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46328 上传时间:2019-02-02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解析版】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科)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牡一中 2017 级高二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体液是动物及人体内含有的液体,它包括( )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消化液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镜。【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正确;血浆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正确;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正确;组织液属于细胞外液,属于体液,正确;消化液不是细胞内液,

2、也是细胞外液,不属于体液,错误。因此,属于体液的有,故选 B。2.日常生活中,很多因素会引起内环境发生变化,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严重腹泻,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变化B. 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 剧烈运动中,内环境的 pH 值会明显降低D. 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衡有一定的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包括:人体的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 37左右;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 为 7.35-7.45,血浆的 pH 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

3、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钠离子和氯离子。【详解】严重腹泻,会导致水和无机盐的丢失,而无机盐又会导致内环境渗透压的变化,A正确;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组织液中蛋白质相对含量上升,会引起组织水肿,B 正确;剧烈运动中,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由于血浆中有酸碱对的存在,会维持内环境 pH 的相对稳定,C 错误;缺钙会导致佝偻病,其发病与内环境稳态的失衡有关,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实质,血液中有维持酸碱平衡的缓冲物质,可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3.图为人体内环境甲、乙、丙三大成分之间的

4、转化模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内环境中含有多种酶,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B.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因为甲中的血红蛋白异常C. 丙中蛋白质和氧气含量均低于甲D. 胰腺组织细胞分泌的消化酶、胰岛素等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甲表示血浆,乙表示淋巴,丙表示组织液据此分析作答。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A 错误;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是基因突变造成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而甲表示血浆,其中没有血红蛋白,B 错误;丙和乙中蛋白质含量均低于血浆甲,组织液中氧气也是血浆中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的,所以也低于血浆,C 正确;胰腺分泌的消化酶随胰液由导管直接送到小肠,不会通过甲运输到作用部位,D 错

5、误。4.如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再进入C. 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CO 2等物质D. 血浆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至少穿过 5 层磷脂双分子层【答案】B【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是由(淋巴) 、(血浆) 、(组织液)组成的,A 正确;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组织液,再进入血浆或者淋巴,B 错误;血浆中含激素、血浆蛋白、乳酸、尿素、CO 2等物质,C 正确;血浆中的氧被组织细胞利用,要经过毛细血管壁细胞(两层膜) ,进入组织细胞膜(一层膜) ,最后进入线粒体(两层膜) ,共经过

6、了 5 层膜,即 5 层磷脂双分子层,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化学成分以及相互转化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别内环境组成成分的图象。5.图是反射弧示意图,其中 E 表示感受器、A 表示效应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处进行电刺激,则在 A、E 处均能测到膜电位变化B. 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C. 处进行电刺激,则 B 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现象D. 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 C 处释放神经递质【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 A、B、C、D、E 分别是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梳理相关知识点,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

7、识做出判断。【详解】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处进行电刺激,只能在 A 处测到膜电位变化,E 处则不能测到膜电位变化,A 错误;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 +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B 错误;处进行电刺激,兴奋能通过突触传到 B 处,使 B 处出现兴奋传导现象,C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处进行电刺激,不能引起 C 处释放递质,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及神经

8、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运动员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时,机体A.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导致口渴B. 乳酸积累,导致血浆 pH 显著下降C. 产热大于散热,导致体温显著升高D. 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传导至大脑皮层,形成口渴,A 正确。剧烈运动时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由于血浆中有 PH 缓冲液,血浆

9、pH 不会显著下降,B 错误。产热大于散热时,机体可以通过体温调节保持体温相对稳定,不会显著升高,C 错误。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会促进下丘脑对抗利尿激素的分泌,D 错误。【点睛】剧烈运动可以引起内环境多方面的变化和调节:产热增多引起体温调节;渗透压升高引起水平衡调节;产生乳酸增多引起 PH 调节。应注意它们的内在联系。7.下列关于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照、湿度等因素影响着群落中生物的分布B. 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共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C. 群落演替不会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D. 群落的不同物种之间可形成竞争与捕食等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

10、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要求考生理解环境条件改变对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的影响。光照、湿度等因素会影响群落中生物的分布,A 种群;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共同影响着群落的结构,B 种群;群落演替会改变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C 错误;群落的不同物种之间可形成竞争与捕食等关系,D 正确。8.2017 年,三个美国科学家揭秘生命的“生物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腺等局部生物钟,如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存在于脑干中,该结构还具有分泌功能B. 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C. 活跃在人脑中的

