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吕梁市 2019 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第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西方美学强调人性三元论,主要以柏拉图和弗洛伊德最为著名。柏拉图认为“灵魂也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分别是理智、激情和欲望。与此相似,弗洛伊德主张将人性分解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这表面看来属于三元论范畴的人性论,仍然是种二元论。比如柏拉图所谓三元论,当理智、激情与欲望三部分各司其职、和谐协调的时候,灵魂便能主宰自己,秩序井然,个人的灵魂就是正义和健康的;如果理智、激情与欲望不守本分,相互斗争,都想争夺领导地位,就造成了灵魂
2、的不正义。这实际上肯定了作为人性的最终形态仍然是正义与非正义、健康与不健康。弗洛伊德的三元论同样如此。当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的时候,人性处于和谐的状态;当自我不能妥善处理和协调这一关系的时候,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处于分裂状态的自我主要有两种极端形式:一种是本我以绝对优势战胜超我乃至外界的时候,自我就可能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动物性的人,在许多情况下可能显露出恶的特质;但当本我主要受到超我的监督和制约时,自我就可能是一个道德完善的人,这种情况下的人性就可能是善的。这样一来,人性就可能是和谐或分裂的、善的或恶的两种形态。这实际上同样是一种二元论,所以西方美学最具影响力的人性论是二元论
3、。这种三元论的定位使西方美学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在他们看来,现实世界任何事物作为一种存在永远不是只有一个因素和属性的存在,而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与西方美学有所不同,中国智慧美学在人性论方面影响最大的是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以及告子性无善恶论。孟子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生下来就具有仁义礼智之心;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只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孟子、荀子虽然对人性的善与恶有不同认识,但有一点相同,这就是都肯定了人性一元论,并不认为人性善恶并举。另如告子所谓“性无善无不善”的性无善恶论,则对人性并不十分在意。在主张“齐物论”的道家美学看来,既然善恶平等
4、不二,等齐划一,那意味着他们所主张的人性论可能超越善恶分别而等齐划一、平等不二,这也是一种主张对善恶不加分别的观点,同样具有人性一元论的特点。所以,中国智慧美学虽然对人性有多种阐释,但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甚或二元性,更不强调人性的分裂与冲突,而是在很大程上主张了人性一元论。综观前人论述,我们发现即使人性有善与不善论,这种差异也只是一种本性差异,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强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可归之于人性一元论范畴。这才是中国智慧美学关于人性乃至人与自我关系的最精确阐述。中国智慧美学人性一元论的观点,并不是无视人性之善
5、与恶矛盾对立的存在,只是并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夸大这种矛盾对立,将矛盾对立作为人性的基本特质,而是主张这种善与恶的分别只是人们后天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人类原始本性的实质。(摘编自郭昭第中国智慧美学论要 ,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分析西方美学人性三元论本质上是种二元论,二元对立。如正义与非正义的对立,健康与不健康的对立,和谐与分裂的对立,自我与本我的对立。B. 弗洛伊德认为,在不能处理好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元”关系时,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这时人性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C. 中国古代的人性论中,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
6、恶论”影响极大,这两种观点虽然相互对立,但都否定了人性会“善恶并举” 。D. 作者认为,中国智慧美学不像西方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或二元性,而是在很大程度上主张人性一元论,认为人性要么是善,要么是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手法,在与西方美学的比较中阐明中国智慧美学人性一元论的观点。B. 文章通过对柏拉图和弗洛伊德的人性论分析,论证了西方最具影响力的人性三元论实质是二元论的观点。C. 文章以孟子、荀子、告子为例分析论证了中国智慧美学主张人性一元论,人性是没有差别的主张。D. 文章在论述中西方美学的人性论时都采用了先提理论,然后分析,得出结论,阐明意义的
7、论证结构。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西方美学的人性三元论使他们认识到人性是多种对立或并不对立因素和属性的有机统一体,他们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崇尚艺术形象的典型性。B. 中国智慧美学不强调“善”与“恶”的冲突,认为人性中“善” “恶”的差别只是一种本性差异,这种差异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C. 人们后天形成的关于“善”或“恶”的价值判断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原始本性的实质,因为后天的努力与所处的环境等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本性。D. 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就会导致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我们应该追求人性的和谐、正义、健康,重视后天教育,加强修养,完善道德。【答案】1. C 2.
