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说明: 1.本试卷满分 100分,答题时间 90分钟。2.本试卷包括第卷(选择题)和第 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本卷共 32 个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度: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度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史载,魏晋时设
2、中正,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中正由现任中央官员兼任。由此可知,政府实行九品中正制的主要目的在于:A.巩固门阀士族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C.保证选官的公正性 D.注重门第家世3.唐太宗认为:国事千端万绪,遇事应与“百司商量,宰相筹画” ,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唐太宗为避免一人独断采取的做法是:A.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 B.尚书省决策,中书省审议C.中书门下决策,枢密院审议 D.尚书省决策,六部执行4.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经典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
3、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受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5.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属于公民范畴的“男人”的是:A.温杜德,男,35 岁,没有读过一天的书,大脑中度智障,居住在雅典的自由民B.麦克卡,男,28 岁,满腹经纶,文武双全,来自波斯帝国,现暂住在雅典C.索斯丹,男,33 岁,武艺超群,因无钱给父母治病,被迫卖身为奴D.艾梵德,男,11 岁,雅典自由民,公认的神童6.“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
4、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会问题。 ”为解决此类问题罗马逐渐形成了:A.习惯法体系 B.公民法体系 C.万民法体系 D.自然法体系7.18 世纪 80 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 ”此“怪物”是指:A.君主立宪制国家 B.联邦体制的国家C.民主共和制国家 D.邦联体制的国家8.历史老师在上课,课件展示了如下内容:“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
5、数票选出。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根据以上条款判断,该条文出自:A.英国的权利法案 B.美国1787 年宪法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9.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 19 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 ”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 ,扩大市场10.武昌起义后全国有 15 省先后宣布独立,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
6、将领 13 人,革命党 5 人,咨议局议长 3 人,巡抚3 人,布政使 1 人,提督 1 人,督练公所总参议 1 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11.“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实践始于: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D.八七会议12. 毛泽东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结果是人民解放军:A.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C.攻占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
7、 D.转入战略反攻13.尽管法国主流文化不认可巴黎公社时代的社会主义,但是对巴黎公社还是有很多正面的评价。他们痛恨第二帝国在 1870 年秋天的失败与新政府的妥协,为自己的国家有这样的理想斗士而自豪。据此判断,法国人正面评价巴黎公社是因为:A.其对民主政治的推动 B.其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支持C.其改造旧世界的理想 D.其表现出的民族精神14.1917 年,布尔什维克彼得格勒委员会向全体工人发出了“人人都起来斗争,人人都上街去” 、 “彻底推翻沙皇专制政府”的口号。在这一口号的号召下,俄国:A.掀起了二月革命 B.爆发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C.发表了四月提纲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5.从专制到
8、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 1912 年、1949 年、1954 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髙潮、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16.邓小平指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这一观点表明:A.统一的前提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9、B.台湾问题的核心是“一个中国”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中国政府一定要“解放台湾”17.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 ”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周朝王室的衰落 B.礼乐制度的崩溃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宗法关系的疏远18.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 “ 生地葱,熟地蒜,肥田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 ”、 “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 、 “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
10、传统农业: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19.有学者统计发现:1570-1644 年美洲通过欧洲转手运到东方的白银大约有8000 吨,除去流入印度和奥斯曼外,其中大部分流入了中国,估计约有 5000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主要是因为:A.中国放弃了海禁政策 B.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20.16 世纪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 “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宗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外交政策的重要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
11、辟的动力之一21.19 世纪初,英国流行一种说法:“万锭纱爵爷”已经和“万亩田爵爷”平起平坐了。这个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工业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B.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发生C.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D.贵族阶层已经消失2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说明: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世界市场的开始出现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D.经济全球化形成23.从甲图到乙图表明:甲 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 民国初年男子剪辫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
12、长的过程24.1928 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这种认识在实践中体现为:A.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建立城乡市场交换关系C.实行农业生产关系改造 D.加快重工业的发展速度25.1957 年 5 月 10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 25 个中央部和 113 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 105 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为
13、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C.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26.“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27. 张謇就任农商总长后说:“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惟择一、二大宗实
14、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材料表明张謇主张:A. 积极发展民营企业 B. 鼓励创办国营企业C. 制订经济发展计划 D. 禁止官办工商企业28.1933 年 5 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农业调整法,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人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如将此立法置于新政内容示意图中,准确无误的位置是:A.A B.B C.C D.D29.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 40%的企业出售给个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等。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