11、主生物钟基因不存在于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D. 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小鼠一定会出现高血糖【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各项调节中,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小脑是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调节体温、水分和血糖平衡,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脑干是维持呼吸的中枢。【详解】A. 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在下丘脑,A 错误;B. 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血糖调节能力减弱,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因此糖尿病的发生可能与维持血糖平衡的肝脏生物钟失调有关,B 正确;C. 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活跃在人脑中的生物钟基因在肝脏、胰腺等组织细胞中也存在,C错误;D. 肝脏生物钟能影响肝糖原的分解,肝糖原分解产生

12、葡萄糖并分泌到血液中,若小鼠肝脏生物钟基因被敲除,则肝糖原无法分解,因此小鼠会出现低血糖,D 错误。【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学生识记能力,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众多的神经中枢,分别管理着机体不同的器官,学习时要注意准确记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各选项综合分析。9.下列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B.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渴觉C. 只要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全部属于细胞免疫D. 增加尿液排出量是体温调节中增加散热的重要途径【答案】A【解析】【分析】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

13、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详解】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如果某人的下丘脑严重受损,则其不能维持自身的体温恒定,A 正确;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产生兴奋,并传到大脑皮层,由大脑皮层产生渴觉,B 错误;病毒侵染人体后引起的免疫既有体液免疫,也有细胞免疫,C 错误;体温调节中增加散热的重要途径是皮肤散热,D 错误。10.下列有关动物激素和

14、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由专门的器官产生 B. 都能影响靶细胞的生理活动C. 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 生理作用都具有两重性【答案】B【解析】植物激素没有专门的分泌器官,A 项错误;动物激素和植物激素都能和特定的靶细胞结合,影响靶细胞的生理活动,B 项正确;激素不参与细胞代谢,而是起调节作用,C 项错误;动物激素和部分植物激素的作用没有两重性,D 项错误。1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长素和乙烯都能促进果实生长发育B. 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幼小细胞的纵向伸长C.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速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D. 植物根的生长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激素有关【答案】A【解析

15、】【分析】考查多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生长素的运输特点,进而考查在比较中把握联系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详解】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A 错误。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B 正确。生长素除了进行极性运输外,也能进行非极性运输,例如,成熟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C 正确。植物根的生长以细胞的生长和细胞分裂、分化为基础,因此需要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多种激素的调节,D 正确。【点睛】易混点: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生长素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12.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

16、约需要 20-40 年,美国需要 40-80 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 种群年龄结构 C. 种群性别比例 D. 出生率和死亡率【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有出种群密度、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详解】种群数量和密度只能说明人口基数,不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A 错误;年龄组成可用来预测种群未来的动态,根据种群的年

17、龄结构可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B 正确;种群的性别比例能影响出生率,进而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 错误;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D 错误。13.在研究森林群落时,不属于群落水平研究的是A. 丰富度 B. 年龄组成C. 种间关系 D. 森林中各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答案】B【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的是与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相关的知识。【详解】丰富度是指物种数目的多少,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二者与森林中各种群分别占据的位置都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A、C、D 均错误;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属

18、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B 正确。【点睛】识记并理解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度、年龄组成等概念的内涵是解题的关键。14.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f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 B. c、d、e 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 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a 流向 b D. 图中 a 一定是自养生物【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 a、f 为双向箭头,则 a 和 f 一个生产者,一个为大气中的 CO2库,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 f,所以 f 为大气中的 CO2库,a 为生产者;由于 a、c、d、e 都指向了 b,说明 b 是分解者,c、d、c 是消费者。【

19、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 f 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 正确;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生物群落应该包括 a、b、c、d、e,B 错误;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 a 生产者流向 b 分解者,C 正确;图中 a 是生产者,一定是自养生物,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过程,能够根据不同成分之间的箭头关系准确判断图中各种成分的名称,进而结合生态系统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解答。15.某人头部受伤导致下丘脑受损,此人不会表现出来的症状是A. 感觉功能出现障碍,不会产生疼痛的感觉B. 体内的

20、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C. 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对寒冷缺乏正常的调节机制D. 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现象【答案】A【解析】人体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下丘脑受损不会导致感觉功能出现障碍;下丘脑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合成、分泌器官,下丘脑受损,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进而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受损会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下丘脑是抗利尿激素的合成部位,下丘脑受损会导致体内的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出现多尿现象。选 A。【点睛】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2)传导:将渗

21、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渗透压。(4)中枢: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16.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和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 胃酸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属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C. 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无机盐、神经递质D. 激烈运动可引发肌肉酸痛但内环境的稳态并没有被破坏【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有:只存在于细胞