8、 C 3. D【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 “二元对立自我与本我的对立”错误, “自我与本我的对立”不是二元对立。B 项,“在不能处理好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元关系时,人性就可能处于分裂状态,这时人性就表现出善或恶这两种极端形态”错误,从文章第二段来看,应该是“当自我能妥善协调本我、超我与外界的关系” 。D 项, “作者认为,中国智慧美学认为人性要么是善,
9、要么是恶”错误,文章第四段说“以及告子性无善恶论所以,中国智慧美学虽然对人性有多种阐释,但不像西方美学那样强调人性的多元性甚或二元性,更不强调人性的分裂与冲突,而是在很大程上主张了人性一元论” ,由此可知,告子的主张是对善恶不加分别的。故选 C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 项, “文章以孟子、荀子、告子为例分析论证了人性是没有
10、差别的主张”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四段中提到孟子、荀子、告子,论证了中国智慧美学主张人性一元论,但不能论证“人性是没有差别的” 。故选 C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
11、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 项, “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就会导致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错误,该信息与文无据,文章倒数第二段只是说“综观前人论述,我们发现即使人性有善与不善论,这种差异也只是一种本性差异,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而不是强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 ,文中强调的是人性善与不善这种差异只是本性差异,是为后天修养和发展提供条件,并不是情调“本性中存在善与恶的矛盾冲突,以及所导致的人格结构矛盾和分裂” 。故选 D 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
12、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
13、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
14、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董郑时培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不要四处张扬。不想,顺德爹尸骨
15、未寒,整个相思湾的人都知道顺德家有几样古董,价值连城。顺德家有古董,乡亲们都艳羡,都想饱饱眼福。正经问顺德,顺德笑笑说:“没什么,只几样家什,不抵几个钱的。 ”乡亲们都认定顺德已是相思湾首富。这下子好了,顺德也该翻个身,把媳妇娶进门来。村长从镇里开会回来,没进自己的家,直接去找顺德。村长说,那古董放着也是放着,不如让他帮顺德拿去卖了,或者作个价卖给他也行。顺德听村长说完,慢腾腾地,也不答话。村长急了,说:“顺德,要不你先给我看看吧。 ”顺德说:“村长,那东西给座金山我也不卖,爹不给人看哩。 ”说完不再理村长。村长很生气, “哼”了声扭头便走。第二天早晨起来,顺德蓦地发现后墙上被挖了个大洞,屋里
16、的东西让人弄得乱糟糟的。顺德立即到村里报告。一会儿,相思湾的人都知道顺德那几样挺值钱的古董让人给盗了。乡亲们都挺同情顺德,愤愤用相思湾最恶毒的话咒贼。顺德收拾好屋子,花了一下午工夫挑来碎岩石把洞堵上。老半天他还在想,是哪个贼这样大胆,竟敢挖这么大的洞来偷盗呢?过了两天,村上的人都在说顺德的事,都愁顺德再娶不起媳妇时,村长来了。村长跟顺德说:“那玩意儿丢就丢了吧,穷人也得讨老婆过日子。这样吧,我把表妹介绍给你,要不要?”顺德呆呆地望着村长,又望望家里空空的屋子,不语。村长笑了,说:“表妹不在乎人穷的。 ”顺德见村长不像有意开玩笑,也就应了这门亲事。没几个月,村长的表妹雪英和顺德结婚了,俩口子倒也
17、恩爱,眼见日子一天一天红火起来。一天夜里,雪英搂住顺德的脖子娇嗔地说:“我问你,那东西不被贼偷去,你会要我吗?”顺德性急,脱口道:“那东西根本没被偷。 ”“真的?你不要骗我。 ”雪英说。顺德拿开雪英的胳膊,起床去取。一会儿,顺德提着个红布包跑进来。雪英兴冲冲起来一看,大所失望。包袱里包的只是一只土窑烧的蓝边碗和一双黑不溜秋的筷子,嗔道:“顺德,你又骗人!”顺德拿起那碗说:“雪英,我没骗你。我们祖上都穷,到爹手上连媳妇也娶不起,有个女子却愿意嫁给爹。那女子后来成了我娘。娘怀上我时,相思湾闹饥荒,爹实在想不出办法,就和娘去逃荒。娘生下我后,一直有病,爹一个人养我们娘俩。有次,爹要不到饭,偷了店家的
18、洋钿。娘知道后说,宁死也不干那事,就不肯再吃,没几天就死了。爹把洋钿还掉,用这只碗,这双筷子养大了我。临终时,爹说,把这几样东西留给我,让我答应靠本份娶妻生子后才瞑目。 ”雪英听后,木然望着顺德,说:“这能算古董?”顺德点点头。雪英长叹一声,笑道:“表哥早知道这东西,他还会三更半夜挖墙洞来偷?嘻嘻嘻”顺德愕然。好半天才缓缓地收好包袱站起来说:“这么说,你知道这东西没被人偷去?”雪英点点头,说:“嗯,表哥劝我嫁过来,说嫁给你后想办法把古董卖了,可以享一辈子的福呢。 ”顺德愤极:没想到恩爱几年的雪英竟是这样的女人。他克制着说:“好了,现在你都知道了,我一无所有,你走吧。 ”雪英嘻嘻地笑,笑够了说:
