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5038712 上传时间:2019-02-01 格式:PPT 页数:174 大小:25.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4页
汉字与中国文化(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通识选修课) 一(13章),孔 子 铜 像,仓颉圣像,追溯汉字 起源 探寻汉字 奥秘 讲述汉字 故事 展现汉字 魅力 汉字我们的精神家园,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的文字符号,汉字是一幅幅精美的全息构图; 汉字是中国古圣的最伟大发明; 汉字是中华古文明的形象结晶与载体; 汉字是启迪后学慧与智的神秘灵符;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神圣灵魂; 汉字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命脉; 汉字是东方文化共享的工具; 汉字是最有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享文字; 汉字是古圣先贤不灭智慧的代代相传的灯火,第一章 汉字与汉文化史,第一节 汉文化现况 一、世界孔子学院 1.第一届世界儒学大会: 孔子是中国的 儒学是世界的(08.11.03

2、)张岱年:“盲目的批判孔子的时代过去了,盲目的尊崇孔子的时代也过去了,科学的研究孔子的时代到来了。”孔子是中国的,儒学是世界的。杜维明 :跟韩国、新加坡乃至中国台湾相比,中国大陆在保持儒学传统方面还存在着差距。,2. 世界孔子学院大会在京召开(08.12.9)第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总干事刘延东等和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的中外理事出席了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200多所孔子学院院长、所在大学校长、中国驻外使领馆官员、中方合作办学单位负责人等出席了大会。 3.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2009.12.13)在热火朝天的发展形势之下,或许应该静下心来思考什么才是中国文化走出

3、去的核心内容。(注:截止2010年底,全球共有322所孔子学院,369个孔子课堂。),4.北师大校长:部分大学生问题在中文水平 (2010年3月10日)-两会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问题不在英语水平,而是在于中文水平。并同意记者的看法:我们在大力向西方国家推崇我们中国文化的同时,国内教育却越来越西方化,语言文字的使用处于无序状态 。5.南怀瑾:中国文化要兴盛200年,6、西方智者的汉文化观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曾在巴黎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如果有来生,我将在中国。展望21世纪(汤恩比

4、/池田大作) :人类必将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欲而迷失方向,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 拯救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 。,汤恩比/池田大作,7、我们把什么奉献给世界?我们将教给外国朋友什么? 对外汉语专业现状:徒有其表 国外汉语教师需求:虚位以待 不伦不类的中国人:我们身上到底还存留多少传统的基因?,二、日、韩汉文化观 1、汉语文化圈-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及东南亚日本人的祖先,有徐福庙。韩国人的成分是山西人、陕西人、河南人及湖南湖北人。越南古代为中国的一个省份。新加坡百分之八十是华人。,2、日本的汉文化观日本,从邪马台国时代开

5、始,一直到南宋灭亡,对中国始终是敬畏有加的 。欧阳修:日本刀歌曰:“昆吾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鱼皮装巾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攘袄凶。传闻共国居大岛,土壤活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童卯老。百工五种与之俱,至今器用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嗟予乘服欲往学,沧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叹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满篇都是两兄弟经年未见的感慨。,蒙古灭亡南宋之后,日本与中国的关系,立刻变成了仇敌。此后的日本政府,不但拼命拉拢中土文化的代表人物去日本,也理所当

6、然地把蒙古人治下的中国当作了“蛮夷”,对忽必烈的使者非常地不恭顺,直接导致了元朝征伐日本之役。导致日本与中国成为仇敌的两大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两次异族入侵导致的改朝换代。元灭南宋和清灭南明 。日本击败蒙古东征军,便从此瞧不起蒙古,隐隐约约的,也连带有些瞧不起“中国”。此后,在日本人的思想里,中国文化与中国政权,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华夏文化的保存,大陆甚至不如台湾.,辜鸿铭 :继承了真正的中国文明之精华的是日本人而非中国人。 汉唐时代形成的的中国文明,被元朝及后来游牧民族的入侵给打断,给蹂躏糟蹋了,因而大部分失传了。日本则成功地抵抗了忽必烈的进攻,在海外保留了中国文化的真传。他甚至断言:应该说