22、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及与细胞呼吸、DNA 分子复制、DNA 分子转录、mRNA 翻译有关的酶等。在细胞内合成后直接分泌到体外的物质:消化酶等。不能被吸收的物质:纤维素等。不发生于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有:细胞呼吸的各阶段反应。细胞内蛋白质、递质和激素等物质的合成。消化道等外界环境所发生淀粉、脂质和蛋白质的消化水解过程。【详解】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A 正确;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属于皮肤及其黏膜的分泌物,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细菌,是保护人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B 错误;CO 2、尿素等代谢废弃物需要通过血液运输,神经递质直接分

23、泌到组织液中,无机盐存在于血浆及组织液中,这些物质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 正确;激烈运动可引发肌肉酸痛是因为运动时产生的酸性物质乳酸积累所致,由于人体存在缓冲物质,不会使血浆 pH 发生很大变化,内环境的稳态并没有被破坏,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内环境稳态及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17.下列有关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聚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但不属于反馈调节生长素和生长激素均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或靶细胞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如果淡水鱼不排卵,可将同种性成熟鱼的垂

24、体提取液注射到雌鱼体内来促进鱼排卵A. 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答案】A【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 ,TSH 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这就是所谓的分级调节而在正常情况下甲状腺激素要维持在一定浓度内,不能持续升高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系统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这就是所谓的反馈调节。【详解】寒冷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即属于分级调节,也属于反馈调节,错误;生长素本质是吲哚乙酸,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

25、作用,错误;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错误;同种性成熟鱼的垂体提取液中有促性腺激素,注射到雌鱼体内可以促进排卵,正确。因此,以上说法中只有是正确的,故选 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动物细胞中的激素的种类和功能以及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明确动物激素的运输是没有定向性的,但是只能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1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都属于对种群密度进行估算的方法B. 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更容易C. 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 在调查分布范围较

26、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答案】C【解析】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都属于对种群密度进行估算的方法,A 项正确;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单子叶植物很难辨别是单株还是多株,B 项正确;土壤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 项错误;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D 项正确。【点睛】易错点提示:种群密度调查并不都是用抽样调查法进行的,样方法、标志重捕法等都属于抽样调查法。而对于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数量较少的种群,可以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19.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体在寒冷

27、环境中,产热和散热均比在炎热环境中快B. 人体在安静时,只能由内脏组织代谢来释放热量C. 物理散热过程都发生在体表,所以皮肤是唯一的散热器官D. 在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舒张反应【答案】A【解析】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产热和散热均比在炎热环境中要快,要多,A 正确。人体安静时,主要是肝脏等代谢产热,但肌肉组织也会产热,B 错误。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主要是通过血管和皮肤散热的,C 错误。寒冷的刺激下,皮肤温度感受器产生反射性的血管会收缩,D 错误。20.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稻田中的水稻植株高度基本一致,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 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任

28、何时间里其年龄组成均为增长型C. 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以选择样方法D. 经过若干年后,弃耕的农田最终将演替成森林【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的集合,所以群落的空间结构指的是区域中不同种生物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体现出来的分布特征,不是某单一物种(种群)表现出来的特征。群落的演替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但不管那种演替类型,一个群落能否最终演替为森林,这是由当地的气候条件决定的,不是群落演替中物种类型决定的。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常常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前者主要适用于调查种群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生物,一般针对植物和少数动物,如蚜虫、虫卵等,后者主要是针对一些活动范围大的

29、动物。【详解】水稻田中的水稻为同种生物,属于种群,不能反映群落的垂直结构,A 错误;呈“S”型增长的种群均为增长型,如种群数量为 K 值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B 错误;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 正确;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过程中,群落结构会越来越复杂,但弃耕农田最终能否演替成森林需要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如果适宜,则可演替成森林,如果是在干旱地区,则很难演替形成森林,D 错误。【点睛】易错选项 A,忽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在不同种群之间形成,不是在某一物种(种群)中形成。21.下图是处于兴奋状态的神经纤维兴奋传导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兴奋在神经纤维

30、上的传导是单向的B. 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 Na+的通透性大C. 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外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D. 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电位状态,是因为该部位 Na+内流形成的【答案】D【解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A 错误。未兴奋部位电位呈“外正内负”是因为此时膜对 K+的通透性大,B 错误。神经纤维兴奋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 错误。兴奋部位形成“内正外负”电位状态,是因为受到刺激后该部位 Na+内流形成的,D 正确。22.为研究小鼠对某种新型细菌 M 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下列哪组实验是不需要的A.

