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50272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6.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版】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版】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版】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版】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林省通化市第十四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2015 年度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计划指出,由于人为因素,从 2005 年 8 月到 2015 年 8 月,巴西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减少了约 20 平方千米,与 400 年前相比,亚马孙热带雨林的面积整整减少了一半。据此回答下列各题。1. 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减少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自然灾害减少 全球降水增加 雪线上升 产生厄尔尼诺现象 水土流失加剧 生物多样性减少A. B. C. D. 2. 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 加强环境教

2、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居民进入雨林区的机会D. 加强雨林区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3. 有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 ,这是因为( )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 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 雨林与沙漠都有严重的水土流失 雨林与沙漠地区都严重缺水A. B. C. D. 【答案】1. C 2. A 3. A【解析】亚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减少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全球变暖,自然灾害增加,雪线上升,水土流失加剧。能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措施是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雨林区植被茂盛,沙漠区降水少,两地都是水土流失少。【1 题详解】亚

3、马孙热带雨林大面积减少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全球变暖,自然灾害增加,错。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有些地方降水可能减少,错。全球变暖,雪线上升,对。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海域异常增温形成,错。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对。雨林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对。C 对,A、B、D 错。【2 题详解】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A 对。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不能解决当地居民生活问题,B 错。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减少居民进入雨林区的机会,加强雨林区的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只重视环境保护,没有协调经济发展,C、D 错。【3 题详解】有

4、人说雨林是“长着森林的沙漠” ,这是因为在茂密的森林下,有着与沙漠地区相同的贫瘠土壤,养分主要集中在植物体中,对。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对。雨林区植被茂盛,沙漠区降水少,两地都是水土流失少,错。雨林地区水资源充足,错。A 对,B、C、D 错。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分别示意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回答下列各题。4. 甲区与丙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B. 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C. 丙区海拔高,气温低D. 甲区年降水量多,获得太阳辐射少5.

5、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 共同点是 ( )A. 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B. 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 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D. 土壤肥沃,黑土广布6. 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线A. B. C. D. 【答案】4. B 5. A 6. D【解析】试题分析:【4 题详解】读图,根据经纬度判断,甲区是东北平原,丙区是山东丘陵,自然景观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丙区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B 对。甲区位于东部季风区,不是深居内陆, A 错。丙区是丘陵地区,海拔不高

6、,气温较高,C 错。两区年降水量相似,不是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D错。【5 题详解】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都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A 对。甲区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乙地面积小,丙地地形起伏较大,B 错。甲区农作物有春小麦、玉米、甜菜,乙、丙区是冬小麦,C 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只在甲区分布,D 错。【6 题详解】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对。不是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错。半干旱和干旱分界,对。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是秦岭-淮河一线,错。D 对。【考点定位】不同区域自然景观差异的原因,区域农业发展的共同条件,我

7、国重要地理分界线。【名师点睛】先根据经纬度,判断区域位置,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从农业生产的角度分析三地的共同条件,主要从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方面分析。熟记我国重要地理分界线的名称、位置。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 1000 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下列各题。7. 荒漠化的实质是A. 耕地退化 B. 草地退化 C. 土地退化 D. 林地退化8.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 东北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西南地

8、区9. 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干旱 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过度放牧 气候异常A. B. C. D. 【答案】7. C 8. B 9. D【解析】【7 题详解】荒漠化的实质是土地退化,即土地的生产能力下降,C 对。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仅是土地退化的用地类型之一,A、B、D 错。【8 题详解】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沙漠分布广,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西北地区,B 对。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南地区降水较多,植被覆盖率较高,荒漠化问题较轻,A、C 、D 错。【9 题详解】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干旱,对。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过度放牧是人为因素,、错。气

9、候异常,对。D 对,A、B、C 错。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变迁过程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0. 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 )A. 珠江三角洲 B. 宁夏平原 C. 长江三角洲 D. 三江平原11. 从第阶段到第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政策 B. 交通运输 C. 劳动力 D. 市场【答案】10. C 11. D【解析】【10 题详解 】根据图中作物,该地区在第、阶段以种植水稻为主,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地区。宁夏平原、三江平原主要作物是小麦,B、D 错。该地三个阶段都种植油菜,最可能位于长江三角洲,是油菜主要产区,C 对。珠江三角洲不是油菜主产区,A 错。【11 题详