15、经济的发展 B.克服 20 世纪 30 年代的经济危机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 20 世纪 70 年代的经济滞胀3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建立最能说明:A.平等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正式确立B.为防止战争悲剧重演而建立的有效机制C.消除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自由贸易体制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31.阅读欧洲一体化进程表,从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时间 事件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2004年欧盟第五次扩大、马耳他、波
16、兰、匈牙利等十国加入A.欧洲一体化的规模不断扩大 B.从经济实体向政治经济实体过渡C.从政府间合作到公众参与推动 D.是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32.在经济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这种感觉直接源于:A.各国之间经济上的亲密合作 B.交通和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C.各国生产和销售都连成一体 D.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本卷共 3 道题。其中 33 题 19 分,34 题 18 分。35 题 15 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33.(19 分)对外关系是一个国家政治活动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在本质
17、上是农耕文明,所以从来不主张远征(成吉思汗远征时还没有进入中华文明的主体部位) 。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耕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 ,按照许倬云教授的说法,精耕细作型的农耕文明讲究聚族而居,代代相传。摘自余秋雨的演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明 “不主张远征”的原因?(4 分)材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3 分)材料三: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
18、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 21 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中 21 世纪是“多极合作时代”的观点。 (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 分)34(18 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五代末期,曾做过商人的周世宗对城市商业采取较为自由的政策,
19、如允许在开封汴河(注:指大运河中段。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内容之一就是东京汴河上舟楫连樯的景象)两岸建立邸店。宋太祖继承了这一政策“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形成了许多商业街与新型的服务和娱乐行业,令商人、卖艺者及其客人一城市居民成为城市的最重要部分(1021 年时)加上约 40 万人的军队和官员,全城人口约 100 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摘编自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开封繁荣的原因。 (8 分)材料二: 在 19 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
20、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世界近现代史(2) 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6 分)材料三 考察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1949-1957 年,是城市化起步发展阶段;(二) 1958-1965 年,是城市化的不稳定发展时期;(三)1966-1978 年,是城市化停止发展时期;(四)1978 年至今,是城市化的稳定快速发展时期。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50 年系列分析报告之三
21、(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各个阶段城市化状态的主要原因。 (4 分)35.(15 分)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 19 世纪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封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源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皇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可照抄原文
22、)并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 (6 分)材料二 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 “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经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治维新“欧化”的主要措施。 (9 分)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期末考试参考答案1-5 B
23、BABA 6-10 CDCDB 11-15 CCDAD 16-20 BCBBD 2125 ACBCD 26-30 DAADD 3132 CB33(1 )原因: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传统文化的影响; 封闭的大陆环境;中央集权的形成。 (4 分)(2)主要行动:提出杜鲁门主义,推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 (3 分)(3)参考观点:“多极合作时代”在 21 世纪能够实现。 “多极合作时代”在 21 世纪不能够实现。“多极合作时代”在 21 世纪不一定能够实现。参考答案之一:我赞成“多极合作时代”能够实现。理由:第一,就全球而言,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的两大主题。第二, “多极合作”是世
24、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结果: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主要国家在处理重大国际问题中以合作、谈判、协商为主要方式。第三, “多极合作”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极化趋势的结果。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界主旋律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两极格局结束后, 世界多极化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催生了一批新兴世界大国,经济实力的变化,是政治格局变化的前奏,21 世纪的世界经济格局,必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更加合理的国际政治构架的诞生。而“多极合作”就是这种新构架的核心内容和唯一选择。历史的经验使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全球化时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时代,
25、“多极合作时代”会在 21 世纪成为现实。参考答案之二:我赞成“多极合作时代”不能够实现。理由:第一,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极力构建单极世界, 有些国家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地区矛盾。第二,国家与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一个永恒的规律, 实现多极合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第三,“冷战”思维以意识形态为标准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以及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都构成了多极合作的障碍, 甚至于联合国组织的作用都受到了削弱。历史上国际关系的发展,现实中政治经济的矛盾, 充分说明“多极合作时代”不会在 21 世纪成为现实。34(1 )原因:大运河密切了经济交流,交通便利;政府对商业管
26、理的松动(抑商政策松动) ;开封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人口众多。 (8 分)(2)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 公共设施不完善;疾病和瘟疫流行。 (3 分)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 (3 分)(3)原因:1949-1957:“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19581965: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冲击,19661978:文化大革命的破坏;1978 年以来: 改革开放,工业化发展。(4 分)35.(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4 分)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2 分)(2)特点:“欧化”和“日本化”相结合;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相结合。(3 分)措施:“欧化”: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引进西方民主政体,建立宪政体制;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