年,与材料 “ 50 年代以来 ” 时间不符,故 D 项不符。 20.B 21.B 22.B 23.A 24.B 25 ( 1

25、)特点: 中央、地方监察机构规模逐渐扩大; 逐步形成与行政体制并行的监察体制(制度化、规范化); 伴随专制皇权与中央集权的发展而不断强化与完善。 ( 6 分) ( 2)变化: 一切权力包括君权都要受到法律监督和限制; 监察机构不再独立承担法律监督职责,形成综合监督体制; 出现了舆论监督和政党监督等全新的监督方式。 ( 4 分) 原因: 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严重,统治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西方民主、法制思想的传播; 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的推动。(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 6 分) ( 3)作用: 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维护社会稳定; 有利于近代民主

26、政治的发展。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 分) 26.答案 ( 1)历史变迁: 两宋路线比汉朝更发达(航行更远,线路更多); 政府重视海 外贸易,管理越来越规范; 手工业产品出口种类增多; 民间外贸日益发达。(答出 3 点得 6 分) ( 2)区别: 市场规模方面:中国古代是区域性市场,世界近代是全球性市场; 形成方式方面:中国古代以政治经济和平交往为主,世界近代还伴以武力征服和殖民掠夺; 主导国家方面:中国古代以中国为主导,世界近代以英国为主导; 商品类型方面:中国古代是以手工制成品和奢侈品为主,世界近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市场作用方面:中国古代丝路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近代世界市场具

27、有破坏性与建设性的双重作用。 (任答 4 点即可得 8 分) 27( 18 分) ( 1)变化:独立自主的贸易港口变成殖民地性质的贸易港口;( 2 分) 外贸地位逐渐衰落,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被上海所取代。( 2 分) ( 2)江南制造总局:洋务军用工业; 轮船招商局:洋务民用企业; 发昌机器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耶松船厂:外商企业。(答出 3 个得 6 分) ( 3) 有利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近代以 来思想解放,有广阔的内陆地区作依托等。 (答出 2 点得 4 分。) 意义:以浦东开发为龙头,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 4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