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定义,中国茶文化是中国制茶、饮茶的文化。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中国的茶文化与欧美或日本的茶文化的分别很大。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层次。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在历史上吹响了中华茶文化的号角。从此茶的精神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种植、生产的物质文化、更积累了丰富的有关茶的精神文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属于文化学范畴。,茶的由来,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的,从发现了茶的其
2、他价值后才有了独立的名字“茶”。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然而,由一般性的药用发展为习常的专用饮料,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的因素,即人们实际生活中的某种特定需要。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故巴蜀人俗常饮食偏辛辣,积习数千年,至今依然。正是这种地域自然条件和由此决定的人们的饮食习俗,使得巴蜀人首先“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见到的可能就是这种作为日常饮料的饮茶习俗。,茶文化,茶文化从广义上讲,分茶的自
3、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两方面,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与茶有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对精神和社会的功能。由于茶的自然科学已形成独立的体系,因而,现在常讲的茶文化偏重于人文科学。,中国与茶的渊源,中国茶的历史及其发展,不仅仅是形成简单的一种饮食文化的过程,而同样映射出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民族的精神特质。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利用茶叶和栽培茶树的国家。 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
4、日本,形成日本茶道。,茶 中国,饮茶始于中国。 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 以茶待客。,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消除
5、疲劳、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使精神世界升华到高尚的艺术境界。品茶的环境一般由建筑物、园林、摆设、茶具等因素组成。饮茶要求安静、清新、舒适、干净。中国园林世界闻名,山水风景更是不可胜数。利用园林或自然山水间,搭设茶室,让人们小憩,意趣盎然。,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以茶待客。,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时,对茶叶适当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杯、壶中的茶水残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水温适宜。在
6、饮茶时也可适当佐以茶食、糖果、菜肴等,达到调节口味和点心之功效。,敬茶之礼,中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都有客来敬茶之礼。随着茶文化的传播与普及,茶道、茶礼、茶艺已经通过不同的表现渗透到了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南方一些省市,很多家庭在家里不仅开辟了一个别致典雅的茶室,而且功夫茶具、各类名茶、特色茶点也一应俱全,俨然就是一个小茶楼。普通百姓家虽然没有专用的茶室,也结合自身条件, 配备有茶具和茶叶。 绿茶、花茶、白茶、黄茶不需洗茶,否则将损失茶叶有效成分;而经发酵的如红茶、黑茶、青茶(如铁观音、乌龙茶等)都需要经过洗茶,保障茶汤的口感和品质。茶叶冲泡时,要轻而快,八分满即可。冲泡后,有礼貌地对客人说:“请
7、用茶。”客人也应表示谢意,待3-4分钟后,即可品茶。品茶时,若用茶杯,应右手拿杯柄,左手启杯盖;如用玻璃杯,则用大拇指和中指、食指夹杯,无名指和小指托底;如用盖碗,则右手持杯,左手启盖,客人可以拨去茶汤上的茶叶,慢慢细饮。如感到茶水过热,应放在茶几上稍凉后再饮,不要用嘴吹降温。1,史书记载的中国茶文化史,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
8、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暂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继续发展,以致出现许多清淡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系起来。在道家看来,茶是帮助炼“内丹”,升清降浊
9、,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办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整的宗教饮茶仪式和阐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唐代茶文化的形成,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
