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46663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版】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版】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版】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版】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州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测试高二政治试题(时间:100 分钟页数:共 4 页满分 12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3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6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柏拉图说“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 。下列选项中与柏拉图观点蕴含相同哲理的是A. 未有此事,先有此理B. 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D. 古今易俗,新故异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柏拉图的观点认为,美的东西不是它本身美,而是“美的理念”让它美,这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之相对应的是 A。B 中的“心” ,代表的是主观唯心主义,C

2、D 都是辩证法观点,正确答案是 A。考点:主观唯心主义2.列宁指出, “马克思的学说所以万能,就是因为它正确。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世界观” 。这一观点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A.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 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C. 继承性和创造性的统一D.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答案】A【解析】就是因为它正确。它给予人们一个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世界观可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故 A 符合题意;AB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并不是马克思主义

3、哲学实现,故D 错误。故本题答案为 A。3.中医是我国独有的传统医学,它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用金、木、水、火、土分别对应肺、肝、肾、心、脾等人体五脏,认为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统一体,它们通过经络相互联结,通过相生相克而相互调节,维持整体水平的协调和平衡。中医思想的合理性在于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总结近代自然科学成就,丰富了唯物主义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做出了科学回答A. B. C. D. 【答案】A【解析】中医“借用五行学说来说明人体组织结构”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医看到了内脏器官之间的联系,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故题肢均正确切题

4、。题肢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科学回答,故排除题肢;故本题答案为 A。考点:唯物主义的思想【名师点睛】不能认为:凡是唯物主义都是科学的,都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非科学的,我们应该彻底否定。(1)唯物主义的思想和方法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使人们不断获得成功,结出累累硕果;唯心主义被称为“不结果实的花” ,一旦人们在思想上陷入唯心主义并用这种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必然会导致失败。(2)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从本质上说,唯物主义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是科学的,但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对其

5、科学性要作具体的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对物质的解释不够科学,因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应大力提倡。 (3)一切唯心主义者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回答都是错误的,但就其某些部分而言,对人类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因此,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唯心主义全盘否定。4.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 “需要哲学精神指引”说明哲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6、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决定了我国社会制度的更新和变革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 “需要哲学精神指引”强调哲学的重要作用,表明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故符合题意;错误,哲学有正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武器;错误,真正的哲学能反作用于社会制度的变革,但不起决定作用。故本题答案为 C。5.新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部分先富” 、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正确处理效率和公

7、平的关系”等多个阶段的尝试,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历程表明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A. B. C. D. 【答案】C【解析】材料中我姑欧典分配制度的改革是在一定的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新时期我国的分配制度改革是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 ,体现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正确,选C;不选,因为实践是主观见诸于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过于绝对,因为通过间接经验也可以获得正确认识。【考点定位】实践的特征

8、、认识过程【名师点睛】全面把握实践的含义在把握实践的含义这一知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实践以人为主体,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易错点:不能正确认识实践的外延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 ;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6.“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

9、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一定是不同的,故项错误;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说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是否自主招生”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故符合题意。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 D。考点:认识论点评:本题考查了认识论的知识点,需

10、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7.唯物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观点属于唯物论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气者,理之依也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物质决定意识,认为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气者,理之依也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是不依粗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所以该题选 A。万物的基础是原始

11、物质,是基本元素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唯心主义,不选。考点:本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8.“你来,或者不来,我就在这里。 ”外交部发言人在谈及美国总统奥巴马亚太之行不包括中国时这样说。下列选项与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 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B.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C. 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D. 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答案】D【解析】材料中“你来,或者不来,我都在这里。 ”体现了物质的客观性,强调了规律的存在和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强调了要尊重“器” ,即强调了物质的客观性和规律的客观性,与材料中“这句话”的哲学寓意相符,D 项正确

12、;“人在桥下走,水在桥上流”不符合事物规律,与材料中话的哲学寓意不一致,A 项不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强调的是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调节和控制作用,B 项不选;“旧竹生新笋,新花长旧枝”强调了事物是发展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与这句话的哲理也不一致,C 项不选。9.2018 年 3 月,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圆满完成 3 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年底公布首批科学成果。由此可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年底公布首批科学成果,这表明借助探测卫星“悟空”能探测到太空