7、日本人是真正的中国人,是唐代的中国人. “汉风唐韵存东瀛,甲申以后无中国”,3、韩国的汉文化观韩国朝鲜日报的一篇报道在中国引发热议。报道称, 在北京举办的第八届国际汉字研讨会上,同属汉字文化圈的韩中日三国学界已就“统一汉字”达成协议,决定制作一部汉字“比较研究字典”,并制定以繁体字为主统一字形的5000至6000个常用汉字标准字 。一直以来,韩国人具有浓重的汉文化情结。尤其在近年来,韩国人把这种情结推演到无以复加的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因为韩国人的中华文化情结,才引起了中国人对民族传统的空前关注。,三、关于蒙童教育 1、国学班的试验 2、近年的儿童读经在民间兴起(读经、习礼和修艺 ) 南怀

8、瑾先生的读经理论 王财贵教授的儿童读经教育 深山里的儿童读经 家庭的儿童读经 3、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模式 4、蒙童识字教育 经典读诵中识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弟子规,幼学琼林,龙文鞭影,昔时贤文神童诗,小儿语,四书五经; 书法习字;,八岁的小鸿儒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上学,而是独自在家中接受父亲言传身教。他可以流利朗读ChinaDaily上所有英文内容,通读过三国演义和“四书五经”。,南怀瑾 、 王财贵先生,5、小学生识字教育 部首归类;象形、表意;文与字的本义。如:人-,“人”:谦卑鞠躬,所以高贵; 跪者,恭敬的更深度表达,礼仪遍民间,高贵来于谦卑:今人所不能理解的,今人曰: 这是

9、卑躬屈膝的奴性 这是低声下气、点头哈腰的形象 这是没有骨气的表现 这是没有自尊的小人 我们要站起身来 我们要高昂起头 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这是今天的人们无论无何都不能理解的,古写“人”字是一个侧立的人形,或躬或跪(跪者贵)。 说文:“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凡人之属皆从人。”(即人是天地所化育而成的生物中最高贵的。为什么?)。“夫天地之间,为人最胜最上者,贵于一切万物。人者,真也,正也。心无虚妄,身行真正。左丿为真,右乁为正。常行真正,故名为人。” (释典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真实不虚,正气(阳气)充盈,纯阳为仙。,以音知义,释名释形体: 人,仁也,仁生物也。故易

10、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者,仁也;忍也;任也;尽也。,印光大师人字发隐,人之德能,大端有四。人者,仁也。仁慈恻隐,自利利他,故名为人。人者,忍也。忍劳忍苦,担当柱地撑天之事,故名为人。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此八事,匹夫匹妇皆能为之。此乃参赞化育,继往开来,撑柱天地之大事。若一疏忽,或亡一二,或八字俱亡,则成冒名之伪人,非与天地并名三才之真人矣。若能类推,则希圣希贤,学佛学祖,有余裕矣。)人者,尽也。尽儒教伦常之道以敦伦,尽佛教心性之道以证心,故名为人。,清周安士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辞让之心,非

11、人也。以是言人,人亦难矣。万物皆备,人何其尊;可帝可王,人何其贵;来无分文,去又空手,人何其贫;美味入喉,俄成粪秽,人何其贱;一一皆从胎中住过,人何其卑;啖尽水陆群生,人何其酷;外面饰以绫罗,中间满腹矢溺,人何其伪;各各私一妻室,被其驱遣而甘心,人何其奴;漫指藏身之处以为家,人何其小;日里皇皇仁义,夜来无丑不作,人何其羞;今日不保来朝,人何其脆;阎王一呼即去,人何其懦。阿毗昙论云:人字有八义。楼炭正法经云:阎浮提人,种类差别,合有六千四百种。然则人字,岂易识哉?,人皆两面:善恶一体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认清“人”自己,“人”有凡夫圣者之分,有小人君子之别。一般来讲,人之性有三:本性

12、(纯净纯善的天性,光明朗照:仁义礼智信)、禀性(纯阴的:怨恨恼怒烦)、习性(染污的恶习:吃喝嫖赌抽) 说文及释典皆从人之本性而言。,大,为正面的人形,意谓“大人”。 ,易经“萃”卦中有“利见大人亨”。 易传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鬼,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气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 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聲。(“聪明正直为之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 ) 孟子圣而不可知之谓神。“聪明正直,死而为神”,说文中从人的字:文245,重14;新附文18;倒人形文4,重1.

