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文化概论,主讲:彭梅芳 (文学院) 电话:13580458789 邮箱 QQ:107801258,课程内容,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课程说明,成绩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由两部分组成: 1、课前演讲: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每小组都要就中国文化(选题不限古今)作一次10分钟左右的课前演讲(也可采取授课、小品表演等方式)从第5周开始,每次上课安排3个组。演讲使用PPT课件,每小组选出一人主讲,亦可多人主讲。演讲后组员就本学期参与课前演讲、参与讨
2、论的题目写一份书面报告,发至老师邮箱。2、书面作业,绪论,何谓文化? 无处不在 广州餐饮文化 “一盅两件”,上海服饰文化,地域文化(风俗、节日)中国地域印象(文化心理)不同省份的人心目中的中国地图,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提到中国, 您最先联想到什么? ”“劣质食品” 、 “仿造名牌” 访谈室内没有中国人在场,提问者与回答者都是韩国普通国民。围绕对中国以及中国人的印象, 他们畅所欲言, 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 课题组委托韩国一家咨询公司实施的“韩国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民意调查,该项调查针对韩国普通国民共发放问卷1 000份。课题组选择了5组人群作
3、为调查对象: 20 2 5岁的男女大学生一组、25 35岁的男女韩国人一组、31 40岁的男女就业者一组、41 50岁就业者一组、5l 55岁的男性就业者一组。受访者学历都在本科及以上, 他们不懂中文, 大部分没有来过中国, 他们对中国的观点在韩国国民中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显示, 韩国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印象总体较为负面。比如受访者的“中国联想” 中, 负面联想占48, 中性联想占27, 正面联想只占25。在受访者心目中, 中国人具有“傲慢” “多疑” “精通商术” “重视实利” “城府深” 的刻板形象 访谈会上, 受访者表现出很强的优越感, 常常流露出对中国的不屑。每当谈论到中国的伪劣产品、脏
4、乱差和贫富分化等问题, 受访者往往表现得非常兴奋,话语速度加快,肢体语言的动作幅度也增大, 优越感溢于言表。,知识文化儒家“五常”(道德伦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南京午朝门公元,过伶仃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各色交错的纹理(本义)易:物相杂,故曰文“纹”说文:文,错画也,象交文引申义:1、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 符号,进而具体化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 2、彩画、装饰、人为修养,与“实”、“质”相对 3、美、善、德行化:变化 生成 造化(本义) 风俗 风气 教化,一、
5、“文化”界说,“文”与“化”,会意。从二人,其中一个正立,一个倒立,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指事物形态或性质的改变,同时“化”又引申为教行迁善、融解、死亡等义,1、“文”、“化” 并用,始见于易贲卦“人文化成”,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解释:A、典籍,如诗书礼B、风俗礼仪“人文”与“化成天下”联系揭示“以文教化”思想,汉语中“文化”的发展历程,孔颖达()盛世鸿儒 编订五经正义,排除经学内部的家法师说等门户之见,于众学中择优而定一尊,广采以备博览,从而结束了自西汉以来的各种纷争;是他摒弃南学与北学的地域偏见,兼容百氏,融合南北,将西汉以来的经学成果尽行保存,完成了中国经学史上从纷争到统一的演变
6、过程。,汉语中“文化”的发展历程,2、西汉“文”与“化”方合成一词。 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化”与“武力”相对晋束皙补亡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作为舶来品的“文化”,(一) 19世纪末通过日文转译从西方引进,其时含义大致有三: 1、与“文明”同义 2、广义的,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内容 3、狭义,单指精神方面内容(二)今日之“文化”含义更广读书识字、修养、考古专业术语,中西“文化”比较,拉丁语中的“文化”(culture)一词,原初意义含有动植物驯化和园艺、农耕的内容,后来也才有教化的含义。 中国语言系统的“文化”专注于精神领域
7、; 作为“舶来品”的“文化”,是由物质活动而及精神活动,与中国语言系统中的“文明”(兼具物质、精神创造)相近,当代世界关于文化的定义,据统计已有260种之多。 ()1871年英国学者泰勒:“所谓文化或者文明,即是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风习及其它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性的整体”。 ()辞海: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文化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我们采纳的定义: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 “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文化就是“自然的人
8、化”,1、“自然”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存在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自然界二是指人类的本能及人身体的自然属性。 2、文化是人类影响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自然界的事物,只有渗透人审美的或价值的观念,它才具有文化的内涵。 3、文化又是人类完善自己、改造自己的过程。人类在生活实践、社会实践中,不断提高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界的能力,不断提高个体与群体的素质。 从这个意义说,人也是文化的产物,文化结构,可参见封祖盛、林英男开放与封闭,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可参见庞朴要研究文化的三个层次,光明日报1986年1月17日,文化结构,四层次说,1、物态文化层人类加工自然创制的各种器物,以满足衣食住行为目标,2、制
9、度文化层,服饰 清代服饰的等级也是森严不可僭越,如雍正朝杀年羹尧,其罪状中就有四条是关于服饰违禁的。清代规定龙袍只限于皇帝、皇太子穿用,皇子只穿龙褂。除皇帝子侄、孙辈为团龙、团蟒补服外,其余的就只能用方补了。,3、行为文化层(民风风俗),4、心态文化层(价值观、审美、思维),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二者主要是范围大小之别,狭义文化在逻辑上从属 广义文化。,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上,虽然中国的疆域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盈缩变
10、化,不过其主干部分,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变化并不是很大的。从秦朝开始直到淸朝初年,所谓“中国”最稳定的疆域范围,基本都是在阴山山脉和辽河中游以南,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以东一带。缘之故,我们所定义的“中国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何尊,字的铭文大意是: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于丙戌日在京宫大室中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讲到何的先父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宅兹中国”,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朋,何家作此尊,以示纪念。,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对于人类的伟大贡献。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湮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采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能的宗教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过程,中国文化也有自己的发生、成长、壮大的过程。所谓中国文化的“咋天”,也就是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即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四、学习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4、有利于个人情操修养,在世俗的浮躁中保持冷静的审视,1、进一步深刻理解、自觉体会中国人的文化精髓,了解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异同、和世界文化的关系,2、有利于认清当前国情,3、有助于理性、务实地去继承传统,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