10、解 】从第阶段到第阶段,图中水稻种植面积不断减小,蔬菜、花卉种植面积增加。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市场是决定农民种植作物类型、面积的主要因素,D 对。政策、交通运输、劳动力对种植作物面积有影响,不是决定因素,A、B、C 错。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下图是某智能手机的 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 手机 GPS 功能的出现,说明 ( )A. GPS 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B. GPS 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C. 随着 GPS 的普及, 民用 GPS 发展很快D. 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 GPS 定位导航13. 手机 GPS 能够实

11、现的功能有 ( )网络实时监视 所处位置获取失窃汽车查找 行车路线追踪A. B. C. D. 【答案】12. C 13. D【解析】试题分析:【12 题详解 】GPS 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这不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的,A 错。GPS 技术本身不能扩大出行范围,B 错。随着 GPS 技术的普及,人们使用越来越方便,民用 GPS 技术发展很快,C对。GPS 定位至少需要 4 颗卫星,不是有信号就行,D 错。【13 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GPS 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可以知道位置,行车路线导航,所以 D 对。GPS 没有监视功能,也没有查寻功能,、错。所以 A、B、C 错。考点: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

12、。读“我国北方地区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回答下面下列各题。14. 图中、各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 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 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15. 为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图中 a、b、c、d 各区域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 a 地植树造林,防治风沙B. b 地退耕还草、退牧还草C. c 地种植苹果、柑橘等水果D. 南水北调后,d 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答案】14. C 15. B【解析】【14 题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处是大风带走沙尘,故属于

13、风力侵蚀,处发生降尘,属于风力沉积;处位于高原地区,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所以以流水侵蚀为主;处是华北平原,河流流速变慢,泥沙开始沉积,即外力作用主要是流水沉积。【15 题详解 】a 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水分条件差,因此应以草地、荒漠为主,故 A 项错。b 地水分条件比 a 地好,因此应以退耕还草为主,防止荒漠化进一步发展,合理利用草场,故 B 项对。c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分条件不能满足苹果的生长,故 C 项错。我国华北地区缺水严重,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工业和生活用水及部分的农业用水,因此华北地区应以发展节水农业为主,故 D 项错。从“南粮北运”到“北粮南运”,中国农业经历千年形成的粮食产销格局在最近

14、的 30 年间被彻底改变了。下图为中国粮食产销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 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人均耕地多 B. 高速铁路的建设C. 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 D. 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17. 当前, 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气候条件 B. 铁路运输 C. 生产水平 D. 市场需求【答案】16. A 17. B【解析】【16 题详解 】影响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A 对。高速铁路的建设与成为商品粮基地无关,B 错。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是作物种植范围北移的原因,C 错。新品种、新技术广泛

15、应用影响产量,不是商品粮基地的主要成因,D 错。【17 题详解 】当前,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铁路运输,我国铁路运输压力大,运力不足,B 对。气候条件、生产水平,不是制约运输的因素,A、C 错。市场需求是北粮南运的促进因素,D错。【点睛】东北地区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最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全球变暖、热量条件改善是作物种植范围北移的原因。制约“北粮南运”的最主要因素是铁路运输,我国铁路运输压力大,运力不足。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小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18. 图的左下角有一实线为我国春小麦与冬小麦在地域上的分界线, 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 B. 地

16、形 C. 降水 D. 热量19. 东北小麦比南方小麦营养价值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品种优良 ,精耕细作 B. 生育期长 ,光照充足C. 生长期长,日温差大 D. 土壤肥沃,降水丰富【答案】18. D 19. B【解析】试题分析:【18 题详解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华北平原冬季气温较东北平原高,热量充足,故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故二者在地域上的界线,主要受热量的影响,选 D 答案。【19 题详解 】考查生长期与生育期的区别。生长期是指农作物能够生长的时期,生育

17、期是指作物的生长周期即某作物从播种出苗到成熟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所需的时间。东北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生长期短,但作物生育期长,加上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日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所以小麦营养价值高,故 B 正确 C 错误。南疗方位于南方地区,降水较丰富,由于耕地面积没有东北平原的广阔,在种植过程中精耕细作,故 AD 错误。考点: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分布的因素下图为我国某省春季平均气温() 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各题。20. 春季气温变化会影响该省农作物的( )产量 熟制 品质 种类A. B. C. D. 21. 春季平均温度升高可能导致该省( )A. 洪涝灾害增多 B. 林火灾害增多