13、凡是从人的字都与人有关。 如“依”:倚也,从人,衣声。(依靠,依傍)。 倚:依也,从人,奇声。(依附,依凭。即依靠在物体或人身上)。 侍:承也,从人,寺声。(侍即承,侍奉,侍候)。 【承: 奉也,双手捧持符节,以示恭敬之意。节有节制义。】,第二节 昔災洪奔 方舟造就-“昔”字与大禹治水 一、灾难与救度:大禹治水的史实 1、上古史记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於鲧者,愿帝试之。於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於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

14、。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於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於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於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溼。,(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为此非常忧愁。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四岳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

15、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 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

16、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2、“昔”字之证 昔- 甲骨文为 篆书为 “昔”字的古字形,上部是波浪的象形符号,下部是太阳的象形符号,,或者相倒。波浪纹为三道,古人以三为多(所谓三生万物);或为两道,二象征地,意谓大洪水从地而生涌。日在水下,意谓洪水滔天,不见天日。古人用“日”与非同寻常的波浪会意,用

17、以记录那场大灾难。古人造“昔”字,就是记录远古先人经历过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史实:在遥远的过去,人们曾经经历过一场大洪水的生死考验。 3、说文解字解“昔”(昔与腊) 说文:昔,干肉也。残肉,日以晞之,与俎【zu 3】同意。许慎的时代距离尧帝已两三千年了,比他距离我们现在还要久,所以文字的流传及文化的承传时有断续,但是,字义的引申基本上还是有迹可寻的。昔为干肉,与俎同意。俎,古人祭祀时盛肉之器。昔与腊同,腊,从肉,昔声。又官名,周礼.天官.兽人:“凡兽入于腊【xi 1】人。”,礼.月令:“孟冬,臘先祖五祀”。注:此周礼所谓腊祭也。正字通:风俗通蔡邕独断皆言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腊,汉曰臘。 故往昔

18、之昔从“昔”,干肉(祭肉)作“腊”。所谓腊月腊祭。越到腊月,越能令人忆念起灾难中失去的亲人。古人造“昔”,实在是对往昔灾难的记忆,对死去亲人的怀念与祭奠。,洪災奔州 方舟造就,洪 说文:洪,洚【古音 洪;今音绛】水也。从水,共声。 洚:户工切,下江切。 水不遵道,一曰下也,从水,夅声。段注:“洚水者,洪水也。水不遵道,正谓逆行。” 康有为:“洪水者,大地所共也。人类之生皆在洪水之后,故大地民众皆区萌于夏禹之时。”災- ,甲骨文作 为二三波浪之象,即大洪水泛滥之象,是大洪水的文字记录。上古之时,多患水灾,故災字多从水象。后来,古人发现大旱成灾,故又作“ 災”,后又演变为“灾”。(水火无情)奔-甲

19、骨文作 说文:“走也。从夭,贲省声。与走同意,俱从夭。” 夭:屈也,从大,象形。 甲骨文的“奔”,以 夭 与三脚会意,意谓 “急变,有急变奔赴之也。” 急变者,洪水。,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 。”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 舟-独木船,象形。与“州、洲、”同属洪水词系。 航-方舟也。 州“水中可居曰州。其旁從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或曰九州。詩曰:在河之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生之。臣鉉等曰:今別作洲非是。 造“就也。从辵,告声。”艁,古文“造”从舟。就“就高也,從京從尤尤異於凡也。人就高丘而居。” 2、“尧遭洪水”义部:20个义系:“泛滥”义系;“浩大”义系;“满氵益”义系

20、;“涌縢”义系;“怀襄”义系;“惊惧”义系;“悲痛”义系;,第三节 汉字的起源,一、汉字的产生(造字缘起) 1、结绳记事说 2、图画记形说 3、仓颉造字说 4、劳动人们造字说,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荀子.解蔽:“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 淮南子.本经:“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解释说:“颉有四目,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 安士全书白话解:“或疑仓颉造字,开万古