19、“顺德,其实你认为它是古董,它就是古董。你认为它价值连城,它就价值连城。给我们一座金山也不换呢。 ”顺德放下包袱,紧紧抱住雪英吻着,泪流满面。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不要四处张扬。 ”作品开篇即设置下一个悬念,此后围绕古董发生了一系列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B. 村长主动登门要帮忙把“古董”卖掉或者作价卖给自己,见顺德没有答应,非常生气地“哼”了声扭头便走,这时他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来挖墙洞偷“古董”了。C. 顺德听雪英说出村长三更半夜来挖墙洞偷“古董”的情况后,非常惊愕,因为他虽然料到村长回来偷“古董” ,但
20、没想到雪英是为了“古董”才嫁给他的。D. 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要运用的是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等手法,虽然没有浓墨重彩的精雕细刻,但人物形象却刻画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5. 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在行文上却有很多处伏笔和照应。请指出至少三处伏笔和照应的内容。6. 请简要分析小说以“古董”为题有什么好处。【答案】4. A 5. “古董”的真相和来历照应了开头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并叮嘱他好好保存(或别人问到古董时,顺德的回答)村长想要买“古董”遭到拒绝和冷落,很生气,与夜里有人盗窃“古董”相照应。村长偷盗未成与把表妹雪英介绍给顺德相照应。村长把雪英介绍给顺德与雪英说出偷盗者是村长(或“
21、表哥劝我嫁过来)相照应。“表妹不在乎人穷的”与雪英说出关于“古董”的道理相照应。 6. “古董”是贯串全文的叙事线索。 “古董”的价值、保有、真相等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古董”折射出了不同的人品,如村长的贪婪和充满小算计,雪英的正直善良等。古董是本分和善良的象征,是顺德的传家宝,彰显了作品的主题。【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 ,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2、。本题中,B 项, “这时他就已经打定主意要来挖墙洞偷古董了”错误,该信息于文无据,当时并不能看出村长决定要来挖墙洞。C 项, “顺德听雪英说出村长三更半夜来挖墙洞偷古董的情况后,非常惊愕”错误,从文中来看,顺德“惊愕”的原因是村长偷盗不成,竟然又想出把表妹嫁给自己的办法,而雪英这个恩爱了几年的妻子“竟是这样的女人” 。D 项, “这篇小说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主要运用的是心理描写等手法”错误,从文中来看,没有心理描写。故选 A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篇小说,篇幅虽短,在行文上却有很多处伏笔和照应。请指出至少三处伏
23、笔和照应的内容” ,考生要到文中找出“三处伏笔和照应”的文字。 “伏笔”指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照应”指的是文章的前文与后文所表达的意思有相关性。如文章开头“顺德爹临死前交给顺德几样古董,叮嘱顺德好好保存”与第九段“临终时,爹说,把这几样东西留给我,让我答应靠本份娶妻生子后才瞑目”呼应;如第四段“村长很生气, 哼了声扭头便走”和第五段“第二天早晨起来,顺德蓦地发现后墙上被挖了个大洞,屋里的东西让人弄得乱糟糟的”和第十一段“表哥早知道这东西,他还会三更半夜挖墙洞来偷”相呼应;如第六段“村长跟顺德说:那玩
24、意儿丢就丢了吧,穷人也得讨老婆过日子。这样吧,我把表妹介绍给你,要不要? ”和第十二段“表哥劝我嫁过来,说嫁给你后想办法把古董卖了,可以享一辈子的福呢”相呼应,考生找出这些内容,然后进行分析即可。【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分析小说以古董为题有什么好处” ,这就要求考生先明确标题的类型,如本题“古董”是物象,故可以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文章主旨等几个角度分析作答。本题中,从情节上来看,小说开头写父亲留下古董,接着写古董引起村人的好奇和村长的上门做媒,最后解开谜底,可以说小说围绕“古董”展开情
25、节,内容前后呼应,故“古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从形象上来看,小说以“古董”为标题,表现出不同人物各自的特点,如面对“古董” ,村长想方设法想要得到它,先是以“卖”为借口和顺德商量,遭到拒绝后,半夜偷盗,偷盗不成又想办法把表妹嫁给顺德,表现出村长的贪婪和算计,相对于村长的贪婪,雪英表现出的是正直和善良,她带着村长的“厚望”嫁给顺德,却与顺德非常恩爱,日子过得很红火,知道“古董”的真相后,她说“顺德,其实你认为它是古董,它就是古董。你认为它价值连城,它就价值连城。给我们一座金山也不换呢” ,这些内容表现出雪英的善良和正直;从主题上来看,父亲传给顺德的“古董”其实是本分为人的嘱托,是可以传承下去的家