18、C. 凌汛时间增长 D. 病虫害减少【答案】20. B 21. B【解析】【20 题详解 】春季气温变化会影响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该省农作物的产量,对。区域气候类型不变,作物熟制不变,错。作物生长周期长,品质好,春季气温变化会影响作物品质,对。春季气温变化不能改变作物的种类,错。B 对,A、C、D 错。【21 题详解 】春季平均温度升高,蒸发旺盛,降水少,可能导致该省林火灾害增多,B 对。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时间早,河流春汛提前,不能表示洪涝灾害增多,A 错。凌汛时间变短,C 错。害虫容易越冬,病虫害可能增加,D 错。下图示意某电子产业转移路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 影响该电子产业转移

19、的主要因素是 ( )A. 科技人才 B. 交通和市场C. 政策和环境 D. 劳动力价格23. 对贵阳市等接受该产业转移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 第一产业比重上升 B. 缩短产业升级时间C. 人地矛盾减弱,环境改善 D. 劳动力就业机会减少【答案】22. D 23. B【解析】试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22 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该电子产业由台湾转移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再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由相对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主要是追求廉价劳动力优势区位,D 正确。【23 题详解 】贵阳是产业转入地,主要影响是缩短产业升级时间,B 正确;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转入,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力就业机

20、会增加。【点睛】产业转移可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产业转移,可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国际产业转移使各国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条件发展相应的产业,从而促进国际产业分工和合,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转移会给转出区域和转入区域的自然环境带来深刻的影响。一方面,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地理景观,如原来的乡村变成度度工业化地区。另一方面,产业转移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伴随产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由转移国或地区转移到转移对象国或地区。兰郑长管

21、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 途经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和湖南 5 省67 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24. 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 ( )A. 青藏高原 B. 黄土高原 C. 四川盆地 D. 内蒙古高原25. 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 中石油投资 3.6 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 7 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交通便捷 C. 市场需求量大 D. 运营成本低26. 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 ( )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有利于油品安全

22、、平衡、高效运输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A. B. C. D. 【答案】24. B 25. C 26. B【解析】【24 题详解 】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没有经过青藏高原、西川盆地和内蒙古高原,C 对,ABD 错。故选 C。【25 题详解 】油库的扩建,归根到底与市场需求量有关,B 正确;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和运营成本不是主要原因,ACD 错。故选 B。【26 题详解 】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正确,错误。故选 A。【点睛】资源跨区域调配

23、的分析方法: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1.跨区域调配资源原因的分析思路(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资源在区域间一般不具流动性。(2)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 本地少,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利用不合理( 浪费、污染)。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 ;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1)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2)

24、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 (3)安全系数高。 (4)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三种地理信息技术。读图,回答下列各题。27. 人们在现代生活中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下列能给外出远程旅行者直接提供旅行路线帮助的是 (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丙 D. 甲、乙、丙28. 关于甲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大,其探测范围越小B. 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大,其对地物的分辨率越高C. 森林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近地方式D. 航空作业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29. 关于丙技术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能有效动态监测和预报

25、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可对各种灾害的影响范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可根据人口、交通及其他商场的分布进行大型商场选址的市场潜力分析可为城市交通事故、道路拥堵的应急处理提供详细的基本事实A. B. C. D. 【答案】27. C 28. C 29. 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及图中信息分析可知,甲是人类获取地物的反射信息,为 RS 技术,乙是卫星为每个终端用户提供定位和导航信息,为 GPS;丙是利用电脑处理各种信息,为 GIS 技术。【27 题详解 】能给外出远行者直接提供旅行路线帮助的是 GPS(定位) 和 GIS(生成最佳旅行路线)。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28 题详解 】分

26、析可知,甲为 RS。结合相关知识可知,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高度越大,其探测范围越大,对地物分辨率越低;近地遥感有利于准确监测地面状况,对森林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近地遥感;航空遥感受领空限制,跨越国界需要得到相关国家的同意。综上可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29 题详解 】分析可知,丙技术为 GIS 技术,可对各种灾害的影响范围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可根据人口、交通及其他商场的分布进行大型商场选址的市场潜力分析;能有效地动态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的是 RS 技术;GIS 技术无法提供详细的基本事实。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C。30.下图示意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聚集效

27、应的关系。读图可知,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聚集效应增强B. 都市圈的形成增强了城市聚集效应C. 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导致大城市聚集效应减弱D. 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读图可知,工业化水平在逐渐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递增后递减,故 A 错;都市圈的形成使城市集聚效应减弱,故 B 错;因城市环境污染,市区人口过多,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减弱,C 对;第三产业没有超过第二产业,只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D 错。考点:该题考查城市化过程。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