21、文字之源。但当天为雨粟耳,奈何鬼夜哭乎?不知世间文字,既有正用,即有邪用。天之雨粟,因正用也;鬼之夜哭,因邪用也。”,二、汉字的构成 1、汉字发展两阶段:刀笔阶段;毛笔阶段。 2、文与字文:单体字,多为象形。 字:多为合体。汉字体系是名副其实的“文字”。文者,画也;字者,子也,孳乳也。有如母与子。说文.序:“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文 与 字,第四节 汉字的造字原则-六书,1.许慎 说文解字.序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

22、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2.钱穆六书说“中国文字由于中国民族独特之创造,自成一系,举世不见有相似可比拟者。”(钱穆 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对于汉民族来讲,汉语渗透着中华民族的特殊思维与智慧,对汉文化的载体汉字来讲,“六书说”是汉字构造和运用的总结,它反映了汉字构造和运用的规律。钱穆先生谈到汉字的构造时说:“论其文字之构造,实有特殊之优点,其先若以象形始,而继之以象事(即指事),又以单字

23、相组合或颠倒减省而有象意(即会意)。复以形声相错综而有象声(即形声,或又称谐声)。合是四者而中国文字之大体略备。形可象则象形,事可象则象事,无形事可象则会意,无意可会则谐声。大率象形多独体文,而象事意声者则多合体字。以文为母,以字为子,文能生字,字有相生。孳乳寖多,而有转注。转注以本意相生,本意有感不足,则变通其义而有假借。注之与借,亦寓乎四象之中而复超乎四相之外。四象为经,注借为纬,此中国文字之所谓六书。一考中国文字之发展史,其聪慧活泼自然而允贴,即足象征中国全部文化之意味。”(中国民族之文字与文学),第五节 简化与繁化,一、汉字演化规律及文化特征 1、汉字演化与调和持中“就字形来说,汉字的

24、发展并不像有些学者所想象的那样,只有简化一种趋势,而是既有简化又有繁化。”(张玉金 当代中国文字学 )假如俩字的字形很相近,易混淆,就给其中一字增加笔画,不使看的人产生误解。如“玉”,原来与“王”字相近,后加点以区分。,假如一个字的字形不足反映它所表达的意义,就给其加上意符,让人见形知义。如“戉”加“金”而成“钺”。若一个字无表音部分或表音部分已失去作用,就给其加注音符,让人见形知音。如在“齿”的初文上加“止”声。如果一个字有两个意义,为了便于看的人理解,就在这个字上加形旁造出一个分化字,让初文和分化字各表一个意义。如“风”和“疯”,“利”和“痢”。如果一个字有两个音义,为使人看得明白,就在这

25、个字上加形旁造出一个分化字,让初文和分化字各表一个音义。如“分”和“份”,“责”和“债”。,还有的繁化是受其他汉字的影响所致。如“鳯皇”写成“凤凰”,“马瑙”写成“玛瑙”。 出于喜欢形声字的心理,人们常借用形声字替代同音意符字,如以“草”代“艸”,以“策”代“册”。 形声字之大行,不仅是因为其音、意俱全,还因为汉字在隶化以后象形程度的不断降低。,2、汉字审美观,汉字之成为书法艺术,与汉字本身的美化有关 。“每个汉字都纳入同样的方格之中,方格之中的笔画要均匀,字符布局要平衡,整个汉字要显得方整、匀称。汉字之所以变得这样,这正根源于汉族人对于平衡美的追求。”(张玉金),3、漢字文化的高贵性,文化的

26、特性是文明、雅致、纯粹、高贵。 文化必要保持它的纯洁性、典雅性与高贵性。在中国文化中,它有它的境界与标准。 否则,势必走向低俗与浅薄。而文化一旦“大众化”,就注定了它的庸俗与失落。,二. 汉字简化的弊端,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兒无首,飛单翼,湧无力,有雲无雨,開関无门,鄉里无郎,聖不能听也不能说,買成钩刀下有人头,輪成人下有匕首,進不是越来越佳而往井里走,可魔仍是魔,匪还是匪,汉字的简化,其好处仅仅是“提高了书写速度”,然除此之外,了无是处。而且简化的同时,造成了许许多多的不便,更重要的是造成了文化信息的流失,破坏了汉字内部结构及其规律,实在是得不