26、风,以“古董”为题彰显了小说的主题。【点睛】解答标题作用类题目,一般从如下角度思考。首先是标题本身,点明写作对象,分析标题本身的语言特点,多体现为使用某种修辞手法的标题;分析标题本身的意境特点。然后分析情节结构方面,统领全篇,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是文章的线索,或串起文章的哪些情节,或见证记录了什么事件的发展变化,或写了什么与这个物象有关的经历。接着是内容主旨方面,作者借标题表达某种态度,标题是文中主人公某种精神品质的载体,标题比喻或象征某种形象,标题揭示了某种精神或哲理,突出了某种主旨,升华了主题。人物塑造方面,突出人物的形象或性格。最后是表达效果方面,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渲染营造了某种氛围
27、,标题与文中某个内容相呼应,或与文中什么内容形成对比。(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新华社瑞士达沃斯 1 月 24 日电 1 月 24 日,刘鹤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18 年年会上,以“推动高质量发展 共同促进全球经济繁荣稳定”为题发表致辞。其中明确指出为实现“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 2050 年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还需“三大攻坚战” ,其中之一是“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对传统增长方式的调整。未来三年,我们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消耗
28、强度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实上,我们所做的这件事,就是在采取具体行动信守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这件事做下去,也希望和国际社会全面加强合作。(摘编自 2018 年 1 月 25 日新华网刊文)【材料二】 2017 年空气质量状况(摘编自 2018 年 1 月 19 日科学网刊文)【材料三】中国快递协会预测,今年的“双 11”将会带来超过 10 亿个包裹。根据公开数据,到 2020 年快递业务量将达到 500 亿件,大约产生 200 亿个塑料袋、70 亿个气泡袋凡此种种,都将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很显然, “电商
29、垃圾”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各种包装垃圾,首先就是饭盒、纸箱。为减少“电商垃圾” ,总的原则就是要减少快递包装箱的使用量。一件纸盒或纸箱究竟放多少量才最为合理,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另外,快递纸盒不仅仅牵扯到纸盒、纸箱的问题。纸盒、纸箱本身可以回收,但是在包装中大量使用、粘贴在纸盒、纸箱上的胶带,影响了纸盒、纸箱的收回,其他附属材料如塑料袋、空气囊等包装填充物绝大多数属于不可回收物,无害化处理的流程相对比较麻烦。在宏观层面,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动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 ,到 2020 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而在微观层面,受“共享经济”概念的洗礼
30、,今年“双 11”很多电商将开始采用“共享快递盒” ,目前已经有 13 个城市在使用。要想整个电商消费更加“环保” ,全链条环节需要统一行动。作为消费者,在“剁手”购物的同时,恐怕也需要提前在意识上多添一根“环保消费”的神经。(摘编自 2017 年 11 月 3 日羊城晚报刊文)【材料四】记者了解到,苏宁物流又推出了一款绿色环保新产品零胶纸箱。这款快递纸箱纯粹借助物理学原理,摒弃各种封箱胶带,做到了零胶带污染浪费。新款零胶纸箱在普通纸箱基础之上做了很多升级。除了完全不使用胶带之外,更实现了轻便的打开方式。关键之处是盒子两端各设置了牢固的一次性“环保封箱扣” 。能最大程度保障客户的隐私与商品的安
31、全。不仅如此,封箱扣由环保材料制作,可以实现自然降解。商品取出后,快递盒交由快递员折叠带回快递点,再循环入仓。整个过程,零胶纸箱能真正做到对自然环境的零污染零破坏。 (摘编自 2017 年 12 月 28 日人民网刊文)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在采取具体行动中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 ,希望和国际社会全面加强合作。B. 对环保产生巨大压力的“电商垃圾”有纸盒、纸箱,粘贴在纸盒、纸箱上的胶带,以及附属材料塑料袋、空气囊,其中后二者都不可回收。C. 2017 年“双 11”很多电商将开始采用“共享快递盒” ,这是受“共享经济”概念的洗礼而直觉
32、开展的环保行动。D. 零胶纸箱真正做到了零胶带污染浪费:完全不使用胶带,封箱扣由环保材料制成,可自然降解;快递盒循环入仓。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二中的数据显示,2017 年京津冀地区 PM25 浓度同比下降多,但空气质量状况依然不如长三角地区。B. 从材料二中发现,2017 年空气质量最差榜单最后 5 个城市都是河北省的,可见河北省的大气污染防治任重道远。C. 电商垃圾最大的问题是包装垃圾,如果都使用绿色环保新产品零胶纸箱, “电商垃圾”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D. 材料三、四说明“电商垃圾”及应对的措施,有国家层面,企业层面的,也有个人层面的。9. 综合
