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古代我国武术文化的产生和历史背景,2006-2007学年第2学期专项理论课,散打理论课讲稿,内容简介,起源时间:距今约100万年前。产生的原因:生存必要的条件 生活和劳动的主要内容:获取食物、维护安全、部落扩张,武术文化的定义,武术文化: 是以中国传统思想作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理论为依据,通过身体形态反映攻防、健身、养生为核心内容的智慧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图 片,武术产生的早期 (见图 )武术的发展历程 (见图),我国武术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 生产力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伦理 宗教 艺术 法制环境 ,第二湛泸,第一轩辕夏禹剑,第三赤霄,第四泰阿,第五七星龙渊,第七第六干将莫邪
2、,第八鱼肠,第九纯钧,第十承影,我国武术文化最初的表现形式,格斗:军事用途 功法:备战和培养预备战士 舞蹈:祭祀活动 套路 :军队操练、传承手段 中医:技击的核心秘密、军队后勤,商代武士,西周时期武士,战国时期武士,秦代时期武士,西汉时期将帅,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隋朝时期,唐朝时期,西夏武士,辽代武士,金代武士,五代时期武士,元代武士,元代骑兵,明代武士,清代武士,武术发展的动力,对自然的抗争以获取生存的基本资料 的需要 资源的侵占和掠夺的需要 抵御侵略和自身安全的需要 武术技术与时俱进的需要,春秋时期,战国时期,秦朝时期,西汉时期,三国时期,西晋时期,东晋时期,南北朝时期,隋朝时期,唐朝时
3、期,宋辽时期,宋金时期,元朝时期,明朝时期,清朝时期,小 结,武术文化从一开始就以强势文化的身份出现 自身安全和集体利益都需要以武术作为维护的工具,也成为武术进步的原动力 武术文化无论是外延还是内涵都非常博大,可是也非常混乱无序,二、当代散打,定义,散打的概念:散手又称散打,在中国历代有诸多的称谓,如相搏、手搏、白打、对拆、技击等。 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运用武术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技法,进行徒手对抗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它是中国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散打发展的重要阶段:民国时期 1.1928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举办“第一届国术国考”,比赛为期10天,其中的散手比赛,采取双败淘汰制,三局两胜
4、。 2. 1929年在杭州由当时浙江省国术馆承办的“国术游艺大会”,有12个省4个特别市的300多人参加了大会,其中参加散手的就有125人。 3. 1933年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又举办了“第二届国术国考”,大部分省、市派出代表参加,有的代表队成员竟多达百人。项目设有男、女短兵,男、女散手等。同年10月,在南京举办的“全国运动大会”,仍设有散手项目。 4.解放后(1949-1960)大力发展武术阶段。 5.文革时期(19631975) 6.全面复兴时期(19761990) 7.走向世界(1991至今),当代散打的发展阶段,图片一,图片二,视频记录一,视频记录二,视频记录三,视频记录四,(一)技击技术的整合性,散打的特点一,(二)表现形式中的中国传统色彩,散打的特点二,散打的特点三,(三)与中华传统文化联系的紧密性,课后复习和阅读要求:略,课后复习和阅读要求,思考题,略,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