27、偿失的。 其一,简化的一部分字直接取自于古代,然音、义皆不同。这类简字自然给读古造成了混乱。如把“適”简为“适”。而“适”在古读kuo,有阔大义,唐有李適(诗人),有李适(皇帝),简化后则无以区分。,“聽”简为“听”。“听”古音为yin,“笑貌,从口,斤声”。(说文)“聽,聆也。从耳、惪,壬声。”聽本从耳,合理自然,今改从口,与理不合,难以以形解义。“聖”简为“圣”。圣,音ku,说文云:“汝颍间谓致力于地曰圣,从土从又。”故“圣”为耕耘土地,与掘义近。而“聖”者,“通也,从耳,呈声。”聖本指通达天地人道之超人,或天才。,其二,删去繁难部分,只剩下原字的一小部分,主要信息丢失,变得字义不明,抽象

28、难解。,如“聲”简为“声”。聲,“音也。从耳,殸声。殸,籀文磬。”磬,“乐音也。”故聲乃指耳闻乐音,即大自然中美妙的声音。由磬我们又可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古乐与历史故事。而简化后的“声”,既没有作为以形示义的耳,表声的声旁也只留下一部分,有如活物被肢解以后的残余。故知形声字的声符示源功能不可忽视,古之造字,字的形符和声符相拼合,对声符的选择并非任意而为,很多是挑选具有示源功能的声符。这是形声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性质和汉民族思维的具象性所决定的。,“習”简为“习”。習,习飞也,从羽白会意。甲骨文作“ ”,意义更明:指小鸟出窝后的练飞,从日表在晴日白天才好练習。可见古人观察万物的真切细致。后引申为“

29、学习、复习、练习”,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小鸟多次练飞,忽跌忽起的形象中得到很多启发。简为“习”则只剩半根羽毛,无从会意。習飞之义,形象意义俱失。,其三,删去繁难部分,只保留原字的轮廓。,如“奮”,“翚也,(指鸟振羽展翅迅猛起飞),从奞在田上”,会意。“奞(音xun),鸟张毛羽自奋也”。指鸟在田上起飞时必先张大翅膀,奋力方能起飞。形象地说明了“万事开头难”的道理,也可证明物理学上的惯性原理。简为“奋”后,主要角色被抽掉,即形象没了。只剩“大田”,一派寂寥。“奋飞”之意不知从何说起。 “愛”简为“爱”。原是愛从心起,是用真心去感受对方的需要。这种愛,不仅有情而且有义。简化后变成无心之爱,既然没有真心,

30、那剩下的自然是欲望,,其四,恢复古体,即寻找古体中笔画简单的原始字,如“雲”简化为“云”。云,甲骨文作,是一云彩的象形。后来云被借为“子曰诗云”之云,遂另造从雨之“雲”以表本义。有论者说,简化诸类,多违字理,唯“云”类简化,恢复古之本字,最为可取。其实不然,不说雲云分体,是为别义,就单“雲”字而言,不仅体现了古人对云与雨之间关系的细察,同时也寄托了生活在北方中原地区的人们对天降甘霖的渴望。“從”简为“从”。实际上,在古二字之义各有所专:一为跟从,一为听从,言、行有别。说文:“从,相听也。从二人。” “從,随行也。从辵、从,从亦声。”上古文化发达,人们思维细腻,观察入微,由此可见。,其五,同音合

31、并。这种一对多的简化,造成了阅读的歧义。,如“裡(裏)、里”合并为“里”。裏原指衣服的里面一层,表与裏相对。而“里”,从田从土,有田土的地方称作“里”,即乡里。古以五家为邻,五邻为里。故邻里、故里、公里皆由此而来。但“乡里”之里无裏面的含义。榖与谷,合并为谷。榖从禾,为榖米、五榖义,而“谷”为山谷义。从“谷”之字形无法领悟榖米之义。,後与后,合并为后。后为君后,即君王义。而“後”,从彳,为前后义。从“后”之形难见“後”面之义。 鬥与斗合为斗。鬥为争鬥,从二王门里对立。而“斗”为升斗之象形。量米之斗与争鬥之鬥风马牛不相及。 醜与丑合为丑。醜,“可恶也,从鬼酉声。”醜陋之意。而醜陋之像莫过于鬼,故