13、的奥秘,说明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符合题意;错误,思维有正误之分,正确的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错误,思维依赖存在,离不开存在,但存在可以离开思维单独存在。故本题答案为 B。【点睛】注意把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这一知识点,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就是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一般材料中带有“揭示、发现、认识到、观察到等”一些标志性词语则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10.林语堂说:“人生在世,幼时以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人在一生中思想上之所以会发生

14、这样的变化,是因为A. 个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B. 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C. 个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D. 作为认识基础的灵感稍纵即逝【答案】C【解析】从不懂到懂,从懂到不懂,是因为个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C 项符合原因;A 项与题意不符;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B 项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5、,D 项错误;正确选项为 C。11.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比,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被人们戏称为“半截子唯物主义”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任何旧的哲学相比它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它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旧的哲学不认同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A. B. C. D.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知识。与以往任何哲学相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符合题意;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

16、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可知论都认同思维与存在是同一的,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2. 2015 年 6 月份,河南省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抓住有利天气时机,组织实施空中、地面立体人工增雨作业,全省多个地区降下中到大雨,有效缓解了前段时间旱情。这说明A. 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B.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C. 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D.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17、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故 D 符合题意。A 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改变。B 与题意无关,C 错误,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考点:按客观规律办事13. 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的王夫之认为:“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王夫之观点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静止也是运动的一种形式 看到了运动和静止的统一认为任何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 揭示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王夫之“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观点表明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故题肢项符合题意;题肢项说法正确,

18、但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考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14.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 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B.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D. 事物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题干中“飞花、船行走、半日风”都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而“云不动”则表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因此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 符合题意。A 观点错误,是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 观点正确但与材料不符。D 观点错误,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19、,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考点:运动与静止15.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 ”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 。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A. 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B. 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C. 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D. 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 ”这说明世界起源于火,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同时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发

20、展的,坚持了辩证法思想。列宁评价说“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绝妙的说明。 ”因为这一观点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D 适合题意;A、B、C 不符合材料主旨。考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16.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物质是对一切现象共性的反映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 B. C. D. 【答案】C【解析】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故符合题意,可以入选;说法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

21、现象的共同本质,是对万事万物的概括与总结,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C。考点:哲学的物质概念【名师点睛】哲学中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 物质的具体形态区别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征。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物质是一个共性问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备物质的唯一特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有生有灭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个性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联系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关系。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

22、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17.造林绿化被视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首要手段,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快速推进。然而,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美观,将适宜本地栽种的乡土树种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土豹子”,却热衷于调运跨纬度且价格高的“洋树种”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哲学原理是A.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要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B. 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命令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C. 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坚持客观与主观的统一D. 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将适宜本地栽种的乡土树种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土豹子,却热衷于调运跨纬度且价格高的洋树种 ”的做法明显违背了自然的客观

23、性,故 B 符合题意;A 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哲学原理,故 A 排除;C 错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排除;材料中的做法不会是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错误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故 D 排除。故本题答案为B。18.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A.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 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 “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是指人的情绪会对人的生理器官产生影响,这表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

24、节和控制作用,C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导作用,A 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体现意识能动认识世界的作用,B 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材料未全部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D 项说法正确但没有 C 项准确,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意识的作用(意识的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

25、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19.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得出惊人发现,光线也能扭曲物质。在一片漆黑的实验室中,科学家将纳米粒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带状,纳米粒子带最初是扁平的,但在光线照射下,它们最终发生扭曲,呈现螺旋形状。述事实主要说明了A. 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开展有效活动B. 正确的意识能改变物质的原有结构C. 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 只有正确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科学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光线也能扭曲物质”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即能动的认识世界,C 适合题意;A 说法正确但不适合题意

26、;意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B 是错误的;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D 是错误的,本题答案选 C。考点:意识的作用20.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画家的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意识的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物质与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来做,意识具有能动性,能能动的改造世界,但是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作用于客观事物,是错误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认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错误的;国画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画家通过比例尺

27、的运用创作国画,描绘万水千山,体现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正确;国画的创造形式是主观的,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说明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正确;故本题答案选 D。考点:意识的本质、意识的能动作用21.不少观众张口便是“本宫”,描述事物也喜用“极好” 、 “真真”等词,瞬间,“甄嬛体”红遍网络。从意识的本质来看,“甄嬛体”语言来自于A. 人脑,因为人脑是意识的生理器官B. 人们的想象,因为网络语言是不属实的错误意识C. 客观存在,因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 物质世界,因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该题考查意识的本质,A 观点错误,人脑是意识故生理器官是从意识