28、就业人口的多少。下图示意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2000 年和 2009 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空间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各题。31. 与甲地相比,乙地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A. 地价较低 B. 历史悠久 C. 交通便捷 D. 原料充足32. 图中所示的 20002009 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 ,将主要导致( )A.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B.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 第一产业产值降低 D. 环境人口容量增大【答案】31. A 32. A【解析】【31 题详解 】图示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 2000 年和 2009 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的

29、空间变化。根据横轴的距离判断,甲地位于中心地区。与甲地相比,乙地距中心地远,经济水平较低,发展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地价较低,位于中心的上海,具有历史悠久、交通便捷方面优势明显,原料不是主要区位因素。【32 题详解 】根据图中曲线,所示的 20002009 年长三角地区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说明中心区及整个三角洲区域人口密度增大,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比重增加,将主要导致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产值不会降低,产值比重会下降,工业发展,可能因污染导致环境人口容量减小。研究表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空间分布与中国城镇化水平具有较明显的相关性,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

30、题。33. 图中分别代表( )A. 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B. 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C. 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D. 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工业34. 图示内容可反映出( )A. 城镇化水平提高导致制造业份额不断增加B. 制造业内部存在着转型升级的基本规律C. 东部沿海地区是制造业的主要转入地区D. 目前制造业发展主要依赖劳动力成本低【答案】33. C 34. B【解析】试题分析:【33 题详解 】城市化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不断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工业化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在不同的城市化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工业的类型存在差

31、异。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工业部门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向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转变。故 C 正确。【34 题详解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影响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不断发生变化。B 正确。考点:工业区位因素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完成下列各题。35. 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A. 环境承载力高 B. 能源需求量减少C. 森林覆盖率较高 D. 产业结构轻型化36. 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 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B. 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C. 禁止煤炭开采,发展第三产业

32、D. 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答案】 (1)D(2 ) D【解析】试题分析:【35 题详解 】低碳区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环境承载力高不代表是低碳区,A 错。乙省是广东,经济较发达区,能源需求量会增加,不会减少,B 错。森林覆盖率高也不表示碳排放低,C错。C 省的产业结构轻型化,重工业少,碳排放少,D 对。【36 题详解 】读图,甲省是山西,加大油气的开采量,不能表明耗能少,碳排放少,A 错。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可能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B 对。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也不表示排放总量减少,C 错。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不能说明排放

33、总量减少,D 错。考点:环境污染问题及主要治理措施。2016 年 2 月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我国部分行业去产能的原则、路径和保障政策。下图为某煤炭基地发展模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37. 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是( )A. 压缩煤炭开采规模 B. 转移机械制造工业C. 关闭化工化肥工业 D. 重组建筑材料工业38. 去产能政策实行后,该基地最具发展潜力的是( )A. 环保产业群 B. 服务业产业群C. 制造业产业群 D. 服装业产业群【答案】37. A 38. B【解析】考查区域发展模式去产能的关键环节,最有发展潜力的环节。【37 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发展模式中,核心产业以煤炭开采为基础,所以

34、该基地去产能的关键措施是压缩煤炭开采规模,A 对。转移机械制造业、关闭化工化肥工业、重组建材工业可能生成资源的浪费,不是去产能的关键,BCD 错误。选 A 项。【38 题详解 】去产能政策实行后,该基地最具发展潜力是服务业产业群,该产业群包括食品服务业和旅游观光业,市场前景广阔,B 对。去产能后,产量减少、排污减少,环保产业群、制造业产业群、服装业产业群的潜力也受限制,A、C、D 错。选 B 项。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 。读图回答题。39.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40.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

35、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为图1B.分别对应的是A.、 、 B.、 C.、 D.、【答案】39. C 40. C【解析】【39 题详解 】图 1 中到三个阶段显示两个明显特征,图中植被覆盖率减少,居民点增加,可以推知该地降水量减少,但由于居民点增加,用水量增多,蒸发量会减少,地表径流由于植被的减少,水保持作用减弱,使地表径流增加,因此下渗减少,故为 C。本题考查流域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时考查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读图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0 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流域开发造成植被不断减少,地表失去植被的保护,下渗减少,雨水降落到地面

36、,迅速汇集成地表径流流走,经历相同的暴雨过程,在 P 处形成的地表径流流量变化逐渐增大,三条流量变化曲线对应该流域三个阶段的顺序应为 III、II、I,故答案选 C。本题考查流域开发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及对河流流量的影响。二、综合题。41.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产业梯度1 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 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下图为 2008 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1 )简述图中部分