31、给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B. 感染过 M 菌的小鼠血清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C. 感染过 M 菌的小鼠 T 淋巴细胞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D. 感染过 M 菌的小鼠 T 淋巴细胞和血清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答案】D【解析】为研究小鼠对某种新型细菌 M 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需要设置 3 组实验:给注射生理盐水的小鼠,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作为对照组;将感染过 M菌的小鼠血清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作为实验

32、组;将感染过 M 菌的小鼠 T 淋巴细胞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也作为实验组。因此,A、B、C 项正确;因为要研究小鼠对某种新型细菌 M 的免疫方式是体液免疫还是细胞免疫,所以不需要设置“感染过 M 菌的小鼠 T 淋巴细胞和血清注射到正常小鼠,再接种 M 菌,预测小鼠感染该菌的情况”实验,D 项错误。23.将完好的某动物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模拟细胞外液)中进行实验,A、B 为神经元膜外侧的两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静息状态时,可测得 A、B 两处的电位不相等B. 静息状态时,膜两侧没有离子进出C. B 处兴奋时,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 Na+浓度高

33、D. 若阻断 Na+内流,刺激后,A、B 不能产生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神经元细胞位于任氏液中,神经元细胞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刺激点位于轴突上,A、B 点都在轴突膜的外侧。【详解】静息状态时,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由于 A、B 两点均位于神经细胞膜外,无电位差,A 错误;静息电位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形成的,B 错误;B 处兴奋时,钠离子内流,属于协助扩散发生,即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与任氏液相比,细胞内Na+浓度低,C 错误;如果阻断了钠离子的内流,无论刺激任何点都不会产生兴奋,无兴奋产生和传递,刺激后 A、B 都不能产生兴奋,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

34、的关键是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明确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的方式都属于协助扩散,只能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24.下面三幅图为生命活动调节常考图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 1、图 2、图 3 依次代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B. 图 1 与图 3 所示调节的作用途径分别是体液和组织液C. 图 3 中 X 所示的神经受损,刺激 a 处有感觉D. 图 3 比图 1 所示调节的作用范围更广泛【答案】A【解析】【分析】图 1 通过体液运输,属于体液调节;图 2 是传出神经作用于内分泌腺,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图 3 有完整的反射弧,属于神经调节。【详解】图 1、图 2、图 3

35、依次代表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神经调节,A 正确;图 1 所示调节的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图 3 所示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B 错误;图 3 中 X 所示的神经受损,刺激 a 不能传递到大脑皮层,不会有感觉产生,C 错误;图 3 所示的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图 1 所示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泛,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传入神经受损,刺激无法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再根据题意作答。25.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 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C. 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生

36、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D. 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通过改变植物激素的作用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答案】D【解析】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B 项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因此人们根据意愿,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C 项正确;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植物体内产生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的表达进行调控,D 项错误。2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类似化学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

37、 幼根中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但不含乙烯B. 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效应与其浓度及作用部位无关C. 播种前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浸泡种子,以促进种子的萌发D. 喷洒适宜浓度的 2,4 一 D 可提高开花期传粉不充分的油菜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产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详解】幼根分生区处细胞分裂素含量较高,乙烯在植物体内各个部位都能合成,广泛分布,A 错误;生长素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这种特点与植物器官种类、细胞成熟程度、生长素浓度有关,B 错误;赤霉素有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生理作用,C 正确;种植

38、油菜是为了获取油菜种子,如果错过传粉时期,植物无法完成受精作用,就没有种子结出,2,4D 只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提高种子产量,D 错。【点睛】关于植物产量一定要弄清是收获植物的哪一部分器官,授粉是种子形成的必然途径,2,4-D 只能促进果实发育。27.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其中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 水库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B. 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库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D. 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9、无关【答案】C【解析】一个水库中所有的鱼种类不止一种,不属于种群,A 错误;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的组成仍处在动态变化中,B 错误;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为:种群中个体数(N)/标志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大,C 正确;群落中植物因光照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垂直结构,这又可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从而为动物分层提供了基础,D 错误。28.下列有关生产措施与其原理或预期结果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 鱼类捕捞之后的剩余量接近 K/2 保持鱼类的持续高产B.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提高生