32、从鬼。“丑”为十二地支子丑之丑。丑者,牛像。何醜之有? 幾与几合为几。几,象形。古人席地而坐,几为倚靠,说文:“几,踞几也,象形。”类似今之茶几。幾,“微也,殆也。从幺幺从戍。戍,兵守也。幺幺而兵守者,危也。”,其六,用简单的符号替换复杂的偏旁。,主要有四:用符号“乂”替换:風风 趙赵 區区 用符号“又”替换: 漢汉 難难 對对 僅仅 鷄鸡 戲戏 鄧邓 聶聂 用符号“丶”替换:棗枣用符号“云”替换:動动 層层 嘗尝 壇坛 會会,我们试举例解析如下:“嘗”,从旨尚声,意为“品尝”,借为副词表“曾经”义。为别其义,遂造从口之“嚐”以表本义。今简为“尝”,形旁消失,声旁也消失一半,加一符号“云”非音

33、非义,无从辩析。 “聶”,“附耳私小语也,从三耳。”私语时,人耳一,我耳二。即对方一耳在中,自己两耳在旁,故从三耳以会意,何等形象。从古到今,生活之中不是在经常演出三耳之戏么?简为“聂”,则无从会意,形象全失。(音乐家聶耳,名耳者,从三耳之聶来,音乐重耳,故全身是耳),其七,另造新字。这类简化字或新造一部分,或全部新造,不一而足。,如: 髪、發发 響响 竄窜 義义 學学 關关 驚惊 進进 夥伙 衛卫 这些新造字都是只考虑简化,或违字理,或违物情,然大都以丧失汉字象形表意之根本为代价。 如:竄,从穴从鼠会意。鼠而小巧敏捷,胆小怕人,见人而急急溜人洞穴。以鼠、穴会意,活灵活现。今简为“窜”,形义全

34、失。驚,从马,敬声。上古之时,人马关系甚为密切。马若被驚,人便难驭。故驭马之术,必防其驚。今简为“惊”,虽合形声,从心切理,然亦失其驚貌,把动态变为静态,没有了生气。,進从辵从隹会意。表進步、前進义。鸟不常步而常飞,以飞表進步之速,故从隹。今简为“进”,既不表声,也难会意,给人落入陷阱的感觉,何有前進之意?此字之简,违情违理,实无足取。,小篆 金文,其八,草书楷化。,如:为、专、尽、头、东、归、长、书、乐、尧、汤、当、买、农、孙草书为何不能楷化,为何不能替代正字? 第一,草书便是草书,楷书便是楷书,二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字体。 第二,草书作为一种速写的书法艺术无可厚非 。但无论书写者或欣赏者,其

35、心目中首先有正字作为标准 。失去了正字,草书便成了无本之木,草书也必将不存。,第三,就草书而言,因为它本身所依据的范字就是正字,因此我们就比较容易从它圆转的曲线中,从它如流水的气势中,触摸到本字的音声意蕴,也可感受它神采飞扬的动态形貌特征。若把它拉直楷化,则形、音、义一切全失,正字文化背景不存。尤其是儿童一开始先入为主地接触这些不伦不类的东西,必然损伤其智力,必然不利文化之传承,将贻害无穷。总之,当时搞汉字简化字之目的,就是想藉此逐步废除汉字的 。故简化字必须废除。,第二章 汉字与礼乐文化,第一节“示”字词族 一、“示”及其词族 1、示 小篆为 说文:“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二,古

36、文上字),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 【译:上天利用日月星辰的变化展示不同的天象,显示出或吉或凶的征兆,是表示给人看的。从二,表示在上者天;三竖划,表示日月星。观察天象的变化动,就可以推知时势的变化。示字表现的是神明暗中主宰一切之义。】,2、示字词族 “示”部: 文60,重13;(新附)文4.-说文 如: 祖-“始廟也。从示,且声。” 【祖先,历代先祖。供奉于宗庙中者。】 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25家共祭一个社神,神社四周种树】,禁-“吉凶之忌也。从示,林声。”【趋吉避凶之忌讳