37、行业需转出北京的原因。(2 )分析上述转移产业可能给河北地区产生的影响。(3 ) “研发中心+ 生产基地”经营模式已成为京冀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试述这种模式的区位优势。【答案】 (1)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资源密集。(2 )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下列问题。 ;带来环境污染。(3 )北京科技先进;河北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地价低。【解析】试题分析:(1 )根据材料,产业梯度 0.5 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根据图中产业梯度0.5 的产业类型分析,转

38、移的产业或污染严重,或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或资源密集,能源消耗量大。(2 )上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给河北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同时会带来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3 )北京科技先进,适合作为研发中心。河北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地价低,适合作为生产基地。具有“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优势。考点:产业转移的原因,转移方向及影响,区域合作的模式。42.读我国煤炭及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道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简要分析我国实施

39、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2 ) “长三角”地区需要调入大量能源的原因有哪些 ?(3 )西气东输工程还不能彻底解决“长三角”地区能源短缺问题 ,请你从开源方面提出两条缓解该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的措施。(4 )山西省除了通过公路、铁路运输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以何种形式向外输出能源? 这种形式有何好处?【答案】(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2)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3)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等其他替代能源等。(4)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 减轻对交通运输的压力

40、;减轻对电能输入区的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效益高。【解析】(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是资源赋存和资源需求的空间分布不一致,二是大多数资源不可自行流动。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既与我国资源东少西多、资源需求东多西少的现状有关,也是我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据很大比例,导致我国环境质量下降),且今后我国油气开发的重点在西部地区。(2)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资源的需求量大,然而,从资源地区分布来看,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3)开源指寻找新的能源,包括多元化油气的来源,如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还包括开发附近地(海)区的油气资源;还可以从开发其他类型资源入

41、手进行分析。(4)除煤炭外运外,山西煤炭的输出还采用了变输煤为输电的方式,即在山西建设火力发电站,然后将电力资源向我国东部电力需求较大的地区输送。这种方式减少了煤炭的运输量,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同时还减轻了电力输入区的环境污染,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43.福建省总面积为 12.4 万平方千米,近年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省份之一。下图为福建省工业和城市发展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简述图中反映出的福建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表现。(2 )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桂圆、荔枝产区,分析城市化对水果生产的影响。(3 )简述福建省城市化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工业化的表现

42、 :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产值占 GDP 的比重不断增加。城市化的表现:城市化率的显著提升。(4 分)(2)有利: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对水果的需求也进一步扩大,带来广阔的市场;不利: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农业用地的规模减小, 影响水果产值和产量。(6 分)(3)城市不断发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 ,区域服务中心和管理中心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4 分)【解析】试题分析:(1 )分析问题,首先明确工业化发展的恒量标准(一般以三个产业占 GDP 的比重来作为衡量标准之一) ,城市化发展的恒量标准(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

43、;从图中容易找到两者的变化。(2 )分析影响一般从两方面着想。有利的方面: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为桂圆、荔枝产区扩大市场,增加销量,为水果生产带来动力;不利影响的:主要是城市化发展占用耕地,影响水果产量和水果生长的生态环境。(3 )认真分析题目,主要从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考虑。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城市不断的发展,能够带动经济进一步发展,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的集聚,城市发展成为经济的中心,区域服务的中心和管理中心。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也会促进城市化的发展。考点:城市化和工业化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44.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山西多年来发展了煤炭、冶金、电力、焦炭、化

44、工和建材等以资源为核心的资源型产业, 其中煤炭、冶金、电力、焦炭成为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材料二 2015 年以来, 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煤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山西相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 成为影响经济和就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山西的钢铁、煤炭行业压产能、调结构的任务迫在眉睫。材料三 山西省煤田分布图和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1 )分析山西形成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的区位条件。(2 )简析山西钢铁、煤炭行业要压产能、调结构的原因和措施。(3 )说出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政策支持。(2)原因:国内外煤炭、

45、钢铁市场需求下降;煤炭、钢铁价格下跌;行业产能过剩。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美化环境;改善交通;发展科技。(3)有利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延长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解析】第(1)题,煤炭、冶金、电力、焦炭是山西四大核心传统主导产业,区位条件主要从矿产资源、市场、交通、政策等方面分析。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埋藏浅,开采条件好;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所以市场广阔;山西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便于煤炭资源外运,此外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和政府政策的支持。第(2)题,由于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国内外钢铁市场需求下降导致煤炭、钢铁价格下跌,行业产能过剩,因此煤炭、钢铁行业要去产能、调结构。第(3)题,山西煤炭综合利用的意义可从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考点:山西能源资源的开发的区位条件、问题、原因及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