28、的生理基础角度说的,不是意识的本质,B 观点错误,意识都是对客观是在的主观映像,而不是想象,C 观点符合题意,D 观点是从意识的起源来说的,与题意不符,故答案应选 C 础考点:意识的本质点评:考生要正确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22.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 印象普陀最打动人的是它的主题“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就是美丽的” ,这一主题体现了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客观存在与主观思维相互依赖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限制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 “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

29、界就是美丽的”强调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的美好的一面,那么看到的世界就是美丽的,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人的认识活动受主观因素限制,故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不选;错误,主观思维依赖客观存在,但客观存在可以离开主观思维,不依赖主观思维。故本题答案为 B。23.19 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我思故我在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

30、实践的知识。惠兹里特的话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正确;不符合题意,强调的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性;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选 C。24.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由此可见A. 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 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C. 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 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有关知识。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 ”表明生物的生长有自身的规律,人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以生产反季节的蔬菜表明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造福人类,故 D 符合题意;A 正确,

31、但与题意不符;B 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被创造、消灭、改变、改造;C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故本题答案为 D。25.下列格言、警句与“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体现相同道理的有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 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A. B. C. D. 【答案】A【解析】“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体现了划船要遵循水流规律,要按规律办事。 “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体现了种庄稼也要掌握作物的生长规律,应选;“劈材不照纹,累死劈材人”体现了劈材也要遵循材料的纹理规律,应选;“过了芒种,不可强种”体现了种植要遵循相关的

32、物候规律,应选;“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不是遵循规律的体现,不选。26.在改革开放思想指导下,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深圳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颇具竞争力的现代城市。这说明A. 人们的实践总是在正确意识指导下进行的B.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 有了意识指导的实践就能取得成功【答案】B【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意识。在改革开放思想指导下,深圳已成为颇具竞争力的现代城市说明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 符合题意。27.2018 年 7 月,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直径 300 米的小行星,它与地球有着相同的公转轨道,并始终在地球前方“打转

33、” 。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世界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小行星的发现,说明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它,发现它,它都是存在的,它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自然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意识的产生,也没有涉及人类社会,所以和材料无关。故本题答案为D。28.“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这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A.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 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C. 城市是社会运动的主体D.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答案】D【解析】【详解

34、】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 A 说法错误;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所有运动都离不开物质。洛阳城的兴衰反映社会历史的变迁,这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故 D 说法正确;B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 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运动的主体。故本题答案为 D。天上明月,常令诗人爱恨交织。有人怜爱: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同“夕”)如环,昔昔都成玦;也有人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9. 其实,月亮本是宇宙间一个冰冷无知的星球,它的阴晴圆缺乃是天体运动的自然规律使然,人们对它的爱恨都是无理的: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诗人无

35、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文学世界中一切事物都具有客观性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A. B. C. D. 30. 正是通过这种看似无理的怜爱与怨恨,把诗人郁积于心的深情浓愁表达得淋漓尽致,因而无理却又显得有理了。可见,在诗的世界里, “有情”才能“有理” , “情”往往是胜于“理”的。这一论述说明文学世界中“情”与“理”是直接同一的文学世界中“无理”依据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为“有理”文学创作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有其独特方式文学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A. B. C. D. 【答案】29. A 30. D【解析】【29 题详解】试题

36、分析:文学来源于客观世界,文学世界中事物具有客观性。文学创作是意识能动认识客观世界的具体形式。故项错误。文学世界属于意识的东西。诗人无理的怜爱与怨恨表明文学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文学创作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本题选A 项。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知识点。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的相关知识,分析理解材料观点的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材料的观点。【30 题详解】试题分析:文学创作必须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故项错误。文学世界中“情”与“理”并不始终是直接统一的。故项错误。所以本题选 D 项。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知识点。点评:本题以诗人情与理的关系这一问题立意,考查学生

37、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鉴别能力。31.2018 年 7 月 18 日至 20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广东深圳考察社会管理工作。他强调,发扬特区精神,大胆探索实践,在不断破解难题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为全国当好排头兵、闯出新路子。强调发扬特区精神,是因为A. 意识可以直接改造客观事物B. 意识的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C. 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D.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意识不能直接改造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意识通过实践可以把观念的事物转变为现实的事物,A 错误;意识具有双重性,正确的意识能动性使事物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B错误;无论是正确