37、。形声字,亦为会意。】 禅-【shan 4】“祭天也。从示,單声。”【今用“禅让”一词,因君主让位别家时,也筑土为坛祭告天地。】 祈祷-【qi 2 dao 3】“祈,求福也。从示,斤声。” “祷,告事求福也。从示,夀声。”【因某事祝告求福佑】 祝-“祭主赞词者。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为口,为巫。” 祠-【ci 2】“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词也。从示,司声。仲春之月,祠不用牺牲,用圭璧及皮币。”,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 斎 齋-“戒洁也。从示,齊(齐)省声。”【斎义为敬神之前戒除不净使自身清洁,即清心寡欲,净身洁食。】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从示,氏声。”【地祇,是化育万

38、物的主宰。】 祗-【zhi 1】“敬也。从示,氐声。【祗为恭敬,祭神事大,必肃穆诚敬。 】,神,说文: “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古文原作申,形象闪电,天神即是促 使世间万物生灭变化的至尊。示者,上天垂象,以示人也。申者, 能通天地人三才者也。亦即明明德、开 悟之人,即通达宇宙人生真相者。,净老论“神”,示,上天垂象,即自然现象;申,三道关口,一线贯通,即通达宇宙自然现象者,谓之神,亦圣义。谓“无神”者,即不承认世有圣者乎?,日本地震海啸的警示(2011.3.11),五福临门,福-“祐也。从示,畐f满也,古容器名声。” 【义为得到神明祐助,诸事顺遂。】 五福临门:原出于书经洪范:“一曰

39、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五福,长 寿 富 贵康 宁好 德 善 终,古今长寿举例: 虚云大师(年寿120岁),纯 印 老 人 1995年圆寂(年寿108岁),新加波国宝:许哲女士 生于1898年(今已113岁),叶曼女士 1914 年生 96岁摄,古今善终举例: 庞居士(唐代),香河老人肉身舍利 (19051992),一代大德元音老人坐脱立亡舍

40、利无数(19052000),五福合起来才能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一分开可就不完美。比方说,有的人虽然长寿而没有福气,有的人长命百岁而贫贱度日,有的人富贵而短命,有的人富贵而健康情况不佳,有的人为贫贱而烦恼,有的人虽然富贵但十分操心,有的人满足于过贫贱悠闲的生活,有的人贫贱而善终,有的人富贵长命而最后却遭横祸不得好死人生境遇多得不胜枚举。这些只是,单就五福的变化来说,只有五福全部临门才是十全十美的,其余的各种情况都是美中不足,是有缺陷的福。 五福当中,最重要的是第四福“好德”。有着生性仁善、宽厚宁静的德,这是最好的福相。因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以此敦厚纯洁的“好德”,随时布施行

41、善,广积阴德,才可以培植其它四福使之不断增长。,二、禮与禮文化,1、“禮”的词义 禮-小篆: 说文:“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声。”【禮是礼仪,即行为准则,即如穿鞋行走。故人要按照礼制行事。礼仪之起,源于敬神,敬神以礼,求神赐福。从示,从豊,豆上有物以敬。】 徐铉曰:“五禮莫重于祭,故从示。豊者,其器也。” 礼-古文“禮”。形声,示形,乙声。 乙,象春草木冤曲而出。【亦可视为鞠躬的象形,春草木以此之形礼敬感恩大自然的恩赐】古人常用“禮”而不用“礼”。,礼的演化,甲文,石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古文礼),在下有礼了,修习传统儒雅礼仪, 了解“礼”提升生命品质的意义, 掌握基本

42、场合礼仪,提升高贵气质。,“礼”之义:,人类行为之规范曰礼。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宧学事师,非礼不亲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威仪也。天理之节文也。礼记内则:礼率初,礼谓威仪也。,礼仪之邦,古云:禽兽没有了皮毛,不称其为禽兽;人失去仪礼,则不成为人。中国号称“衣冠华国,礼仪之邦”。西伯文王,积善累德,庶民乐附。虞芮两国争田而往裁,入其境,耕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道路。男子由右。婦人由左。車從中央。 ,斑白不提挈不负重上路 ;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君感而相谓曰:“吾之所争,周人所耻,不可以履

43、君子之庭。”遂相让而退, 以所争之田,弃为闲田。孔子治中都,一年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四威仪,所谓三千威儀,八萬細行,皆不出行、住、坐、臥四者,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此四威儀,正是行者日常舉止所應遵循的儀則。 威以德顯,由嚴持戒行,眾德威嚴,有威可畏,故非強橫勢力之威。儀以行表,由動靜合宜,舉止安詳,故有儀可敬,非虛偽詐現之儀。具足威儀,謹慎莊重,自然令人望之生敬,渴仰欽羨,故以威儀細行,即能化導眾生,令入圣道。,礼仪之邦,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综观今日,讲礼、识礼者少,故社会秩序乱象常见。若吾人能多点克制功夫,由自己本分