10、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陆羽和他的茶经,陆羽,出生于湖北天门,生活在唐朝时期,他撰写的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我国茶圣一唐代陆羽于公元758年左右写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系统而全面地论述了栽茶、制茶、饮茶、评茶的方法和经验。 茶经成书后,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陆羽被后世尊称为“茶神”、“茶圣”、“茶博士”。,茶经and 陆羽,茶道,茶道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在唐朝以前,就在世界上首先将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之道。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茶道是以修道、行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之道
11、和饮茶修道的统一。 茶道包括两个容:一是备茶品饮之道,即备茶的技艺、规范和品饮方法;二是思想内涵,即通过饮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把思想升华到富有哲理的、关于世界人生本体根据的、道的境界。,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
12、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曲折发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刻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淹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元代蒙古人入主中原,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融合的步伐大大加快。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欢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汉族文化人面对故国破碎,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
13、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发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艰难,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明、清茶文化的普及,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现代茶文化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
14、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
15、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中华茶文化的内涵、形式和社会功能,中华茶文化的内涵 中华茶文化的形式 中华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中华茶文化的内涵,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世界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意义十分深远。茶文化是中华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极其丰富,包含着茶叶生产消费及其对人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中华茶文化的形式,茶文化教育的表现及存形式,既有物质形态的,也有精神形态的。表现为物质形态的,诸如茶的历史文物、遗迹、茶书、茶画、各种名优茶、茶馆、茶具、茶歌舞和茶艺表演等等。表现为精神形态的,
16、诸如茶德、茶道精神、以茶待客、以茶养廉、以茶养性等等。,中华茶文化的社会功能,传统的茶文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关系,向来就是非常密切的,无论是历史文人生活中的“琴棋书画洒诗茶”,还是平民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茶都是不可缺少的。茶文化发展至现代,茶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归纳其重要方面大致有21项: 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以茶代酒、 以茶倡廉、以茶表德、以茶为模、以茶养性、 以茶为媒、以茶祭祀 、以茶作禅、以茶作诗、 以茶作画、以茶歌舞、以茶献艺、以茶旅游、 以茶做菜、以茶为食、以茶设宴、以茶健身、以茶制药。,以茶会友、以茶联谊、以茶示礼、以茶代酒、,以茶会友:客来敬茶向来是中华民族的
17、优良传统。朋友相见,饮茶叙事,新切祥和。 以茶联谊:各种联谊活动,采用茶话会的形式,既庄重又生动活泼。 以茶示礼:亲友相见、人际交往,无论是多么庄重的高级会谈或是重要会议,每人清茶一杯,显示了一种尊敬的礼仪。现代社会以工为礼品者显得高尚。 以茶代酒:从古至今,以茶代酒者不乏其人,现代人际交往,提倡以茶代酒,实在是高尚之举。,以茶倡廉、以茶表德、以茶为模、以茶养性、,以茶倡廉:清茶一杯,以示清正廉洁,是反对铺张浪费,提倡清廉的重要举措。 以茶表德:日本千利休茶道精神是“和敬清寂”,中国当代茶人著名茶学专家庄晚芳先生提倡的中国茶德是“廉美和敬”。 以茶为模:以茶的奉献精神为模,倡导做一个正直清廉的