38、的还是错误的都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只是正确的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起阻碍作用,C 错误。答案为 D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32.下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A.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 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 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觉地改造客观世界。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能脱离物质。意识在特定条件下也不能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故 ABC 项错误。本题选 D 项。考点: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点评:本题以漫画的形式为背景材料,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

39、解读图画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本题只要能把握好基础知识并认真审题就可选出正确答案。33.下边两幅漫画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A. 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B.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C.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D. 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答案】C【解析】两幅漫画均体现了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勇于进取,勤于实践。C 项符合题意;ABD 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C。【点睛】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0、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二、简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计 40 分。 )34.材料一雷电崇拜,起自上古.雷公名始见楚辞,因雷为天庭阳气,故称“公” 。雷公电母之职,原来是管理雷电。但是自先秦两汉起,民众就赋予雷电以惩恶扬善的意义。认为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击杀有罪之人,主持正义。材料二数百年来,球状闪电始终是一个难解之谜。2012 年 10 月 15 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澳大利亚的一个科研组已经揭开球状闪电的形成原因。科学家约翰洛克指出:“闪电击中地面,照亮天空后,会留下一条由带电拉子或离子形成的长长的尾巴。在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带正电或者带负电的离子会在

41、ROW 结合在一起,但剩余离子会迅速移向地面,这种离子越积越多,就会产生足以让玻璃窗内的空气分子失去一些电子,并释放出光子,产生发光的球状结构。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认识。【答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 分)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 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2 分)(2)古代中国,民众认为雷公能辨人间善恶,代天执法。从哲学上看,这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

42、宰和本源,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从根本上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 分)自古以来,人们无论认为雷电是神的化身,还是认为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共同本质是都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其观点都属于可知论。 (2 分)【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本题题型属于典型的“认识类”主观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答题指向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作答时首先阐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其次,从哲学的两方面的内容,结合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35.简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以及如何做到一

43、切从实际出发。【答案】含义:做事情要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 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具体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试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考生依据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即可。回答这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

44、发,考生可从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及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走出误区,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等知识的角度区分作答。36.网络民主逐渐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许多人都认为网络民主做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各种的话(好话、坏话、正确的、错误的)都能说,各种意见(赞成的、批评的、反对的)都能发表,不担心戴帽子、打棍子、抓辫子,不担心“秋后算帐” ,不同意见能争个你死我活的,不需要统一思想、统一口径。据此,有人认为

45、“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 。请你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这种观点。【答案】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与谬误不容混淆。因此真理不会因网民热议而变成谬误。 (2+1 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不在于是否被网民热议。 (2+1 分)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在实践中,在网民热议中,真理不断发展。 (2 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评析题,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思维思考问题。本题是对“真理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这一观点进行评析。首先明确真理和谬误的关系。再指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然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可

46、得出“真理不会在不明真相的网民热议中走失” 。考点:真理、认识的发展知识点。点评:评析类的材料题是高考的常考内容,它具有辨析题的思维含量,又具有材料题的内容范围。特别是最近两年迎合具体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理解类的评析材料题较为多见,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该明确评析标准,即解答此题的核心知识点。其次立足正反两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最后明确正确的方向和标准。37.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2018 年 1 月 7 日

47、,活动的发起方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了 2018 年“地球一小时”的两大变化:首先,地球一小时的核心主题不再仅仅是气候变化,而是更广泛的可持续环保行动;其次,除了熄灯一小时外, “地球一小时”活动还从号召大家响应环保,变为动员个人和社会团体自发为环保做出一个行动改变。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除了熄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除了遏制全球变暖,还有哪些行为可以助力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2011 年地球一小时主题发生改变的原因。 ”请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答案】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做事。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体现了规律是客观

48、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实践与认识是辨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的产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人们参加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属于实践,环保意识属于人的认识,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一切真知都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认识的反作用或意识的能动作用【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题目限定的是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作答。解答本题,考生应首先明确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包含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知识。针对材料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考生可从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做事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熄灯一小时外, “地球一小时”活动,并引发人们思考,坚持环保理念,可生可从实践是认识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