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 ,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 ,必能养成 的习惯,涵泳优游, 以至于变化气质; 多读而不求甚解 ,譬如驰骋十里洋场,虽奇珍满目,徒惹得 ,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 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 , 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A.深思熟虑 心猿意马 自欺欺人B.深文周纳 心花意乱 弄巧成拙C.深文周纳 心猿意马 弄巧成拙D.深思熟虑 心花意乱 自欺欺人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A.中央电视台各部门通力配合,
2、携起手来联袂打造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等优秀节目。这些节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B.坚持文化自信理念, 秉持“推动社会进步, 服务青年成长”,中国青年报运用全媒体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C.资料显示,因汽车事故而死亡的人当中,至少有 70%的人是未系安全带的。由此可见 ,安全带是在汽车万一发生事故时,保护车内人员生命的重要装备。D.文章能否发表不仅要看作者写作水平高不高、看问题透不透,而是要看编辑及栏目需不需要。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 )A.为了欢迎您的到来,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准备了这件礼物,您就心领了吧。B.我并无昆玉,
3、 一想到年事已高的父母, 就更觉得应该努力工作了。C.对于文学社的征稿事宜,我还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因此我特地垂问了一下。D.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地震发生的时候,若正在使用燃气做饭 , ,然后迅速躲避。 ,应迅速远离门窗, 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但不易塌陷的地方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 ,也不能使用电梯。若是在户外 , ,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等工厂或设施。 5.下图是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关于成年国民各媒介接触时长
4、的对比图,请简要概述下图主要内容,注意语意连贯,不要出现具体数据, 不少于 60 个字。( 5 分)v答: 二、名句名篇默写(5 分)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 分)(1)陶渊明在 饮酒 (其五) 中写自己虽处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之中, 却听不到车马喧闹声的原因的句子是:“ ? 。” (2)韩愈在 师说 中,明确指出自己所说的“师”,不是指启蒙老师的句子是:“ , , 。”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 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的
5、非理性冲动增多 ,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让人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 ,积极寻求对策。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 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 ,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 ,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 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的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
6、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 ,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 ,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 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 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 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
7、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提升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 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 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摘编自马慧茹、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B.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
8、产生。C.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D.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 ,决定了媒体机构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 ,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B.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C.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D.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
9、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 ,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B.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 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C.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D.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折扣。保温常练(十七)1.D 解析 深思熟虑:反复地深入细致地思索考虑。深文周纳: 定罪名很苛刻, 想尽方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此处应用“深思熟虑”。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 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猿跳一样。心花意乱:内心喜悦兴奋 ,思绪杂乱不宁。此处应用 “心花意乱”。自欺欺人 :用自己都难以置
10、信的话或手法来欺骗别人;既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弄巧成拙: 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此处应用“自欺欺人”。2.C 解析 A. 语意重复,“ 携起手来”与“联袂”重复。B. 成分残缺,应是“秉持的办报宗旨”。D. 搭配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 应将“而是” 改为“也”或“而且”。3.D 解析 A 项,心领: 客套话,用于辞谢别人的馈赠或酒食招待等。此处使用不得体。 B 项, 昆玉:称别人兄弟的敬辞。不能用于自己。C 项, 垂问:敬辞,称别人( 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询问。此处使用不得体。4.答案 应立即关掉燃气开关或电开关 若是在室内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解析 解答此题要仔细研读各横线处的上下文
11、,提取文段中的重要信息。根据第一个横线处前面的“地震发生的时候,若正在使用燃气做饭”, 可知 处应填写“应立即关掉燃气开关或电开关 ”。第二个横线处与后面的“若是在户外”相对,故应填 “若是在室内 ”。第三个横线处要填的内容根据后文及第二个横线处后面的内容即可推断出来。5.答案 在阅读媒介方面,2015 年和 2016 年成年国民使用新兴数字媒介阅读较多,传统纸质媒介使用较少。相比 2015 年,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数字媒介的时长总体上增加,接触电子阅读器的时长略有减少。相比 2015 年,2016 年我国成年国民使用传统媒介阅读时长总体上减少,只有纸质图书阅读时长略有增加。(
12、 答出一点给 1 分, 答出两点给 3 分,答全给满分)解析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在读图时要注意找到数据变化的规律,将规律用语言按照要求表达出来即可。要注意的是,一般柱状图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观察, 本题从纵向“时长 ”角度来看,可以得出 2015 年到 2016年的变化;从横向“ 媒介”的角度来看 ,又可以分为传统媒介和新兴数字媒介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2015 年到 2016年的变化。6.(1)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2)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7.C 解析 A 项,前半句“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源于原文第一段,后半句“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
13、主动权、选择权”源于原文第三段。从全文看,文章主要是从“媒体” 和“信息受众”两个角度进行对策分析。因此,需要把对策转换为问题或原因, 即从“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 ”可以转换为“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高”,从“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 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 ”转换为“受众使用新媒介缺乏理性”。由此可知 A 项错。B 项源于原文第一段。原文说“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的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 ,也更容易让人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 ”,三者是并列关系,而选项表述为因果关系,所以 B 项错误。C 项源于原文第二段, 原文“这项技术以数据分
14、析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的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整合这两层意思, 可知C 项正确。D 项,原文意思是媒体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以达到推广自己的服务项目的目的,所以 D 项错。8.B 解析 B 项是对文章核心论证问题的分析,前半句“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中“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概括错误,“为何”与“如何”区别很大,“ 为何 ”是分析原因,“如何”是怎样做,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分析。B 项的后半句 “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分析正确。文章就是从“媒体”和“受众”两个角度进行分析的,从文章最后一句 “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可知二者关系密切。9.C 解析 C 项是对“缺少媒介素养 ”对一个人在新媒介时代可能有的结果的表述,相关内容可以从第三段进行推断。C 项推出的两大结果 “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表述过于绝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