18、“茶人”。 以茶养性:从古至今不少文人雅士都提倡以茶修心养性,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以茶为媒、以茶祭祀 、以茶作禅、以茶作诗、,以茶为媒:中国历史上茶与婚姻关系密切,以茶联姻、婚嫁用茶的传统流传至今已成习俗。 以茶祭祀:中国民间的丧祭活动,很多仍流传用茶作祭品的习惯。 以茶作禅:自古就有“茶禅一味”之说,寺院茶道的禅茶、普茶、施茶等都是以茶悟道的重要仪式。 以茶作诗:历代诗人作茶诗者很多,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以茶作画、以茶歌舞、以茶献艺、以茶旅游、,以茶作画:历代描绘茶会、烹茶、饮茶等内容的书画较多,艺术价值较高。 以茶歌舞:以采茶、饮茶等内容的歌舞较多,生动活泼。 以茶献艺:各种流派的茶艺表
19、演具有欣赏价值,不少茶类、地区、民族的饮茶习俗,艺术化以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以茶旅游:茶乡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特色旅游项目,游名山、观名寺、饮名茶三位一体,很受欢迎。,以茶做菜、以茶为食、以茶设宴、以茶健身、以茶制药。,以茶做菜:很多少数民族地区都有以鲜茶做菜的习俗,茶文化活动频繁之地,以茶作菜的菜谱也是丰富多彩的。 以茶为食:将茶添加于食品饮料中食用,逐渐流行起来,茶叶口香糖、茶叶蛋糕、茶叶面条、茶酒等都已被人们接受。 以茶设宴:各地的早茶、夜茶,以饮茶与吃小点心结合的方式,受到普遍欢迎。 以茶健身:已知茶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功效,饮茶健身是很多饮茶爱好者的切身体会。 以茶制药:将茶叶中具
20、有药效功能的物质分离提取出来,制成防病治病的药物,这是茶对人类健康的新贡献。,好茶四要素,茶叶 水 茶具 泡茶技艺,茶叶,茶的主要味道来自茶叶,因此茶叶对茶的品质影响也是最大的。 绿茶类 红茶类 黄茶类 黑茶类 白茶类 乌龙茶类,绿茶类,毛尖:产于河南信阳 俗称“绿茶之王”。 龙井:既是浙江省杭州地名,也是泉名。此地出产的茶亦用此名。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山。茶叶采于春季,制成品紧密缠绕,带螺旋形。相传康熙年间,洞庭山少女采茶,不带筐子,把茶叶放在乳间,茶得体温而生奇香,名为“吓杀人”茶。清康熙皇帝南巡太湖,喜爱这茶的清香,但认为“吓杀人”不雅,又因为茶叶带螺旋形,康熙皇帝赐名碧螺春。碧
21、螺春成为清代贡茶。 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 猴魁:产于安徽省太平县。 瓜片: 产于安徽省六安县。 珠茶:产于浙江平水。 青顶:产于浙江临安天目山。 白云茶:产于浙江雁荡山。 北苑贡茶:产于福建省建瓯市。,绿茶类图片,龙井,碧螺春,红茶类,信阳红:产于河南信阳。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黄茶类,君山银针:产于湖南洞庭湖君山岛,君山银针茶 小故事,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
22、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白茶类,松溪白茶:松溪,黑茶类,普洱茶:产于云南,乌龙茶类,铁观音:产于福建省安溪。 黄金桂:产于福建省安溪。 毛蟹:产于福建省安溪。 本山:产于福建省安溪。 冻顶乌龙:产于台湾冻顶山。,水,中国历代对泡茶的水十分讲究,认为水是茶之本。(明)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写道“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水
23、遇十分之茶,茶亦十分。八分之水,试茶十分,茶只得八分。” 天泉(雨水、雪水、露水) 地泉,天泉雨水,雨水,又名“无根水”明代文人讲究用天水,他们对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天泉,有不同的评价。秋天的雨水烹茶最好、其次是梅雨季节的雨水,再次是春雨,而夏季多暴雨,水质最差,不主张用来烹茶。收集雨水时必须用干净的白布,在天井中央受雨水。至于从房檐流下的雨水,不能用。,天泉雪水,雪水“瑞雪丰年”,古人认为雨水是五谷的精华,用来烹茶最雅。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闲尝雪水茶”。,天泉露水,露水 又名“天酒”, 古代神仙的饮料,山海经写道:“仙丘降露,仙人常饮之”。中国历代皇帝王中乾隆最讲究露水。乾隆帝夏天常到
24、承德避暑山庄避暑,喜欢收集太平湖中荷叶上的露水烹茶,认为胜过天下第一泉的玉,地泉,唐代: 杨子江金山寺中冷泉 无锡惠山寺泉 苏州虎丘寺泉。 明代 :无锡惠山寺泉 金山寺中冷泉 杭州虎跑泉 清代 :北京玉泉山杨子江金山寺中冷泉 无锡惠泉,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茶具是所有泡茶过程中必备的器具,不单指茶壶、茶杯,被认为对茶的品质有着莫大的影响。 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权所著的茶谱中列出10种茶具,这还是比较少的了: 茶炉 、茶灶 、茶磨、茶碾 、茶罗 、茶架 、茶匙、茶筅、茶瓯、茶瓶。各种茶壶明代供春、时大彬手制的紫砂壶更成为昂贵的艺术品。,泡茶,烧开水。 用热水将茶壶洗干净。 把茶叶填进茶壶,茶叶高
25、度大约到茶壶内壁的三分之一处。 灌半壶热水冲洗茶叶,然后立刻倒掉水使茶壶里只剩茶叶。(这一步和后面所有要灌水的步骤应该放在一个大容器中进行以接住溢出的水)。 再往茶壶里倒热水直到水溢出到大容器里。茶壶里的水中不应该有气泡。这次浸泡不能持续太长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0秒。 把泡好的茶水在一分钟内倒入杯饮用,在倒的过程中要不断转动茶壶。倒的每杯茶都应该有同样的色香味。准备的托盘的用途是接住这一步溢出的水。 在泡了一次的茶水饮用完后加入水再次冲泡,继续饮用。一份茶叶可以泡4至5壶茶水,但是后面的几次应该多略微多泡一会以尽可能泡出香味:第二次大约多泡10至40秒,第三次大约45秒,以此类推。,茶有八德”
26、概说,茶德:指茶自身所具备的美德 “康、乐、甘、香,和、清、敬、美”。,康、乐、甘、香,和、清、敬、美,1.康:茶能增进健康,延年益寿。书画当观韵,健康要饮茶。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古来有之,今日更盛。 2.乐:茶能增进快乐,如沐春风。桃魄乍飞随水去,尚能饭否?鼎汤初沸有朋来,不亦乐乎! 3.甘:茶如甘露,甘润人生。采得三春露,清香一道茶。三分春色描来易,一瓣芯香品不完。 4.香:百味凝春,茶香自溢。数万里山河,恩施玉露;五千年文化,香颂芳名。 5.和:茶蕴太和之气,固本扶元,和而不同。云雾欢欣飞越,饮甘泉,烹古雪,顿生觉悟;鼎汤自在沸腾,拔紫笋,萃黄芽,极尽殷勤。 6.清:茶语清心,心旷神怡。