33、以上材料分析你,我们在环境保护上做出了哪些努力。【答案】7. A 8. C 9. 宏观层面树立目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制定方案,建成社会化的快件包装物回收体系。微观层面:消费者更新消费意识,关注消费行为。 商家尝试使用“共享快递盒” ,开发,推出环保新产品。【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A 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在采取具体行动中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
34、 ,希望和国际社会全面加强合作”错误,材料一中说“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未来三年,我们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强度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事实上,我们所做的这件事,就是在采取具体行动信守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落实好巴黎协定 。我们将坚定不移地把这件事做下去,也希望和国际社会全面加强合作” ,由此可知,文中所说的具体行动是“未来三年,我们将加大污染防治力度,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强度降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故选 A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
35、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 “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 项, “如果都使用绿色环保新产品零胶纸箱, 电商垃圾问题就能得到彻底解决”错误, “如果就能”的说法太绝对化。材料四中只是说“整个过程,零胶纸箱能真正做到对自然环境的零污染零破坏” ,但并不能说都使用零胶纸箱, “电商垃圾”问题就能彻底解决。故选 C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
36、的要求,如本题“综合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在环境保护上做出了哪些努力” ,考生可以到材料中圈出环境保护上的做法,然后进行概括。如材料一中“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到 2050年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 ,还需三大攻坚战 ,其中之一是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材料三中“在宏观层面,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动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 ,到 2020 年,基本淘汰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包装物料,基本建成社会化的快递包装物回收体系” “而在微观层面今年双 11很多电商将开始采用共享快递盒 ,要想整个电商消费更加环保 ,全链条环节需要统一行动。作为消费者,恐怕也需要提前在意识上多添一根环
37、保消费的神经” ,材料四中“苏宁物流又推出了一款绿色环保新产品零胶纸箱。这款快递纸箱纯粹借助物理学原理,摒弃各种封箱胶带,做到了零胶带污染浪费” ,考生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
38、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
39、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祖瑀,梁
40、寻阳太守。父续,王府记室参军。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仕梁为尚书左户侍郎、吴令。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建邺,以炯监郡。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炯解衣将就戮,碍于路间桑树,乃更牵往他所,或救之,仅而获免。子仙爱其才,终逼之令掌书记。及子仙败,王僧辩素闻其名,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钱十万,自是羽檄军书,皆出于炯。及简文遇害,四方岳牧上表劝进,僧辩令炯制表,当时莫有逮者。陈武帝南下,与僧辩会白茅湾,登坛设盟,炯为其文。及景东奔,至吴郡,获炯妻虞氏及子行简,并杀之,炯弟携其母逃免。侯景平,梁元帝闵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侯。僧辩为司徒,以炯为从事中郎。梁元帝征为给事