40、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 模拟动物信息吸引鸟类捕食害虫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D. 桑基鱼塘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答案】B【解析】根据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可知,当鱼类种群捕捞之后的剩余量接近 K/2 时,鱼类增长速度最快,从而有利于保持鱼类的持续高产,A 正确;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主要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即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 错误;模拟动物信息吸引鸟类捕食害虫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有利于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控制害虫的危害,C 正确;桑基鱼塘的建立,实现桑树养蚕,蚕粪养鱼,其中蚕和鱼都能被人类利用,进而实现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D 正确。2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有几

41、项 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乙烯仅存在于果实中 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疏花疏果乙烯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2,4-D 属于植物激素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侧芽生长受抑制脱落酸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 二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各种植物激素的应用,意在考察学生识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详解】生长素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乙烯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正确。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组织器官,乙烯合成于植物的各个部位,主要促进果实成熟,错误。生长素既可以

42、防止落花落果也可以疏花疏果,喷洒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疏花疏果,正确。2,4-D、乙烯利都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错误。切除顶芽,切口涂以高浓度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积累,使其生长受抑制,正确。脱落酸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正确。【点睛】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引起细胞分裂,诱导芽的形成和促进芽的生长;脱落酸:促进果实与叶的脱落;赤霉素:促进茎的伸长、引起植株快速生长、解除休眠和促进花粉萌发等生理作用生长素:能促进果实发育,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30.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 t0t 2时间内,

43、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 若在 t2时种群的数量为 K,则在 t1时种群的数量为 K/2C.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t2时D. 在 t1t 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t 0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t 0-t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升高,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加快;t 1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t 1-t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t 2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 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 K 值。【详解】在 t0-t2时间内,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但“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变,A错误;在 t2时种群数量

44、增长率为 0,此时种群数量 K,为最大值,t 1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 K/2,B 正确;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 t1之后,捕完鱼之后种群数量维持在t1时间点的数量,C 错误;在 t1t 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增长率下降,但出生率仍然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D 错误。【点睛】理解种群数量变化呈“S”型规律时,种群的增长速率的变化规律,先增大(在 K/2时最大)后减小至 0(达到 K 值时) 。31.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图所示为食物网,生产者是 F,G 代表分解者B. 若图表示人

45、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甲是组织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痊愈后,能在甲中发现 T 细胞和 B 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C. 野外生存训练时,探险者食用了馒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喝到水,随后他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激素可能有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D. 若图表示碳循环,B 代表大气中的 CO2 库,C 表示消费者【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考查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分析图中各成分的名称,再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的能力【详解】若图所示为食物网,则生产者是 F,G 代表消费者,A 错误。若图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乙是组织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

46、痊愈后,能在甲血浆中发现 T 细胞和 B 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B 错误;食用了馒头,其中糖类被消化为葡萄糖,吸收后使血糖浓度升高;没有及时喝到水,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因此随后他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激素可能有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C 正确。图表示碳循环,D 表示大气中的 CO2库,B 表示生产者,A 表示消费者,C 表示分解者,D错误【点睛】A 解题技巧: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只有箭头发出的是生产者,其余都是消费者。B 解题突破口:组织细胞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判断丙是细胞,乙是组织液。D 解题技巧:双向箭头连接的是生产者和无机环境。3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

47、的是( )A. 图中 A 所固定的能量是 B、C 的能量之和 B. 若 C 增加 1 kg,则需要消耗 A 约 42 kgC. B 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 C 的个体数量 D. 若 B 的数量越多,则 C 获得的能量越少【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去路包括自身呼吸消耗、流向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图中 A 同化的能量=175+875+200=1250,B 同化的能量为 200,C 同化的能量为 30。【详解】图中 A 所固定的能量是 B 同化的能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以及分解者分解的能量的总和,大于 B、C 同化的能量之和,A 错误;据图分析,A 同化的

48、能量为 1250,C 同化的能量为 30,则 C 增加 1kg,则需要消耗 A=130/125042 kg,B 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B 营养级含有的能量一定多于 C 营养级,但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 C 营养级,C 错误;若 B 的能量越多(并不是数量越多) ,则 C 获得的能量越多,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弄清楚图中每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几个去向,并掌握能量传递效应的相关计算方法,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33.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B.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

49、大于它的直接价值C.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属于就地保护D. 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答案】D【解析】全球生态问题比较严重,目前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酸雨等,A 正确。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即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B 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法是就地保护即建立自然保护区,C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错误。34.某相对封闭的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能量(10 2 kJ/m2) 7 50 20 0.98 500下列对表中数据做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戊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目测估计法B. 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率为 14%C. 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