44、做起,家庭做起,深信社会会更加祥和,有礼。,鞠躬礼(30度、60度、90度),胡锦涛主席在建党90周年行鞠躬礼,胡锦涛主席向群众行传统礼,習 禮,二 人 行 仪,礼者,天地之序也: 行的威仪,站的威仪:立如松,坐如锺,坐的威仪,卧的威仪,卧的威仪,递交物品礼仪,用餐礼仪,用餐礼仪,冠 礼,韩国成人礼,养正教育:养仪,2、禮的本质与文化内涵,禮有三典:礼记、仪礼、周礼。 礼记 曲礼上:“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志向就不会被屈服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礼记坊记:

45、 “以此防民,民犹淫佚而乱于族;以此防民,民犹以色而厚于德。” 左传隐公11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 丧服四制:“凡礼之大体,体天地,法四时,则阴阳,顺人情,故谓之礼。訾之者,是不知礼之所由生也。”,礼记曲礼上:“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you:母鹿。父子共妻。其实某些禽兽也有伦理)。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

46、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乐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和谐;礼所表现的是天地间的秩序。因为和谐,万物能化育生长;因为秩序,万物能各得其所。】,大戴礼礼察云:,“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乡饮酒之礼废,则长幼之序失,而争斗之狱繁矣。聘射之礼废,则诸侯之行恶,而盈溢之败起矣。丧祭之礼废,则臣子之恩薄,而倍死忘生之徒众矣。 凡人之知,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是故法之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西式酒杯,游泳池形状的酒杯,第

47、二节 乐字词族,一、乐及其词族 1、乐-楽,樂 “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鼙,木虡(j 1.古时悬钟鼓木架的两侧立柱)也。”【指各种音乐及乐器的总称。五声:宫商角【jue 2】徵羽;八音:金石丝竹 匏土革木。楽字下木表支架。 甲骨文象“从丝附木上,琴瑟之象也。或增白,以象调弦之器。”(罗振玉)引申为“喜好”【yao4】,以及“喜悦”【le 4】。,樂的篆、金、甲骨文,2、樂字词族,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记载有:“帝尧立,乃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谷之音以作歌,乃以麋革置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 近年出土的古乐器有 编钟、编磬、悬鼓、建鼓、枹鼓、排箫、笙、箎、瑟等 。 传递一些特

48、定的生活信息:如击鼓出征、鸣金收阵、晨钟暮鼓、打更报时、鸣锣开道、击鼓升堂等。,八音乐器常用的有:,金类-钟、锣 匏类-笙 土类-埙 石类-磬、玉 丝类-琴、瑟 竹类-笛、箫 革类-鼓 木类-柷、梆,二、樂字词族与古代樂文化,1、樂字词族的涵义 丝竹类: 琴 -小篆: 金文: 说文:“禁也。神農所作,洞越,練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凡(珡)琴之屬皆從(珡)琴。” 【珡,琴为正人心,禁止淫邪的乐器,炎帝神农氏所造。琴腹中空,而有二孔通向琴面,上有经过炼制的朱丝絃(弦)五根,周代又加两根。象琴首身尾之形。隶变作“琴”,从今得声。】,琴的篆、金文,徐铉:“君子所以自禁制也。” 段注:“禁者,吉凶之忌也,引申为禁止,白虎通曰:琴,禁也。以禁止淫邪,正人心也。 洞当作迥,迥者,通达也。越,谓琴瑟底之孔,迥孔者,琴腹中空而为二孔通达也。越音桰【去木加氵guo 水流声】”。 琴论:“伏羲氏削桐为琴,面圆法天,底方象地。龙池八寸,通八风。鳯池四寸,合四气。琴长三尺六寸,象三百六十日。广六寸,象六合【天地四方】。前广後狭,象尊卑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五絃象五行,大絃为君,小絃为臣,文武【文武王】加二絃,以合君臣之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文化创意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