41、黄门侍郎,领尚书左丞。魏克荆州,被虏,甚见礼遇,授仪同三司。以母在东,恒思归国,恐以文才被留,闭门却扫,无所交接。时有文章,随即弃毁,不令流布。尝独行经汉武通天台,为表奏之,陈己思乡之意。奏讫,其夜梦有宫禁之所,兵卫甚严,炯便以情事陈诉。闻有人言:“甚不惜放卿还,几时可至。 ”少日,便与王克等并获东归。历司农卿,御史中丞。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表求归养,诏不许。文帝嗣位,又表求去,诏答曰:“当敕所由,相迎尊累,使卿公私无废也。 ”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会王琳入寇大雷,留异拥据东境,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徒众。以疾
42、卒于吴中,赠侍中,谥恭子。有集二十卷行于世。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B.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C.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D.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建邺,即南京,孙权在武昌称帝后迁都于此,为南京建都之始。B. 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
43、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C. 诏,天子下达臣属的文体,始于秦始皇,终于清朝,是一种命令文体。按内容分为即位诏、遗诏等,按形式分为手诏、口诏等。D. 尊累,古代对他人家属的敬称,文中指沈炯的母亲。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令堂”“尊堂” “家慈”等。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沈炯少时才智出众名重当时。南朝梁时他担任尚书左户侍郎,出任吴令。侯景作乱京城陷落后宋子仙、王僧辩等先后对他委以重任。B. 沈炯为人性情刚烈,才能过人。宋子仙占领吴兴后请他出任书记,受拒后下令斩他,沈炯脱衣引颈就戮。他写的奏表文辞精深,当时无人可比。C. 沈炯为才名所累,行事谨慎。荆州陷落后
44、他被西魏人封为仪同三司;此后他常闭门谢客,不与外人交往,写的文章也随即毁掉,不让流传。D. 沈炯为子重视孝道,屡求归养。他在西魏时因老母常想归国,高祖受禅后,又以母老请求回家侍养;文帝继位后又上表请求辞官,最终得偿所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王僧辩素闻其名,军中购得之,酬所获者钱十万。(2)侯景平,梁元帝闵其妻子婴戮,特封原乡侯。【答案】10. C 11. D 12. D 13. (1)僧辩平素听说他的名声,在军中悬赏找到他, (僧辩)给找到他的人十万赏钱。(2)侯景之乱被平后,梁元帝怜悯沈炯妻儿都遭杀害,特封(他)为原乡县侯。【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
45、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 “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子仙怒,命斩之” ,这段话是说“京城陷落,侯景将领宋子仙据守吴兴,遣使臣召沈炯,委以书记之职。沈炯称病坚决推辞,子仙大怒,下令斩他”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如“台城” “景将宋子仙” “吴兴” “炯” “书记” “子仙” “之”等,然后依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如“陷”意思是“陷落,被攻陷” ,主语是“台城” , “景将”是
46、指“宋子仙” ,宋子仙是侯景的将领,故“陷”和“景将”之间要断开,这就排除 AD 两项, “吴兴”是专有名词,是地方,不能断开,排除 B 项,故选 C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 项, “古代对他人母亲的敬称还有家慈等”错误, “家慈”是称自己的母亲。故选 D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
47、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D 项, “文帝继位后又上表请求辞官,最终得偿所愿”错误,由文中“帝欲使炯因是立功,乃解中丞,加明威将军,遣还乡里,收徒众”可知,沈炯辞官并未被允许, “得偿所愿”错误。故选 D 项。【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48、本题中,第一句中, “素” ,平素;“购” ,悬赏征求, “之” ,代词;“酬” ,赏赐,给赏钱;“所获者” ,找到他的人;“钱十万” ,定语后置句,应为“十万钱” 。第二句中, “侯景平” ,被动句,被平定;“闵”同“悯” ,怜悯;“其” ,代词,代沈炯;“妻子” ,古今异义,妻儿;“婴” ,动词,遭受,“戮” ,杀害;“特封原乡侯”省略句, “封”后省略代词“之” 。【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
49、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 、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 “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