27、两腋生风,问君哪得清如许;众人喝彩,煎雪自来香满楼。 7.敬:茶本时辰草,客为座上宾。茶斟七分满为敬,留得三分回味长。一苦,二甘,三回味,德馨味厚;九清,八旺,七敬茶,泉冽茶香。 8.美:茶是天生尤物,能赋予美感享受。尤物喜随众草长,佳人至爱洁身香。分寸无遗传粹美,煎烹有度显精神。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禅 茶,禅茶属于宗教茶艺。自古有“茶禅一味“之说,禅茶中有禅机,禅茶的每道程序都源自佛典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禅茶茶艺还是最适合用于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茶艺,禅茶茶艺共十八道程序,目的是希望人们能放下世俗的烦恼,拋弃功利之心,以平和虚静之心,来领略“茶禅一味“的真谛。古人云:“心即佛,而茶是
28、心,则茶即佛。”佛教对茶道的渗透,史料中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丹丘和东晋名憎慧远嗜茶的记载。可见“茶禅一味“源远流长。但形成气候始启中唐。禅宗茶道到宋代发展到鼎盛时期,移值到日、韩等国,现在已向西方世界传播中,对促进各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努力。,茶禅,安溪茶都 安溪乌龙茶,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产茶始于唐末,到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有“闽南茶都”之称,是世界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主产区和茶叶出口基地县。安溪乌龙茶产量占福建省乌龙茶总产量的1/3,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4。安溪县为全国第一产茶大县,1995年被农业部、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安溪乌龙茶
29、一枝独秀,并能保持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A、品质优异,名茶荟萃 除了被视为茶中极品的“铁观音”外,安溪还有“黄金桂”、“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奇兰”、“白牡丹”等众多脍炙人口的名茶。安溪又素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1985年全国首批审定的30个茶树良种中,安溪就占了6个(铁观音、黄掞、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B、全民科技意识强,茶叶发展充满生命力 C、内外销并举,侧重拓展内销市场 安溪人创办的茶叶专营店和茶艺馆遍布全国各地,茶叶内外销比例已各占50%。安溪茶叶外销日本、东南亚、欧、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 D、政府重视,措施得力 安溪县委、县政府历来把安溪茶叶作为地方
30、的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制定了安溪茶叶“优质、名牌、精品”的发展战略,安溪茶艺,“安溪茶艺”源于安溪铁观音功夫茶 安溪茶艺是一种示范性的表演,让品茶人了解乌龙茶。名茶铁观音的沏茶技艺、冲泡过程非常讲究,是一门融传统技艺与现代风韵为一体的品茶艺术,极具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传达的是“纯、雅、礼、和”的茶道精神理念。 纯:茶性之纯正,茶主之纯心,化茶友之净纯,乃为茶道之本。 雅:沏茶之细致,身韵之优美,茶局之典雅,展茶艺之流程。 礼:感恩于自然,敬重于茶农,诚待于茶客,为茶主之茶德。 和:是人、茶与自然的和谐,清心和睦,属于心灵之爱,为茶艺之“道”也!,安溪茶文化旅游,安溪县将产茶、制茶、卖茶同文化、旅游
31、“联姻”,使安溪呈现出中国茶都的风采。在中国茶叶大观园,人们可观赏到从全国各地移植来的五十多种名茶;在中国茶都博物馆,可以了解到栽茶、制茶、品茗的全过程,同时可欣赏到十多种中外茶艺表演,“茶文化旅游”已成为了福建独具特色的一条黄金旅游线路。 选择茶与文化有机结合之路,在原有的大坪生态观光茶园、西坪铁观音发源地等老景区(点)的基础上,新建茶叶大观园、茶叶公园等景区景点,并与富有茶乡风情的安溪茶艺、茶歌茶舞、茶诗茶联等交相辉映,形成独特的中国茶都茶文化旅游,吸引中外游客前来探奇览胜,观光品茗。中国茶都茶文化旅游一经推出,就展现出无限风情,成为神州之旅的特色品牌和中国三大茶文化旅游黄金线之一,外链
32、安溪与台湾的茶缘,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安溪乡民就开始入垦台湾,选择有山有水,地形与安溪相似的地方拓荒种茶。清嘉庆三年(1798年),大量的安溪人移民台湾,带去了茶苗,也带去了安溪的茶俗。清咸丰五年,安溪人林凤池率先把乌龙茶引入台湾,种植在台湾冻顶山,相传这就是台湾冻顶乌龙茶的起源。如今在台湾2000多万人口中,60以上的台湾同胞有饮茶的习惯,并且以乌龙茶为主。随着茶树和茶叶的传入,制茶技术和一些茶俗也慢慢传入岛内,至今,台湾仍保持着“以茶代酒”的待客习俗,在大陆流行的茶王赛、茶艺、茶歌茶舞等茶俗也仍在台湾不断地演绎和发展。 在茶叶的制作上,安溪西坪人王义程在台湾对从家乡传到台湾的乌龙茶制作技术进一步加以改进,创制出台湾包种茶,并在台北县茶区大力倡导和传授。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安溪福美村张尔妙、张尔乾兄弟将家乡的铁观音茶苗引入台湾,在木栅区樟湖山种植成功,从此,木栅铁观音声名远扬,逐步发展成为台湾铁观音的主要产区,结束语,品一杯香茗、悟一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